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靜夜思》千古之謎
《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唐代大詩人李白的這首《靜夜思》千百年來廣為傳誦,真可謂婦孺皆知!據一項最新民意調查統計,約95%的孩子第一次認識並能背誦的詩歌,也就是這首詩;而如今的孩子可真是個聰明,他們所提出的一些問題居然也為難住了很多家長和老師:“舉頭望明月”的李白究竟是站著還是坐著?是在屋內還是屋外?為什麼要說是“床前明月光“而不說是“窗前明月光”或“門前明月光“?——這不,就連大夥您也都傻眼了吧?!
其實呢,這首詩最令我感到疑惑不解的是:這短短20個字的'小詩怎麼會出現了兩個相同的“明月”呢?這樣儘管朗朗上口,但似乎卻顯的拖沓和重複了。要知道,古人作詩可是一字千金啊!《靜夜思》屬五言絕句,雖不如律詩那樣嚴格講究平仄、粘對,但如押韻、對仗等這些基本玩意還是要考慮的。“犯重”即一首詩中重複使用同一個字,在五言絕句中一般是不多見的,而像這樣竟連續冒出兩個相同的字就有點不對勁了。李白的詩風雖然一向較疏朗,但還不至於如此“不堪入目”吧。
正巧,我案頭有一套中華書局的《全唐詩》,咱不妨細查一下——正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這首詩原作竟會如此: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
看到了吧,“床前明月光”在這裡已變作了“床前看月光”,而“舉頭望明月”在此也改成了“舉頭望山月”。這究竟有沒有搞錯?!筆者隨即又查閱了宋刊本《李太白文集》、宋人郭茂倩所編的《樂府詩集》、洪邁編《萬首唐人絕句》,其中第一句均作“床前看月光”,第三句也均作“舉頭望山月”;元蕭士斌《分類補註李太白集》、明高木秉《唐詩品彙》也都是如此。
這首詩的變化和分歧主要是出現在明、清兩代,明代趙光等在萬曆刊本的《唐人萬首絕句》首先對此作了修改: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在這兒,第三句改為了“舉頭望明月”,但第一句仍作“床前看月光”;而在清代王士真《唐人萬首絕句選》、沈德潛《唐詩別裁》裡,又產生了變化: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
在這裡,第一句“床前看月光”改成了“床前明月光”,而第三句未作改變。一直到了乾隆年間,在蘅塘退士所編的《唐詩三百首》裡,才真正將第一、第三兩句的變化完整放在一起;經過其“發揚光大”,終於成為了我們今天所耳熟能詳的《靜夜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