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浣溪沙> 「浣溪沙·脂粉塘空遍綠苔」

「浣溪沙·脂粉塘空遍綠苔」

「浣溪沙·脂粉塘空遍綠苔」

  《浣溪沙·脂粉塘空遍綠苔》是清代著名的詞作者納蘭性德的浣溪沙詞牌系列作品之一,分上下兩闕共四十二字。

  浣溪沙·脂粉塘空遍綠苔

  納蘭性德

  脂粉塘空遍綠苔。掠泥營壘燕相催①。妒他飛去卻飛回。

  一騎近從梅里過,片帆遙自藕溪來。博山香燼②未全灰。

  註釋

  ①脂粉二句:謂脂粉塘長滿了綠苔,已非昔時的景象,壘巢的燕子掠泥而飛,好像是奔忙相催。脂粉塘,傳說為春秋時西施沐浴之溪塘。南朝梁任舫《述異記》:“吳故宮有香水溪,俗雲西施浴處,又呼為脂粉塘。吳王宮人灌妝於此溪上源,至今馨香。”這裡指閨閣之外的溪塘。

  ②博山爐燼:博山爐中的香已燒完。

  翻譯

  閨中女子思念自己的心上人,脂粉塘已長滿了綠苔,但見小燕子飛來飛去銜泥建巢,心生忌妒。想自己的心上人卻不能歸來,她多麼想自己的愛人能飛回到她的身邊。

  於是想象著,自己的'愛人騎著駿馬從近處的梅里出或是駕一片白帆從遙遠的藕花深處而來。那是多麼浪漫多麼令驚喜的事情呀。可惜這僅有的一點願望只是想象罷了。

  只能對著那博山爐中似盡非盡的香燼發呆。

  賞析

  此篇寫閨中女子的離怨。上下片的結構相同,都是前二句寫景,後一句寫情。但值得注意的是上片寫的是實景,女主人公見到大地春回,小燕雙雙來去,於是觸發了思念之情。

  下片之景則是虛出,是從女主人公的幻象化出,即她盼望著所思念的人,或從近處梅林裡出現,或從藕溪中歸來。這想象之景寓含了她相思近痴的情結,更其感人。

  最後之句既是景句又是情語,香未燃燼也意味著心猶未泯的內蘊,含婉悽清之至。

  人物介紹

  納蘭性德(納蘭容若)(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滿洲正黃旗人,葉赫那拉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原名納蘭成德,為避當時太子“保成”的名諱,改名納蘭性德。

  一年後,太子改名為胤礽,於是納蘭性德的名字改回成德。他是滿洲正黃旗人,康熙十五年進士,為武英殿大學士明珠長子,一生淡泊名利、善騎射、好讀書、擅長於詞。他的詞基本以一個“真”字取勝,寫情真摯濃烈,寫景逼真傳神。

  但細讀卻又感淡淡憂傷。相傳為曹雪芹所著《紅樓夢》中賈寶玉的原型。

  人謂“誰料曉風殘月後,而今重見柳屯田”。主要作品有《長相思》,《木蘭詞》《相見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