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李商隱> 從人生經歷看李商隱無題詩主題的形成

從人生經歷看李商隱無題詩主題的形成

從人生經歷看李商隱無題詩主題的形成

  李商隱無題詩之界定歷來爭議較多,但其詩多數確有寄託,下面來看看!

  一

  何為“無題詩”,歷來人言人殊,並沒有統一的說法。所謂“無題詩”,從詩歌題目本身而言,“無題”二字已是題目,並不是“沒有題目”的意思,但解詩者鮮有持此見者。“無題詩”,更多的是對詩歌寫作心理機制的認知,詩人抒寫胸中塊壘之時,並沒有題目,也無需題目,有的只是詩緒,當詩緒隨字跡流出,詩歌也意盡而止,這正合了詩之旨趣,所以古詩多為先成詩再命題,或取詩中詞句為題,或取寫詩之時間、事由為題,如《詩經》之《蒹葭》諸篇,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杜甫《戲為六絕句》等詩,或乾脆以“無題”命之。但如果以此為準,李商隱“無題詩”的範圍將無限擴大,內涵將更加豐富,對它的解讀也將極具挑戰性地深入到對詩之本質的認識。這並非筆者本意,因此本文將此範圍縮小,僅取李詩中直為“無題”者和以首句之數字為題者,至於以中間或結尾數字為題者為何不取,筆者認為此類詩作與取首句數字為題者尚有細微差別,這細微差別看似極小,但其中很有可能包含了作者心跡,尚不可一概而論。

  李商隱故為唐詩名家,但李詩難解,撲朔迷離,對李詩的研究也直到清代才漸漸多起來,其中尤以對無題詩的研究為最。清代以降,資料既多,研究者對無題詩之旨的觀點更多,且各持一段,莫衷一是,但又以言情之說為盛。這種情況紀昀早早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就有過批評,“一概以美人香草解之,殊乖本旨。” [1] 就筆者所見,李商隱“無題詩”直接以“無題”為題者,凡20首,以首句之數字為題者凡45首,這些詩歌形制不一,旨趣相乖,紀昀在提要中指出:“‘無題’之中有確有寄託者,‘來是空言去絕蹤’之類是也;有戲為豔體者,‘近知名阿侯’之類是也;有失去本題者,‘萬里風波一葉舟’之類是也;有與‘無題’相連,誤合為一者,‘幽人不倦賞’之類是也。其摘首二字為題,如‘碧城’、‘錦瑟’諸篇,亦同此一例。” 紀昀曾撰寫過《玉溪生詩說》,其中論述與《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論李詩之觀點頗多相似之處,可以說對李商隱無題詩的研究頗有心得,他一直以來都是論者論無題詩旨之指南,筆者以為紀昀的說法大體不差,但為免過於詳細。

  關於李商隱無題詩的主題,劉學鍇、餘恕誠在《李商隱詩選》《前言》中認為無題詩主題並不單一,其中確有一部分“寄託的痕跡比較明顯,寄意也比較清楚”,另一部分“寄託的痕跡似有似無,多數和純粹的愛情詩非常相似”,也有“明顯是豔情冶遊之作”。[2]筆者以為,李商隱無題詩多數是確有寄託,其主題大體上可以分為三類,即人生主題、政治主題和愛情主題,這在前人研究中多有論及,本文也將一一論說,此處恕不詳述。當然,詩之主旨有時候並不是單一的,這三類主題在特定的情況下往往會兼而有之,如《昨夜星辰》在描寫戀人分別痛苦的同時也感嘆了自己難以主宰命運。《嫦娥》一詩更是集自傷、懷人為一體。

  二

  姑以一詩為例:“八歲偷照鏡,長眉已能畫。十歲去踏青,芙蓉作裙衩。十二學彈箏,銀甲不曾卸。十四藏六親,懸知猶未嫁。十五泣春風,背面鞦韆下。”全詩以女子成長為主線,生動描寫了一個聰穎、美麗又具有才華的女子,她隨著年齡的增長,她的才智、美貌逐漸顯露,但又與別的深閨女子無甚差別,只能在閨閣之中等待出嫁,無法掌控自己的人生,隱然有自況之意,詩人似乎正藉此宣洩胸中塊壘,自己年少而才高,但前途渺茫、無人賞識,在在流露出憂鬱、悲怨的情緒和一種沒有前景的人生。此詩從形制與內容上頗類《孔雀東南飛》中劉蘭芝自訴一節,但卻又截然不用,一個是女主人公的自白,一個卻是借15歲的女子情懷來寄託自己懷才不遇的悲哀,這樣的寫作方法就形成了思想內容一顯一隱的雙重性以及感情色彩的同一性。

  李商隱無題詩在形制與內容上鮮有直接彰顯人生寄託的,多被世人曲折隱含在詩歌表象的背後,這與他的身世頗有關聯。李商隱生於小宦官之家,祖輩至多做過縣令一級的小官,可見家世並不顯赫,尤其在其九歲之時,父親病逝於任上,家境逐漸變得艱難起來,這一點與李賀之身世頗為相似。這樣童年時期的家庭變故,對人的影響是重大且深遠的,恰如李賀因家庭變故而性格敏感,李商隱較之同齡的孩子也更早熟,且在家庭生活艱難的陰影下逐漸形成了憂鬱、多愁善感的性格。這種對社會人生的淒涼體驗,一直存在於他的詩中。他天資聰穎,“五年誦經書,七年異筆硯”,他在家跟長輩讀書作文,到他十一歲父喪期滿後,即隨家人遷居洛陽,在十六歲時就寫出《才論》、《聖論》等文章。以上《無題》也因當作於此時。

  李商隱生平破不順遂,本已才華橫溢,卻在科舉上兩次失利,遲至二十五歲才得令狐楚之子令狐�推薦,勉強中舉,這對他的打擊是很大的。但雖已中舉,李商隱因為並不擅官場,且無人提攜,仕途艱辛坎坷,輾轉於各幕府之間。晚年闢為鹽鐵推官,至四十六歲客死滎陽,潦倒終身。胸懷大才卻無施展空間,這是中國文人千年來同體的情緒,李商隱亦不能免俗,故而他的詩中常帶一種感傷情調。這種憂愁感傷既是他的本性,也是他在現實的苦難積累中凝成的“情結”,他沉浸其中難以解脫,只要稍有碰觸便會有所體現。如其無題所道:“白道縈迴入暮霞,斑騅嘶斷七香車。春風自共何人笑,枉破陽城十萬家。”一、二句說女子乘七香車循縈迴之白遁入暮霞而去,三、四句是說瞥見了女子姿容的美麗,她嫣然微笑,卻沒有人欣賞她的美麗。雖有傾城之色,卻被時代所拋棄。“自共何人笑”是指不知道該與誰笑。這首詩好像是詩人在暮遊的時候偶有遇見,他忽然聯想到自己的身世,寄寓微妙。可以看出李商隱的內心是十分脆弱的,但他又不想直抒胸臆,應該是怕別人的蜚語吧,故只有託彼喻己。

  像這樣含蓄抒發人生不如意的詩還有最為人們傳誦,也最為難解的《錦瑟》。關於此詩的解說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說悼亡,一說詠物,也就是歌詠“錦瑟”,還有的推測其為“感國祚興衰而作”等不下六七種說法。[3]筆者認同劉學鍇、餘恕誠的觀點,認為此詩是詩人晚年回顧平生遭際、抒寫身世之感的篇章。詩以“錦瑟”二字開頭,實則以此起興,亦正睹物觸緒。全詩當以“思華年”三字為核心,“五十弦”則喻其將行半百,“光陰雖逝,篇作猶留,畢世心力,平生歡戚,開卷歷歷,”[4]正是回首往事,感慨平生。中間四聯正是“思華年”集中展示的內容,而莊生、蝴蝶、望帝、杜鵑、珠、淚、玉、煙這些詞則是對個體生命和其一生歷程的隱喻,頷聯與頸聯既存在並列、也存在遞進的關係,具有豐富的暗示性。頷聯以莊生、望帝為喻,飽含了作者對個體生命存在價值和意義的思考,既有對美好人生的憧憬,也有對建功立業甘願付出的願望;頸聯的詩眼是“珠”和“玉”,滄海、藍天是相對概念,並非實指,珠玉乃是君子和有才華的象徵,李商隱以珠玉自比,但是畢竟珠的光芒微弱,彷彿滴淚,雖懷才如玉,也如煙消散,所以如今步入晚年,縱然如珠玉,也只能化作人生的追憶,因為當時就很迷茫惘然。全詩以悲愴、淒涼為感情基調,哀悼了美好年華的轉瞬即逝。自己漂泊了半生,只在文學上有所成就,小有名望;政治上一籌莫展,毫無建樹;經濟上更加潦倒窮愁,貧病交迫。  

     三

  晚唐,藩鎮割據愈演愈烈,朝廷爭鬥也持續不斷,且日益升級,尤其朋黨之爭非常嚴重。李商隱身處其間,深受受朋黨之爭所累,屢遭排擠,一生仕途不順,在政治上非常失意。但他又生性剛正不阿,不會阿諛奉承,且心性單純,不識官場之道,即便當時的人們認定他投靠“李黨”,但在“李黨”當政時期,他並未認為自己是李黨,更不願接近李德裕獲得援引,寧做小吏。他的一些詩作,確實帶有政治色彩,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他在朋黨之爭中飄搖無助,則是其無題詩之政治主題的主要根源。

  在政治上他的抱負無法施展,也沒有獲得當權者的青眼,屢遭排擠,這對他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他心中不憤,又無法向人訴說,只能用詩含蓄的表達,如不仔細辨別,會被詩的表面所誤導。如《無題》“照梁初有情,出水舊知名。裙衩芙蓉小,釵茸翡翠輕。 錦長書鄭重,眉細恨分明。莫近彈棋局,中心最不平。”這是一首比興寓言體詩。詩中女主人公即作者化身,前四句寫女子姿容的豔麗,妝飾的華美,這裡面把女子的.妝容首飾比喻才華橫溢。“出有情”以女子待嫁比喻才子求仕。頸聯乍看是寫愛情失意的幽悶之情,實是抒發政治不如意的猶豫之心。與《無題》(八歲偷照鏡)的憂慮前途相比,此時更加傷感的是仕途上已然失意,對未來更是懷有一種無法預料的心情。尾聯是點醒全篇比興寄託之意。這首詩是李商隱落選博學宏詞科得內心寫照,全詩表達了他心中的憤恨、不滿。

  到大中時期,令狐已經做到宰相,李商隱屢次向他表達內心為官的渴望,請求援引,他認為自己並非李黨,且因他得中進士錦衣官場,也為令狐之援引,所以他單方面認為他與令狐父子關係較好,所以向他陳情。如他的《促漏》“促漏遙鍾動靜聞,報章重疊杳難分。舞鸞鏡匣收殘黛,睡鴨香爐換夕燻。歸去定知還向月,夢來何處更為雲。南塘漸暖蒲堪結,兩兩鴛鴦護水紋。”這首詩就是向令狐傾訴心意。首聯是說屢次陳情,自己寫的文章太多了,已經分不清是什麼時候寫的了。三、四句中所寫的物件可以看出是在令狐家過夜。頸聯是說,希望令狐陶回來後能和他單獨相處一會,這樣就沒有遺憾了。末兩句則希望他倆能趕快和好。但令狐始終認為李商隱忘恩負義,不肯原諒他。

  李商隱的性格具有明顯的二重性。一方面不願同流合汙,另一方面,為了他能大展宏圖,他不僅不與令狐決裂,反而仍去苦苦哀求他。在李商隱要隨柳仲郢入東川之前,他又向令狐陳情。他的《無題二首》當作於此。

  “鳳尾香羅薄幾重,碧文圓頂夜深縫。扇裁月魄羞難掩,車走雷聲語未通。曾是寂寥金燼暗,斷無訊息石榴紅。斑騅只系垂楊岸,何處西南待好風。”詩中,他以以“老女嫁不出”來比喻自己陳情卻沒有結果,既然沒有希望,只能悲傷離開。“重幃深下莫愁堂,臥後清宵細細長。神女生涯元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風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誰教桂葉香。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此詩中,他把自己比作重幃深下的姑娘,漫漫長夜無法入眠,在細細思量。自己的希望像神女一夢,還沒有找到合適的物件。自己像菱枝那樣柔弱,怎麼經得起風波?但在早年,是誰讓桂花有露水的滋潤而異常芬芳呢?暗指開成二年,他是在令狐的幫助下進士及第。為表示感激之情,雖說相思無益,不妨日夜懷念。第一首寄託了詩人對某種匆匆即逝的政治機緣的追念惋惜和長期落拓不遇的傷感,第二首是寫詩人自傷的心情,寄寓了詩人渴望進入仕途而又遭受朋黨之徒的一再猜忌和排擠但又始終執著的用世要求。

  四

  “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這句流傳千古的佳句就出自李商隱《無題二首》(昨夜星辰)“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嗟餘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這是一首戀情詩。詩人追憶昨夜參與的一次貴家後堂之宴,表達了與意中人席間相遇、旋成間阻的懷想和惆悵。首聯由今宵之景觸發對昨夜席間歡聚時光的美好回憶。連用了兩個“昨夜”,寫出了這是不同尋常的星辰和風,這是昔年想望已久的星辰和風,直到現在才可以得以相見,所以,這個昨夜特別值得詩人留戀,其中蘊含著詩人深厚的感情。三、四兩句既寫出這是詩人的想象,又寫出戀人之間的心心相印。頸聯回憶了昨夜與意中人共同赴會的場面。尾聯回憶了為了生活不得不離去的情景以及突發的感慨。昨夜的宴會持續了一夜,樓內歌聲還未停止,樓外鼓聲已響,詩人自嘆像隨風飄轉的蓬草,身不由己,不得不去秘書省應差,開始了又一天寂寞無聊的校書生涯,而與自己的所愛卻可能再無相見之日。全詩感情深摯纏綿,煉句設色,把可望而不可及的情境寫出,構思奇妙,感慨深沉。詩人將自己痛苦的身世融入豔情,以華豔詞章反襯困頓失意情懷,營造出情采並茂、婉曲幽約的藝術境界。

  無題詩在李商隱愛情詩中佔據主要地位,多數充滿期待與失望、痛苦與留戀、執著與仿徨交織一起的矛盾心情,這實際上與唐朝的時代分期和他的人生經歷是分不開的。唐代風氣開化,詩人對“愛情”這一主題也擁有諸多體驗,而李商隱才華橫溢、風流倜儻,再加上唐朝的思想比較開放,他的一生經歷了幾段曲折的愛情。開成元年(八三六),李商隱在河南玉陽山隱居學道,山上有玉陽觀和靈都觀兩座道觀,觀裡有一位姓宋的女道士,隨公主入道,成為侍奉女貴主的女冠。彼時,兩觀交往頻繁,李商隱與這宋姓女冠產生戀情。他們常在玉溪邊幽會,或歡聚於“碧城十二曲闌干”。[5]但這與道教戒律相違背,註定了結果的悲劇性。李商隱被逐出道觀,宋姓女冠被公主遣返去做了守陵的宮女。但這段純潔的戀情在李商隱的心中分量很重,難以割捨。後來他還專門寫下《碧城三首》回憶此事。

  他的愛情詩多抒發愛情的不幸,表現愛情生活中的離別與阻隔,期待與失望,執著與纏綿,苦悶與悲憤,處處宣洩的是感傷的主導情感,“他的無題詩幾乎篇篇都在書寫其不幸。”後人多認為與王氏成婚是影響他仕途發展的根本原因,但從個人情感方面講,李商隱是幸福的。王氏知書達理,對李商隱頗為理解,在生活上和政治上對他均有幫助。當然,這種幫助更傾向於精神上。婚後,李王夫婦生活幸福美滿,但李商隱仕官於外,聚少離多。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詩以以女性的口吻,書寫夫妻相聚之難。三、四兩句用兩個豐富意象,傳達出刻骨銘心、生死不渝的兒女愛情。用詞纏綿悱惻,熾熱濃郁。全句言深情而寓真理,含義雋永,耐人尋味。頸聯是想象兩個相愛的人離別後的孤寂的情狀。“曉鏡”兩句又推己及對方,揣測戀人如何想念自己的。這就和杜甫的《月夜》所用的描寫手法相似。到這時,全詩的含義更深了,兩人心心相通,卻不得相見,寫盡了朝思暮想的思念之情。末兩句借用神話傳說,表達了因分居兩地而心生探看的願望,與首句互相呼應。進一步凸現了“別亦難”,從而使得全詩首尾圓合,渾然一體。

  李商隱對妻子始終懷有愧疚之感。儘管李商隱和王氏僅僅生活了十三年,然而對於李商隱來說卻是銘心刻骨的,特別王氏去世後的無盡的追憶都成為李商隱愛情詩的重要內容。他的一首悼亡王氏之作《銀河吹笙》“悵望銀河吹玉笙,樓寒院冷接平明。重衾幽夢他年斷,別樹羈雌昨夜驚。月榭故香因雨發,風簾殘燭隔霜清。不須浪作緱山意,湘瑟秦簫自有情。”前四句採用倒敘的手法,寫重衾幽夢的歡愉早決斷於昔年,無跡可尋。“昨夜別樹羈雌”因過於悲哀驚醒夢中,夢醒之後,突然感覺到獨自一人的淒涼清冷,因此悵望銀河,吹玉笙寄託情懷。五、六句寫夢醒後,只聞到殘花被雨水滋潤髮出的清香;只看見殘燭隔著清霜而餘光淒寒。尾聯揭出文章,與其有緱山仙去的想法,不如湘瑟秦簫,得一佳人相伴。詩中用語及意境,悼亡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