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李白> 行路難 李白朗誦技巧

行路難 李白朗誦技巧

行路難 李白朗誦技巧

  《行路難三首》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組詩作品。你知道《行路難》的朗誦技巧嗎?

  .課標的要求

  在語文教學中,朗讀是一種最重要、最經常的訓練手段。全日制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地提出了語文教學關於閱讀的要求和訓練的目標,要求學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在教學建議裡也明確指出:“各個階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朗讀可以把文章的內容和思想感情有聲有色地傳達出來,使人受到感染,達到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效果。

  二.現實存在的問題

  可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老師雖佈置了朗讀,但存在誤區:

  1、朗讀的人數少,形式單一。課堂上,總是那麼幾個朗讀水平較好的學生讀課文,其餘學生當著“麻木的聽客”。老師讓學生讀的方式也無非是個人讀、齊讀,每次皆如此。長此以往,學生讀而生厭。

  2、朗讀的時間少,目標模糊。一節課40分鐘,學朗讀的時間卻不到5分鐘,朗讀練習往往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雁過無痕”。如預習性的朗讀,要求學生讀通課文,讀準生字新詞,但實際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學生,在學完課文後還未能做到。

  3、讀的指導少,脫離文字。朗讀教學指導方法少,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最常用的一句“請同學們有感情地讀讀這部分”,或“把什麼什麼語氣讀出來”,這是不合情理的。只有學生真正體會出文章的感情,與作者和文章中的人物情感產生了共鳴,才會知道要用什麼感情、語氣去朗讀課文。而朗讀到底是什麼,朗讀的的方式有哪些,我們的老師可能並不十分清楚。

  三.朗讀的概念、技巧及其意義

  朗讀,是把文字轉化為有聲語言的一種創造性活動。是一種出聲的閱讀方式,它是學生完成閱讀教育任務的一項重要的.基本功。就語文教學而言,朗讀是最重要的,它是閱讀的起點,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於學生髮展智力,獲得思想薰陶,有助於情感的傳遞。可以提高審美情趣、可以激發情感之美、可以激發聯想與想象能力。教師應該意識到朗讀對語文教學的重大意義。朗讀在實際教學中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運用各種朗讀方式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提高教學效率。在語文課堂上,朗讀有多種多樣的形式,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文字內容選擇適合的朗讀方式。朗讀的運用有多種方式,主要包括點讀、齊讀、範讀、分角色朗讀等,多種朗讀方式在語文課堂上的運用對學生有效地感悟作品思想感情有重要的作用。

  根據課文的形式內容 ,可以採用靈活多樣的朗讀方式:

  1.個別朗讀與集體朗讀個別朗讀 ,能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要分析的課文上來 ,便於教師瞭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情況 ,有的放矢地進行分析講評。對學生的個別朗讀 ,要求發音清楚、洪亮 ,態度大方。在學生朗讀過程中 ,教師對漏讀、錯讀之處要記牢 ,在讀後進行糾正、講評。集體朗讀又可分為小組讀、男女分開讀、全體齊讀。集體朗讀要求整齊 ,要求快慢適中 ,顧全大局。分組朗讀因為要注意互相銜接 ,學生聽時注意力就比較集中。分組朗讀無形中是一種競賽 ,容易調動學生積極性。

  2.聽讀與研讀聽讀包括教師的範讀、放錄音帶、多媒體影音課件等。組織學生認真聽讀 ,要有明確的要求 ,重點聽什麼 ,聽正音 ,還是課文大概內容 ,還是欣賞 ,還是學習表情 ……教師要告訴學生集中注意力 ,提高聽讀的效率。研讀是邊讀邊分析討論作品朗讀時的聲音、停頓、快慢、語氣、語調等。教師可以從吐字發音、理解內容和技巧等方面給予指導。

  3.分角色朗讀與表情朗讀分角色朗讀要求學生能正確讀出人物語氣 ,表達人物感情 ,要透過人物語言表現出人物性格。這種讀法很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體會人物感情 ,活躍課堂氣氛 ,學生對分角色朗讀比較感興趣。表情朗讀。這裡的表情指音調錶情、面部表情和體態表情。音調抑揚頓挫 ,面部喜怒哀樂 ,體態手舞足蹈。批情人文 ,情隨聲出 ,其聲琅琅 ,其樂融融。 4.配樂朗讀與朗讀競賽配樂朗讀是返璞歸真 ,古代詩歌最早就是歌曲音樂。朗讀時 ,可選一首與課文表達情感一致的樂曲與朗讀同步播放 ,使學生在情境的薰陶下 ,自主地走進課文 ,在文字與樂曲的交匯的海洋中神遊。神情並茂 ,互容互通 ,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朗讀競賽是培養語文素養、提高學習興趣、鍛鍊語言表達能力的極好方式。有競爭才會有壓力 ,才會提高學生主動研究文學作品的積極性 ,才能提高朗讀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