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五道峽散文
五道峽位於荊山之中,保康縣北部。據介紹,峽長約5公里,峽內一溪相連,山峰對峙,溪流清澈,四季奔騰,山、林、洞、瀑、水、天、鳥、獸,與歷史遺蹟、民間傳說交相輝映,構成一幅奇、險、雄、幽渾然一體的天然畫卷,吸引天下游人。
前些日子,我們一行十來人前往五道峽遊覽觀光。車子在晨霧中出發,穿過綠色的田野和靜謐的村莊以及醒來的街道,翻越蒼莽連綿的群山,經三個多小時到達景區。
下車後,左前方青石壁上,“五道峽”三個紅色遒勁的大字,赫然在目。心儀已久的五道峽,此刻在我們面前,撩開它神秘的面紗。只見峽谷兩邊,翠山高聳,雲霧繚繞。一座木廊拱橋,飛架兩岸懸崖。橋下幾疊瀑布,飛珠濺玉,轟然作響,似歡迎遠方客人的熱烈掌聲。
穿過拱橋,拾級而下,來到一處溶洞——探玉洞。據說卞和得和氏璧於此。春秋時期卞和獻玉的故事,在中國家喻戶曉。歷史有時很近,近在咫尺,如現在我站在和氏璧出處;歷史有時很遠,隔著2000多年的厚厚的歷史煙雲。
進入溶洞,米黃的洞壁,溼潤滴水,涼風水霧,浸入肌膚。幽暗的'洞窟,只有曲肩弓背,小心翼翼,方免碰頭跌跤。奇形怪狀的鐘乳石,在霓虹燈閃爍下,如牛頭馬面,山魈鬼魅,陰森恐怖;讓人如夢如幻,如痴如醉,猶如進入一個光怪陸離、夢幻迷人的世界。
離開溶洞,沿著蜿蜒曲折的棧道下行。頭上是刀劈斧削的千仞高山,藤蘿披拂,綠陰蔽天;腳下是深壑幽澗,雲煙瀰漫,險不可測。對面青山似屏,雲霧朦朧,佳木蔥蘢,青翠欲滴。行至谷腳,有瀑布從懸崖峭壁上飛瀉而下,發出轟轟響聲,又彙集成湍急水流;雪白的浪花,以居高臨下之勢,帶動著巨大的水車轉動,水沫飄飛,霧氣蒸騰,加上飄灑的零星小雨,濡溼行人。過了造型蟠龍虯曲的拱橋,回望瀑布,似白練垂掛,頗有李白詩句“疑似銀河落九天”之勢。
溯水上行,進入第二道峽,穿行於連綿青山夾峙的山谷間。溪水,一會在怪石嶙峋的谷底間奔流,嘩嘩作響;一會在低窪處形成潭水,倒映著青山綠樹,寂靜無聲。溪谷,一會兒寬闊,溪水靜流,溪底長滿奇花異草;一會兒變窄,亂石嵯峨,苔蘚斑駁,藤葛交錯。大家一會兒為不知名的鮮豔野花所吸引,一會兒在一棵棵枝繁葉茂的古樹前盤桓。
這時,雨腳漸密,大家進入農耕文化長廊裡避雨。廊簷下掛有包穀和紅辣椒。長廊裡,還有石磨、石臼和土灶,散發著濃郁的鄉村氣息。
繼續沿著林蔭密佈、峰迴路轉的山路前行,不料,雨下如注,大部分人都沒帶雨具,大家只得再次進入亭子避雨。
此時已是中午時分,雨沒有停的跡象,大家都不甘心,又紛紛向前進發,在第四道峽終點處會合。由於第五道峽還未開發,山高路險,雨大道滑,大家只有帶著遺憾而返。其實,有時缺憾,也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為它,生活才顯得更加意味深長,讓人充滿遐想。
從另一條曲徑返回,我們穿過隧道,吊橋浮於山澗之上,雲霧縹緲,若隱若現。幾個衣著鮮豔的同行美女,撐傘行走於吊橋,很有江南水鄉韻味。
站在停車場,回望五道峽,天空灰暗,峰巒間,亂雲飛渡。五道峽始終對我們沒有完全露出它真切的面容,似有意給我們留下掛念,好再次光顧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