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讀後感回味無窮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紅樓夢》讀後感回味無窮,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紅樓夢》讀後感回味無窮1
近日讀完《紅樓夢》,才明白到其妙處所在。
《紅夢樓》以賈、史、王、四大家族為背景,以圍繞事關賈府家事利益的賈寶玉人生道路,而展開的一場封建道路與叛逆者之間的激烈的鬥爭為情節主線。以賈寶玉和林黛玉這對叛逆者的悲劇為主要內容,透過對以賈府為代表的封建家族沒落過程的生動描述,而深刻地揭露了和批判了封建社會的種種黑暗和腐朽,進一步指出了封建社會已經到了“ 運終權盡”的末世,並走向覆滅的歷史趨勢。
《紅樓夢》以上層貴族社會為中心圖畫,機其真實地,生動的描寫了十八世紀半葉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全部生活。全書規模宏偉,結構嚴謹,人物生動。語言優美,此外還有一些明顯的藝術特點,值得後人回味,鑑賞。
作者充分運用了我國書法,繪畫,詩歌,歌賦,音樂等各類的文學藝術的一切優秀傳統手法,展示了一部社會人生悲劇。如賈寶玉,林黛玉共讀西廂,黛玉葬花,寶撲蝶,晴雯補裘,寶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還表現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飄然的身影,詩化的眉毛,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動人的低泣,脫俗的情趣,瀟灑的文采……這一切,都是作者憑藉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厚藝術素養培養出來的。從而是她在十二金釵的群芳中始終盪漾著充滿詩情畫意的特殊韻味,飄散著東方文化的芬芳。曹雪芹在《紅樓夢》中真實地再現了人物的複雜性,使我們讀來猶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的人物一樣的真實可信。《紅樓夢》中的賈寶玉;“說不得賢,說不得愚,說不得善,說不得惡,說不得正大光明,說不得混賬惡賴,說不得聰明才俊,說不的庸俗平凡”;令人徒加評論。不僅賈寶玉,林黛玉這對寄託了作者人格美,精神美,理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連王熙鳳這樣惡名昭著的人物,也沒有將他寫的“全是壞”,而是在“可惡”之中交織著某些“可愛”,從而表現出種種矛盾複雜的實際情形,形成性格“迷人的真實”。
作者善於透過那些看來十分平凡,日常生活的藝術描寫,揭示出它所蘊藏的不尋常的審美意義。甚至連一些不成文的,史無記載的社會習慣和細節,在紅樓夢裡都有具體生動的描繪。
《紅樓夢》在思想內容和藝術技巧方面的卓越成就,不僅在國內成為“中國小說文學難以征服的頂峰”。而且在國際上也受到了許多國家學者的重視的研究,有法國評論家陳贊說:“曹雪芹具有普魯西特敏銳的目光,托爾斯泰的同情心,繆塞的才智和幽默,有巴爾扎克的洞察和再現整個社會的自上而下各階層的能力。
《紅樓夢》是一本韻味悠然的書,是一本讓人懂得不斷反思的書。
《紅樓夢》讀後感回味無窮2
《紅樓夢》,一部含笑的悲劇。《紅樓夢》不只描寫了一個封建貴族家庭由榮華走向衰敗的三代生活,而且還大膽地控訴了封建貴族階級的無恥和墮落,指出他們的種種虛偽、欺詐、貪婪、腐朽和罪惡。它不單指出這一家族的必然崩潰和死亡,同時也暗示了這一家族所屬的階級和社會的必然崩潰和死亡。曹雪芹筆觸下所創造和熱愛的主人公是那些敢於反判那個垂死的封建貴族階級的貳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犧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會的虛偽道德和不合理的社會制度。一邊是木石前盟,一邊又是金玉姻緣。一個世俗之人無法明白她的思緒,“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面對落花,她想到自己死後的情景,無法釋懷,又潸潸淚下。在封建禮教前,她的自卑激發了她的自尊,當寶玉捱打後,工於心計、精於世故的薛寶釵送來了藥丸,而且還用訓教的口氣規勸寶玉改邪歸正。但作為封建禮教的叛逆者寶玉的支援人——善良孤傲的林黛玉卻只是一味地哭,把眼睛都哭成了桃兒一般,她的哭不是軟弱,她以哭這種獨特的情感體驗來真誠聲援寶玉,默默對抗封建禮教,因此只有他們二人的心才貼得最近,愛得最深。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假假真真,讓人琢磨不透《紅樓夢》中的一切,林黛玉作為靈魂人物,她與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叢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賞的空谷幽蘭。林黛玉的自卑情結是命運所賜,也以此寫成了她的命運。
《紅樓夢》讀後感回味無窮3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琳琅無瑕。若說沒奇緣,這一輩子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怎麼樣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掛牽。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若干眼淚兒,怎經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枉凝眉》
“丟棄了不離不棄黃金瑣,忘記了莫失莫忘通靈玉”,好一個多情瀟灑的賈寶玉,嬌嫩多病的林黛玉,塑造了一個發生在清朝封建家庭的動人愛情悲劇。
作者曹雪芹透過《紅樓夢》,揭示了當時封建社會的黑暗,也表達了他的不滿與憤怒。故事講述的是從小體弱多病的林黛玉來到了榮國府,漸漸與賈政之與生俱來通靈玉而性格頑劣的公子賈寶玉相戀,又因鳳姐從中使用掉包計,使得賈寶玉娶帶有黃金瑣的薛寶釵,讓林黛玉吐血身亡,賈寶玉從此心灰意冷,看破紅塵,遁入空門的故事。
我實在是為林黛玉而感到悲哀不值,更為他們悲慘的命運而惋惜。但追究人物本身並沒有過錯,讓人憎恨卻是那種封建的傳統觀念。什麼婚姻大事父母做主,什麼門當戶對,這種思想真是害人不淺。這不,賈寶玉和林黛玉就是因此而要承受陰陽相隔,想而見不著的痛楚。還要讓賈寶玉受這樣的欺騙。唉,就是石頭心腸的人也會被他倆的真情所感動的。
一部《紅樓夢》,讓多少人為它垂淚,讓多少人為它感動啊!
《紅樓夢》讀後感回味無窮4
寒假裡,老師讓我們讀兩本書。再任選其一,寫一篇讀後感。我讀了一本鄭淵潔寫的《皮魯保衛叛逆者》,一本四大名著中,曹雪芹寫的《紅樓夢》。在這兩本書裡讓我感觸最多的是《紅樓夢》。《紅樓夢》又名《石頭記》。裡面描寫的是林黛玉、賈寶玉和薛寶釵三個人的愛情故事。寶玉和黛玉原本是一對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戀人。
但在那個封建制度下,不得不分開。寶玉屈從於所謂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娶了薛寶釵。結果卻以林黛玉病死,賈寶玉出家,薛寶釵孤獨終身而結束了這個愛情悲劇。其實《紅樓夢》並不只是一個愛情悲劇故事。就如曹雪芹在書的卷首所寫“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它裡面還隱藏著許多未解之謎,值得我們去探索。例如書的開始有一個叫“甄士隱”的人,他的真實含意就是:將真事隱瞞的意思。還有一個叫“賈雨村”含意是:假語村言,是藉著老百姓的嘴去說,去流傳……
《紅樓夢》裡隱藏的秘密,讀一次是看不出什麼的。它需要你去反覆的去研讀、去探索。如果一下能看懂,那還要“紅學家”幹嘛呢!曹雪芹真是厲害,我一定要把《紅樓夢》研讀下去,把裡面的秘密挖掘出來!
《紅樓夢》讀後感回味無窮5
《紅樓夢》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是著名作家曹雪芹“批閱十載,增刪五次”嘔心瀝血寫出的。這本書是圍繞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展開的,同時,也講述了一個家族由盛而衰的過程。
書中塑造了許多鮮明的人物:才華橫溢、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嬌生慣養的寶二爺賈寶玉;舉止嫻雅、圓滑世故的薛寶釵;心狠手辣的“鳳辣子”王熙鳳;樸實幽默的劉姥姥…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莫過於林黛玉了。“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黛玉覺得自己的處境與這落花一般,就算落下了,消散了都不會有人去憐惜!花瓣灑落一地,黛玉吟詩葬花,淚珠打在花瓣上,落在讀者的心裡。這是多麼淒涼啊!寶釵姐姐是我最喜歡的角色。她雖不如黛玉才華橫溢,但她很會做人,得到賈府上上下下的喜愛,就連黛玉都願與她親熱。寶釵姐姐能很好的處理人際關係,為人處事多了幾分理性,是典型的大家閨秀。而最令我憎惡的是王熙鳳。王熙鳳殘忍的.害死了尤二姐,還假惺惺的哀悼,真是兩面三刀!最終也沒落得個好下場,真是自作自受。
但賈府的衰敗,是偶然,也是必然。劉姥姥進大觀園那會,我深深感受到了賈府的奢侈。從大觀園遭到檢抄時,我也感受到了賈家人的放蕩,因為有權勢所以犯了許多罪,如果不是寶玉和賈蘭中了進士,下場說不定更悽慘…
但是,黛玉的死,寶玉出家,寶釵孤獨終老,賈母去世,終將隨著書本完結,但寶黛兩人的故事,會永遠留存,被人們熟知!
《紅樓夢》讀後感回味無窮6
《紅樓春趣》節選自清代曹雪芹的《紅樓夢》第七十回。《紅樓夢》一書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以賈寶玉、林黛玉和薛寶釵的三角戀情糾葛為主線,描繪了一群集美貌與才華於一身的閨閣女子的生活百態。書中的許多故事,在我國廣為流傳,而《紅樓春趣》可以讓我們管中窺豹,猶如觀看書中人物遊玩休閒的日常Vlog。
《紅樓春趣》講述了寶玉、黛玉等人在大觀園裡放風箏的故事。說起黛玉,她是最受我青睞的金陵十二釵之首。她——善良卻又常常變身“檸檬精”;聰明卻又常常因一點與自己不相關的小事涕淚俱下、哭溼羅帕。正如薛寶釵說的那句話“黛玉真是叫人恨也不是,喜歡也不是”。但是在《紅樓春趣》這個片段中,她卻讓我刮目相看。
比如:當紫鵑、探春和寶玉因為竹梢上的風箏要起爭執的時候,黛玉笑著說:“把我們風箏也拿出來,也放放晦氣。”這樣不動聲色的打圓場,可真是個雙商高的小寶貝!還有後邊寶玉因為風箏飛不起來而生氣時,她笑道:“那是頂線不好。叫人拿去換好了,就好放了。再取一個來放罷。”猶如和風細雨般的安慰,讓寶玉的心情舒緩,又有了和大家一起玩的興致。還真是印證了那句詩“心較比干多一竅”。
在很多人心中,林黛玉就是多愁善感的代名詞,但《紅樓春趣》讓我們認識到了一個不同的、善解人意的黛玉。就像在生活中,我們不能輕易給別人貼標籤,因為,人的性格可能是多面的。這就是閱讀帶給我們的收穫。
《紅樓夢》讀後感回味無窮7
《紅樓夢》這部書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線索,以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描寫了一個封建王朝由盛而衰的過程,大膽控訴了封建貴族階級的墮落,暗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和腐敗,是十八世紀的真實寫照,是這個封閉王朝的縮影。
看完這本書,我立刻被林黛玉那熱烈大膽的形象所征服。我愛她那脫俗的氣質,愛她那對愛情的至貞至純,愛她那滿腹的才華。在我眼裡,黛玉是水做的,是純潔的水做的,不是一湖死水,而是一直向前流動的能衝擊岩石和峭壁的活水。黛玉的文采、吟詩和她的聰慧都是無人能及的。她柔弱的外表下,卻帶著那對舊封建制度的鄙視和唾棄,她無視世俗和傳統的約束,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在遭受了無數摧殘之後,在生命盡頭來臨之際,當封建社會加快了她的香消玉隕時,而她一點也不畏懼,至死不放棄對自由的追求,最終帶著她的那份甜蜜走了。
黛玉的靈魂早已化作一叢清高孤傲的深谷幽蘭,然而她對愛情的追求,對自由的執著,至今仍不免令人回味,令人感嘆,也令人深思!這樣一位大智大勇的奇女子,竟成了當時社會的犧牲品,殉葬在封建王朝下!惋惜之餘,更甚感欣慰:我們正生逢盛世!如今正是社會飛速發展之際,正是我們用武之時!相信,以黛玉的那份執著,投身到我們社會主義建設中來,定會為構建我們的和諧社會增光添彩。“‘黛玉’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紅樓夢》讀後感回味無窮8
《紅樓夢》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讀過《紅樓夢》的人無不讚嘆作者曹雪芹的文采,更感慨賈府人物的命運!
小說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故事為主線,寫出了一個封建社會貴族之家由勝而衰的命運。寶玉和黛玉的“木石前盟”,是來自天上的愛情,象徵著感情的高尚與純粹;寶玉與寶釵之間的“金玉良緣”,則是賈府的權勢與薛家財富的結合,把可怕的現實原則,帶到了愛情之中。
《紅樓夢》,刻畫了多少鮮明的人物:寶玉的天真、叛逆和軟弱;黛玉的多愁善感,詩人氣質;寶釵的深沉,世故與冷靜。在充滿著詩情畫意的大觀園,青春的歡笑和煩惱都是那麼動人心絃的;然而,花樣年華的“大觀園”,卻被殘酷的現實社會輕而易舉地摧毀。《紅樓夢》成為萬千少女心中的一曲哀歌。黛玉的《葬花吟》,唱出了小說中所有天真少年的共同心音“花謝花飛飛滿天,紅綃香斷有誰憐?遊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書中,有神話式的高遠奇特的想象,讓我們的心靈仰望無限的天空;又有童話般美麗純潔的愛情,使我們的情感淨化,昇華;更有詩歌一樣抒情的境界,大觀園的每一片風景,都象徵著一種人生!
《紅樓夢》讀後感回味無窮9
《紅樓夢》原名《石頭記》,這本書是穿插了石頭的神話故事開啟的,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寫了賈寶玉、林黛玉和薛寶釵三人為主的愛情悲劇,將一個封建貴族家族從繁榮走向衰亡的過程一一敘說。
也許很多人看完了《紅樓夢》都在不停為賈寶玉和林黛玉無法相愛相守的悲劇而痛心哀婉。或者諷刺感嘆當時世俗封建的黑暗落沒和家族之間的複雜與勢力鬥爭。可有句話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卻很欣賞作者寫作的藝術手法和書本的藝術價值。
最具有神秘色彩的就是金陵十二釵。作者以如椽之筆,將這樣一大批紅粉麗人,一個個推倒了讀者的眼前,讓她們在大觀園那座人生大舞臺上盡興地表演了一番,然後又一個個接連落幕,演繹著一幕幕動容的悲劇美。但是裡面描寫的少女,特別是那些不含雜質的少女的人性美感,讓人產生一種又愛又恨的朦朧感情。楚楚動人又喜愛爭風吃醋的林黛玉,才華橫溢又有些心眼的薛寶釵,溫柔體貼的襲人,狠毒敏銳也有兒女長情的鳳姐......都一一展現在讀者眼前。
《紅樓夢》讀後感回味無窮10
《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小說的 巔峰之作,也是為天下薄命女子 唱出的一曲慷慨悲歌。
《紅樓夢》中,我最喜歡的 人物是黛玉。她是《紅樓夢》的 女主角,姿容絕代,才壓群芳, 同 時 又 多 愁 善 感 。她 心 地 純潔,待人坦率純真,在丫鬟的面 前,並沒有主子的驕矜。她與 寶玉的愛情超越了世俗,二人 的相愛是基於思想與精神上的 高度認同。
我最喜歡的情節是“晴雯撕 扇”。晴雯是《紅樓夢》裡最具備 反抗精神的丫鬟,她無懼主僕之 別,完全自然地表達真實的自己, 那手撕摺扇的場面看了真讓人暢快淋漓!
人生如夢。王蒙曾這樣說:“《紅樓夢》是經驗的結晶”。的 確,《紅樓夢》就是人生,其中有人 生經驗,有社會經驗,有感情經 驗,有政治經驗,還有藝術經驗,無所不備。
在《紅樓夢》中,活著這麼幾 種人:一種是“一入侯門深似海”, 為了家族利益放棄了自己的幸 福,這是一種犧牲精神,是那個時 代一些人的價值觀;二是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生活,不羨慕別 人的錦衣玉食,只有適合自己的 生活才是最好的;三是被自己心 中的念想害了的人。
不管怎麼說,《紅樓夢》都是 一本好書。
《紅樓夢》讀後感回味無窮11
我非常喜歡看紅樓夢,因為我覺得,這本書很好看,我看到的不僅是一場悲歡離合命運浮沉的人生大戲,更是一場不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
書中描寫的經典情節令我終生難忘。書中那感人的情節,生動的人物以精彩的場景沒繪圖,值得我反覆回味 。《紅樓夢》又名《石頭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首,這裡豐富的思想內容,偉大的藝術成就和深遠的文化影響,成為中國古典文學歷史上的結晶。
裡面有許多優美的句子,還有一些動人的詩。最讓我感興趣的是書中的許多燈謎,因為我感到很迷惑,太深奧了,許多地方我還是百思不得其解,這就讓我對它更加感到好奇。
這本書,是我國古典小說創作史上空前絕後的。這裡的人物風采各異,我最喜歡這裡的王熙鳳。她有非常聰明的頭腦,只是有時候很壞。她一直漂亮,權威,只是死的時候很落魄可憐。真是一場悲歡離合,命運沉浮的一本好書。
以後,我會好好載讀此書,同學們,這樣的好書,值得我們每個人品讀再三,值得我們反覆咀嚼與回味。
《紅樓夢》讀後感回味無窮12
乳白的燈光下,我段坐在桌旁,翻開《紅樓夢》,如品茶一般細細品讀。
《紅樓夢》這本書永遠帶著憂傷、淒涼的氣息,讓人常常想落淚,而裡面的詩詞之多又讓人不得不折服其下。黛玉的葬花吟,寶玉的種菊, 湘雲的如夢令 ,寶釵的臨江仙……都讓我感觸至深。它探索到人物靈魂的深處,描寫了不同人物的精神面貌,塑造出不同的典型。《紅樓夢》帶著憂傷、淒涼的氣氛,讓人常常想落淚,而裡面的詩詞之多又讓人不得不折服其下。
它以寶黛愛情為線索,以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它是十八世紀中國封建社會的一面鏡子,大觀園是這個封閉王國的縮影。
“丟棄了不離不棄黃金瑣,忘記了莫失莫忘通靈玉”,好一個多情瀟灑的賈寶玉,嬌嫩多病的林黛玉,塑造了一個發生在清朝封建家庭的動人愛情悲劇。從兩小無猜,青梅出馬,到長大後的墜入愛河。曹公簡直就是順水推舟,讓讀者感到,世間又一份千古流芳的愛情故事誕生了。它的出現是那麼的自然,幾乎沒有人懷疑過,它的出現是那麼純潔,纖塵不染。
在我國文學史上,還沒有一部作品能把愛情的悲劇寫得像《紅樓夢》那樣富有激動人心的力量;也沒有一部作品能像它那樣把愛情悲劇的社會根源揭示得如此全面、深刻,從而對封建社會作出了最深刻有力的批判。
現在才發現,看完《紅樓夢》最大的感覺不是空虛,也不是茫然,而是前所未有的平靜,心的平靜。這才深刻體會"心如止水"的感覺。
《紅樓夢》讀後感回味無窮13
假期裡,我讀了很多書,有《水滸傳》,有《列那狐的故事》,還有《凡爾納科普科幻作品選(3)》……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紅樓夢》。
《紅樓夢》又叫《石頭記》,是中國最有名的小說之一,不僅在國內家喻戶曉,在國際也鼎鼎有名,許多人更把它當成一門專門的學問來研究。書中的幾位主角——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更常被大家拿來當成朋友或同學的綽號,由此可見,這本書受歡迎的程度。
《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約生於清雍正年間,他幼年住在南京,過著富貴人家的生活,但雍正六年,曹家被抄家,家道中落,他因此回到北京,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二十幾歲時,他回憶過往的歲月,想起小時候那個大家庭裡的許多人物,於是動手寫《紅樓夢》,一寫就寫了十年。
本書敘述發生在金陵賈府的故事,以賈寶玉、林黛玉的戀愛和賈府的興衰為主線。賈府眾人靠著祖先留下來的基業,過著奢華的生活,最後終於遭到抄家的厄運,而寶玉和黛玉雖然互相愛慕,寶玉卻在賈母的主持下與薛寶釵結婚,林黛玉因此抑鬱以終。寶玉面對這些打擊,在考取舉人後,選擇出家,走向茫茫大荒。
中國古典小說的結局,往往以大團圓收場,但《紅樓夢》卻是一出大悲劇,深深打動著我的心絃。
雖然故事結束了,但是它給我留下了萬千思念。合上書,想要把這份內心的塵埃封住,但一閉上眼,那段應該被禁錮的傷感暈又像塵埃一樣在空中飛揚、旋轉、舞動……
《紅樓夢》讀後感回味無窮14
《紅樓夢》是我國的一部經典名著(四大名著之一),這部小說有好多資深文學家都對它有過很高的評論。而我呢,還沒有讀過這本書的原著,只讀過它改版過了的兒童版的。不過大致也瞭解了,作者曹雪芹寫了賈家這戶皇親國戚的大人家的興衰史。
看了《紅樓夢》這部小說讓我瞭解一下古代的有錢人。他們並不是靠自己的本事生存下來的,而是靠祖上傳下來的家產過日子,並且過著極其奢華的日子。而普通的老百姓們幸虧地拼命苦幹,卻只可以艱難的維持生活。在賈家,所有的成員都有著成全的僕人伺候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真是可笑啊,自己有手有腳的,卻連最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沒有,都需要別人來照顧。尤其是那個“賈寶玉”,從小就被賈母寵壞了。只顧吃喝玩樂,一會兒和這個表妹好,一會兒又和那個表姐好。這個大家庭從上到下,每個人都只顧著享受生活,最終垮掉了。
其實,能過上好日子是每個人的夢想,但是,這個夢想必須靠自己的。只有透過自己的不懈努力,用自己的雙手才能爭取而來。學好本領,踏踏實實的做人,用自己的勞動來換取物質上的報酬。但也絕對不可以太奢侈浪費,那也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
如果我將來有了一定的能力,我也會為爸爸媽媽請上保姆,但是我會尊重她們,因為她們也是在用自己的勞動來獲得報酬。如果我有更大的能力,獲得更多的財富,那麼我將用我的財富來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我認為這樣的人生最有意義!
《紅樓夢》讀後感回味無窮15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紅樓夢》中封閉、頑固、專制環境,對生命是最輕賤的,裡面的人的快樂是短暫的、對個人的前途也是沒有底的,對社會的衝擊之抵禦能力也是非常弱小的,只有乖乖的順從這吃人的體制才能苟且活命。雖受屈辱也只能壓抑自己,而施加者本人受到的限制卻是少的。人之不平等,讓人無法獲得超越的自我及強大的活下去。
故事講述的是賈寶玉與林黛玉、薛寶釵之間的婚姻糾葛。這裡面,有婚姻制度的悲劇,有封建道德的悲劇,有封建婢妾制度的悲劇,有赤裸裸的封建暴力的悲劇……
先來說說林黛玉。林黛玉的嬌美姿容是迷人的。然而,使她動人心魄、更具藝術魅力的。則是她無與倫比的豐富而優美的精神世界。林黛玉首先是個內慧外秀的女性,她“心較比干多一竅”。她的蒙師賈雨村說,他這女學生“言語舉止另是一樣,不與凡女子相同。”因其母名賈敏,“他讀書凡‘敏’字他皆唸作‘密’字,寫字遇著‘敏’字亦減一二筆。”她到賈府時,尚在孩提,卻牢記母親生前的囑咐:“外祖母家與別家不同,……要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要多說一句話,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恥笑了去。”她總是眼看心想,暗暗審視;然其言行舉止,卻又那樣彬彬有禮,適份合度。但我們同時也感覺到,她一開始便受到心理上的壓抑,終還是失去了自己所愛的人,以“玉帶林中掛”結束了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