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老人與海> 我對老人與海的新讀評

我對老人與海的新讀評

我對老人與海的新讀評

  幾天前看到一篇《老人與海》的讀評,與我對該書的印象相去甚遠,於是翻箱倒櫃,找出舊書來新讀了一回。

  這是位可憐的一貧如洗的老人。他一連八十四天沒有釣到一條魚。作者花了大概佔全文五分之一的篇幅來描述他再一次出海前的情景。幸好有個小男孩在飲食和活計上熱心地幫助他。老人雖然貧困,卻是個有底線有自尊的人,他能夠心安理得接受男孩的無償幫助,說明他們之間的愛是真摯而不分彼此的。愛,是生命的源泉,具有匪夷所思的力量,這為老人後來釣起大馬林魚趕跑巨鯊做下了鋪墊。

  第八十五天,老人天還沒亮就去打漁了。他的船總是比別人的開得更遠一些,然後安上高低不等的幾根釣線。中午時,最深的那根釣線有魚上鉤,是條很大的魚,魚拉著釣線往海的深處游去,老人一點辦法都沒有,又捨不得放棄,只好駕船緊隨其後,伺機下手。老人被魚帶著,在海上漂流了三天。三天,只吃了很少的東西,沒有睡覺,肩上一直扛著那條粗重的釣索,與魚比賽體力消耗後各自的強弱。老人以他無比的堅韌和頑強取得了勝利——他叉死了比帆船還長的大馬林魚,把它綁在船側,滿載而歸。沒想到大馬林魚的血腥漸次引來了兇惡的大鯊魚,老人用盡了所有的武器,趕跑了一批又一批的侵犯者,但回到港口時,他的魚還是被吃光了,只剩下一幅沒有魚肉的骨架。

  這是一個讀罷讓人傷心的故事。連續的八十四天啊,一無所獲;殊死搏鬥的三天啊,又一無所獲。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難怪老人在對付最後一條鯊魚時氣急攻心口吐鮮血。HN說:老人在物質上幾乎到了無所求的地步。真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他沒有妻子,沒有兒女,沒有一點儲蓄,你只要看看他那沒有門的窩棚,你就知道,他一至過著怎樣困窘的日子。為了生存,他必須打漁。可是,他再一次失敗了,他該怎麼辦?

  表面看,小男孩對老人無微不至的照顧、老人的勇於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使得小說從頭到尾充斥著一種溫情和昂揚的鬥志,實則,在這兩者後面隱藏著深深的悲涼。小男孩敬佩老人愛老人,從他愛的'表現裡,難道沒有印照出老人物質需求的極度甚至難以繼命的匱乏?老人愛小孩,不僅是因為受到物質上接濟,更重要的,小男孩是他精神上的支柱,是他活下去的理由。第125頁有這麼一段話就是明證:“捕魚養活了我,同樣也快把我害死了。那男孩使我活得下去,他想。我不能過分欺騙自己。”也就是說,若沒有小男孩對他的愛,老人不一定釣得起大馬林魚,不一定能趕跑所有的鯊魚,他也許在極度的疲乏中支援不住,沒來得及回到港灣裡——就倒下了。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這部小說的文字背後隱含著作者悲觀消極的思想。我想作者的主旨當然不只是在寫一個漁夫、和漁夫收成的問題,如果把大海比成從中奮鬥進取的社會,把漁夫比成一個勞動求索者,那麼,那幅光禿禿的漁骨和打著補丁的般帆是否意味著:既使大範圍的極其努力的拼搏進取,終將還是落得一場空?當然,我不知道作者暗喻的追求到底是指什麼,事業?抑或人生意義?

  老人的這次出海歸來,雖然同樣受到小男孩的悉心照料,雖然夢中還出現獅子,但無疑,老人的身心都受到了重創。老人睡覺醒來後,跟男孩說到重新制備刀叉的問題,絲毫看不到他的有所氣餒,但我覺得,他終竟老了——將會越來越衰老,至到死亡。

  老人把這次失敗或這八十七天的一無所獲歸咎於運氣不好。運氣這東西,有人把它視作迷信。我認為,所謂命運,有它自身發展的一定規律,是由其必然性與偶然性來決定的。所謂運氣一般指好的際遇與壞的際遇,因為好運與壞運往往難以預測,所人人們賦予了它神秘的色彩。運氣是個靈活機動的東西,老人覺得他“倒了血黴”,長時間沒釣到魚,事實上也是夠倒黴的。作者這樣寫,我不知道這是否也是他的一種世界觀和人生觀,如果是,那麼作者的內心深處也許就藏著一塊頹廢的區域,這多少讓人有些遺憾,並再一次認為,《老人與海》這本書並非一流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