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經> 從小與佛有緣 對《心經》情有獨鍾

從小與佛有緣 對《心經》情有獨鍾

從小與佛有緣 對《心經》情有獨鍾

  他最喜歡《心經》中的“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認為是精闢地解釋了整個宇宙,“不生不滅”說的是時間,沒有首尾;“不垢不淨”說的是人的“分別心”;“不增不減”說的是時空。

  在史詩電影《止殺令》中,耿樂飾演成吉思汗麾下一名驍將劉仲祿,奉命將全真道道士丘處機帶回到成吉思汗面前。劉仲祿是歷史上的真實人物,也是漢人,在兩年多跟丘處機的相處中,他看待事物的思維逐漸發生了變化,由原來對大汗的死忠變得有了人性,這才有了後來丘處機勸說成吉思汗放棄攻打中原的“一言止殺”故事。

  經歷青春期叛逆,內心變得柔軟

  現實中的耿樂對道教文化頗感興趣,喜歡練習太極拳。但他另一個身份卻是一名藏傳佛教的皈依者,在經歷了青春期叛逆和張揚後,這名曾經的陽光少年現在對於生活有了足夠的感悟,內心也開始變得柔軟和溫和,在燕莎附近的一棟辦公樓中,他跟記者聊起了自己的學佛經歷,他說,只有經歷過很多事情,人才能成長,才能認清自己。

  堅持吃素兩個月,皈依藏傳佛教

  2001年,在拍攝電視劇《呂布和貂蟬》時,他發現演員黃磊吃素。每當劇組送來盒飯,黃磊都會專門挑盒飯中的蔬菜吃。為此,他學著吃了兩個月的素,最終沒有堅持下來。因為不吃素後,米飯吃的要“比原來多一倍,營養明顯跟不上”。

  黃磊信佛,這一點很多人都知道,但在耿樂的心中,自己小的時候就有佛緣,上小學時,天蠍座的他就對神秘事物很有興趣,那時候的他就覺得,一個人的生命結束後,靈魂並不會消失,而是會以另外一種方式再繼續。他小時候練書法的時候,常常會抄寫佛教經文,對於經文中最常出現的“無”字印象深刻。後來接觸臺灣漫畫家蔡志忠的《六祖壇經》等,都看得津津有味。

  對禪宗的興趣一直埋藏在他的心中。而真正啟發他決定皈依的卻是在2009年拍攝《大捕房》時吳孟達對他的啟迪。吳孟達在跟周星馳合作的電影中都是一個被調侃的物件。但拍戲時的吳孟達卻是一個非常敬業勤奮的`演員。他會提前一天背下戲中的臺詞,現場不用再拿著劇本對詞。有一次,耿樂拿著劇本念臺詞的時候串詞了,他立馬就覺察出來。大熱天剛拍完一場戲,年輕演員會很快換衣服就散,吳孟達不會,他還會一直等著,因為“導演沒有喊停,隨時可能要補拍”。

  拍戲期間,只要有空,吳孟達就會請劇組的人員吃飯,雖然自己身體不好,但會請大家晚上喝酒。

  這讓耿樂很好奇,一個成名的演員,至於這樣討好大家嗎?一問,吳孟達說,自己年輕的時候也不是這樣的,“但現在自己拍戲的時間不多了,要珍惜每一次演戲的機會,珍惜每一個戲中的角色,既然要做一名佛教徒,就要身體力行。”

  三個月後,耿樂正式皈依佛門。他喜歡藏傳佛教,先後拜過兩個師父。

  對《心經》情有獨鍾

  在演藝圈,很多演員都是佛教徒,王菲、陳坤、張學友等都是,耿樂以前手機中還存有張學友用粵語唱的《心經》,他反覆聽,然後抄下來。有一次在機場中看到臺灣證嚴法師的一本講解《心經》的著作,馬上買下,細細研讀,大受啟發。

  他最喜歡《心經》中的“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認為是精闢地解釋了整個宇宙,“不生不滅”說的是時間,沒有首尾;“不垢不淨”說的是人的“分別心”;“不增不減”說的是時空。

  他認為,佛教中有幾個關鍵詞,包括“我執”、“空”、“分別心”、“無常”、“因果”。人的所謂煩惱都來自於對於“無常”的漠視。因為“無常”就是世界本來的樣子,人呢,因為“我執”,總希望自己喜歡的越多越好,越久越好,不喜歡的,永遠別來。

  沒有“我執”,就不會有“分別心”,不會覺得藍天就是好的,陰天就是不好的。“一有了分別,就有好壞,有好壞,就有高興和不高興。”

  佛教說,一切都是夢幻泡影。他認為,如果用時間來衡量的話,這點沒錯。他指著自己面前的一張桌子說,現在我坐的沙發是實實在在的,樓也是實實在在的,但是我們把時間倒退回20年前,這個沙發不存在,這個桌子不存在,這個樓也不存在。

  “我小時候就在這裡騎過腳踏車,這裡是一片麥田,現在已經變成了東三環最繁華的燕莎商圈。再過20年,也許這些東西又不存在了,用時間來檢驗,是沒有任何東西是實實在在永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