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席慕容> 《席慕容作品選》讀後感

《席慕容作品選》讀後感

《席慕容作品選》讀後感

  席慕容的詩歌多寫愛情、鄉愁、時光和生命,愛的抒發已成為席慕容詩歌的第一主題。而在這些愛的情感中,有甜蜜,也有憂愁。席慕容以一個女性特有的細膩的視角,來體驗著生命中的溫存。

  《席慕容作品選》讀後感篇一

  “多希望,你能看見現在的我。風霜還不曾來侵蝕,秋雨還未滴落。青澀的季節又已離我遠去,我已亭亭,不憂,亦不懼。”一首《蓮的心事》流露著淡淡的憂傷,一絲一縷,纏繞於我心。

  她的詩句,字裡行間裡流露著情意,沒有矯情的修飾,一切都歸於平淡,似古箏的聲響,平淡中奏出奇麗的天籟。她那細膩的筆觸,仿若正描摹著一個鄉村的傍晚,靜謐的陽光迷濛昏黃,有人輕哼著一首古老的歌。遙遠的故事,總能撥動起人心最底處的那根弦。《初心》序裡她曾說:“我一直相信,生命的本相,不在表層,而是在極深極深的內裡。它不常顯露,是很難用語言文字去清楚形容的質素,我們只能偶爾透過直覺去感知它的存在,像是從靈魂深處隱約傳來的呼喚。”

  她的作品正如黎明時的高山,站在山下的你總能望見它的輪廓,卻怎麼都看不透它原來的模樣,因為它的周圍正繚繞著霧氣,附著遙遠、空靈的氣息。

  而我已被這氣息深深吸引。

  我喜歡讀她的詩,那抹淡淡的憂愁的味道總令我痴迷。“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望,彷彿霧裡的,揮手別離,離別後,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此刻,她的心是一片沒有脈絡的葉,永不凋落,而那思鄉的愁也氤氳我心。“所有的結局都已寫好,所有的淚水也都已啟程,卻忽然忘了是怎麼樣的一個開始。”此刻,她的心迷惘在沉思中,像羊羔迷惘在歸家的路途,而我在青春中停住匆匆的腳步,思考著前方的路。

  她說:“我總是躲在夢與季節的深處,聽花與黑夜唱盡夢魘,唱盡繁華,唱斷所有記憶的來路。”我總在沒有旁人的時候想起這段話,只是自始至終不能參透,而每一次我都能觸碰到那個弱小的自己,就像黑夜失去繁星似的,心生戰慄。

  有人說,席慕容的詩,不是為了迎合讀者內心的嘆息,是寫給了那無盡的歲月的。而我感受到的是那其中蘊含著的力量,是她對過往的苦澀的告白。此刻,我想說: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風十里,不如你。

  《席慕容作品選》讀後感篇二

  一直以來都很喜歡席慕容的詩和散文,尤其是詩,字裡行間都散發著淡淡的羅蘭香,清新朦朧,如夢似幻。她的詩總是帶著淡淡的苦澀,可卻能很好地表現她對生命的熱愛,對青春的追憶。她書寫的,不只是那種她夢想的“絕對的寬容、絕對的真摯、絕對的無怨、和絕對的美麗”的愛情,更是為了紀念難忘的青春裡的愛的印記。這個寫出優美詩句的女子曾說“寫詩只是作為累了一天之後的休息。”她寫詩,為的是“紀念一段遠去的歲月,紀念那個只曾在我心中存在過的小小世界”。她的詩裡,有愛情、鄉情,每一種感情都豐富細膩,讓人沉醉。

  很喜歡她是那首《一棵開花的樹》“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為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讓我們結一段塵緣。”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候…看似淡淡的語氣,卻包含了濃濃的情感,如果那棵樹有自己的意識的話,我想那應該是它心底最美好的願望了吧。當青春嬌豔的花朵綻開了深藏紅顏的時候,總是期待有人能在此時看見,最好那個人是自己心中所想的人,或命中所定之人。沒有誰會喜歡紅顏空逝,在宿命中獨自徘徊,一覺醒來伴隨著你的只有那雨後零落了的花,無限孤單,卻又苦於無人欣賞。“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讓我們結一段塵緣”多麼震撼人心的決心,多少人曾在我們的生命之中來了又還,我們是否想過要努力留下誰?多少事在我們生命之中不曾留下多少記憶,為此我們是否曾想過要努力爭取不要留有遺憾,不要在生命的最後驀然回首卻發現沒有任何美好的回憶可供留念,徒留一句嘆息和四個字—不過如此!

  一直在想,那個讓席慕容反覆書寫的他究竟會是怎麼樣子。後來我終於明白了,那個所謂的他不是那個讓她心動的男孩子,他的身影在她的心中也許早已淡去,席慕容書寫的,是對逝去的青春的追憶和對那些飄渺不定的愛的感覺的捕捉,她將難以直接表達的愛都賦予給了一個個記憶中或想象中的情景。那樣的邂逅,那樣的暮色,那樣一棵會開花的樹,無疑都是對青春的愛的見證,哪怕一切終如雲煙,她也要問一句:“難道青春必要愚昧,愛必得憂傷?”

  席慕容的詩的世界裡,鄉愁是一支永遠迴旋著的曲調。祖籍內蒙古的她,在46歲以前,從未見到過故鄉,深遠而遼闊的內蒙大草原永遠只在詩人心中魂牽夢繞。“離別後/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不會老去。”濃郁的鄉愁,貫穿在席慕容的字裡行間:“像那草原千里閃著金光,像那風沙呼嘯過大漠,像那黃河岸、陰山旁。”

  “不是所有的夢都來得及實現,不是所有的話都來得及告訴你。內疚和悔恨,總要深植在離別後的心裡……在暮靄裡向你深深俯首,請為我珍重,儘管他們說,世間種種最後終必,終必成空。”這句詩出自她的另一首詩《送別》。作者錯過了某些東西,首先感到的.是後悔和遺憾,但作者善於調節自己的的心情,所以最後說道“世間種種,最後終必成空,”不管是自我安慰還是看透,總歸是很有效的調節了自己的心態。可現在的我們總是容易沉迷於一件事,一種情緒,一個人……不知是忘了將自己從中抽身,還是不想,不願,以至於生活總是渾渾噩噩,然後繼續著一次又一次的錯過。我們需要的就是像作者那樣的心態,珍惜現在。回憶過去,是為了現在能更好的生活。

  席慕容的詩總是給了我很多想象和思考的空間,不止是《一棵開花的樹》或《離別》……

  《席慕容作品選》讀後感篇三

  接觸她的詩歌和散文不久,要說最為熟悉的,不過也就是那首“一棵開花的樹”。儘管如此,在閱讀了接近十幾篇作品後,我不得不稱讚席慕容是一個心思細膩且文筆流暢。每每讀來都會給人一種清新舒暢的感覺——無論讀上多少遍,總是能夠體會到一些不同的東西。從每一首詩裡面我都能感受到她那顆炙熱跳動的心,苦苦訴說著她無法用言語表達出來的感情。

  席慕容用她的筆,輕輕的描繪著,勾勒出一幅幅能夠觸動到我們靈魂深處的畫面——主人公可以為一棵為了一段緣而苦苦等待了五百年的樹;可以為流著傷心淚看愛人離去,家破人亡的樓蘭新娘;也同時可以為感嘆時光像白駒過隙,物是人非的她自己。華麗的用詞和精緻的寫作手法只是如在繁花旁邊點綴襯托的綠葉,我所真正欣賞的,其實正是她那種不同與常人的生活態度以及僅僅只用兩隻眼,一隻手所創造出來的不一樣的世界。

  她對這世間萬物,花草樹木都皆抱有著異樣的情懷;彷彿它們都是活的,動的,是會有喜怒哀樂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那是我凋零的心…”我有好多次都在想,她到底是以怎樣的心情,寫出這句帶著三分遺憾,七分感傷的句子?她又是如何把一個植物的心理活動刻畫的如此惟妙惟肖?在她的作品集裡,很多詩歌都是以愛情作為主軸,用最真實的一面活生生的告訴了我們這世間的殘酷。“然後在街角我們擦身而過,漠然地不再相識。啊,親愛的朋友!請別錯怪那韶光改人容顏,我們自己才是那個化裝師”…我已經過了讀公主童話長大的年齡,也開始逐漸知道和了解到想要萬事達到完美無瑕是不可能的事情。上天是公平的,在給了一個人足夠揮霍的財富以及顯赫的身份地位的同時,也會不留痕跡的拿走一些;亦或者如同被折斷翅膀的鳥兒,失去所向往的那份自由。想必席慕容正是看透了這群天天在街上與她擦身而過的男男女女,才故而感嘆“難道鳥必要自焚才能成為鳳凰,難道青春必要愚昧?愛,必得憂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