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李白> 讀李白詩一得參考

讀李白詩一得參考

讀李白詩一得參考

  唐代詩壇,無疑是一個群星燦爛的天體。而在這個天體上,有一顆光芒四射、掩抑群輝的巨星,那就是李白。“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韓愈《調張籍》李白的詩歌,不僅是中國文學史上懸諸日月、永映千秋的藝術瑰寶,也是世界文學史上百代仰末照的文學遺產。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常欲一鳴驚人,一飛沖天”;又生性嗜酒,“嘗林棲十數載,故其為文章,率皆縱逸”(殷璠《河嶽英靈集》語)。

  李白《上安州裴長史書》說自己“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增張相鎬》其二又說:“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李白一生熱衷於建軍功立業,兼濟天下,自有其儒家思想淵源。青少年時期的李白,儒、道、縱橫,兼收幷蓄,接受各種思想的態度通脫隨意,思想結構的形成就呈多元。

  李白臨終前寫下了《臨路歌》:“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餘風激兮萬世,遊扶桑兮掛石袂。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李白一生以大鵬自喻。《大鵬賦》、《上李邕》都表達了他“一鳴驚人,一飛沖天”,“扶搖直上九萬里”的雄心壯志。但這隻大鵬終於未能在唐代的政壇一飛沖天,壯志未酬,中天摧落,結束了具有傳奇色彩的一生。

  從安史之亂到流放夜郎這一時期,李白的詩多具憂民的思想。《古風》其十九最為典型。李白嚮往神仙生活,但更關心國家的命運、人民的兵亂之苦,對安史亂軍表達了強烈的憎恨。

  李白創造了“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獨特的藝術手法,形成了李白詩豪放飄逸的藝術風格。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氣骨高舉。稱李白“以氣為主”,實際上揭示出了李白詩歌一個極為重要的藝術特徵,即李白詩的強烈自我意識和自我表現色彩,他的詩是他的理想、才具、人格力量的自我表現。李白的詩,就是他的胸襟抱負、氣質個性、心理特徵的自我寫照,具有強烈的主觀性和自我表現特點。李白詩對自我意識的表現,帶給詩以氣骨高舉的藝術境界。這種藝術境界,用西方的美學理論來說,就是體現了詩人人格力量的崇高的美學境界。“這種崇高感不是來自我們見到的情境,而是來自我們體會到的力量。”(喬治桑塔耶納《美感》)即詩中所表現出的詩人卓然特立、矯然不群的人格力量。

  (二)情感恢張。李白的詩具有一種激盪宏大的情感張力。

  渴望建功立業,使李白的詩永遠洋溢著高亢的激情。現實與理想的激烈撞擊,又使他的詩充滿了悲慨不平,情感慷慨激盪。高亢而又激盪的'情感,是李白詩具有激盪宏大情感張力的內容基礎。《將進酒》是李白的名篇,一向以情感豪蕩名世。詩人“長醉不復醒”的狂飲所排遣的“萬古愁”,就是詩人政治上遭致放逐,奇才大志不為世用的悲慨。

  (三)想落天外。作為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極富於天才的藝術想象力。李白的詩言出天地之外,思出鬼神之表,如天馬行空,飄然而至,忽然而去,充滿了“出鬼入神,惝恍莫測”(胡應麟《詩藪》)的奇幻色彩。

  李白的藝術想象,具有兩個鮮明的特點。

  其一,湧動著無盡的歷史、神話、傳說。

  其二,誇張神奇大膽。李白報善於運用誇張手法,一般說來用於兩種場合:一是用以形容他的激盪情感。二是用誇張來狀寫山水。

  (四)自然為言。

  李白的代表作《蜀道難》、《將進酒》、《夢遊天姥吟留別》、《梁甫吟》等,都是樂府歌行或其七言古詩。李白極熟練地運用了這些詩體,所以無論詩的思想內容怎樣風雨爭飛、魚龍百變、怪偉奇絕,但都如同水隨山轉,雲從風幻,自在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