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望廬山瀑布> 《望廬山瀑布》寫作背景

《望廬山瀑布》寫作背景

《望廬山瀑布》寫作背景

  創作背景:

  李白五十歲左右時,自江陵南下,途經岳陽,再向南去,便到了此行的目的'地之一。可是正當在洞庭湖泛舟時,發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李白自蜀同來的旅伴吳指南暴病身亡(或被人毆打致死)。李白悲痛萬分,他伏在朋友的身邊,號陶大哭,“泣盡繼之以血”。由於他哭得過於傷痛,路人聽到都為之傷心落淚。旅途上遇到這樣的不幸,真是無可奈何,李白只好把吳指南暫時殯葬於洞庭湖邊,自己繼續東遊,決心在東南之遊以後再來搬運朋友的屍骨。李白來到了廬山,在此作下了那首炙人口的《望廬山瀑布》。

  原文:

望廬山瀑布水二首

【其一】

西登香爐峰,南見瀑布水。

掛流三百丈,噴壑數十里。

如飛電來,隱若白虹起。

初驚河漢落,半灑雲天裡。

仰觀勢轉雄,壯哉造化功。

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

空中亂射,左右洗青壁;

飛珠散輕,流沫沸穹石。

而我樂名山,對之心益閒;

無論漱瓊液,還得洗塵顏。

且諧宿所好,永願辭人間。

【其二】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