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行走在桂花樹下散文

行走在桂花樹下散文

行走在桂花樹下散文

  秋天是掛花開放的時節,從遠的地方就可以聞到襲人的香氣,讓人無法忽視,難以用怎自描述。下面是小編帶來的隨筆散文欣賞:行走在桂花樹下,有興趣的可以看一看。

  南方的桂花正在開放,這恰是“八月桂花遍地開”的時節。

  那金黃色的小花,撒滿枝頭。花兒四瓣一朵,數朵一束,簇簇擁擁。花朵心裡的花蕊,雖然細小得像針頭,但卻清晰可辨,粉嘟嘟的。

  在桂花樹下行走,遠遠就有香氣襲來。那香味濃郁瀰漫,香中有甜,抑或是甜中帶稥。那甜一開始感覺是絲絲縷縷的,繼而就與稥融為一體,就像一滴橘黃顏料落入一碗清水中,在嫋嫋漂動中氤氳開來。那味道是清香?是甘稥?是二者兼有之?

  那甘甜,甜得讓人酣醉;那清香,香得讓人迷戀;那二者兼有之,兼得讓人心神怡然,難以言表。所有經過這裡的人,都會情不自禁地脫口說出“真香”這句話來!

  為了這香味,樹下時不時會有人或撿拾或採摘桂花,說是用來醃蜜糖、做桂花糕、泡桂花茶、縫桂花香包等。

  那香甜真的是很獨特的`,想用什麼味道作個比喻,實在找不到相當的。我甚至在想,“此‘稥’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這桂花難道真的是那輪明月中的桂樹仙花降到人間來的嗎?

  怪不得,從古到今那麼多歌詠桂花的詩詞裡,幾乎沒有具體描寫它的香氣之味道的文字。你看唐朝王維的“人閒桂花落”,劉禹錫的“莫羨三春桃與李,桂花成實向秋榮”句,就都沒提它的香氣;宋朝楊萬里的“廣寒稥一點,吹得滿山開”,雖強調了它的香氣,但沒有去體會它的味道;朱熹寫桂花有“葉密千重綠,天香雲外飄”句,李清照有“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的名句,他們同樣有“不寫味道”的共性。看來,味道這無形、無色的東西,確實難以用文字表述。

  現代科技很發達,聲音可以不受距離和時空限制而傳遞,影像可以不受距離和時空限制而傳遞,唯獨味道不能傳遞,不能儲存,只能現場感受。

  我在想,什麼時候味道可以像聲音和影像一樣能傳遞能儲存就好了,那我就可以不受遠近、早晚之限而發給大家共享嗅覺之福了!

  這個想法,實是一個重大課題,只有留給科學家們去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