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詳解: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
這裡是“知某數”一句話的展開,討論的是數學。數學是自然科學的基礎,所謂的“數理化”,數學排第一 位,是基礎科學的基礎,沒有對數的研究,人類就無法認識宇宙的規律。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
其實數學是真正的美學,用簡單的幾個公式、公理就能推匯出支配整個宇宙的自然定理,真是奇妙無比。數學用最簡單的數字符號系統,概括了宇宙的複雜性,使人類徹底更新了自己的生存手段和生存能力。
美籍華裔數學家丘成桐就是運用微分幾 何學的方法破解了著名的“卡拉比猜想”,證明了名數學家卡拉比提出的關於高維空間曲率的一個猜想,獲得1993年諾貝爾數學獎。
連數學家卡拉比本人都未能 證明的猜想,包括多維次空間存在的證明,被丘成桐用微分幾何學徹底解決了,而且還一併解決了多變函式與廣義相對論方面的兩個猜想,這就是數學的偉大。
數學研究宇宙的對稱美,訓練我們思維的精密性,中國的《易經》是最早系統研究數理的偉大著作。數字是一種自然符號系統,傳載著宇宙的全息資訊,中國的傳統 科技一直是由道家擔負的。道家的學術,從內容到思想無不體現著對數的認識,例如煉丹術、五行說、天文、堪輿、醫卜星相不一而足。
自然科學偏重研究 物質的相,相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的結構和表徵。但是什麼在支援著這個相呢?是什麼讓我們人類有如此的生命活力呢?是數的變化,是數在支配著相。
再深入 下去,又是誰在製造和控制著數呢?是理,理是某種規律性的東西、是某種無形的力量,它是宇宙本體的表現,也就是道。《易經》裡面建立的方法論模型就是理數 相三層模式,用計算機為例證最好理解。
不同的計算機使用者有不同的使用目的,有的作文字處理、有的看影象、有的聽音樂,這些不同的功能態都是計算機 具體的相用。但是什麼支援著計算機的這些相用呢?是程式語言裡面編排的數字程式,是二進位制數字的加加減減。
又是什麼在操縱著數字的加減呢?是理,軟體工程 師按照計算機的理路設計某種程式,程式設計師則根據設計將數字固化到軟體中去,變成計算機的操作指令系統,這是一個由理到數再到相的完整過程。
《易經》中提出多種不同的數理邏輯系統,《三字經》這裡提到的十進位制只是其中之一。一是自然數字的開始,由一到十,十十為百,十百為千,十千為萬,十萬為億,十億為兆,傳統的十進位制就到頭了,這與現代數學中的十進位制又不同。
研究宇宙的運動規律要用二進位制,就是陰陽之數的數理邏輯系統,《易經》中卦爻卦象的演算主要用的是二進位制系統,這是宇宙的奧密。在西方,萊布尼茲是微積分和 二進位制數學的.創始人,也是計算機的先驅。
英國人李約瑟博士是研究萊布尼茲的專家,當他根據大量史料仔細追溯現代一系列最有影響的西方科學家的歐洲思想淵源 的時候,都通向萊布尼茲終,然後就似乎消失不見了。萊布尼茲的思想又是哪裡來的?李約瑟的研究結果表明,萊布尼茲從20歲起直到逝世為止,終身都是中國學 術的愛好者,特別是對《易經》圖象數理的研究。
萊布尼茲有一個好朋友鮑威特是歐洲傳教士,曾在中國耶穌會傳教。鮑威特是研究《易經》的專家,他把 中國的《易經》介紹給萊布尼茲,萊布尼茲本就在研究二進位制系統,這一下一拍即合, 1701年鮑威特將自己珍藏的兩個“易圖”送給萊布尼茲。萊布尼茲從六十四卦圖中驚奇地發現了從63到0的二進位制數字。
1703年萊氏發表了“談二進位制算 術”的論文,此文收於英國皇家科學院論文集。萊布尼茲正式確認了《易經》卦爻與二進位制數字的同一性。
所謂二進位制的數理結構,只有一和零二個數。零是個圓圈,沒有數,卻代表了無限的數、無量的數。宇宙之中到底有多少數呢?只有一個數就是“一”,永遠都是一,一加一就是二,加零就是十,過了十又是一個一,過了百又是一,沒有窮盡。
道家學說認為,宇宙的開端就是“道生一”,道是無極,一是太極。宇宙大爆炸一開始,就是太極生兩儀(陰陽),二進位制就出現了。二進位制的原理就是“相對論”, 有天就有地,有陽就有陰,有南就有北,相對一出現,就是老子說的,天地相生、長短相形、高下相傾、聲音相合。我們這個世界是相對的世界,在相對世界裡想找 到絕對的東西是不可能的,除非你能超越相對、超越這個對立的物質世間,那是另外一個話題。
《易經》是關於科學的哲學,訓練出來的是數學家的頭腦。 《易經》教給我們系統論的思想,看問題要敏銳、要細緻,要做個留心人;其次觀察問題要有邏輯性,要全面;分析問題要有條理、有層次、有耐心;處理問題要果 決,因為一切都在變,解決問題的條件轉瞬即逝,必須當斷立斷。處理問題的時候要給自己留退路,因為變數太多、環境隨時都在變,有一個環節疏忽了,將來必定 因此又起爭端。
《易經》潔淨精微,確實可以訓練我們的思維。至於八卦的推演,無外乎就是解決問題的一系列方程式、一套套假設的解決問題的方案而已,並不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