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李白> 功能對等理論下李白顏色詞的翻譯技巧

功能對等理論下李白顏色詞的翻譯技巧

功能對等理論下李白顏色詞的翻譯技巧

  中國古詩詞不僅是中國古代優秀文化的薈萃, 還是世界文化的瑰寶, 很多詩人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篇。因此, 中國古詩詞的翻譯對中華文化的傳播和促進中西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義。但詩歌等文學語言, 更精緻、更細膩、更帶有抒情色彩。李白作為浪漫的唐代詩歌大師, 他的詩歌具有無與倫比的價值, 而他詩歌中豐富多彩的顏色詞更代表了他那精彩的時代閱歷。他的詩歌是美麗和永恆的, 在讀者的心中形成一個生動的畫面。本文運用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 來探討李白詩歌顏色詞的翻譯技巧, 主要是為了展現功能對等理論對詩歌翻譯的指導作用。

  一、理論概述

  (一) 功能對等理論的內容。

  尤金奈達 (Eugene A。Nida) 是美國著名的語言學家, 功能“對等”理論就是他提出來的, 他認為, “翻譯是從原語言的語義翻譯到原始語言的最接近和唯一的自然再現”, 奈達的這種理論也分為動態對等和形式對等, 這很容易理解為比較具有感染力, 為了避免誤解, 他後來提出了“功能對等”這個論點:“功能對理論”的關鍵點在於要讓讀者感同身受, 體會譯者的意思和感受, 簡單說就是二者的感受相似, “功能對等”實際上是以讀者為中心, 強調讀者的閱讀和反應感受, 而不是形式上的對等。

  在文化翻譯中, 文化差異的處理對於翻譯來說很重要。採用合理的形式以及獨特的風格, 調和不同文化背景下語言內容的差距是功能對等主義理論的主要目標。詩歌翻作為一種難度較大的文學翻譯形式, 要細心斟酌用詞和意象。教學功能只是詩歌翻譯中最基本的要求之一, 詩歌翻譯的表達功能才是最重要的。很多中英文詩歌透過語言、形式和功能的目的'展現了翻譯的特點, 讓閱讀者能夠充分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詩歌的美妙之處。

  (二) 意譯的含義。

  意譯的意思就是透過文字中原文的含義, 把握原本精神的本質, 而不是堅持原來的形式, 在語言中用深刻的意義來表達。意譯很多時候在翻譯短語、句子、或者大段落中使用, 主要是針對原始語言進行自由翻譯, 以反映語言中應用的巨大文化差異。意譯從跨文化語言交流的角度來看, 展現了目標語言與原始語言的獨立性特徵, 意譯主要是將原始語言的意思和意境傳達給讀者, 並不按照原字原句翻譯。大量的例子表明, 使用意譯反映了語言文化、宗教文化、生態文化、社會文化以及物質文化等不同民族語言的差異。意譯更能反映國家的語言特徵。用“虛詞”表示中文和英文顏色詞的含義可以使用這種方法進行翻譯, 使翻譯的語言更優美。

  二、功能對等理論下李白顏色詞的翻譯技巧

  中英文由於文化背景和地域的差異, 在形式、語法和文化內涵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 尤其是翻譯詩詞的時候有很大的不同。因此, 在詩歌色彩翻譯實踐中, 我們應該按照功能對等理論, 根據具體情況使用不同的翻譯技巧。受民俗風俗和地域因素的影響, 各種顏色的關聯不同。顏色詞彙的文化內涵是非常不同的。這些彩色詞彙在翻譯詩歌中, 若忽略了文字背後隱藏的意義, 那麼它將會與原意大相徑庭。所以應該根據上下文, 採取不同的翻譯技巧。對等翻譯也可以稱為單平面系統, 這意味著完整的對應關係, 即兩種語言對應於一個平面並具有相同的含義。如中文的“黑”與“紅”分別對應著英語中的〝black"和〝red"。一些語言文化翻譯為另一種語言, 但仍然可以傳達類似的關聯意義, 導致類似的審美情緒, 即“文化認同”, 這種認同主要是基於共同的經驗和感受。

  唐代詩人李白的很多詩中運用了顏色詞, 大多顏色詞都是對稱的, 很多譯者對他的詩詞進行了翻譯, 而且基本上採取的是意譯方法, 準確傳達了中國古詩的魅力和精髓, 例如譯者許淵衝在翻譯李白的詩詞《贈孟浩然》時, 將“紅顏棄軒冕, 白首臥松雲”翻譯為〝Red—cheeked, from cap to cab you kept apart;White—haired, you lie beneath the pine and cloud"。“紅顏”與“白首”是一種生動、形象的說法, 代表美好的年輕時期和幸福的晚年時期, 都屬於名詞, 許淵衝將紅顏翻譯成〝red—cheeked", 代表的是一種美好年輕歲月的狀態和過程, 形象生動地說明了紅顏的特徵, “白首”翻譯為〝white—haired", 代表了一種老去的過程, 展現了黑絲變銀髮的動態過程, 形象地描述了從青年進入老年的狀態, 如此精妙的翻譯準確地傳達了中國古詩的涵義, 有些翻譯者在不同的情況下, 將抽象的意境翻譯為具體的事物, 讓人簡單明瞭, 例如許淵衝翻譯的李白的另一首詩詞《送友人》時, 將“青山橫北郭, 白水繞東城”翻譯為〝Blue mountains bar the northern sky, white river girds the eastern town"。, 他將其中的“青”與“白”翻譯為〝blue"與〝white", 〝blue"和〝white"的原英文意思是藍色與白色, 這裡的青山用〝blue"來翻譯, 充滿神秘與誘惑, 不似〝green"那樣單一無趣, 閱讀者可能會想, 怎麼會有藍色的山呢, 仔細體會原來是青山正濃的意味, 另一位譯者孫大雨將這句古詩翻譯為〝Across the north suburb the mounts lie blue, Around the town's east the stream winded white", 他也將白水翻譯為〝white river", 將青山翻譯為〝blue mountains", 不僅保留了原文的對仗, 還形成了鮮明的色彩對比, 將詩詞的美感和意境展現得淋漓盡致。通常情況下, 對詩詞進行精巧的翻譯不僅能還原原詩詞的意思, 還能增加古詩的魅力, 對顏色詞的翻譯尤其如此, 例如李白的《菩薩蠻》原文為:平林漠漠煙如織, 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 有人樓上愁。有譯者將其翻譯為〝Over far flung wooded plain wreaths of smoke weave a screen, cold mountains stretch into belt of sorrowful green"。〝sorrowful green"代表碧的意思, 這樣的翻譯為形象、生動, 給人帶來身臨其境的感受。

  譯者許淵衝在翻譯李白的《將進酒》時, 將“高堂明鏡悲白髮, 朝如青絲暮如雪”, 翻譯為〝Do you not see the mirrors bright in chambers high, Grieve over your snow—white hair though once it was silk—black?"青絲的本來意思是一頭烏黑柔順的長髮, 被翻譯為〝silk—black", 不僅詞義具體化了, 還還原了詩詞的意象美, 讓人眼前立即浮現出滿頭黑髮這樣一幅美好的景象。李白還有一首千古名作, 那就是《夢遊天姥吟留別》, 在這首詩中, 譯者許淵衝將“雲青青兮欲雨, 水澹澹兮生煙”翻譯為〝From dark, dark cloud comes rain;On pale, pale waves mists plane", 原詩詞中使用了“青青”和“澹澹”兩個對仗疊字, 這樣的疊詞分別對雲朵和河水的顏色進行了描寫, 而將其翻譯為〝From dark"與〝On pale", 這樣的翻譯不僅對應了原詩中的顏色詞, 而且對仗工整, 保留了原結構的完整。中國古代詩歌的核心元素就是意象, 它也是中國古詩的靈魂。李白的詩歌在被譯者翻譯的過程中, 要特別注重意象翻譯的正確性, 它不僅關係著閱讀者對詩詞意思的理解, 還關係到詩歌的意象和感受。在意象處理中, 有時可以採取將靜態意象轉換為動態意象的方法。

  三、結束語

  顏色詞是中國詩歌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英文顏色詞的概念意義和文化內涵有很多地方不同。根據奈達功能對等理論, 翻譯者應該嘗試找出詩中顏色詞的翻譯, 並根據不同的語境選擇不同的翻譯方式, 以最大限度地追求功能等同性的最高目標理論。當然, 在本文中討論的功能對等理論中的顏色詞的翻譯是不完善的, 存在許多缺點。但毫無疑問, 翻譯者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 熟悉兩種語言的文化特點, 才能翻譯出優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