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三字經> 關於詩歌鑑賞三字經

詩歌鑑賞三字經

關於詩歌鑑賞三字經

  如何引領學生鑑賞課外詩歌,並在考試中科學作答?以下是小編分享的詩歌鑑賞三字經全文,歡迎大家閱讀!

  一.知作者,明主題。

  中華詩歌早在遙遠的古代就明確提出“詩言志”的主張,並說“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詩歌是詩人主觀情感的載體,是詩人所處的時代,詩人的人生際遇和命運沉浮的直接反映,因此,瞭解詩人的生平、思想、創作風格,有助於對其作品的理解和把握。如我校2011年三模試卷中有這樣一道題:

  訴衷情

  陸 遊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7、請簡要評價這首宋詞的人物形象。

  面對這樣的問題,只要學生對陸游的生平遭遇有一定的瞭解,再根據其它資訊,應該不難得出答案:詩歌描寫了一個被閒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詩中人物曾經金戈鐵馬,馳騁疆場,現在雖被棄置不用,但仍胸懷報國之志,心繫抗金前線。

  二.析意象,品意境。

  所謂意象,簡單地說,就是詩人心中的事物形象,是詩人思想感情顯現的載體,古詩中,形象既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景物,還可以是事物。

  意境是意象的藝術組合,它是詩人苦心孤詣創造的虛實相生的藝術空間,具有畫意性、音樂性和超越性。要理解詩歌,就得仔細體味詩詞中的意象,藉助想象和聯想,走進詩人所創造的意境,把握作者所表達的情懷。如08年揚州中考卷第10題:

  閱讀李白的`兩首詩,完成後面兩小題。

  [甲]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乙]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⑴“楊花”與“煙花”都與楊柳有關,“楊花”能喚起讀者對王昌齡 的聯想;“煙花”能表現揚州陽春三月 的情景。

  回答此類問題,學生只需根據平時對“楊花”和“煙花”這一意象的積累,體會“孤帆”“碧空盡”,“長江天際流”這些意象所創造的意境,稍作思考,即可作答。

  三.抓詩眼,讀詩題。

  詩眼是一首詩中能體現作者情感的字眼,抓住了詩眼,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情感趨向,抓住了詩歌的主題。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一個“喜”字直接表達了作者對夜晚一場春雨的喜悅之情;宋之問《渡漢江》中有名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怯”字真切表達了作者由貶所還歸家鄉,既渴望瞭解家中近況,又害怕聽到家中近況的矛盾心情。

  詩歌閱讀中,我們首先接觸的就是詩題,詩題往往體現了一首詩的內容、情感、主題、意趣、手法等。如杜牧《山行》,表明作者是山中行走所見之景,是一首寫景抒情詩。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從題目中即知這是一首送別詩。再如2011年南京中考卷《金陵酒肆留別》中,“留別”二字一看即知這是一首贈友送別詩,而送別詩一般是叮嚀對方,讚頌對方,表達一種依依不捨的感情或別後的思念。

  四.品詩注,看題幹。

  詩注是在一首詩後命題人所給的補註,可能是對作者寫這首詩時相關的時代背景的介紹,也可能是詩中難讀字句的解釋,還可能是詩中涉及的典故等,對閱讀整首詩和後面的答題都至關重要,切不可輕易放過。如2011年泰州中考卷第7題:

  不見

  杜甫

  不見李生久,徉狂真可哀!世人①皆欲殺,吾意獨憐才。

  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匡山②讀書處,頭白好歸來。

  注:這首詩寫於客居成都的初期,杜甫此時輾轉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獲釋,遂有感而作。①世人:指統治集團中的人。②匡山:李白少時讀書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

  7.⑴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的詩句有: , 。

  ⑵結合具體詞句,分析詩中李白的形象。

  ⑶閱讀全詩,說說作者在詩歌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對於命題人給出的註釋,我們不應輕易放過,因為它是詮釋這首詩的必要知識,題目中給出的註釋對學生回答第三題,幫助很大。這就要求教者在平時教學中加強訓練,引導學生學會細細品味詩注。

  古代課外詩歌的鑑賞雖然是難點,但只要教者在平時的教學中注意引導,加強訓練;學生樹立信心,注重積累;掌握方法,學會技巧,就一定能在考試中應對自如,取得理想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