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王昌齡> 詩人王昌齡的女性詩作

詩人王昌齡的女性詩作

詩人王昌齡的女性詩作

  王昌齡的女性詩作可以分為三類:閨怨詩、宮詞和婦女生活。具體是如何描寫的呢?

  王昌齡是盛唐時享有盛譽的一位詩人。王昌齡在生前已經詩名滿世,被稱為“詩家夫子王江寧”。王昌齡最擅長的就是絕句,人稱“七絕聖手”。人們認為,他的絕句創作,在古往今來的詩人中,只有李白可以與之相提並論。其詩以五古﹑七絕為主。如果就體制完備﹑題材廣泛和數量之多來說,實在不如高岑和李杜;但是他的詩質量很高,邊塞詩可並高岑並列,宮怨詩可與李白爭勝,而用意之深﹑寫景之妙﹑比興之切﹑造語之奇,都有獨到之處。卓然為勝唐一大家。

  女性詩作這裡是指直接以女性為抒寫物件的詩歌,多以描寫其容態,描寫其生活場景或表達其情感為主。在唐以前的詩歌中,把女性當作獨立的人去表現的作品並不是很多。文人在詩中更多的是以男女關係寄託君臣關係的現實內容,而這種情況到唐代發生了較大的改觀,唐代許多大詩人如李白、王維、王昌齡以及其後的元稹、白居易、杜牧、李商隱等,都涉及過婦女題材,而且女性詩作也可以說是他們詩作的重點。

  在《全唐詩》中,收錄了王昌齡詩共160餘題180餘首,其中女性詩作大約18題25首。數量雖不算太多,卻十分具有代表性,甚至可以說首首都是佳作。

  王昌齡的女性詩作可以把它們分為三類來談:閨怨詩、宮詞和婦女生活詩。

  一、閨怨詩

  閨怨詩,顧名思義,即抒寫閨閣中人怨愁之情的詩,主要描寫待字閨中或丈夫遠行的女性的生理和心理的生存狀態的詩歌。在我國古代,這類以描寫愛情為文學題材作品的數量繁多、跨越年代長久。千百年來它以幽思、愁怨、悵惘的藝術魅力深深打動了無數讀者的心。是中國詩歌史上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

  王昌齡的閨怨詩不多,但流傳廣泛,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他的《閨怨》:“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這首詩之所以流傳廣泛,膾炙人口,我認為是因為它構思精妙,不同於一般的閨怨詩。多數閨怨詩如李白的《怨情》:“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但見淚痕溼,不知心恨誰?”全詩充滿了哀怨之情。然而王昌齡的這首《閨怨》,全詩不見一個“怨”字,在詩的開始就寫出少婦“不知愁”,心情愉快,精心打扮上到翠樓觀景。緊接著筆鋒一轉寫街頭楊柳,心情也隨之落入谷底,這個“悔”字十分值得玩味。丈夫的離別,少婦並沒有怨天尤人,反而自責自悔,表現了她對丈夫的一往情深。詩中描寫少婦的心理變化,細緻入微,感情純真,耐人尋味。古人對於王昌齡《閨怨》的評析,一句“此天然筆墨”就說明了王昌齡這首詩的特別,天然去雕飾反而寫出了真感情,讓人回味無窮。

  二、宮怨詩

  王昌齡的宮詞中以宮怨詩最為擅長。宮怨詩主要描寫帝王后宮與世隔絕的大量女性的地域困境和精神困境的詩歌。宮怨詩來源久遠,最早如此擬題並表現宮女怨情的是漢代的班婕妤,她因失寵於漢成帝便創作了《怨歌行》一詩用以自傷。自此,便開啟了寫作宮怨詩的先河。

  王昌齡的宮怨詩只有八首:《西宮春怨》﹑《西宮秋怨》﹑《春宮曲》以及《長信秋詞》五首,但卻是盛唐詩壇“最擅長寫宮怨的詩人”。(李珍華《王昌齡研究》 91頁)他的宮怨詩為盛唐宮怨詩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範本的作用。王昌齡的宮怨詩中的《長信秋詞》五首是向來傳頌的名篇,其中的第三首:“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扇暫徘徊。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王昌齡的《長信秋詞》是詠班婕妤,團扇暗用了班婕妤《怨歌行》的詩意,昭陽指受寵者的居所,日影則比喻皇帝的恩寵。詩的前兩句描寫了女子的行動,每天開啟宮門,打掃宮殿,無聊的搖著團扇;後兩句描寫女子的.心理,感嘆自己的美麗容顏,還比不上帝王把玩的一隻寒鴉,還帶著帝王的恩寵飛過。沈德潛這樣評論:“昭陽宮,趙昭儀所居,宮在東方,寒鴉帶東方日影而來,見己之不如鴉也.優柔婉麗,含蘊無窮,使人一唱而三嘆。”(《唐詩別裁集》卷十九)胡棠,吳煊也說:“二句(奉帚二句)絕世傳神,不語而神傷。(《唐賢三昧集箋註》)”。這首詩深刻地表現出失寵者的悽慘的處境和悲涼惆悵的心理。不僅是在抒發宮人的怨,也是在抒發自己的怨——自己的懷才不遇,不被君王重視的苦悶。  三、婦女生活詩

  王昌齡的閨怨詩構思巧妙;宮怨詩委婉含蓄,而他描寫婦女生活的詩則寫得清新自然,生動活潑,別有一番風味。

  如《採蓮曲》其二:“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這首詩描寫了江南採蓮少女的勞動生活和青春的歡樂。巧妙地將採蓮少女的美麗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他以欣賞的眼光讚歎勞動女性的勤勞純樸,全詩生動活潑,充滿著青春活力,饒有生活情趣。再如《浣紗女》:“錢塘江畔是誰家,江上女兒全勝花。吳王在時不得出,今日公然來浣紗。”這首詩歌明白如話,毫無含蓄。吳喬引賀裳的話並加按語說,昌齡對浣紗女“直以西施譽之,借吳王作波,妙甚。喬謂此種詩思,宋人已絕。”(《圍爐詩話》卷三)此詩寫女子在江畔浣紗,突出的仍是自由安詳、平和恬靜的情態,體現了對大自然的親和、嚮往。也隱約體現了作者反對束縛婦女的思想。

  王昌齡描寫婦女一般生活的詩大多詩畫結合,採用客觀描寫與主觀感受相結合的手法,用白描或映襯等手法使人物性格更加突出,使詩歌增加了畫面的生動意趣和詩境的含蘊。雖然語言簡練,卻極有意蘊。

  王昌齡的一生並不得志,一直沉落下僚、屢遭貶謫。然而他也像盛唐的大多數詩人一樣,有著為國為民的浪漫情懷,因而寫出了“黃金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詩句,豪情壯志溢於言表。然而現實總不盡如人意,因而有了他的女性詩作,在描寫婦女的同時也在描寫自己,一腔熱血卻不被重視,宮人的怨也是詩人的怨,筆下的悲秋怨君之恨便是為自己不被君王重用,長時間受冷落而發。

  在唐詩中,關於女性題材的詩作很多,名作也不在少數。然而我卻對王昌齡的女性詩作情有獨鍾。王昌齡的女性詩作數量並不是很多,只有25首而已。也有很多評論家認為,王昌齡的女性詩作只是藝術性比較強而已,只是抒發個人的情感,並沒有很大的現實意義。但是我認為,王昌齡的女性詩作真實的再現了當時不同社會階層女子的生活、心理,寫出了她們的美麗與哀愁,為我們展示了那個時代的女子的風貌和生存狀況,我們讀詩人的詩讓我們走進詩人的世界,引起共鳴,這對於我們來說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