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桂枝香》詞賞析
《桂枝香》詞中流露出王安石失意無聊之時頤情自然風光的情懷。以下是小編J.L分享的王安石《桂枝香》詞賞析,更多熱點雜文閱讀歡迎您繼續訪問(www.ruiwen.com/wenxue)。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歸帆去棹殘陽裡,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雲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芳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
註釋
(1)登臨送目:登山臨水,舉目望遠。
(2)故國:舊時的都城,指金陵。
(3)千里澄江似練:形容長江像一匹長長的白絹。語出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澄江,清澈的長江。練,白色的絹。
(4)如簇:這裡指群峰好像叢聚在一起。簇,叢聚。
(5)去棹(zhào):往來的船隻。棹,划船的一種工具,形似槳,也可引申為船。
(6) 星河鷺(lù)起:白鷺從水中沙洲上飛起。長江中有白鷺洲(在今南京水西門外)。星河,銀河,這裡指長江。
(7) 畫圖難足:用圖畫也難以完美地表現它。
(8) 豪華競逐:(六朝的達官貴人)爭著過豪華的生活。競逐:競相仿效追逐。
(9)門外樓頭:指南朝陳亡國慘劇。語出杜牧《臺城曲》:“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韓擒虎是隋朝開國大將,他已帶兵來到金陵朱雀門(南門)外,陳後主尚與他的寵妃張麗華於結綺閣上尋歡作樂。
(10) 悲恨相續:指亡國悲劇連續發生。
(11) 憑高:登高。這是說作者登上高處遠望。
(12) 漫嗟榮辱:空嘆什麼榮耀恥辱。這是作者的感嘆。
(13)六朝:指三國吳、東晉、南朝宋、齊、梁、陳六個朝代。它們都建都金陵。
(14) 商女:歌女。
(15)《後庭》遺曲:指歌曲《玉樹後庭花》,傳為陳後主所作。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後人認為是亡國之音。
翻譯
登上高樓憑欄極目,金陵的景象正是一派晚秋,天氣剛剛開始索肅。千里奔流的長江澄沏得好象一條白鏈,青翠的山峰俊偉峭拔猶如一束束的箭簇。江上的小船張滿了帆迅疾駛向夕陽裡,岸旁迎著西風飄/拂的是抖擻的酒旗斜出直矗。彩色繽紛的畫船出沒在雲煙稀淡,江中洲上的白鷺時而停歇時而飛起,這清麗的景色就是用最美的圖畫也難把它畫足。
回想往昔,奢華淫逸的生活無休止地互相競逐,感嘆“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的亡國悲恨接連相續。千古以來憑欄遙望,映入眼簾的景色就是如此,可不要感慨歷史上的得失榮辱。六朝的風雲變化全都消逝隨著流水,只有那郊外的寒冷煙霧和衰萎的野草還凝聚著一片蒼綠。直到如今的商女,還不知亡國的悲恨,時時放聲歌唱《後庭》遺曲。
賞析
此詞抒發金陵懷古人之情,為作者別創一格、非同凡響的傑作,大約寫於作者再次罷相、出知江寧府之時。
全詞開門見山,寫作者南朝古都金陵勝地,於一個深秋的傍晚,臨江攬勝,憑高弔古。他雖以登高望遠為主題,卻是以故國晚秋為眼目。“正”、“初”、“肅”三個字逐步將其主旨點醒。
以下兩句,借六朝謝家名句“解道‘澄江淨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之意,點化如同已出。即一個“似練”,一個“如簇”,形勝已赫然而出。然後專寫江色,縱目一望,只見斜陽映照之下,數不清的帆風檣影,交錯於閃閃江波之上。細看凝眸處,卻又見西風緊處,那酒肆青旗高高挑起,因風飄拂。帆檣為廣景,酒旗為細景,而詞人之意以風物為導引,而以人事為著落。一個“背”字,一個“矗”字,用得極妙,把個江邊景緻寫得栩栩如生,似有生命其中。
寫景至此,全是白描,下面有所變化。“彩舟”、“星河”兩句一聯,頓增明麗之色。然而詞拍已到上片歇處,故而筆亦就此斂住,以“畫圖難足”一句,抒讚美嗟賞之懷,頗有大家風範。“彩舟雲淡”,寫日落之江天:“星河鷺起”,狀夕夜之洲渚。
下片另換一幅筆墨,感嘆六朝皆以荒淫而相繼亡覆的`史實。寫的是悲恨榮辱,空貽後人憑弔之資;往事無痕,唯見秋草悽碧,觸目驚心而已。“門外樓頭”,用杜牧《臺城曲》句加以點染,亦簡淨有力。
詞至結語,更為奇妙,詞人寫道:時至今日,六朝已遠,但其遺曲,往往猶似可聞。此處用典。“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此唐賢小杜於“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時所吟之名句,詞人復加運用,便覺尺幅千里,饒有有餘不盡之情致,而嗟嘆之意,千古彌永。
作為數千年文明古國,中華民族的壯麗河山,大多不僅僅是單純的自然景觀,更是歷史連續劇演出的背景與舞臺。因此,古代山水詩詞與詠史懷古詩詞往往一身而二任,很難截然兩分。
宋楊湜《古今詞話》載,北宋眾多作家用《桂枝香》曲詠金陵,凡30餘首,王安石此詞最為傑出,蘇軾讀了也不由讚歎。安石自神宗熙寧九年(1076)十月從宰相位置上退下來後,一直隱居江寧(今南京)。本篇當作於熙寧十年(1077)至元豐六年(1083)間某年九月(即詞中所謂“晚秋”),當時詞人56—62歲。
起句化用李白《夕霽杜陵登樓寄韋繇》詩“登樓送遠目”。“送目”,舉目遠眺。二三句交代地點與季節。“肅”,蕭瑟、肅殺。第四句至上片結束,寫景。“澄江似練”,用南齊謝朓《晚登三山還望京邑》詩“澄江靜如練”,形容清澄的長江像一條白絹。“棹”,船槳,代指船。“星河”,銀河,形容長江。“鷺起”,白鷺振翅飛起。江寧西長江中舊有白鷺洲,多白鷺。上片末句總結道:如此美景,圖畫也難充分描繪。
下片由寫景轉入懷古:想當年,在此建都的六朝帝王多以豪華相尚,愈演愈烈,導致亡國悲劇一場接一場,歷史教訓令人嗟嘆。“門外樓頭”,用唐杜牧《臺城曲》詩“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謂隋軍攻滅南朝陳,隋將韓擒虎已率軍殺到宮門外,陳後主還在高樓上和愛妃張麗華等作樂。這是小說家言。
據《陳書》《南史》,後主沉湎女色、不修武備是實,而“門外樓頭”一事純屬子虛烏有。但小說家、詩人的藝術誇張,卻更典型地反映了歷史真實。“但”,惟有。
末三句用杜牧《泊秦淮》詩“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商女”,商船上的女子,指商人的妻妾。舊釋作“歌女”,誤。“後庭遺曲”,指陳代宮廷歌曲《玉樹後庭花》。後主時創制,辭藻豔麗,旨在讚美貴妃張麗華等的姿色。
詞的上片是站在地理的制高點上,視通萬里,對空間世界的巡覽,充滿著向祖國大好河山的衷情禮讚;下片是站在歷史的制高點上,神越千古,在時間領域的遨遊,貫穿著對前朝興亡治亂的深沉反思。
詞中模山範水的文字筆墨酣飽,氣韻生動,令人歎為觀止;懷古言辭間所透露出的強烈的參與意識,則是詞人政治家個性的自然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