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孟浩然> 王維與孟浩然合稱什麼

王維與孟浩然合稱什麼

王維與孟浩然合稱什麼

  中唐時期的詩人,並稱為“王孟韋柳”。唐代山水田園詩人以王維、孟浩然為代表,因此也稱王孟詩派。

  【王維簡介】

  王維(701-761),字詰,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官至尚書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縣),遷至蒲州(今山西永濟),崇信佛教,晚年居於藍田川別墅。善畫人物、叢竹、山水。唐人記載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類似李氏父子,另一類則以破墨法畫成,其名作《川圖》即為後者。可惜至今已無真跡傳世。傳為他的'《雪溪圖》及《濟南伏生像》都非真跡。蘇軾評價說“味詰之詩,詩中有畫;觀詰之畫,畫中有詩。”他是唐代山水田園派的代表。開元進士。任過大樂丞、右遺等官,安祿山叛亂時,曾被迫出任偽職。其詩、畫成就都很高,蘇東坡贊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尤以山水詩成就為最,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後世人稱其為“詩佛”。

  【孟浩然簡介】

  孟浩然(689~740) 唐代詩人,本名浩,字浩然。州陽(今湖北樊)人,世稱孟陽。以寫田園山水詩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陽南門外背山臨江之澗南園有他的故居。曾隱居鹿門山。40歲時,遊長安,應進士舉不第。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為之擱筆。他和王維交誼甚篤。傳說王維曾私邀入內署,適逢玄宗至,浩然驚避床下。王維不敢隱瞞,據實奏聞,玄宗命出見。浩然自誦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句,玄宗不悅,說:"卿不求仕,而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放歸陽。後漫遊吳越,窮極山水之勝。開元二十二年(734),韓朝宗為州刺史,約孟浩然一同到長安,為他延譽。但他不慕榮名,至期竟失約不赴,終於無成。開元二十五年,張九齡為荊州長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開元二十八年,王昌齡遊陽,訪孟浩然,相見甚歡。適浩然背上長了毒瘡,醫治將愈,因縱情宴飲,食鮮疾發逝世。 孟浩然生當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頓失意,以隱士終身。他是個潔身自好的人,不樂於趨承逢迎。他耿介不隨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為同時和後世所傾慕。李白稱讚他"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讚歎說:"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贈孟浩然》)。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裡,說他"骨貌淑清,風神散朗;救患釋紛,以立義表;蔬藝竹,以全高尚"。王維曾畫他的像於州亭子裡,題曰:"浩然亭"。後人因尊崇他,不願直呼其名,改作"孟亭",成為當地的名勝古蹟。可見他在古代詩人中的盛名。王維、李白、王昌齡都是他的好友,杜甫、皮日休等人也與他關係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