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顧城> 顧城的代表作詩歌

顧城的代表作詩歌

顧城的代表作詩歌

  顧城1977年重新開始寫作,併成為朦朧詩派的主要代表詩人。早期的詩歌有孩子般的純稚風格、夢幻情緒,用直覺和印象式的語句來詠唱童話般的少年生活。接下來小編蒐集了顧城的代表作詩歌,歡迎檢視。

  一、《不是再見》

  我們告別了兩年

  告別的結果

  總是再見

  今夜,你真要走了

  真的走了,不是再見

  還需要什麼?

  手涼涼的,沒有手絹

  是信麼?信?

  在那個紙疊的世界裡

  有一座我們的花園

  我們曾在花園裡遊玩

  在乾淨的臺階上畫著圖案

  我們和圖案一起跳舞

  跳著,忘記了天是黑的

  巨大的火星還在緩慢旋轉

  現在,還是讓火焰讀完吧

  它明亮地微笑著

  多麼溫暖

  我多想你再看我一下

  然而,沒有,煙在飄散

  你走吧, 愛還沒有燒完

  路還可以看見

  走吧,越走越遠

  當一切在蟲鳴中消失

  你就會看見黎明的柵欄

  請開啟那柵欄的門扇

  靜靜地站著,站著

  象花朵那樣安眠

  你將在靜默中得到太陽

  得到太陽,這就是我的祝願

  顧城和北島、舒婷一起登上詩壇,他以孩子氣的純真引起讀者的注視。這一首是寫愛情的破裂的,仍然帶著孩子氣的純真。

  先是寫下決心分手,然而又分不開,終於決心要分開了,所以詩的題目叫做《不是再見》,真的要走了。一開始就進入了某種戀人之間常有的意志與情感的矛盾、反覆的境界,理性意識和潛意識不能統一的境界。

  寫得最精彩的是一起燒信。他把這叫做“讓火焰讀完吧。”這本是很悲慘的,然而在顧城的筆下,悲慘的分手都顯得很美。如果用浪漫主義的方法來寫,用激化情感的方法,用上天入地的想象來寫,也未嘗不可,但那樣就太陳舊了。顧城卻寫得很平靜,完全是真的,顯出孩子氣的純真,讓現在的分手在“明亮地微笑”中“溫暖”地進行,是明顯帶著孩子氣的童話式的幻想,因此,最後的祝福也是純淨的,具有孩子氣的特點。

  全詩的感覺都在孩子氣的單純心靈範圍之內,因而顯得不但統一,而且單純,好象兩個分手的戀人的心都是透明的。

  二、《我總覺得》

  我總覺得,

  星星曾生長在一起,

  像一串綠葡萄,

  因為天體的轉動,

  滾落到四方。

  我總覺得,

  人類曾聚集在一起,

  像一碟小彩豆,

  因為陸地的破裂,

  迸濺到各方。

  我總覺得,

  心靈曾依戀在一起,

  像一窩野蜜蜂,

  因為生活的風暴,

  飛散在遠方。

  藉助於意象的比喻進行並列式的呈現,把焦點集中在一種感覺上面,使這首詩成為有較完整的結構之作。

  在“星星”與“綠葡萄”、“人類”與“小彩豆”、“心靈”與“野蜜蜂”之間,詩人所完成的是物象之間的比喻;而在“星星”、“人類”、“心靈”的.遙相呼應之間,他卻完成了一種空闊的從物到人、從人到心的思考。“星”與“心”的微妙聯絡,不也是一種隱秘的天人合一和物我共存的暗示嗎?

  三、《一代人》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全詩只有兩句,且詩中出現的意象都是日常生活中極為常見的現象:黑夜、眼睛、光明。正因如此,使得這首詩歌具有了深思的魅力。兩句新奇的組合,看似相悖的轉折,蘊含著奇妙的合理性。

  這種相悖的邏輯正是這短短兩句詩的精華所在。這種相悖是在兩個層面上的。

  第一個層面是詩歌整體的意象呈現方式與人們日常經驗中它們的呈現方式相悖。這主要集中在眼睛的意象上。在茫茫的黑暗裡,眼睛是唯一的明燈。在人們的經驗中,眼睛始終是透明的象徵。然而,詩中的眼睛卻是“黑色的眼睛”。這是詩人心中的感受,也是詩人的深刻反思。這感受是撕心裂肺的創痛,是一種日積月累的沉澱。這反思是沉重的,後面潛藏著巨大的恐懼。而這些又都指向了“黑夜”——那個時代的背景。

  第二個層次的相悖是詩歌內在的相悖。這主要集中在“光明”這一意象上。那樣的時代,那樣的環境,那樣深沉的黑夜,詩人要尋找光明。詩人正要用那黑色的眼睛尋找光明。這是詩人奏響的反叛黑夜的一聲號角。這個層次也是這首詩歌的主旨所在:詩人不僅要反思黑夜般的過去和傾訴心中的苦痛,更要尋覓。

  所以詩人為這隻有兩句話的詩起了一個宏大而耐人尋味的標題:一代人。但詩的內容似乎又指向了兩代人:既是對上一輩的總結和反思,又是對下一代的呼喚和定位。

  這首詩在藝術手法上也充分地體現了顧城詩歌的藝術特色,在意象的營構上匠心獨具。詩人採用了與生活中生命感受密切相關的意象,用出人意料的組合表達了他對世界、生活、生命的新鮮體驗。他還儘量使用明確、簡單的詞彙和句子來表達心中的感受,避免詩歌的語言受到晦澀難懂等流弊的汙染。

  這首詩在審美原則上是全新的。它避開了情感的直抒,棄置了景象的實敘,它沒有著意建構完整的意境,只是用意象、用隱喻,在濃重的黑色背景上凸現了一雙不同尋常的“黑色的眼睛”(一代人覺醒的象徵),在眼睛的前方,似乎可以看到從烏雲的縫隙中射出一束白光。

  短短的兩句詩,概括出了一代人的心理歷程,表達出對黑暗政治的否定、對光明的嚮往與追求。這首詩有力地證明了詩是精粹的藝術。它的思想內容的高度凝鍊和藝術表現上的高度提純,使它具有小說、散文等文體所不能有的力度和容量。

  四、《門前》

  我多麼希望,有一個門口

  早晨,陽光照在草上

  我們站著

  扶著自己的門扇

  門很低,但太陽是明亮的

  草在結它的種子

  風在搖它的葉子

  我們站著,不說話

  就十分美好

  有門,不用開開

  是我們的,就十分美好

  早晨,黑夜還要流浪

  我們把六絃琴交給他

  我們不走了

  我們需要土地

  需要永不毀滅的土地

  我們要乘著它

  度過一生

  土地是粗糙的,有時狹隘

  然而,它有歷史

  有一份天空,一份月亮

  一份露水和早晨

  我們愛土地

  我們站著

  用木鞋挖著泥土

  門也曬熱了

  我們輕輕靠著,十分美好

  牆後的草

  不會再長大了,它只用指尖

  觸了觸陽光

  尤其喜歡這一句: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站著,不說話,就十分美好。多麼乾淨!那一剎那,整個心房都靜默了。我想我如果是個作曲家,我一定要把這些文字譜成曲子,讓那份我們很難再品嚐到的純粹和美好,在我心頭永久地繚繞。

  很喜歡這首詩,簡單而又愜意。生活中真正的幸福是如此的簡單。這是多麼舒服的一個場景呀:早晨起來,把門開啟,讓進陽光,迎進清風,靜靜的靠在門前,不說話聽著草結種子,風吹動葉子的聲音。微笑著,多麼幸福呀。只有單純的人才能寫出這樣的好詩,而顧城恰好就是這樣一個永葆童真的人。

  每次讀顧城的詩,都像是在聽一個鄰家小男孩在唱歌。他輕輕地抹去了遙遠未來的光環,只是在心和景交接的一剎那,向我們展現了全部的美好。

  好像一直以來就只喜歡散文,隨筆。然而,對於詩歌這一塊一直是有點空缺的,只是偶爾看一下海子、余光中的詩來豐富一下淺薄的知識圈子。然後沒有什麼內涵的去感慨一下“嗯,寫得好呀”。這些小動作現在看來貌似都有點小無聊,但是一直對詩歌的興趣就是激不起來。

  最近偶然讀到顧城的《門前》。那點文藝的細胞就又復活了:門是矮矮的,但陽光是明亮的。好像這樣的鏡頭早已好久不見,就像顧城的想法一樣,我們都在懷念小時候了,好像小時候我們沒有高樓大廈,沒有被厚厚的防盜門鎖在裡邊,我們真的能看到暖暖的陽光順著矮矮的門進來。

  顧城在那樣的時代,用簡簡單單的兒童般的遐想完成了意境與現實間的天然純真美好。

  迴歸現實中,這畢竟不是童話,也一樣就不能像孩子般堅定不移的幻想著未來,而是開始就把希望放在一個“門口”,一個“早晨”,也就是這狹窄的門口,將早上的陽光容納了進去。這種短暫的美好,我們不應該去打擾,於是說我們站著,不說話就十分美好。

  詩歌的結尾我也喜歡,輕輕用我們的指尖觸一下陽光,就像觸控到了我們美好的未來,這一剎那,所有的東西都是美好的,我們的心就和陽光一樣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