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海》四年級讀後感
導語:《老人與海》給予我們的啟示是,人生本來就是一種無止境的追求,無論成功與否,都不能停下進取的腳步,努力或許得不到成功,但是不努力就一定不能收穫成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老人與海》四年級讀後感,歡迎閱讀。
《老人與海》四年級讀後感1
暑假閒暇之餘,我讀了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名著——《老人與海》。
本作品記敘了老漁夫桑提阿果出海捕魚時,挑戰了大海,挑戰了鯊魚,同時挑戰了自己。他經過重重艱險,最終釣到一條大馬林魚,比船還大了一倍。由於回家時遭到鯊魚襲擊,導致大馬林魚的魚肉全部損失,但他仍不願這樣放棄,最終把剩下的一個完整的魚頭和不完整的魚骨頭帶回漁港。
“人可以失敗,但不可以被打敗。外在的肉體可以接受折磨,但內在職意志卻是神聖不可侵犯的。”這是老人的生活信念,也是本著中心思想。這還是我們需要學習的生活信念。
老人在釣魚時十分寂寞,也很累,但仍堅持捕魚,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是我們需要學習的。
讀完這本書。我深有感觸。是啊!我們可以失敗,但不可以被自己打敗。我們生活中要學習小男孩那種助人為樂的`品質,學習上更應該學老人那種不可戰勝的精神,碰到困難,不言放棄,只有當我們突破自己才能嚐到成功的喜悅。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當我們向極限挑戰,並經過努力超越它們時,不管挑戰極限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值得敬佩的。
《老人與海》四年級讀後感2
《老人與海》這本書講述了一位年老的漁夫與一條巨大的馬林魚在一條離海岸邊很遠的海灣發生了激烈的搏鬥。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當地的一位年老的漁夫——聖地亞哥。他是一位漁夫,可是卻連著八十四天沒有釣到過一條魚。因此幾乎沒有人願意跟著他。但是,不管怎樣,他身邊總有一個叫馬諾林的小男孩,一直陪在他身邊。老漁夫不肯放棄,不肯認輸。他一直相信自己一定可以釣到一條大魚。終於在幾天後老人釣到了一條巨大的馬林魚。可是那條馬林魚一直拉著老漁夫的船往海的深處拉。但老漁夫並沒有放棄那條馬林魚。過了幾天他終於制服了那條馬林魚。但是就在他準備返航時,幾條大鯊魚聞到了血腥味,都遊了過來。最終那條馬林魚還是被鯊魚給消滅了。
也許剛剛開始,聖地亞哥只是為了金錢去拼搏,然而到後來,他開始默默地佩服,欣賞這條馬林魚的毅力。直到最後,這條馬林魚被鯊魚給吃了,我想他應該會有所傷心,為馬林魚的死而感到傷心。
其實人生就是永無止境的去追求,即使前方的道路漫長而艱辛,充滿了坎坷,但我們只要以一顆充滿自信的心勇敢地去迎接挑戰。我們一定成為一個正真的勝利者!
《老人與海》四年級讀後感3
今年冬天,我去書店買了一本精美的書,名字叫:《老人與海》。我回到家之後飛快地把它讀完了。故事裡主要講了:老漁夫聖地亞哥在海上連續八十四天沒有捕到魚。起初有一個叫曼諾林的男孩,跟他一道出海,可是過了四十天還沒有釣到魚,孩子就被父母安排到另一條船上去了,因為他們認為孩子跟著老人不會交好運。第八十五天,老人一清早就把船劃出很遠,他出乎意料地釣到了一條比船還大的魚。老人和這條魚周旋了兩天,終於叉中了它。但受傷的魚在海上留下了一道血腥的蹤跡,引來了無數鯊魚的爭搶。老人奮力與鯊魚搏鬥,但回到海港時,魚只剩下一副巨大的骨架,老人也精疲力竭地一頭栽倒在陸地上。孩子來看老人,他認為老人沒有被打敗。那天下午,老人在棚屋中睡著了,夢中他見到了獅子。
聖地亞哥是作者所崇尚的完美的人的象徵:堅強、寬厚、仁慈、充滿愛心,即使在人生的角鬥場上失敗了,面對不可逆轉的命運,他仍是精神上的強者,是“硬漢”。
“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卻不能被打敗”,這是聖地亞哥的信念,也是《老人與海》中作者要表明的思想。透過聖地亞哥的形象,作者熱情地讚頌了人類面對艱難困苦時所顯示的堅不可摧的精神力量。孩子準備和老人再度出海,他要學會老人的一切“本領”,這象徵著人類這種“打不敗”的精神將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