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老人與海> 《老人與海鷗》五年級學生讀後感

《老人與海鷗》五年級學生讀後感

《老人與海鷗》五年級學生讀後感

  導語:老人與海鷗這篇文章裡的老人每天步行二十餘里不捨得花錢,從城郊趕到翠湖,只為了給海鷗送餐跟海鷗相伴。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老人與海鷗》五年級學生讀後感,歡迎閱讀。

  《老人與海鷗》五年級學生讀後感1

  讀過《老人與海鷗》這篇課文後,我有很深的感想,同時也被這篇文章感動的熱淚盈眶。

  有一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餘里地來到翠湖公園給每年冬天飛到昆明市過冬海鷗們餵食,老人穿的衣服已經褪了色,老人的袋子已經褪了色,就連給海鷗們裝食物的袋子也褪了色,可見老人對這群海鷗有著多麼深厚的感情呀,老人天天如此,年年如此,一做就是十幾年。

  讓人覺的最不可思議的是老人居然能叫上他自己給海鷗起得名字,一次一隻海鷗要飛離昆明,連連在老人的帽子上歇落了五次,老人還以為海鷗在和他開玩笑,原來海鷗是在向老人道別。這種種事情表明了老人把海鷗當做自己唯一的親人,而海鷗也把老人當作親人。

  在這裡我想到了我老家以前養的一隻小狗,我每次去給它餵食時,他總是擺一副不在乎的表情,當我走後,他就開始狼吞虎嚥的吃了起來,漸漸地我每天去給他送飯,它也不害怕我了,他知道我沒惡意,就很放心的吃了起來。

  而在某一天,老人突然去世了,記者把老人生前的照片放大後放在了翠湖傍邊,令人驚訝的事情發生了,海鷗們好像得知老人逝世的訊息了一樣,炸了營似的',向老人的遺像飛撲過來,像是來瞻仰遺容的親屬。

  這是一個感人的事情,也讓我懂得了動物也有感情,世間的萬物都有不同的感情。這也許就是人和動物之間的感情吧!

  《老人與海鷗》五年級學生讀後感2

  第二次聽《老人與海鷗》這篇課文了,一次比一次的感受深,一次比一次受感動。

  一位垂暮之年的老人,每月308元的退休工資,拿出一半的錢給海鷗買食物,除去自己的醫藥費,所剩無幾,導致自己衣衫襤褸。就是這樣一位老人,幾十年如一日,風雨無阻,每天長途跋涉二十多里地去喂海鷗。

  每次他都把餅乾掰成細小的“餅乾丁”,很小心的順著欄杆邊走邊放。老人說過,恐怕食物被水汙染,對海鷗產生不利的影響。多麼細心的老人,對海鷗的關心真是無微不至!那麼多的海鷗,幾乎相同的樣子,但是老人卻能親熱的喚出它們的名字:獨腳、老沙等,沒有親如兒女的情懷,何能至此呢?真誠的愛換來真誠的回報。

  一群海鷗面對老人的遺像完全具有了人的品性,它們飛快地撲過來,拼死保護老人。一個“撲”字,表達了海鷗複雜的心情:急切、憤怒、渴望、痛苦、恐懼、眷戀、不捨、絕望等,萬般心情無法用文字表達,所以作者用省略號做了一個自然段。這時,老師對這一環節進行了藝術處理,配著悽婉的音樂,說說這時的海鷗會說些什麼。面對此情此景,連聽課的老師也無不為之動容。

  是啊,老人去了,誰還會來喂這些海鷗呢?誰還會像老人對海鷗這麼無微不至的關心呢?真愛換來深情。老師的教學藝術很好的詮釋了課文的留白,讓學生的情感與海鷗融為了一體。

  《老人與海鷗》五年級學生讀後感3

  今天,周老師一節有聲有色的《老人與海鷗》讓我們大為感慨。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一為貧窮的老人,沒有子女,愛人早逝,孤獨一生,幸虧他找到了每年飛來過冬的海鷗,老人每年的冬天都來給海鷗餵食,他和海鷗之間漸漸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老人在有生之年給海鷗起名字,餵食,還撫養受傷的海鷗,他和海鷗之間就像是親人一般親密。在老人去世後,海鷗們像炸了營的似的,它們竟然在老人的遺像面前的空地上自動排成兩行,默默地站著,彷彿是為老人祈禱的白翼天使。

  讀了這篇文章,我發現,人和動物之間,是那麼的美好。透過課下的資料查閱,我瞭解到,老人名叫吳慶恆,是一位普通的昆明市民,他被人們稱為“海鷗老人”。老人每月的退休金只有400元左右,他從不肯花一分錢坐車,卻毫不吝嗇的為他的海鷗“子女”們買4元5角一斤的餅乾,因為老人知道這時海鷗們的最愛。有時,老人也會買上雞蛋,親手做餅乾給海鷗們吃。自己唯一的奢侈品就是2角一包的煙。

  當我知道了這些後,又讀了一遍課文,我彷彿看到,無論颳風下雪,不管天氣多麼惡劣,老人總是揹著他那個藍布包,走二十餘里來給海鷗們送吃的,老師告訴我們,二十多里就等於操場的四十圈!那一來一回,就是八十圈!天哪!現在,我們在操場上跑兩圈就呼呼喘氣,老人那麼大的年齡,竟讓能堅持得住!

  我知道了,我明白了,這是老人對海鷗的愛,是愛讓老人堅持的那麼長的時間!現在,我不知有沒有資格叫您一聲“吳爺爺”吳爺爺,您是我們的榜樣,我們要向您學習!吳爺爺,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