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內經> 黃帝內經靈樞篇第75篇刺節真邪

黃帝內經靈樞篇第刺節真邪

黃帝內經靈樞篇第75篇刺節真邪

  本篇《刺節真邪》討論了刺節、真邪、解結推引和五邪四個問題,作者只取前後兩個內容作為篇名。故篇名為"刺節真邪"。

  【題解】刺節,指刺法理論中的針刺五節,即振埃、發矇、去爪、徹衣、解惑;真,指真氣而言;邪,指邪氣,也就是四時不正之氣。

  【原文】黃帝問於岐伯日餘聞刺有五節,奈何?岐伯日固有五節一日振埃,二日發矇三日去爪四日徹衣,五日解惑。黃帝日夫子言五節,餘未知其意。岐伯日振埃者,刺外經,去陽病也;發矇者,刺腑輸,去腑病也;去爪者,刺關節肢絡也;徹衣者,盡刺諸陽之奇輸也解惑者,盡知調陰陽,補瀉有餘不足,相傾移也。

  【提要】本段簡述了刺五節針法。

  【白話解】黃帝向岐伯問道我聽說刺法有五節之分,具體內容是怎樣的呢?岐伯說刺法理論中確有五節的說法,它實質上指標刺的五種方法第一種叫做振埃,第二種叫做發矇,第三種叫做去爪,第四種叫做徹衣,第五種叫做解惑。黃帝說先生所談到的這五節的方法,我還不知道它的含義是什麼,請詳盡地告訴我。岐伯說針刺中振埃的方法是指標刺淺表的經脈,用以治療陽病。發矇的方法,是指標刺六腑的腧穴,治療腑病。去爪的方法,是指刺關節的支絡。徹衣的方。法,是指遍刺六腑之別絡。解惑的方法,是指根據陰陽的變化機理,而補不足、瀉有餘,使偏頗的陰陽歸於平衡,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

  【原文】黃帝日刺節言振埃,夫子乃言刺外經,去陽病,餘不知其所謂也,願卒聞之。岐伯日振埃者,陽氣大逆,上滿於胸中,憤嗔肩息,大氣逆上,喘喝坐伏,病惡埃煙,飼不得息,請言振埃,尚疾于振埃。黃帝日善。取之何如?岐伯日取之天容。黃帝日其數上氣窮詘胸痛者,取之奈何?岐伯日取之廉泉。黃帝日取之有數乎?岐伯日取天容者,無過一里,取廉泉者,血變而止。帝日善哉。

  【提要】本段敘述了振埃法的針刺部位、選用腧穴、實施方法及所適應的病證。

  【白話解】黃帝說刺節中的振埃,先生說是針刺淺表的經脈治療陽病,我仍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是什麼,我願意詳細地聽一聽。岐伯說振埃的方法,具體說是治療陽氣暴逆於上,充滿胸中,胸部脹滿,呼吸時張口抬肩等病證的,或胸中之氣上逆,以致發生氣喘喝喝有聲,或坐或伏而難以仰臥,並且害怕埃塵和煙霧。一遇煙塵則病勢加重,使得喉嚨噎塞而有窒息感。這種方法之所以稱為振埃,是因為治療這種病收效極快,立竿見影,甚至比振落塵埃還要迅速。黃帝說講得好。那取什麼穴位呢?岐伯說取手太陽小腸經的天容穴。黃帝說若有咳逆上氣,屈曲蜷縮著而胸部疼痛,這種情況取什麼穴位呢?岐伯說取任脈的廉泉穴。黃帝說取這兩個穴位時,針刺有一定的規定嗎?岐伯說取天容穴時,針刺不要超過一寸;取廉泉穴時,看到病人面部血色改變時即當止針。黃帝說講得好。

  【原文】黃帝日刺節言發矇,餘不得其意。夫發矇者,耳無所聞,目無所見。夫子乃言刺腑輸,去腑病,何輸使然?願聞其故。岐伯日妙乎哉問也此刺之大約,針之極也,神明之類也,口說書卷,猶不能及也,請言發矇耳,尚疾於發矇也。黃帝日善。願卒聞之。岐伯日刺此者,必於日中,刺其聽宮,中其眸子,聲聞於耳,此其輸也。黃帝日善。何謂聲聞於耳?岐伯日刺邪以手堅按其兩鼻竅而疾偃,其聲必應於針也。黃帝日善。此所謂弗見為之,而無目視,見而取之,神明相得者也。

  【提要】本段敘述了發矇法的針刺部位、選用腧穴、實施方法及所適應的病證。

  【白話解】黃帝說刺節中所講的發矇的方法,我還沒弄懂其含義是什麼。本來發蒙的針法,是治療耳朵聽不見,眼睛看不清的病變的。先生卻說針刺六腑的腧穴,治療腑病,那到底哪個腧穴能治好這耳目病,我願聽你講一講其中的道理。岐伯說你問得太好了。這是針刺中最絕妙的地方,它簡直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其中的奧妙必須心領神會,單憑平時口裡說的和書本里記載的,還不能道出它出神人化的玄機。我所說的發矇,其奏效之迅捷,要比啟發矇聵還快得多。黃帝說太好了。那你快把這方面的內容全部告訴我。岐伯說針刺這種病,必須在中午的時候,針刺手太陽小腸經的聽宮穴,透過手法使針刺感應到瞳子。並使耳內能聽到作響的聲音,這就是治療本病的主要腧穴。黃帝說好。怎樣才能使耳內能聽到聲音呢?岐伯說針刺聽宮的同時,用手緊捏住鼻孔,然後閉住口,怒腹鼓氣,使氣上走於耳目,這樣耳內就會在針刺的同時相應地出現聲響。黃帝說太妙了。這真是在無形之中,使針刺感應加以傳導,眼睛沒有看到,效果卻明顯出現,實在是得心應手出神入化了。

  【原文】黃帝日刺節言去爪,夫子乃言刺關節肢絡,願卒聞之。岐伯日腰脊者,身之大關節也;肢脛者,人之管以趨翔[1]也莖垂者,身中之機,陰精之候,津液之道也。故飲食不節,喜怒不時,津液內溢,乃下留於睪,血道[2]不通,日大不休,俯仰不便,趨翔不能。此病滎然有水[3],不上不下,鈹石所取,形不可匿,常不得蔽,故命日去爪。帝日善。

  【提要】本段敘述了去爪法的針刺部位、選用腧穴、實施方法及所適應的病證。

  【註釋】[1]人之管以趨翔是指人體的下肢為主持行走的器官,也是站立的支柱。

  [2]血道《甲乙經》、《太素》均作"水道"。

  [3]滎然有水滎然,小水貌。滎然有水,是形容有水蓄積,像微淺的不能流行的小水一樣。

  【白話解】黃帝說刺節中所說的去爪的方法,先生說是指刺關節支絡,我願意聽你詳盡地說明其中的道理。岐伯說腰脊是身體內較大的關節;下肢是人體行走的樞要,也是站立時的支柱;陰莖有生育繁殖的功能,可用來交媾排精,也是津液輸出的道路。如果飲食不知節制調配,喜怒不時過度刺激,影響津液的執行和代謝,使得津液內溢,停聚於陰囊,水道不通,陰囊口益脹大,會使人體的俯仰、行動都受到限制。這種病是由於水液蓄積在內。使上下水道不能通調所致。用鈹針砭石所治取的,就是這種因水腫而外形顯著增大,衣裳也不能遮蔽的病證。因為治療目的在於消除積水,就像修剪多餘的指甲一樣,所以叫去爪。黃帝說你講得很好。

  【原文】黃帝臼刺節言徹衣,夫子乃言盡刺諸陽之奇輸,未有常處也,願卒聞之。岐伯日是陽氣有餘而陰氣不足,陰氣不足則內熱,陽氣有餘則外熱,內熱相搏,熱於懷炭,外畏綿帛近,不可近身,又不可近席,腠理閉塞,則汗不出,舌焦唇槁,臘幹[1]嗌燥,飲食不讓美惡。黃帝日善。取之奈何?岐伯日取之於其天府、大杼三瘸,又刺中膂以去其熱,補足手太陰以去其汗,熱去汗稀,疾於徹衣。黃帝日善。

  【提要】本段敘述了徹衣法的針刺部位、選用腧穴、實施方法及所適應的病證。

  【註釋】[1]臘幹形容肌肉皮膚乾燥的樣子。

  【白話解】黃帝說刺節中所說的徹衣的方法,先生說是遍刺六腑之別絡,沒有固定的部位,請你詳盡地講給我聽。岐伯說這種方法適用於陽氣有餘而陰氣不足的病。陰氣不足會產生內熱,陽氣有餘又會發生外熱,內熱外熱相互搏結,則感到比懷抱炭火還要熱。由於熱勢熾盛,所以只想袒露身體而不願穿衣蓋被,更不敢叫人靠近身體,甚至因怕熱而身體不欲沾席。由於腠理閉塞,不得汗出,熱邪不能外散,以至於舌乾嚥燥,口唇乾裂,肌肉枯槁,飲食好壞也不辨其味。黃帝說講得好。那麼怎樣治療呢?岐伯說首先針刺手太陰肺經的天府穴和足太陽膀胱經的大杼穴各三次,再刺膀胱經的中膂俞用以瀉熱,然後補手太陰經和足太陰經,使病人出汗,待熱退汗液減少時,病就痊癒了,其奏效之捷,比徹掉衣服都快。黃帝說你講得很好。

  【原文】黃帝日刺節言解惑,夫子乃言盡知調陰陽,補瀉有餘不足,相傾移也,惑何以解之?岐伯日大風在身,血脈偏虛,虛者不足,實者有餘,輕重不得,傾側宛伏[1],不知東西,不知南北,乍上乍下,乍反乍復,顛倒無常,甚於迷惑。黃帝日善。取之奈何?岐伯日瀉其有餘,補其不足,陰陽平復,用針若此,疾於解惑。黃帝日善。請藏之靈蘭之室,不敢妄出也。

  【提要】本段敘述瞭解惑法的針刺部位、選用腧穴、實施方法及所適應的病證。

  【註釋】 [1]傾側宛伏形容患半身不遂後,身體既不能傾斜反側也不能宛轉俯伏。

  【白話解】黃帝說刺節中所謂解惑的方法,先生說要全部知道調和陰陽和運用補瀉的道理,使人體內陰陽虛實相互變化移易,以達到平衡。那麼在錯綜複雜的病情中怎樣辨清陰陽虛實而解除迷惑呢?岐伯說人得了中風一類的病,血氣必有偏虛之處,虛者是指正氣不足,實者是指邪氣有餘,這樣身體就感到肢體輕重不相稱,身體傾斜反側,僕伏欲倒。嚴重時可導致神志昏亂,意識模糊,不能辨別東西南北,症狀的出現忽上忽下反覆多變,顛倒無常,所以它比單純神志迷惑的病證還要嚴重。黃帝說講得好。那麼怎樣治療呢?岐伯說不管證候多麼複雜,必須瀉其邪氣的有餘,補其正氣的不足,使之達到陰陽平衡。這樣用針是治其根本,其奏效迅速,比單純解除神志迷惑要快捷。黃帝說講得好。我一定把這些理論知識著之於書冊,秘藏在靈蘭之室,很好地儲存起來。決不敢輕易洩露出去。

  【按語】本段提出的刺五節屬古代針刺治病的方法,每種方法各具不同的適應證,並分別指出了針刺的原則和具體實施方法及針刺部位。這些方法雖目前已較少採用,但仍有一定的借鑑意義。如振埃法治哮喘、發矇法治耳聾等,有一定的臨床指導意義,當進一步深入研究。

  【原文】黃帝日餘聞刺有五邪,何謂五邪?岐伯日病有持癰者,有容大者,有狹小[1]者,有熱者,有寒者,是謂五邪。黃帝日刺五邪奈何?岐伯日凡刺五邪之方,不過五章[2],癉熱消滅,腫聚散亡,寒痺益溫,小者益陽,大者必去,請道其方。

  凡刺癰邪,無迎隴,易俗移性不得膿,脆道更行[3]去其鄉,不安處所乃散亡,諸陰陽過癰者,取之其輸瀉之。

  凡刺大邪日以小,洩奪其有餘,乃益虛,剽其通[4]州,針其邪肌肉親,視之毋有反其真。刺諸陽分肉間。

  凡刺小邪日以大,補其不足乃無害,視其所在迎之界,遠近盡至,其不得外,侵而行之乃自費。刺分肉間。

  凡刺熱邪越而蒼[5],出遊不歸乃無病,為開通闢門戶,使邪得出病乃已。

  凡刺寒邪日以溫,徐往徐來致其神。門戶已閉氣不分,虛實得調其氣存也。

  黃帝日官針奈何?岐伯日刺癰者用鈹針,刺大者用鋒針,刺小者用員利針,刺熱者用鍵針,刺寒者用毫針也。

  【提要】以上分別敘述了癰邪、實邪、虛邪、熱邪、寒邪等五邪所致病證、治療原則、針刺方法和選用針具。

  【註釋】

  [1]容大、狹小容大,即大邪(實邪);狹小,即小邪(虛邪)。

  [2]章條目的意思。

  [3]脆道更行脆,疑"詭"之誤。此句承上句,如不得膿,須易不同之道更刺。

  [4]剽其通剽,急的意思。剽其通,是指急於疏通病邪。

  [5]越而蒼蒼,通滄,寒的意思。越而蒼,就是指標刺熱邪,廊倬邪等發披.南執轉蜘襄浦。

  【白話解】黃帝說我聽說有刺五邪的方法,什麼叫做五邪?岐伯說病有癰腫的,有屬實的,有屬虛的,有屬熱的,有屬寒的,這就叫做五邪。黃帝說五邪致病怎樣針刺治療呢?岐伯說一般針刺治療五邪的方法,不過五條。對於癉熱的病證,應當消滅熱邪;癰腫和積聚的病證,應當使其消散;寒痺在身,應助陽熱以溫血氣;體虛邪微者,補益陽氣而使其強壯;邪氣盛大的必須驅除邪氣。下面請讓我將具體的針刺方法告訴你。

  一般治療癰邪的方法,不可在初期病勢隆盛的時候,迎其銳勢而妄用鈹針刺破排膿。應耐心地加以調治,這樣癰毒就會不化膿,此時應改換不同的方法進行針刺,使邪毒不在固定的部位留聚,這樣,病邪就會漸行消散。所以不論是陽經還是陰經,只要是經過癰腫所生的部位,就可以取本經的輸穴來瀉其毒邪。

  一般刺治大邪(實邪),應用針刺迫使邪勢減小,也就是瀉其有餘,從而使邪氣口趨虛衰,在進行針刺治療時,要急於疏通病邪,刺中病邪的所在,肌肉自然就親附緻密,觀察到邪氣洩去,真氣就相應恢復了功能。因實邪多在三陽,故宜針刺諸陽經分肉間的穴位。

  一般小邪(虛邪)多在分肉間,針刺方法是必須口益壯大其真氣,補其正氣的不足,邪氣就不致為害了。同時審查邪氣的所在,當其尚未深入的時候,迎而奪之。這樣遠近的真氣盡至,正氣充足,外邪則難以內陷。治療時不要針刺太過,因為這樣往往會損傷正氣,所以,刺小邪之法,取在分肉間的穴位便可以了。

  凡針刺熱邪,應當把邪氣發越於外,而使之由熱轉涼,邪被排出後,不再發熱,即屬無病了。所以在針刺時要用疏洩的手法,為邪氣疏通道路,開闢門戶,使腠理開洩,邪有出路,病就可以痊癒。

  凡刺寒邪,應當用溫法,以保養正氣,針刺時緩慢進針,待其得氣則疾速出針。出針後,針孔已閉合,正氣才不會外散。這樣可使神氣恢復正常,精氣漸漸旺盛,從而達到補氣行血散寒的目的,虛實即可調和,真氣也就固密記憶體了。

  黃帝說刺五邪,應當各選用什麼針具比較合適呢?岐伯說刺癰邪當用有刃而鋒利的鈹針;刺實邪當用鋒針;刺虛郝當用員利針;刺熱邪當用鐫針;刺寒邪當用毫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