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溫庭筠> 溫庭筠的筠怎麼讀

溫庭筠的筠怎麼讀

溫庭筠的筠怎麼讀

  溫庭筠終身坎坷,不為世用,他在對可欽可敬的俠士精神的讚美中,自有一種抱負不得施展的.感慨。

  溫庭筠的筠怎麼讀

  溫庭筠(約812~866年),本名岐,後改名庭筠,字飛卿。多次考進士落榜,一生不得志。在詞史上,溫庭筠與韋莊齊名,並稱“溫韋”。有《花間集》遺存,被後世尊為“花間詞派”鼻祖。

  據學者研究,溫庭筠是為應科舉考試而改名的。溫岐早年名滿天下,文采在晚唐諸賢之上,但恃才不羈,得罪了朝中權貴。如果用本名去應考,肯定落榜,於是改名庭筠。也有人說,是因為捲入了朝廷政治紛爭,而改名應試的。可備一說。溫庭筠籍貫太原,但幼時即隨家客居江東,有學者考證,其寄居地在今無錫一帶。改名一事,就發生在此地。

  筠讀yún,本指竹的青皮,也泛指竹皮,引申指竹子,還可指竹製的笛類管樂器。庭筠可解釋為庭院中的竹子,溫庭筠的寄居地江南無錫一帶有在庭院中植竹的習俗。據史料記載,溫庭筠音樂才華也很高,“善鼓琴吹笛”,庭筠解釋成庭院的竹笛聲也說得通。宋代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四:“溫庭雲,字飛卿,或雲作筠字。”可見,古人認為筠讀若雲。

  筠也讀jūn,用在地名中,唐代有兩個筠州,一在今江西高安、上高、新昌一帶,一即今四川南部的筠連縣。從史料看,這兩個地方均與溫庭筠無關聯,應該不是其名筠字的含義。筠讀jūn缺乏依據。

  溫庭筠詩詞

  《贈知音》

  翠羽花冠碧樹雞,未明先向短牆啼。窗間謝女青蛾斂,

  門外蕭郎白馬嘶。星漢漸移庭竹影,露珠猶綴野花迷。

  景陽宮裡鍾初動,不語垂鞭上柳堤。

  《贈少年》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風葉下洞庭波。

  酒酣夜別淮陰市,月照高樓一曲歌。

  《牡丹二首》

  輕陰隔翠幃,宿雨泣晴暉。醉後佳期在,歌餘舊意非。

  蝶繁經粉住,蜂重抱香歸。莫惜薰爐夜,因風到舞衣。

  水漾晴紅壓疊波,曉來金粉覆庭莎。裁成豔思偏應巧,

  分得春光最數多。欲綻似含雙靨笑,正繁疑有一聲歌。

  華堂客散簾垂地,想憑闌干斂翠蛾。

  《商山早行》

  晨起動徵鐸,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南歌子詞二首 / 新添聲楊柳枝詞》

  一尺深紅勝麴塵,天生舊物不如新。合歡桃核終堪恨,裡許元來別有人。

  井底點燈深燭伊,共郎長行莫圍棋。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更漏子•玉爐香》

  玉爐香,紅蠟淚,偏照畫堂秋思。眉翠薄,鬢雲殘,夜長衾枕寒。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