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魯迅>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解讀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解讀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解讀

  當今在教育界開展得如火如荼的研究性學習不失為一種好的教學方式。但如何使研究性學習適用於小學語文學科,還是很值得大家探討研究的。本案例試圖從操作層面來解讀小學語文課堂中的研究性學習。

  【案例】

  課一開始,教師透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我呆呆地望著來來往往弔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遠見不到伯父的面了,聽不到他的聲音了,也得不到他的愛撫了,淚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來。讓學生建立起對課文的情感認知聯絡,而後出示一個填空題,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課文:

  淚珠一滴一滴地掉下來,往事一點一點地浮上心頭,此時此刻,最使我難以忘懷的是伯父的那一個音容笑貌。

  (生自由閱讀有關伯父生前的小故事,圈畫重點詞句。)

  師:找到你認為印象最深的一個音容笑貌了嗎?那怎麼讀出你的理解呢?先練習一下吧。

  (生有聲有色地反覆練讀,教室裡書聲朗朗。)

  (朗讀指導略。)

  師:剛才,大家都用自己的朗讀表達了自己的理解,很好。那從伯父的這些音容笑貌中你又感受了一個怎麼樣的伯父呢?

  (師出示:你覺得這是的伯父。)

  師:這個問題就是這節課我們所要重點研究的。接下來大家按興趣自由組合小組,可重點選擇伯父的一處音容笑貌,聯絡上下文及當時的時代背景來深入研究。老師在這裡還為大家準備了一個資料庫,在研究過程中需要的話可自由上來查閱。

  (生離開座位三五成群地組合在一起,有的讀課文,有的在議論,也有學生主動利用電腦查閱資料,還有招呼老師過去的。教室裡亂而有序。)

  師:現在我們進行集體交流。你們小組研究什麼?有什麼收穫?

  生1:我們小組研究的是這一個句子:他沒有回答,只把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頭上,半天沒動,最後深深地嘆了一口氣。(師投影出示這個句子)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伯父當時的心情是十分沉重的。因為他想,那個黃包車伕整天那麼辛苦地拉車,卻吃不飽穿不暖,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

  生2:我覺得這一句子可以和前面的句子聯絡起來考慮。前面這樣寫:這麼冷的天,那個拉車的怎麼光著腳滿街跑呢?我抓住的詞是光著腳。那時候,拉車的連一雙鞋也買不起。聯絡這句話更能體會伯父當時憂傷的心情,所以伯父才會半天沒動,最後深深地嘆了一口氣。

  師:(讚許地)你真會研究!你能聯絡上文中的句子來體會伯父的神情,這樣的方法很好。別的同學也可以學習這一種方法。請大家圈出一個最讓你觸動的神情或動作,再仔細讀讀上文中的句子,聯絡當時的社會推想一下,伯父在當時的情況下會想些什麼?和你的同學議論一下吧。

  (生圈出重點詞後更認真地讀上下文思考,稍後與同桌討論起來,教室裡喧譁起來。)

  師:請你們談一談吧!

  生1:我圈的是深深地嘆了一口氣,車伕連一雙鞋也沒有,只好赤著腳拉車,所以才會被碎玻璃片扎傷腳,才會淌了一灘血。伯父想,車伕多可憐呀,所以深深地嘆了一口氣。

  師:你想到了車伕的處境,很好。

  生2:課文中說車伕的臉飽經風霜,這一詞就是點明車伕的處境的,是指這個車伕經歷了許多的痛苦和磨難。

  師:是呀,課文中的車伕經歷了這麼多的痛苦與磨難,可僅僅是這些嗎?請同學們閉上眼,聯絡影視中的鏡頭想像一下,你彷彿又看到這個車伕在經歷什麼痛苦與磨難?

  (學生閉眼作思考狀,稍後都紛紛舉手。)

  生:我彷彿看到了在狂風暴雨中拉車的車伕,狂風打亂了他的頭髮,暴雨打溼了他的衣服,他一步一滑,艱難地拉著車。

  師:同學們瞭解得還真多,在這樣不公平的社會里,黃包車伕過著如此暗無天日的日子。再請同學們想一想,在當時的社會里,過著悲慘生活的只是黃包車伕嗎?伯父深深地嘆了一口氣,他還在嘆什麼?

  生1:伯父雖然看到了一個車伕,但他想到中國有千千萬萬的勞動人民都像那個黃包車伕那樣終年辛苦卻過著艱苦的生活,所以他更憎恨當時的社會。

  生2:我聯絡前面的句子,四周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在當時黑暗的社會里人民不可以有言論自由,魯迅作為一個作家,他的文章都是從側面來表達自己的思想。他覺得自己勢單力薄,無法一下予將勞苦大眾從水深火熱中解救出來。他為自己無法改變這個局面而嘆氣。

  師:同學們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來理解伯父的神情,談得如此深入,真讓老師感動。還有研究伯父動作的嗎?

  生1:我圈的是寫伯父動作的,只把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頭上,半天沒動,我想伯父可能在想,決不能讓下一代過這樣的痛苦生活了。

  生2:伯父在想,別讓這樣的悲劇在下一代身上重演,所以才把手放在我的頭上半天沒動。

  師:同學們緊扣伯父的神情動作想像得入情入理,伯父想得可真多呀。從中你感受了一個怎麼樣的伯父?能評註在這個句子邊嗎?

  生(齊):能!

  (學生迅速拿起筆作批註,教師巡迴檢查。)

  以下就是同學們對伯父品質的不同歸納:

  一個善良的伯父;

  一個希望下一代幸福生活的伯父;

  一個一心替勞苦大眾著想的伯父;

  一個憂國憂民、愛憎分明的伯父;

  【解讀】

  從上面的教學片斷中,我們感受到學生情緒極為高漲,思維極為活躍。究其原因便是教師在課堂中成功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而產生了這樣積極的學習效應。

  一、以大觀小:在大問題背景下,進行小專題研究

  語文課堂中的'研究性學習的切入口在哪裡?一篇課文的研究專題應該由誰來確立?怎樣的研究專題能牽一髮而動全身並能實現語文多專案標的有效達成?本案例從操作層面回答了這些問題。

  本課教學一開始,教師就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開放的大問題背景:最使我難以忘懷的是伯父的哪一個音容笑貌?引導學生自由讀課文。開放的要求激起了學生的興趣和自信,也給了學生一個自主感受、自主發揮的思維空間,學生都帶著自己的理解挖掘蘊涵在課文中的語言文字資訊。而後進行的朗讀交流活動,學生透過展示獨特感悟將個人的發現有效地實現了與別人的共享,在這裡,問題是多解而不可確定的,答案也便是豐富而絕不雷同的。追根溯源,正是教師引導學生進入了一個一問多解的大問題中,才使學生髮現了一千個哈姆雷特。

  接著教師讓學生自主確立研究專題,要求學生重點抓住伯父的一處音容笑貌來體會伯父的品質。於是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組合研究小組,自主選擇小專題,或研究上下文,或藉助現代化科技手段查閱當時的時代背景資料。由於研究專題是學生自主確立的,研究切入口又小,所以學生容易觸控,從而最大限度地去挖掘相關資訊,並積極地對採集來的資訊進行整理加工、重組創造,將研究逐步引向深入。

  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只有在大問題的定向中,鳥才能任飛,魚才能憑躍;也只有小專題的定向中,鳥才能在茫茫的天空中不失飛的方向,魚才能在浩瀚的大海中找到躍的目標。

  二、以小窺大:在小專題研究中,體驗大語文學習

  在上面的研究交流片斷中,我們看到它確實突破了傳統的就語言文字講語言文字的教學模式,而是以此為輻射點開拓學生的視野。如在研究伯父救護車伕之後的神情動作時,教師要求學生圈點出一個最受觸動的神情、動作,當讓學生們再讀讀上文中的句子、聯絡當時的社會推想一下,伯父在當時的情況下會想些什麼時,教師適當到位的點撥,在課文的前後句段之間、在新的學習材料與學生生活積累之間架起了彩虹,給學生的小問題研究打開了廣闊的認知天地。於是乎,學生從天氣的陰冷談到車伕的可憐,從一個車伕的窮困談到千千萬萬的勞苦大眾再引申到嚴重的社會問題更值得一提的是學生的生活積累也被啟用,同學們都能聯絡影視中的鏡頭想像創造,眾說紛紜,訴說這個車伕可能經歷的種種痛苦與磨難,真正讀懂了伯父的嘆息,一個令人敬仰的伯父自然而然地展現在同學們眼前。縱觀上述過程,學生的認識由膚淺到深刻、由感性到理性,最終帶來了質的變化,原本一句零散的句子因為有了大語文觀念的支撐也有了神采。

  綜上所述,立足以小窺大的視野,學生才能從區域性折射整體,從而在小專題的研究中體驗大語文的學習。

  敢問小學語文研究性學習的路在何方?以上的教學案例或許會給大家一點啟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