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讀《紅樓夢》有感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紅樓夢》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讀《紅樓夢》有感1
說起中國的四大名著,誰人不知誰人不曉。但是,我相信,若進行一個民意測試的話,選擇《西遊記》、《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的人數將超過《紅樓夢》。開始我也有同感,但當我重新品味《紅樓夢》以後,才真正發現了《紅樓夢》的妙處所在。
曹雪芹創作了《紅樓夢》,建立了賈府這個大家庭,但是整部作品的主線卻始終集中在賈寶玉和林黛玉身上,如只將注意力集中在寶、黛間的恩愛纏綿上,的確很容易讓人生厭,但是從作品的寫作手法這條線索出發,卻使我感觸頗多:
其一,仔細閱讀過《紅樓夢》的讀者一定會發現,作品對任何一個人物的描寫都顯得格外的細膩,格外的重視,是其他三部名著所不能及的。特別是在第三回之中,人物描寫不但多,而且恰當,恰如其分地把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性格一一呈現在我們面前。在對迎春、探春、惜春的描述中,作者寫道“第一個肌膚微露、和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膩鵝脂,溫柔沉默,觀之可親。第二個削肩細腰,長挑身材,鴨蛋臉面,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文采精華,見之忘俗。第三個年紀尚小,身量未足。”揮揮幾筆,把三姐妹的外貌描寫得出神入化。而對賈寶玉的描寫又多了幾分大氣,“頭上戴著束髮嵌寶紫金冠,齊眉勒著二龍搶珠金抹額,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紅箭袖,束著五彩絲攢花結長穗宮絛,外罩石青起花八團倭鍛排穗褂,登著青緞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面如桃瓣,目若秋波。雖怒時而若笑,視而有情。項上金螭瓔珞,又有一根五色絲絛,繫著一塊美玉。”從外到內,從上到下,從粗到細,都把人物的外貌、性格描寫得淋漓盡致。再看薛寶釵的,“先就看見薛寶釵坐在炕上作針線,頭上挽著漆黑油光的鬢兒,蜜合色棉襖,玫瑰紫二色金銀鼠比肩褂,蔥黃綾棉裙,一色半新不舊,看去不覺奢華。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臉若銀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語,人謂藏愚,安分隨時,自雲守拙。”……如此描寫,真把人給寫活了,我讀了以後彷彿真的見到了這一大家子,這就是令我感受最深刻的地方。現在很多作品對人物的描寫往往達不到這種效果,因此寫出的人物就顯得蒼白無力,沒有一絲靈性。別以為這一點沒有多大的價值,其實它就是衡量你作品優劣的一個刻度表。其實,要想寫出人影來,並不難,就需要多觀察。《紅樓夢》能如此耐看,原因也在於此。據“紅學家”考證,《紅樓夢》就是發生在曹雪芹生活的那個年代,也就是曹雪芹天天見的事兒。所以說若沒有平日觀察的功底,現在的四大名著恐怕就無法登上榮譽寶座了。
其二,就是曹雪芹刻畫出的人物都具有一種神韻。經過曹雪芹的手後,《紅樓夢》中的每一個人物都被賦予了各種各樣的性格,王熙鳳被賦予了見風使舵、善於察言觀色、理家才能高超、心狠手辣的性格;林黛玉被賦予了愛哭、喜爭風吃醋的性格;賈寶玉被賦予了一種獨有的呆呆傻傻的性格……對每一個主人公的刻畫顯得那麼自然,讓人在不知不覺中感悟,比起其它三部名著來,更有難度,如不細讀,必不能品味透徹……
雖然《紅樓夢》已讀完很久了,但是金陵十二釵的身影依然令我久久不能忘懷……我即為黛玉的死感到悲傷,又為寶玉的呆感到黯然,還為寶釵獨守空房的後果感到失望……總之一句話,那就是:“紅樓夢永遠是一本感受不完、學不完的大書!”
讀《紅樓夢》有感2
“開談不說紅樓夢,讀盡詩書也枉然。”只是一首紅樓,讀罷口齒沁芳;竟是一曲紅樓,看畢其樂無窮。歌盡了簾外海棠,錦屏鴛鴦,也畫絕了窮困潦倒,歲月滄桑。鋪開人世的畫卷,可我卻回味無窮,樂在其中。
初讀紅樓,只是七歲的小不點兒,才讀幾回,便覺有趣:“青埂峰在哪兒呢?我若去了,會不會撿到補天石?三生石畔真的有絳珠仙草……”之糾結於寶黛釵三人的微妙關係,甚至還著急於黛玉的“柔弱”、“多愁善感”、“體弱多病”……但大體還是看不懂的,滿紙的“賈這賈那,”眼花繚亂的名字,聽不懂的弦外之音……卻讓我隱隱覺得好玩,比什麼“王子和公主幸福地在一起”有趣多了。
一本紅樓,幾縷芬芳,樂在其中,樂在“稀奇古怪”的詞句中。
又飲紅樓,便是十歲的少先隊員,是從媽媽在聽“蔣勳細說紅樓夢”的評書中的隻言片語中起了興致,諸如“甄士隱”實為“真事隱”,“霍啟”實為“禍起”等等。還有絳珠草和神瑛侍者便是黛玉與寶玉……一瞬間,我覺得這書其樂無窮又其妙無窮。我反覆再度,可她就像解不開的九連環,非得黛玉的柔荑來“點石成金”,可我沒有黛玉的機敏,自是不懂,可總是快樂的,畢竟只有解那解不開的九連環才其樂無窮。
一曲紅樓,幾多玄妙,樂在其中,樂在“環環相扣的情節”中。
再品紅樓,已是十三歲的清雅少年,那日,我正熱情洋溢地大聲朗誦著“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媽媽卻笑我:“這寫盡紅塵的詩,你竟讀得慷慨激昂,服了你了。”我大惑,何為“寫盡紅塵?”帶著問題,我再次被這紅樓灌得酩酊大醉。可是“酒入歡腸千杯不醉”我繼續“暢飲”,閉關修。終於,在脂硯齋老先生的幫助下稍有起色:“大地白茫茫一片真乾淨——空。”世間不過是一場空,起起落落,誰盛誰衰,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是否初心未改,是否問心無愧。於是我帶著渾身“酒氣”,出關雲遊,手上一罈罈酒罐子,裝滿了快樂。
一夢紅樓,幾許興亡,樂在其中,樂在“起落無常的紅塵”中。
紅樓一夢夢難終,字含冷香樂滿舟。我載舟飄去,載滿歡樂,樂在其中,在紅樓難以言喻的玄妙中。
我載舟,繼續遠遊,在一卷紅樓中,樂而忘歸。
讀《紅樓夢》有感3
在曹雪芹栩栩如生的筆下,有了瀟灑不羈的賈寶玉,嬌嫩柔弱的林黛玉,他們二人揭示了當時封建社會的黑暗與腐敗。
作者曹雪芹透過《紅樓夢》,從而表達了他的憤怒和不滿。這本書主要講述了身體纖弱的林黛玉來到榮國府,竟慢慢與頑劣多情的賈寶玉相戀,但由於王熙鳳從中作梗,使用了調包計,讓誤以為娶得是黛玉的賈寶玉,娶了薛寶釵,而體弱多病的林黛玉也因傷心過度,吐血而亡,賈寶玉也心灰意冷,看破紅塵,遁入了空門。
這是一個淒涼而又憂傷的故事,其中原因就是他們將生活想象的太過一帆風順、太過美好浪漫,從而讓他們經不起考驗,因為生活不是隻有浪漫,它也充滿了很多的磨礪,浪漫美好最終也會被消磨得不留一絲痕跡。但就是由於林黛玉將生活想象的太過簡單,從而受不了打擊,含怨離去。
但唯一可以值得慶幸的,就是他們還有著一段美麗的回憶,儘管很短暫細小,但卻可以深入人心。他們既能相遇,就代表他們是有緣的,但他們依然沒能成為這幸福的應運者,反而變成了這輪迴之中的局外人……
《紅樓夢》到底還是賈寶玉和林黛玉悽美委婉的愛情,任誰都不好改變。即使寶釵再傷痛;襲人再怨恨;金釧再痛楚,可她們終究還是這部戲的匆匆過路人……
讀《紅樓夢》有感4
這尤三姐何等剛烈人,在這回中可著實體會到了。
先是之前,賈璉偷娶了尤二姐,又想撮合尤三姐和他大哥賈玲,誰知尤三姐壓根不吃這一套,跳起來站到炕上指著賈璉就是一通大罵,還不帶髒字的那種,句句犀利,把事情看了個明白,也不避諱,叫那賈璉嚇得酒都醒了大半——因為根本想不到是這麼個“潑辣戶兒”。
“這三姐索性卸了妝飾,脫了大衣服,鬆鬆的挽個纂兒,身上只穿著大紅襖兒,半掩半開,故意露出蔥綠抹胸,一痕雪脯,底下綠褲紅鞋,鮮豔奪目。”又說那一雙秋水眼,再吃了幾杯酒,越發橫波入鬢,轉盼流光。“這描寫的尤三姐可真是風情萬種。她是少有的潑辣直率和性感撩人結合,讓那賈珍賈璉看得欲進不敢,欲遠不捨,真是被尤三姐握於掌中,動彈不得了。那尤三姐也”任性“得很,酒足興盡後她便攆了賈兄弟二人,自己關門睡去了。
尤三姐在用情方面也是一往情深,她相中的是那五年前有一面之緣的柳湘蓮。“他是那萍蹤浪跡,輕易不見人影。“可尤三姐說了,這人一年不來,她等一年;十年不來,等十年;若這人死了,再不來了,她情願剃了頭當姑子去,吃常齋唸佛,再不嫁人。尤三姐就有這般痴情,為一段可能永遠等不到的情,她就能說到做到。
但可惜,痴情兒最終等來的是個悲劇。
柳湘蓮有願定要一個絕色的女子,雖然他後面又說“任憑定奪,我無不從命“,但他到底心裡始終有這個念想的。賈璉讓他留下個定禮,他倒是十分了解柳是個心不定的人。柳湘蓮答應得爽快,將他傳代之寶”鴛鴦劍“交去做定禮。”弟縱系水流花落之性,亦斷不捨此劍。“這番誠意,看起來貌似挺信得過。三姐看到此劍”冷颼颼,明亮亮,如兩痕秋水一股“喜出望外,大概不敢相信幸福來得如此突然,連忙收了,掛在自己繡房床上,每日望著劍,自喜終身有靠。尤三姐喜這把好劍,更喜她終於找到了依靠、哪怕還並不瞭解他究竟是怎樣一個人。
柳湘蓮後來從寶玉那兒得知賈璉偷娶尤二姐的.事,又猶豫了起來,他說:“路上忙忙的就那樣再三要求定下,難道女家反趕著男家不成?我自己疑惑起來,後悔不該留下這劍作定。所以後來想起你來,可以細細問了底才好。”看起來柳這番話有點渣,但仔細想他說出這些話也情有可原。對於這樁“天降的婚事”,他總不能傻樂著就接受了,也知道賈璉不會無緣無故來給他張羅這些。他一個平日常不見影兒的人,怎會隨便就交代了自己以後的去處。但他是現在又後悔起來,只能說為人處世還有些青澀,輕易就應下了,還交出了傳家寶。又比較天真,想著去要回鴛鴦劍,以一個“家姑母於四月訂了弟婦”的看起來就知道是藉口的理由想走。那尤三姐哪裡聽不出來這其中的意思,好不容易等了心上人來,今忽見反悔,又覺得他可能在賈府中聽了什麼話來,把她當成了淫奔無恥之流,不屑為妻。
若真是這樣,尤三姐自然是無法接受的,便將鴛鴦劍親自交還給柳湘蓮,交付一瞬間竟用那鴛鴦劍的雌劍自刎了。
尤三姐恨柳湘蓮嗎?大概不是,只是自己的一廂情願、五年的盼望以為終於要開花結果,可到了卻不了了之,反倒要被心上人誤會成淫奔無恥之流,既然這一朵痴情已碎,倒不如一死了之來紀念,也要叫那柳湘蓮看清,自己究竟是怎樣一個人。
那柳湘蓮見此,驚得大哭,萬萬想不到是這等絕色、這等剛烈的女子。連哭幾場,昏昏默默,告辭而去了。
最後是一個有些“傳奇”的結局:柳湘蓮看那尤三姐一手捧著鴛鴦劍,一手捧著一卷冊子向他哭道:“妾痴情待君五年,不期君果‘冷心冷面‘,妾以死報此痴情。妾今奉警幻仙姑之命,前往太虛幻境,修注案中所有一千情鬼。妾不忍相別,故來一會,從此再不能相見矣。“柳湘蓮不捨,忙於上來拉住問時,那尤三姐一摔手,便自去了。
自此柳湘蓮驚醒,似夢非夢。睜眼看是一座破廟,旁邊坐一道士。柳湘蓮掣出那股雄劍,將萬根煩惱絲一揮而盡,便隨那道士去了。
或許是對尤三姐的愧疚,又或是對情的困惑,柳湘蓮,這個本是萍蹤浪跡的人,在為尤三姐的痴情所震撼之後,又消失於天地之中,飄然而去了。
讀《紅樓夢》有感5
開篇自鴻蒙,這一紅樓情綿長;開到荼蘼了,這一大夢空悲切。追隨那通靈頑石,我讀這一部失意事,嘆這韶光十里,散的太潦草。
一嘆容華富貴好,可憐宮闈掃。元春為賈府帶來了無數聖恩,在傳聞中,她是那個正月初一日誕生的富貴女子,生就福瑞,祥氣縈繞。後來得入聖眼,一旨青雲。不過一次省親,賈府便斥巨資為她修築大觀園,可謂羨煞旁人。
可有誰人知,大觀園內詠菊賦海棠,她只能在深宮空待明月眠,故里迢迢,音容難面。她一人的寂寞許是成全了賈府的興盛,可從來天命無常。容華來時鳳棲梧桐,一朝春去紅顏薄命。便是整個賈府,也只剩個虛架子,散得太輕易。
思故里,思明月,宮闈深深,梨花寂寞,春色容易晚。富貴由天,生死無常,誰料得恩寵幾時長?繁禮束縛了舊時女子,世俗葬送了多少韶華,莫羨宮牆,只羨天倫百姓家。
二嘆金閨花柳質,一載赴黃梁。二小姐迎春素來膽怯,觀之可親卻總招來嘲弄。她步步遷就,原想求得一夕安穩。然而她既沒有詠絮才,也稱不上停機德,在一眾姐妹中,實在是太過普通。凡事只求周圍人收手就好,不敢計較。
可惜這安穩從不是遷就能換來的,她步步退後,反把一席之地拱手讓人,硬是看著忠心護主的司棋離去,硬是看著累金鳳被下人去換錢,甚至不敢多說一句,哪怕不是挽留而是求情。後來更是被無能的父親送給了中山狼,忍受萬般虐待,她只能日日以淚洗面,原也是花柳質的賈府小姐,竟落得這般下場。
迎就春光韶華,迎就春風十里,她沒迎來她的春天,她迎不來她的順遂。原來熱鬧不屬於她,慘痛全交付與她。
三嘆英氣俊眉眼,此去遠經年。探春原該是大觀園的玫瑰,才氣一身,爽利乾脆,是姑娘們中的佼佼者。顧盼間,眉眼神采飛,見之即忘俗;落筆處,不為凡瑣勞,堪得勝春華。身世未得束縛姑娘的遠見,她的心間裝著另一番天地,可惜那是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時代,苦將姑娘強派作蛾眉,殊未屑。這樣一個有勇有謀的姑娘,在舊社會實屬難得。可惜當年的燈謎一語成讖,探春成了那隻斷線的風箏,被風吹向遠方,遠到杳無音訊。
生如夏花,不同凡塵,或許上天也有幾分嫉恨。枉然精明志,敗於末世運。千里與東風,但願飛雲不易散,此夢遙遙終為真。此去經年,莫負良辰,莫負花期,多保重,勿惦念。
四嘆侯門繡戶女,獨臥青燈旁。旁人說,惜春“身量尚小,形容未足”,有關四丫頭的筆墨也委實少寡。在為數不多的情節裡,小惜春待人冷漠,年紀尚小,口齒卻傷人得很。後來三位姐姐的命運太過可憐,小惜春便棄了塵心,絞了頭髮,循入空門。看破虛華,棄了便是,落得乾淨。從此山海映星辰,與青燈古佛做伴。
緇衣一身,改了昔年妝,勘破三春景不去,何必對此費思量。莫如空門循身去,淨手焚香拂舊塵。俗世苦,悲歡忘,便只作一場南柯夢。
畫梁落香塵,浮華容易空,奼紫嫣紅枉鮮妍,開到荼蘼花事了。山中雪寂寞,林中玉空埋,原應嘆息春歸早。紅樓夢,又是誰的夢。
讀《紅樓夢》有感6
最近看了一本書,名字叫《紅樓夢》。這本書講了賈家興亡的故事。賈家是一個大家庭,但是最後為什麼滅亡了?因為王熙鳳放高利債,最後鬧得家破人亡。但是我很喜歡林黛玉,因為她是敏感而善良的,剛強、冷漠,但最後含恨離世。為什麼呢?因為她喜歡賈寶玉,但最後賈寶玉娶了薛寶釵,她本來身體就不好,一聽便昏了,不久含恨離世。
讀《紅樓夢》有感7
當響徹雲霄的鞭炮聲早早的響起,銜接在昨夜綻放了一晚的煙花之後;當碗裡圓滾滾的湯圓溢位甜膩的餡兒後;當荷包裡裝滿糖果之後;新年邁出了它的第一步,窈窕的身姿徐徐向我們走來。
曹雪芹細膩的文字吧我們帶到了寧國府和榮國府。
正月十五好不熱鬧。榮寧兩府各子侄孫男孫媳等圍坐在戲臺旁,幾張席上皆擺上了酒,兩大梁上掛上了玻璃芙蓉彩穗燈,廊簷掛著的或繡,或畫,或絹諸燈,更是極致地渲染了新年的氣氛。醇厚的美酒,聒耳的笙歌,錦繡的盈眸,在歡聲笑語背後,卻是被掩蓋住的暗流湧動。兩大家族,淪喪道德。譜寫每個人的紅樓空一夢。
現實中的我們又何嘗不是呢?記得小時候,一年中最期待的就是過年那幾天,喜歡親人們熱熱鬧鬧地圍坐在一起,喜歡擺滿了佳餚的方桌,喜歡甜膩膩的果糖。新年的氣氛那樣濃,沒有人比小孩子更開心。可是越長大越孤單;越長大,對人情世故更瞭解,原先那單純的心靈被壓抑。新年,不知在什麼時候,開始漸漸流失了它的韻味,留下的不知所措的瓦良格和對童年的眷戀,眷戀那濃濃的年味。不知是心智成熟了,還是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大了。如今,我再也提不起除夕夜跑到門外看煙花的興趣,親戚朋友串門聚餐,也只想自己默默坐在一旁,對方桌上如往的家常美味也失去了興趣。
春節,古往今來,已經過了幾千次,卻仍未被人們厭倦,只願快些再體味到過年的意義,珍惜我的每一個安穩的年。
讀《紅樓夢》有感8
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在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無數的書籍攢成了一條珍珠項鍊。而其中最光彩奪目的就是我們常說的“四大名著”。“四大名著中最能令人陶醉、欣賞的就是《紅樓夢》。我利用最近的閒暇時間閱讀了這本書。
《紅樓夢》這本書圍繞著兩條線索來寫。一條線索是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沉浮,另一條是賈寶山和林黛玉的愛情故事和最後的一個悲慘結局。《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寫出了在賈府中小姐、公子每天的生活場景。
我很喜歡第十七回中描寫大觀園中的景色。書中描寫出美景:佳木蘢蔥,奇花異草爭先恐後地開放。一條清清的小河,從花木的深處曲曲折折地流過。從上面看,好像白雲飄過。這是多麼美妙的景色呀,真可謂“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又好似“麝蘭芳靄斜陽院,杜若香飄明月洲。”這大觀園中有河、有樹、有澗、有山、有湖、有谷,還有林間小徑,真宛若人間仙境,世外桃源啊!
到第九十六、九十七回,看到王熙鳳用“掉包計”讓薛寶釵與賈寶玉完婚,我不禁為林黛玉擔心起來,到第九十八回,我的心情越來越緊張。林黛玉死後,寶玉特別傷心,從此以後,他一直悶悶不樂還出家當了和尚。
讀這本書時,我的心情和書中的人物遭遇一樣,時而快樂,時而悲傷。
《紅樓夢》是我國古代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寶,是一幅美麗動人的畫卷。
讀《紅樓夢》有感9
平生多少恨,風散滿城花。
——題記
《紅樓夢》是古典長篇小說中成就最高的中國寫實主義作品,在文學發展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小說以寶黛愛情悲劇為中心,道盡了那個世界的種種流連
一曲紅樓,萬聲嘆息。當我緩緩翻開那樸素的扉頁,穿越了幾百年的卓越意境,莎香桑影便栩栩如生地跳躍在我眼前。喧鬧聲彷彿瞬間遠去,飛花飄悠悠散向天穹,蒙塵的時光如潮水般傾瀉,依稀有眉眼重疊。
枝頭燈盞暈開柔和光華,浸染著成簇的白色棠棣花。花下的少女眉目清秀,看似嬌弱,卻透著一股欺霜賽雪的味道。黛玉才思敏捷,博覽群書,有滿腹的詩才,有似水的年華。她是自由戀愛的堅定追求者,身上閃耀著追求個性解放,爭取婚姻自由的樸素的民主主義思想光輝,卻最終因封建社會的黑暗與腐朽走向滅亡。林黛玉是書中一位富有詩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劇形象,可是大多數初讀《紅樓夢》的讀者卻認為她實在尖酸,可細細想來,世間許多女子,大抵都是如此,越是在乎某個人就越是表現得斤斤計較。正如王希廉《護花主人總評》裡面說:林黛玉一夢而情痴愈痼。她所表現出來的忌心猜疑、多愁善感的一切,不都是因一字情?她愛寶玉,愛得痴迷,她在意關於他的一切,哪怕一點微不足道的小細節,都足以令她潸然淚下。念及此,我便有些悲她的冷月葬花魂,更為她的一闋泣血葬花詞而痛心流淚。
浮光細碎,跳躍在衣衫間。枯葉在半空中開出花,水霧氤氳,斜陽晚照從枝丫間漏下來,碎金一般染上衣衫,鍍上一層金輝。彼時,日落黃昏,寶玉手拿書卷,踱步庭前,眉眼依稀是是少年模樣。曹雪芹這樣描述寶玉: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面如桃瓣,目若秋波。雖怒時而若笑,視而有情。不知黛玉是何時喜歡上這不愛武槍愛顏色的少年,或許是剎那時的初見,正對上他那雙含笑的眸子。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寶玉初逢黛玉時,他說眼中的黛玉便是這樣兩彎似顰非顰。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頗有美人之姿,卻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便是這驚鴻一瞥,成就了《紅樓夢》一份純潔悽美的愛情,也註定造就了一個悲涼痛苦的結局。
這個結局是意外嗎?答案是否定的。細想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有多少對真心相愛的有情人能如願以償,相守一生?人們本著婚姻便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何談戀愛自由?可是林黛玉偏就逆風而行,嚮往自由,人們知她弱不禁風,又怎知她是何等的堅強。都說眼淚是懦弱的表現,林黛玉的淚不是軟弱,亦不是屈服,是對這黑暗社會的無聲抨擊。當她的感情幸福被扼殺時,她是多麼勇敢,她用死來向社會表述她的不滿,她的抗議。
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彷彿韻華流轉,我靜佇在她身後,見她從婆娑搖曳的樹影下緩緩踱步而出,挽著瑩白輕紗,在水邊葬起花來。任她瘦弱的身影隱匿於滿地黃花堆積的深院,任梧桐顫著深寒,任衰草連天。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林黛玉便是這般在曹雪芹的筆下活靈活現,給世人留下了一個難以忘卻,獨特且富有詩意美的女人。曹雪芹借寶玉對所愛女子的最高也最後的禮讚,包含著絕望,也包含著期望。那個以國賊祿鬼為主體的泥濁世界使他絕望,但是,那個如同星辰日月的淨水世界則寄託著他的詩意夢想。質本潔來還潔去,《紅樓夢》本身就是這樣一直一曲悲絕千古的詩意生命的輓歌。
驀地,一抹藍色劃破夕陽晚照,流風般擦過鬢角。她倚著門,他執筆點墨。他在浮光跳躍間,衝她笑的風光霽月
不知何處的飛花紛紛揚揚掠過,她抬起頭,突然就落下淚來。
平生多少恨,風散滿城花。
讀《紅樓夢》有感10
看名著看的是種內在的精華,如果你深入了這本書裡面,其實會發覺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東西在裡面。閱讀是種精神的享受,是靈魂的昇華。對於名著尤其如此,希望大家多學習,多多閱讀名著,對自己提高修養都很有幫助!
我,一個愛讀書的小女孩。今年暑假我讀了許多書籍,有幽默無比的《淘氣包馬小跳》;有讓我笑口常開的《笨狼的故事》;有寫出了女孩心聲的《賈梅日記全傳》;還有情節感人的《紅樓夢》。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紅樓夢》。
《紅樓夢》講的是一個家族的興衰,一個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為賈寶玉,他應該說來是一個柔中稍稍帶剛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為環境所致,他們家上上下下幾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又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應了一句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們的家族是因為他們家中一女子進宮當了皇帝的寵妃而盛起,於是他們天天吟詩作樂,而其中又有兩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寶釵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賈寶玉偏偏就是喜歡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騙賈寶玉與薛寶釵成親,林黛玉聞訊氣死,而當賈寶玉揭開喜帕發現並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絕,出家當了和尚。
這裡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斷,理還亂”,讓人看到古時婚姻的紕漏,它們往往全有父母處理,什麼“指腹為婚”,更為可笑的是,他們有時從未見過面便稀裡糊塗地成親了。而且古時女子爭著要進宮,因為那樣可以使家族富貴,可皇帝有上千嬪妃,得寵一時,沒多久又要冷清了,又何苦進宮呢?皇帝姥兒們飲酒作樂,衣食無憂,而老百姓則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生活之苦讓人難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義“造反”了,禍害之緣還是在於皇帝身上埃這一出出的悲劇讓人心寒而又憤怒,讓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時的苛捐雜稅,它們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邊上推,真讓人深惡痛疾。
《紅樓夢》一書讓我時而高興時而憂傷,時而憤怒時而感慨萬千,也讓我想了很多,或許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