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杜甫> 杜甫長安困守十年 走上偉大詩人之路

杜甫長安困守十年 走上偉大詩人之路

杜甫長安困守十年 走上偉大詩人之路

  天寶五載(746),35歲的杜甫從洛陽來到大唐帝國的首都長安(今陝西西安)。

  長安是唐朝政治、文化中心,是全世界最榮、壯麗的大都會。雄偉的宮殿、寬闊的街道、整齊的民居、榮的市場,到處充滿了熙熙攘攘的人群。當官的、求官的、經商的、溫課的、獻藝的、賣唱的,匯聚長安。日本人、高麗人、波斯人、西域人、印度人或從海路乘船,或從絲綢之路帶著駝隊來到長安。據統計,盛唐時長安的常住外國商人、留學生等近10萬人,在全城百萬人口中佔相當可觀的比例。長安好像是一座學校,使人們受到教育;又如同一個舞臺,讓人們登臺亮相;又好比一個賭場,誘使人們為人生投下賭注一試輸贏;又彷彿是一面鏡子,映出人們各自的真面貌……長安是一塊石,吸引著人們投入她的懷抱。

 

  杜甫也和其他讀書人一樣,讀了書增長了才幹,來到京華,來到天子腳下,目的是“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雖然他的朋友李白兩年前從長安退出,瀟灑自在過日子去了,但杜甫對他的家庭“奉儒守官,未墜素業”抱有自豪感,對自己“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充滿強烈的自信心,因此他要來長安試試自己的運氣,也許機會來了他能“立登要路津”。

  一

  機會果然來了,他到長安的第二年,唐玄宗下詔徵天下士人有一藝之長者,都到京師參加考試。杜甫興致勃勃地報名參加了,結果落選了。天下士子被口蜜腹劍的李林甫欺騙了,戲弄了,參加考試的竟無一人得第。唐玄宗也被騙了,李林甫上表賀稱“野無遺賢”!剛到長安杜甫就捱了當頭一棒,他傷心,他失望。

  為了前途他還要拼搏,為了生計他還要掙扎。當時的社會“干謁”成風,奔前途的讀書人都在考試前將自己的詩文作品裝飾一番,送給有地位、有影響的達官貴人、社會名流,以求汲引推薦;有時直接向關鍵人物投贈詩文,希圖薦舉讚譽。杜甫未能免俗,也參加到干謁隊伍中,真是可憐啊,過著“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的屈辱生活。天寶七載(748),原任河南尹時曾多次到首陽山下訪問杜甫的韋濟,到長安任尚書左丞,他很欣賞杜甫的詩,常在百官聚會宴飲時吟誦杜甫的詩,杜甫心存感激也懷著希望,給他寫了幾首詩,最有名的就數《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詩送上去了,可是沒有結果。杜甫還給京兆尹、翰林學士、駙馬、王爺、太常卿、諫議大夫等贈詩,然而送上的詩都如石沉大海,一次次的希望終成泡影。也許是接詩者不識貨分不出好壞,也許是口頭稱讚他的人心裡並不真愛才,也許杜甫本人不是合乎封建社會規格的人才。你看,他給韋濟寫詩,請求人家推薦自己,可是感激話沒說幾句,竟然在結尾大聲喊出“白沒浩蕩,萬里誰能馴”,誰會喜歡不馴服的人呢!

  給大臣們贈詩看來希望不大,杜甫乾脆直接向玄宗皇帝獻賦,天寶九載(750)先投了《雕賦》,如泥牛入海無訊息。第二年正月初八到初十,唐玄宗隆重地接連舉行三個盛典,祭祀老子、祖廟和天地。杜甫認為自己一試身手的機會來了,於是精心趕製了《朝獻太清官賦》《朝享太廟賦》《有事於南郊賦》,歌功頌德,勸百諷一,並寫了《進三大禮賦表》給皇帝。玄宗被杜甫的文采打動,親自召見,命他待制集賢院,讓宰相考他文章。“憶獻三賦蓬萊宮,自怪一日聲輝赫。集賢學士如堵牆,觀我落筆中書堂。”可是得意了一陣子之後,又無聲息了。有人猜測李林甫搗鬼,其實玄宗也把杜甫忘了。杜甫入長安的前一年,玄宗冊封楊貴妃,“從此君王不早朝”,大權旁落,奸相當道,忠賢如杜甫這樣的人怎會有出路呢?他又失望了。

  二

  這次打擊使杜甫開始清醒了。他從自己的出路轉而注意到國家的出路,很多事情令他憂慮,詩中開始反映社會,揭露弊端,關注現實,抒發憂思。《兵車行》是杜甫第一首反映民生疾苦,揭露朝廷窮兵武政策的.詩,標誌著杜甫現實主義創作的新起點。之後,杜甫接連寫出現實性、社會性、批判性極強的詩篇,如《前出塞》九首。天寶十一載秋與高適、岑參、儲光、據等同登大雁塔有《同諸公登慈恩寺塔》,十二載春諷刺楊氏兄妹荒淫腐化的《麗人行》,十四載揭露安祿山蓄謀叛亂的《後出塞》五首,等等。日漸衰落的唐代社會把杜甫推上了批判現實的創作道路。

  長安這座大學校教會了杜甫許多東西,他認清了世俗的“手作雲覆手雨”,失意的鄭虔成了他的知己。鄭虔多才多藝,在自己畫上題詩獻給玄宗,皇帝贊其詩、書、畫 “三絕”,給了個廣文館博士的“冷官”,無權無錢。兩人同病相憐,成忘年交(鄭比杜大20歲)。“諸公袞袞登臺省,廣文先生官獨冷。甲第紛紛厭粱肉,廣文先生飯不足。先生有道出皇,先生有才過屈宋。德尊一代常坎軻,名垂萬古知何用!”是為鄭虔鳴不平,也是為自己抒憤,更可以說是為廣大讀書人向封建社會賢愚不辨發出吶喊。

  到天寶十四載(755),杜甫困守長安十年。中間也曾回洛陽、偃師探家幾次,還曾把家小接到長安來。但長安居大不易,不久又將家安頓在奉先(今陝西蒲城)縣,他自己一個人獨居長安。這年冬季十一月,杜甫從長安出發去奉先縣探家,一路上的所見所聞,十年來的思想追求,憂國憂民的情懷,都寫進空前的鉅著《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中。這首詩是杜甫十年長安困守的政治總結,標誌著詩人創作攀上了現實主義的高峰,是杜甫創作道路上的里程碑,具有劃時代的偉大意義。十年困守功名未成,卻使杜甫走上了偉大詩人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