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小石潭記> 《小石潭記》文言文閱讀練習及答案

《小石潭記》文言文閱讀練習及答案

《小石潭記》文言文閱讀練習及答案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題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線的詞語。(4分)

  (1)水尤清冽( ) (2)佁然不動 ( )

  (3)往來翕忽( ) (4)悄愴幽邃( )

  【小題2】翻譯文中劃線句子。(4分)

  (1)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小題3】選出對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確的一項( ) (3分)A.本文選自柳宗元的《永州八記》,是他被貶謫到永州以後寫的。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B.文章先寫所見景物,然後以特寫鏡頭描繪游魚和潭水,再寫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 C.文章第四段寫出了小石潭周圍幽深冷寂的氣氛,作者在寫景中傳達出他貶居生活中孤悽悲涼的心境。D.從“似與遊者相樂”中可以看出作者對小石潭的整體感受是寧靜幽雅,清新自然的。

  【小題4】《小石潭記》短短一百餘字,向來以筆簡意豐為人稱許。清代學者何義門評點文中“聞水聲,如鳴珮環。”一句說道:“水激石而成聲,一句中將下兩層都暗領。”意即此句明寫水而暗寫石,言簡而意豐。請你任選文中一句,用精闢的語言點評作者高超的寫作技法。(4分)

  我選擇:

  評點:

  答案

  【小題1】尤:格外。(2)佁然:呆呆的樣子。(3)翕忽:輕快敏捷的樣子。(4)悄愴:憂傷的樣子。

  【小題2】(1)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沒有任何依靠。

  (2)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身像北斗星那樣曲折,水流像蛇一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

  【小題3】D

  【小題4】答案要求:用語精煉,評點恰當。(選擇1分,評點3分)

  評點示例:寫魚動靜結合,寫水虛實相生。處處圍繞題目中“石”字來寫,筆墨儉省而意蘊豐富。

  解析【小題1】試題分析:“尤、翕忽、佁然、悄愴”幾個詞語都是文下註解中的重點詞語,其中“尤”要特別記憶,是“格外、特別”的意思。“佁然”要注意不能缺少“然”的意思。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字詞的意思的能力。

  點評:文言詞語,包括實詞和虛詞兩類。文言詞語的考查以實詞據多。考查的詞語,一般為通假字、多義詞、古今異義詞、詞性活用詞等。當然仍以課文下面的`註解為主。學習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記硬背,並做到重點突破,對於易錯、易混詞要加以積累。

  【小題2】試題分析:翻譯時要注意,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落實。此句中的關鍵詞有 “可、許”“鬥、蛇”等。“可”應譯為“大約”,“許”表約數,可譯為“來”。“鬥、蛇”都是活用詞,名詞用作狀語,譯為“像北斗星一樣”“像蛇一樣”。然後把各個詞語的意思連綴起來,語意通順即可。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文言語句的翻譯能力。

  點評: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文言語句的翻譯一般有兩種方法,直譯和意譯,中考時常採用直譯。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呈現出來。文言語句的翻譯首先要知道文言詞語的意思,當然課外的文言語句翻譯時,放到語境中,根據上下文推斷也不失是一種較好的方法。

  【小題3】試題分析:“作者對小石潭的整體感受是寧靜幽雅,清新自然的”的說法是錯誤的。根據課文的“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可知,作者對小石潭的整體感受是悽清、寂靜,而非清新自然。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課文內容的理解、辨析能力。

  點評:做這類題目時,一定要在通讀全文、瞭解文言文的大致內容、主題、寫作背景等的基礎上,再精讀各項涉及到的語句,並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所學的文言文的相關知識去判斷、去衡量。

  【小題4】試題分析:“用精闢的語言點評作者高超的寫作技法”是本題的具體要求。讀全文可知,本文中寫魚,“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有動有靜,動靜結合。寫水,藉助寫魚側面寫出水的清澈。“不可知其源”“悽神寒骨,悄愴幽邃”在寫景之中表達了自己的思想感情,也有借景抒情的手法。因此,從動靜結合、側面描寫、借景抒情等角度都可擬答。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寫作手法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點評:我們要知道寫作手法有哪些,各有什麼特徵,如動靜結合、敘議結合、情景交融、襯托、伏筆照應、託物言志、鋪墊懸念、象徵、烘托、渲染、動靜相襯、實寫虛寫、託物寓意、借景抒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