查文庫>遊子吟> 孟郊遊子吟簡短賞析

孟郊遊子吟簡短賞析

孟郊遊子吟簡短賞析

  即“欲報之德,昊天罔極”意,與昌黎之“臣罪當誅,天王聖明”同有千古,所以說母愛都是偉大的,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遊子吟的簡短賞析,供大家瞭解。

  孟郊《遊子吟》的簡短賞析

  這是一首樂府體詩,詩人捕捉住生活中的一瞬,用簡括的語言勾勒出慈母為遊子縫製衣裳的場景,抒發了遊子思鄉念親的至深情感。全詩淳樸素淡、情真意切,撥動了多少讀者的心絃,引起萬千遊子的共鳴,尤其是“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兩句已成為千古流傳的名言佳句。

  首聯,“遊子”,本謂遠遊的客子。《史記》“遊子悲故鄉”。也許慈母想到了遊子的`奔走之勞,風霜之苦和孤寂之悲,如此,詩一開頭,就似籠著一層淡淡的哀愁。另外,就唐詩看,“遊子”也可指離鄉遠遊的舉子。有唐以來,開科取士,遊子不絕於途,輾轉流徙,飢寒相侵,倍受艱辛,“古若不置名,道路無欹傾”。詩人以其親身體驗和感受,把遊子的悲苦和哀愁加以濃縮和轉嫁,曲折地反映了當時知識分子的生活實況,賦予了詩的社會意義。

  次聯,集中寫慈母的動作和意態,表現了母親對兒子的深篤之情。雖無言語,也無淚水,卻充溢著愛的純情,扣人心絃,催人淚下。詩人進行了合理的想像,揭示了慈母情愛的含蘊,原來臨行縫製的遊子衣上,密密匝匝飛走的針線,竟是慈母的絲絲縷縷情思。“遊子無寒衣”,“遊子暮何之”,也許就是慈母系情的“意恐遲遲歸”的內涵。“短章蘊藉”(《白石道人詩說》),是詩意的生髮,更是意境的昇華。

  尾聯,從“欲報之德,昊天罔極”化出,但較之原詩句,比擬切當,對比強烈,形象更為鮮明;而且“遊子不言苦,家書但云安”,要解脫和拋卻的是悲苦和哀愁,知難而前,銳意進取,冀報恩於萬一。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遊子吟》原文:

  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遊子吟》名家點評

  《唐詩品彙》:劉雲:全是託興,終之悠然。不言之感,復非睍睆寒泉之比。千古之下,猶不忘淡,詩之尤不朽者。

  《唐詩歸》:鍾雲:仁孝之言,自然風雅。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敬曰:親在遠遊者難讀。顧璘曰:所謂雅音,此等是也。

  《唐風懷》:南村曰:二語婉至多風,使人子讀之,愛慕油然自生,覺“昊天罔極”尚屬理語(末二句下)。

  《唐風定》:仁孝藹藹,萬古如新。

  《載酒園詩話又編》:貞元、元和間,詩道始雜,類各立門戶。孟東野為最高深,如“慈母手中線……”,真是《六經》鼓吹,當與退之《拘幽操》同為全唐第一。

  《寒瘦集》:此詩從苦吟中得來,故辭不煩而意盡,務外者觀之,翻似不經意。

  《柳亭詩話》:孟東野“慈母手中線”一首,言有盡而意無窮,足與李公垂“鋤禾日當午”並傳。

  《唐詩別裁》:即“欲報之德,昊天罔極”意,與昌黎之“臣罪當誅,天王聖明”同有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