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躍動的生命散文

躍動的生命散文

躍動的生命散文

  由於對麻雀這個名字很俗、又蹦又跳的小東西有了重新的認識,所以也就開始留戀或者說是喜歡起它們。

  小的時侯家住平房,院子裡除了有媽媽伺弄的花草外,還養過貓咪和小狗,所以在平凡的生活中,時常能感受到躍動的生命。可是喬遷新居後,雖然站的高了,但能歸我單獨使用的面積卻是“炮換鳥槍”,變大為小了,一似蔣總統撤退到了臺灣島。說得好聽一點,就叫“薄薪自足,斗室安居”。幾盆小花放至陽臺,貓咪和小狗之類的動物,就沒有安身之處了,於是也就沒有了那種生命的躍動。

  閒來看著牆上的《麻雀覓食圖》,心想這些又蹦又跳的小東西,也許只能生活在水墨丹青中了。

  可沒想到幾個月前的一個上午,閒坐家中時,忽聽得窗外“啾啾唧唧”叫個不停。抬頭觀望,陽臺外的水泥沿上,竟有兩隻鳥雀在歌唱,形若喜鵲而略大,毛色灰白而頸帶玄色,燕尾呈長長分叉;其聲清脆悅耳,勝如婉轉歌喉。雖然我叫不出它們的名字,但還是喜歡的不得了。

  見我過來,它們“突”的一聲飛走了。沮喪之餘,突發靈感,於是便在水泥沿上撒了一些米粒,以企求它們能再次光顧。誰知那兩隻叫不出名字的鳥雀沒再回來,第二天清早卻引來了一群麻雀。在它們“嘰嘰喳喳”一陣歡叫和跳躍下,米粒已經蕩然無存了。

  “有意種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就從這一天開始,我的陽臺外水泥沿上就成了小東西們的“餐廳”。

  時間一長,這些麻雀們就和我相處得如老朋友一般。有時我伸出窗外放置米粒的手尚未收回,它們已然急不可耐,搶先一步前來啄食,毫無懼色。

  看著它們的“英勇無畏”,我不禁就想起了屠格涅夫筆下那些100多年前的小東西們。那隻嘴邊還帶黃色、頭上生著柔毛的小麻雀,從林蔭路的.白樺樹巢裡跌落下來,張開兩隻剛剛長出羽毛的小翅膀,呆呆地伏在地上孤苦無援的樣子,活靈活現地浮現在了我的眼前。而那隻從附近一棵樹上撲向獵狗,全身倒豎著羽毛,驚惶萬狀,發出絕望、悽慘的吱吱喳喳叫著的黑胸脯老麻雀,卻象英雄一般讓我肅然起敬。

  是啊,鷹的英勇在於它的強大,而麻雀的英勇卻在於它的犧牲。

  我窗外的這些麻雀們,現在已經沒有了那樣“犧牲”的機會,它們乖乖地享受著陽光與美食,從不驚鄰也不喧鬧,鄰居們有時也會有意無意的觀賞著它們的跳躍和啾唧。

  上個月,我有事情去了一趟南寧。在這6、7天裡,我的心時常在牽掛著窗外的這些小東西。我在想,它們會不會也象我牽掛它們一樣,一次次的飛來,又一次次的失望……

  一星期後的午夜,我終於平安歸來了。

  第二天一清早,我還未起床,忽然隱隱約約的聽到了輕微的“啾唧”之聲在陽臺上響起——哦,是我的那些小東西在叫喚了!

  我欣喜得幾乎落下眼淚。它們還在守候,它們依然記得,它們並未忘情。整整一星期,它們仍然是天天一早一晚準時報到、待哺。

  人們頌揚的多是美麗的孔雀、翱翔的雄鷹、喜興的喜鵲、會唱的畫眉。而這些小東西體不大氣、羽不美麗、鳴不動聽,所以人們在熟視無睹的同時,或許還要加以消滅。

  但是,看著這些不曾忘情的小東西,它們的勤奮與樸實,它們的頑強與韌性,它們的善良與友情,就與千千萬萬的普通勞動者一樣,讓我感到了一種偉大的精神。

  現在,每天早上我都是伴著這些小東西的叫聲,從夢鄉里醒來。它們興奮而來,歡愉而去,那“啾啾唧唧”的召喚,是歡愉、是感謝、是熱望、也是命令。看著它們那一身灰色的羽毛和晶石般的眼睛,我的心情在一天中便會明朗起來。

  我知道,這些小東西不僅會生活在水墨丹青中,更會生活在和諧的陽光下,因為它們帶給世界的是一種生命的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