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知識點梳理

湖心亭看雪知識點梳理

湖心亭看雪知識點梳理

  導語:《湖心亭看雪》是八年級的課程學習,小編這裡整理了關於這篇文章的一些知識點,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所幫助,歡迎閱讀!

  一、原文

  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餘挐(注意課本中書寫,拼音打不出來)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餘,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餘同飲。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二、譯文

  崇禎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連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飛鳥的聲音都消失了。這一天凌晨時,我划著一隻小船,穿著毛皮衣服、帶著火爐,一個人去湖心亭欣賞雪景。(湖上)瀰漫著水氣凝成的冰花,天與雲與山與水,渾然一體,白茫茫一片。湖上能見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粒人影罷了。

  到了亭子上,看見有兩個人已鋪好了氈子,相對而坐,一個童子正把酒爐裡的酒燒得滾沸。那兩個人看見我,非常高興地說:“在湖中怎麼還能碰上(您)這樣(有閒情雅緻)的人呢!”拉著我一同喝酒。我痛飲了三大杯,然後(和他們)道別。問他們的姓氏,得知他們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回來時)下了船,船伕嘟噥道:“不要說相公您痴,還有像您一樣痴的人呢!”

  三、生字讀音

  更(gēng)定 擁毳(cuì)衣 崇禎(zhēn) 霧凇(sōng) 沆碭(hàng)(dàng) 餘舟一芥(jiè) 鋪氈(zhān)對坐 餘挐(ná)一小船 喃喃nán

  四、重點字詞解釋

  1、湖中人鳥聲俱絕 絕:消失。

  2、是日更定 是:這 更定:指晚上八點左右。

  3、挐一小船 挐:撐船。

  4、用毳衣爐火 毳cuì衣:用毛皮製成的衣服。毳,細毛。

  5、霧松sōng沆hàng碭dànɡ:寒氣瀰漫,白茫茫一片。霧淞,霧氣和水氣。霧是從天空下罩湖面的雲氣,淞是從湖面蒸發上升的水氣。沆碭,白氣瀰漫的樣子。

  6、上下一白 一白:全白。

  7、惟長堤一痕 惟:只。

  8、芥jiè:小草。引申為細微的事物。這裡指船。

  9、鋪氈對坐 坐:相對

  10、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焉:哪裡。更:還。

  11、餘強飲三大白而別 強:痛快。白:指酒杯。

  12、客此 客:客居。

  13、及下船 及:等到。

  14、喃喃nán:小聲地不斷念叨。

  五、通假字

  挐一小船 挐:通:“橈” 撐船。

  六、一詞多義。

  1:①上下一白 全 ②長堤一痕 數目,最小的正整數,大寫是“壹”

  2、①更定 舊時將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兩小時 ②更有痴似相公者 還

  3、①是日更定 這 ②問其姓氏,是金陵人 表示肯定的判斷或解釋

  4、①絕 消失 ②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與世隔絕

  七、古今異義

  1、餘住西湖 古:我。今:剩餘,多餘。

  2、餘挐一小船 古:撐、劃。今:捉拿、手拿、拿腔拿調

  3、餘強飲三大白而別 古:酒杯。今:顏色、光亮、沒有效果、無報償

  4、是日更定 古:這,代詞。今:用於判斷,或與“非”相對

  八、詞類活用

  1、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客居

  2、與餘舟一芥 像小草一樣微小

  九、課文理解

  (一)文章結構,全文共四段。

  第一段,交代了遊西湖的時間以及環境。

  第二段,主要描繪西湖雪景。作者用白描的手法,隨意揮灑幾筆,就點出了雪景神采。

  第三段,寫亭中游人煮酒賞雪,邀“餘”同飲的情景。

  第四段,借“舟子”之口含蓄地表達了文章的主旨。

  (二)中心思想:

  本文是張岱小品的傳世之作。作者透過追憶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經歷,表現了深摯的隱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戀和感傷的情懷。

  (三)寫作方法

  1、本文最大的特點是文筆簡練(白描手法)。,全文不足二百字,卻融敘事、寫景、抒情於一體,尤其令人驚歎的是作者對數量詞的錘鍊功夫,“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一組合,竟將天長水遠的闊大境界,甚至萬籟無聲的寂靜氣氛,全都傳達出來,令人拍案叫絕。

  2、作者善用對比手法,大與小、冷與熱、孤獨與知己,對比鮮明,有力地抒發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揮之不去的故國之思。

  十、理解探究 開放性試題

  1、作者寫作此文時,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採用明朝的年號,你能說出其中有何深意嗎?

  答:作者仍舊使用明代的紀年,說明在他心目中明代始終是沒有滅亡的,抒發其懷念故國的深情。

  2、“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一句寫出了什麼意境?此句在全文結構上有何作用?想一想這句中“絕”字的妙在何處?

  答:①路無行人,天無飛鳥,天寒地凍,萬籟俱寂的意境。(這句話寫出了大雪過後一片寂靜,湖山封凍,人、鳥都瑟縮噤聲,連空氣也彷彿凍結了。) ②作用:為下文“獨往湖心亭看雪”作鋪墊。 ③一個“絕”字,從聽覺入手,描繪了一幅人鳥受凍,悄然無聲,不敢外出的寒冬靜默圖。寫出了冰天雪地、萬籟無聲的森然寒意。

  3、凌晨時分,正是寒氣倍增之時,作者卻“獨往湖心亭看雪”,由此可看出作者怎樣的生活志趣?

  答:能表現出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方式。

  4、“獨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獨”字有什麼表達作用?

  答:映襯出環境的幽靜、空曠,表現了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方式,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響),為下文作伏筆。

  5、“獨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看”字改成“賞”字好不好?為什麼?

  不好,魯迅先生曾把白描手法為“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不買弄”,“看”改成“賞”就有些做作了。

  6、“天與雲與山與水”連用三個“與”字寫出了什麼景象?

  答:顯示了天空、雲層,山巒湖水混濛一片,舉目皆白的景象。

  7、“與雲與山與水、一白、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這些詞對錶達中心有何作用?

  答:副詞、數量詞的使用,於微觀中顯出宏觀,把鋪天蓋地的雪景烘托而出,寫出了視覺的移動,使人感嘆人在天地間,不過是滄海一粟。

  8、文中的量詞用得極妙,請舉一例賞析。

  .如“舟中人兩三粒而已”,一句中的“粒”,如果改成“個”就表現不出西湖之大和上下一白的景象。

  9、作者寫雪景,為什麼要著力去寫堤、亭、舟、人?

  答:側面烘托,由堤及亭,由亭到舟,由舟及人,層次清楚地描繪了一幅天地茫茫,渾然難辨,人融於景,物我相融的湖山雪夜水墨畫,情趣盎然。

  10、“強飲三大白而別”“拉餘同飲”兩句中“強”和“拉”二字表現出人物什麼感情?

  答:一個“強”字表現作者的喜悅和豪爽心情;一個“拉”表現客人的喜悅心情。

  11、作者寫賞雪,卻寫到亭上金陵人飲酒的場面,多餘嗎?為什麼?

  答:不多餘。這是闢出另一境界,讓人有一種喜逢知己的感覺。屬側面烘托,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

  12、文中在敘寫湖心亭奇遇時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表達了作者什麼思想感情?

  答:運用了神態、語言、動作描寫,表現了作者喜悅之情,特別是“強飲”表現了作者豪邁的心情。

  13、文章題目是《湖心亭看雪》,為何要寫遇人喝酒的情景呢?作者寫此內容有何作用?

  答:(1)這是作者獨具匠心的安排,在作者心中,湖中的雪景固然令人陶醉,令人回憶,但畫面超凡脫俗的思想境界和巧遇知音的思想情懷更令人難忘。(2)這樣寫既突出了雪景,又突出了情真,令人栩栩如生。

  14、作者引用舟子的話有什麼用意?作者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語來收束全文?

  答:①作者引用舟子的話包含了對“痴”字的讚賞,作者的確痴迷於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痴迷於世俗之外的雅情雅緻,同時這種天涯遇知音的愉悅化解了作者心中的淡淡愁緒。襯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驚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虛此行,深夜賞雪,收穫頗大,印象極深。②畫龍點睛,深化意境。對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只“我”一個,這也是一種巧妙的側面烘托。

  15、哪些動詞表現作者的“痴”?“痴”與課文第一段哪句話相呼應?寫出作者什麼心情?

  答:①拿、擁、往、看 ②與開頭“獨往湖心亭看雪”相呼應 ③寫出了作者超然脫俗的性格。

  16文中是怎樣描寫在湖心亭所見的雪景的?試加以分析。

  答:運用白描手法,文字簡練單純,不加渲染烘托,抓住事物的特徵,頗有韻味。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國畫中的寫意山水,寥寥幾筆,傳達出景物的形和神。

  17、說說本文中描寫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麼特色。

  答案:本文描寫西湖雪景的文字簡練自然,不事雕琢。

  18、文字簡練單純,不加渲染烘托,這種寫作手法就是白描。體味本文所用的白描手法。

  答案:文中的白描能夠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徵,頗有韻味。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國畫中的寫意山水,寥寥幾筆,傳達出景物的形與神。

  19、結合全文來看,本文在表達方式上有什麼特點?

  答:以記敘開頭,以議論結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靜中有動,寂中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