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歐陽修> 歐陽修弟子

歐陽修弟子

歐陽修弟子

  導語:歐陽修作為宋代著名的文學家,他的博學多才讓人們為之折服,也讓許多文人想要成為他的弟子。那麼,歐陽修的弟子有誰呢?下面是小編分享的,歡迎閱讀!

  歐陽修的弟子門生

  歐陽修(1007一1072年),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廬陵(今江西吉安)人。

  “其親授業者為弟子,轉相傳授者為門生”

  歐陽修的弟子、門生眾多,其中最著名的是:蘇洵、王安石、曾鞏、司馬光、蘇洵、蘇軾、蘇轍,焦乾之等。

  歐陽修的簡介

  歐陽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在政治上負有盛名。天聖八年進士。以翰林學士修《新唐書》。英宗時,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諡文忠。有《歐陽文忠公近體樂府》、《醉翁琴趣外篇》。汲古閣本有《六一詞》,略同《近體樂府》。歐陽修自幼喜愛讀書,常從城南李家借書抄讀,他天資聰穎,又刻苦勤奮,往往書不待抄完,已能成誦;少年習作詩賦文章,文筆老練,有如成人,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興的希望,曾對歐陽修的母親說:“嫂子不必擔憂家貧子幼,你的孩子有奇才!不僅可以創業光宗耀祖,他日必然聞名天下。”歐陽修的散文內容充實,形式多樣。無論是議論,還是敘事,都是有為而作,有感而發。

  歐陽修的弟子蘇軾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1] [2]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臺詩案”受誣陷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宋哲宗即位後,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於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諡號“文忠”。 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並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於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

  歐陽修的弟子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晚號半山,諡號“文”,世稱王文公,自號臨川先生,晚年封荊國公,世稱臨川先生又稱王荊公,漢族江右民系。江西撫州臨川縣(今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改革家。王安石變法對北宋後期社會經濟產生很深的影響,已具備近代變革的特點,王安石以“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推動改革,力圖革除北宋存在的積弊,推行一系列措施富國強兵,是中國十一世紀偉大的改革家。在文學上具有突出成就,是唐宋時期八大家之一,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蘇軾、蘇洵、蘇轍、歐陽修、王安石、曾鞏。

  王安石生於臨江軍(今江西清江)。身官宦之家,於宋仁宗慶曆二年(1042年)考中進士第四名。

  王安石不僅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時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學家。他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學創作和政治活動密切地聯絡起來,強調文學的作用首先在於為社會服務。他反對西昆派楊億、劉筠等人空泛的靡弱文風,認為“所謂文者,務為有補於世而已矣。所謂辭者,猶器之有刻鏤繪畫也。誠使巧縣華,不必適用;誠使適用,亦不必巧且華。要之以適用為本,以刻鏤繪畫為之容也。”(《上人書》)正因為安石以“務為有補於世”的“適用”觀點視為文學創作的根本,他的作品多揭露時弊、反映社會矛盾具有較濃厚的政治色彩。今存《王臨川集》 、《臨川集拾遺》、《臨川先生歌曲》等。

  他的文章雄健宏肆,揭露時弊,簡練有力。詩歌險峭奇拔、頗多佳作。詞則風格高峻,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字說》《易言》等。今存《臨川集》、《唐百家詩選》及《周官新義》殘卷等。

  慶曆二年登楊寘榜進士第四名,先後任籤書淮南東路(治所在今江蘇揚州)節度判官公事、鄞縣(今浙江寧波鄞州區)知縣。舒州(今安徽安慶)通判、江南東路(在今江浙一帶)刑獄。治平四年(1067(丁未年))神宗初即位,詔安石知江寧府,旋召為翰林學士。熙寧二年(1069)提為參知政事,從熙寧三年起,兩度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寧九年罷相後隱居,病逝於江寧(今江蘇南京)鐘山,諡號“文”,故世稱王文公。是唐宋著名八大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