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弟子規> 《弟子規》讀後感集合10篇

《弟子規》讀後感

《弟子規》讀後感集合10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體會呢?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弟子規》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弟子規》讀後感1

  寒假,老師給我們佈置了一道很強大的任務,那就是寫《弟子規》的讀後感。唉,沒辦法,我只得照辦了。

  在我的姐姐的引導下,我漸漸感悟了《弟子規》的意思。我這才發現,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弟子”也有“規”。因此,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我就說一說我讀後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則孝〉,這裡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弟子規》裡有這樣的一句話“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因為,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

  其次是〈出則弟〉,它是教我們怎麼和別人相處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為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於是孝敬父母了。

  〈謹〉,我們生活中做什麼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穿衣服要結鈕釦,有定位,要整潔,還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適量,不要喝醉了,否則容易被別人“說閒話”。順便說一個故事:以前著名詩人王安石是當時國家的重臣,可他有一個壞習慣:不愛洗澡。有一次,國家開大會,他也參加了。正當國王在大會上公開地對王安石說話時,一隻蝨子,從他的脖子一直爬到臉上,會上的大臣都看得一清二楚,很快,這件事就傳遍了五湖四海,成了千古的笑話。所以我們要吸取教訓,不然也有可能成為別人的笑話呢。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計較小事,這樣你會很快樂。

  仁,代表仁慈、親仁。對外人仁慈,對親人仁慈,對朋友仁慈,對同學仁慈……現在什麼人都有,但有幾個是做到“仁”的?我自己作了一首小歌:“能親仁,當然好,好日來,壞日少”我們可要努力啊!

  我已經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還不行,還要學會做。怎麼才能做呢?學知識。怎麼學呢?學習可分為直接學習和間接學習,我們可學別人的,別人的也不一定全對,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該學的學,不該學就不學。

  這就是我的《弟子規》讀後感。我覺得《弟子規》對我們的一生都會有幫助,我要以它作為行為準則。

《弟子規》讀後感2

  欲治國先齊家,欲齊家先修身,欲修身先正心。

  《弟子規》這本書,是依據至先師孔子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特別要講信用;然後要有一顆慈悲的愛心,對一切事物都平等博愛,善待天地萬物,自覺保護生態環境;更要主動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最後在利用剩餘的時間和精力,來好好地學習其他有益的學問。

  我們90年代的小孩,似乎每個人都呈現出不同於別人的個性。有的時候,我們愛去哪就去哪,根本不會跟父母說;有些時候,我們回到家裡,就一頭栽進房間裡,根本也不會跟父母說。其實,在背後的父母都隱含著無比的擔心。孩子在外邊的時候,擔心他是否迷路了,被拐了。我們根本不會想象到他們的焦慮,只會自己玩,不會想到別人的感受。我們愛我們的父母就該“出必告,反必面”,即出去的時候告訴父母知道你們去哪裡,回來的時候,要當面告訴父母我們回來了,讓他們放心。

  曾經,我跟我的哥哥姐姐們相處,或許是因為我們玩得太熟了,所以我總愛直稱呼他們的名字。也許是因為習慣了吧,我叫他們名字時候,他們也不見怪,哥哥姐姐們也沒跟我說過什麼怨言。但其實,他們自己背後可能有些怨言,但卻不會跟我說任何,或許怕我難為。我愛哥哥姐姐們就該“稱尊長,勿呼名”,即稱呼長輩的時候,不要直稱呼他們的名字,要稱號“哥哥,姐姐,叔叔,阿姨”等稱呼,尊重他們,因為他們是長輩。

  我最喜歡不分大小的跟長輩說話。有的時候,遇到我跟他們意見不同時,我總愛大聲反駁,不分尊卑。他們有時候也會教訓一下我,但我總是這樣子左耳入右耳出,不太理會。其實,他們內心也很不滿,但也不會狠狠地罵我,而我也不會想到這一點。我們愛長輩就該“尊長前,聲要低”,即與長輩說話的時候呢,聲音要柔和適中,不要大大聲音地駁回,雖然他們比不會很嚴厲地教訓,但其實他們內心也不好受的。

《弟子規》讀後感3

  金秋十月,我們培新小學舉行“書香校園”活動。老師不僅讓我們認真學習《弟子規》,還要會背誦。回家後,我讓爺爺幫忙找到《弟子規》這本書,每天中午,都堅持讀一小段。

  《弟子規》相當於我們現在的語文課本,是古代兒童的啟蒙教科書,對現在的我們也有很大的啟示。它讓我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如:講孝順、講禮貌……。書中寫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我承”,這句話的意思是父母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為我們好,我們應當聽他們教誨,應虛心接受,不能強詞奪理,讓父母傷心生氣。我清楚的記得一則公益廣告:一個小男孩,吃力地端著一盆水,天真地對媽媽說:“媽媽,洗腳”。這則公益廣告打動了千千萬萬人的心,它深深體現了小男孩對媽媽最真摯的愛。我更想到烏鴉反哺這個故事,連小烏鴉都知道孝順父母,小時候聽父母的話,長大了喂父母食物。而以前,父母讓我做事,我總是推三阻四,或者找藉口不能按時完成。現在想起來,真是非常後悔,以後我要變得勤快,父母叫我,立刻就能答應;長輩說我,我也能安安靜靜的聽,讓長輩們開開心心。

  當我讀到“出必告、返必面”時,我深深的感覺到,以前不管是我早上出門不打招呼,還是放學時遲遲不出校門,讓父母在校門外焦急等待這些行為是多麼槽糕。父母的心始終聯在我的身上,所以我以後出門,不夠有多麼著急,也要和他們打一聲招呼。放學不管有多少事,一定要及早出校門,讓父母看見我都身影,不再為我擔憂。

  《弟子規》這本書對我的觸動很大,它告訴我學習中、生活中許多做人的道理,它還能教我如何做一個有修養的人。“百善孝為先”,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弟子規》裡的話,做一名懂道理、講孝順的好學生,把中華文明的優秀品質傳承下去。

《弟子規》讀後感4

  最近,爸爸讓我讀了《弟子規》,使我受到了許多啟發,也從中學到了一些做人的道理。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須在幼小的時候開始培養。《弟子規》中要求我們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禮、仁、忠等。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長,其次要做事要嚴謹,還要誠實、博愛、親仁,在做好以上這些事情的基礎上,還要去學習文化知識。這樣才能真正地讀好書,成為有用之才。我讀完《弟子規》後,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確實有一定的差距。 當我讀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的時候,,我想到了自己在孝這方面的行為,雖然沒有做過對不住父母的大事,但對他們也沒有盡過多少孝心,反而他們對我千依百順,照顧到家,我想得到的東西,想方設法地滿足我。父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覺得應該的,有時,父母過於關心自己,哆嗦了幾句,就嫌他們嘮叨,沒有做到“父母教,須敬聽”。有時爸媽叫我有事,而我卻慢吞吞地應了一聲“哦……等等!”然後又去做自己的事。這是不應該的! 當我讀到“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 柔吾聲。”的時候,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父母親有了過失,當子女的一定要勸諫改正,而勸諫的時候,絕對不可板著面孔,臉色要溫和愉悅,話語要柔順平和。對比起我自己,我真感到慚愧!爸爸媽媽批評錯了我,而我沒有做到“怡吾色 柔吾聲”,只是板著臉孔跟爸爸媽媽講道理! 當我讀到“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的時候,我知道時間是十分有限的,是無價之寶。對照自己,在這些方面做的也不是很好,因為我的時間有時在聊“QQ”的鍵盤上慢慢地流走了;有時在看電視的遙控器上偷偷地溜走了……

  《弟子規》像一面鏡子,使我看到了自己的優點,使我發現了自己的缺點,它將鞭策我按《弟子規》的要求去做,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弟子規》讀後感5

  《弟子規》是清朝康熙年秀才李毓秀所著,它仿《三字經》體例,三言成語,名句疊韻的形式為古代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敬師規範,由《論語》《孟子》《禮記》《孝經》和朱熹語錄編纂而成,今天讀來仍然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當今發達的商品經濟社會和古代的社會環境不能同日而語,讀《弟子規》我想在現實和傳統之間有沒有一個承繼關係?中國有五千年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講得最多是一個“育人”的問題,所謂至樂莫如育人,怎樣教育人,怎樣增加修養,做一個完善的人?

  這是我們應從傳統中繼承和發揚的。在物質豐富、科技發展的現實環境下,很多人在精神上已沒有依託,往往在紛繁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失去了指導原則,而在《弟子規》中所提到的做人的總綱“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教誨,以此成為做人的原則,那麼我們在工作和學習時,就能加深自己的修養,在物質社會的時代不迷失,不動搖,時時保持清醒,和諧和同事之間、領導之間、親人之間、朋友之間以及陌生人之間的關係,進而和諧整個社會成員的關係,那麼共建和諧社會就不會是一句空話。

  《弟子規》中講到日常起居、待人接物、外出求學等方方面面的行為標準和作人準則,提倡正人先正心。我從中深刻領悟,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從而反省自己的不足之處,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嚴以對已,寬以待人,積極融入到團隊當中,要尊重領導,認真完成領導所交待的各項任務,忠於職守,互相幫助,協作共事,作為服務視窗工作,要樹立良好的服務形象,禮貌待人,微笑服務,做到百問不厭,應保持坦誠、公正、客觀的態度對人對事,並且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和業務水平,積極參加培訓和學習,提高工作效率。

  《弟子規》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材,我們要從中領悟其精華,發揚中華美德,做一個完善的知禮儀、知廉恥、知謙虛、知恭敬、知忠厚的人。這樣,在我們繼承傳統,發揚傳統中,才能體現其價值。

《弟子規》讀後感6

  小時侯的我嬌生慣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知道關心別人,體諒別人,不理解父母,不知道父母吃了多少的苦。

  時間飛逝,眨眼間,我已經上了中學,首次接觸了《弟子規》,並認真完成老師的作業,基本改掉了"小皇帝"的風格。

  在平安夜那天,教《弟子規》的於老師講的是關於孝敬父母的事情,講了很多類似於"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話,並且留了一個作業——為父母洗腳。這對於在家中頗有"小皇帝"的風格的我來說,簡直是晴天霹靂一般,雖然在學習《弟子規》的期間很努力的做家務,可洗腳這個作業還是無法讓我接受,因為心中突然冒出了一個字"髒"。雖然明知應該孝敬父母,但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這個現實,只是想在心裡偷偷地把這個作業深深地埋藏起來。

  第二天,於老師果然問了大家有沒有為自己的媽媽洗腳,磨不開面子的我不知所措,只好隨著大家舉了手,老師好象猜透了我的心思,說的什麼我也記不清了,只記住了一句話:"父母為我們做了這麼多,我們連為父母洗個腳都不肯嗎?"當我正回味這句話時,老師說:"大家也可以讀一讀《弟子規》,讓心平靜下來。"

  放學了,寫完作業後,我讀起了《弟子規》,讀著讀著,心情越來越沉重,讀到了"入則孝"這部分中的"親愛我,孝何難。"時,突然想起了媽媽為我做的所有的事,我便想努力地把作業再從心底挖出來。這時,媽媽回來了,我便拉著媽媽去洗腳。當脫掉媽媽的鞋和襪子是那一刻,我驚呆了,媽媽的腳被磨出了一塊塊的繭子,不知所措的我問了一句傻話:"媽媽,疼嗎?""傻孩子,繭子怎麼會疼呢?"媽媽邊說邊撫摩著我的頭。

  "小皇帝"終於知道了淚水的滋味,是鹹的,它包涵了所有的自責和歉意,我認認真真地為媽媽輕輕地洗腳……

  我要感謝《弟子規》,是《弟子規》找回了我的孝敬心,是《弟子規》教會了我如何做人,《弟子規》改變了我,《弟子規》一定會讓我更完美!

《弟子規》讀後感7

  想必大家都讀過《弟子規》吧,《弟子規》中主要講禮、孝、謹、敬、信、親仁等一些做人方面的道理。雖然《弟子規》中都是重要的真理,但我們卻沒有照做。比如“人不閒 勿事攪 人有短 切莫揭”意思就是:別人忙事不要打攪他人,別人有短處也絕對不要揭露出來,這是對人的一種尊敬。而現實生活中就有那種專門搗亂專門揭短的人,一點都不尊重別人。最近,我也在讀《弟子規》,讀到了一些關於“泛愛眾”的內容。

  《弟子規》中有幾句話令我印象深刻——“恩欲報 怨欲忘 報怨短 報恩長”意思是;別人對你有恩惠,你要是時刻刻想著回報他;如果別人和你有仇怨,你應該及時求他人諒解。仇怨在心中停留的時間越短越好,而別人對你的恩惠要一直長存在心裡。既然很久以前古人就知道報恩、感恩,那現在社會的我們呢?

  透過觀察,我發現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不知感恩忘恩負義的人;這次別人幫你找到了丟失的錢包,下次別人向你借錢時,你卻連理都不理她(他),這種人就叫忘恩負義。雨果說:“卑鄙小人總是忘恩負義的,忘恩負義原本就是卑鄙一部分。由此說明忘恩負義的人就是一個卑鄙小人,你願意當一個卑鄙小人嗎?大家都不願意,那就做一個學會感恩的人吧!

  學會感恩,是做人的一的很重要的真理,古今中外,那些大名鼎鼎的人物有哪個不會感恩的?孟子小時候厭學貪玩,他的母親就剪短織到一半的布,為此教育孟子,結果孟子長大以後為感恩母親成了著名的教育思想家;愛迪生也感恩母親對他兒時的精心教導,長大成了一個出色的發明家

  看,這麼多人都知道感恩,我們從小當然也要知道、學會感恩。從感恩父母開始,父母一直含辛茹苦地把我們養大,最要感恩的當然是自己的爸爸媽媽。俗話說“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養兒,不知報母恩。”父親每天起早貪黑地出去工作養家,母親每天忙忙碌碌的照顧我們。可知父母每天為我們是多麼的勞累,所以我們要感恩父母。從現在看是努力學習,長大報國報父母。

  每個人都要學會感恩。要讓不會感恩的人學會感恩,要讓學會感恩的人感恩別人,要讓每個人都在感恩中成長。

《弟子規》讀後感8

  開學初,學校組織我們學習了一本經典書籍——《弟子規》。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具體列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範。此書堪稱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生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我閱讀和背誦這篇文章後,使我懂得了以下方面的道理:第一 使我懂得了我們要尊老愛幼,尊敬長輩愛護兒童。第二,努力做到聽老師和家長的話,認真做好每一件事情,使我明白了我們必須充分發揮自已的聰明才智,我要必須充分表現自已的才華努力學好每一科功課,爭取做一個品學兼優的三好學生。

  “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這句話是我感觸最深的一點,它充分體現出了做人要講信用,說謊話騙人胡言亂語是不可取的。這不禁使我想起了很久以前的一件事:在我童年的記憶中,曾經對電腦遊戲十分著迷,只要一碰到滑鼠,我就完全沉浸在電腦遊戲的世界中,忘記了時間,忘記了周圍的一切,與媽媽約定的結束遊戲的時間一拖再拖,為此,媽媽大發雷霆,我才不得已關掉了電腦。如今,我學習了《弟子規》,想想先人們的教誨,反省我的行為,我感到非常的汗顏,做人是應該講究信用的,信用是一個人的做人之本,如果一個連信用都不講的人,他又怎麼能夠立足社會,成就一番事業呢?

  《弟子規》使我認識到了我以前所作所為的不足,這本書最重要的是讓我們在思想道德方面,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讓我們發自內心的養成良好的習慣,做好事摒棄不良行為,學會做人,做一個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團結同學、珍惜時間、誠實守信、認真學習的人。我會時刻用這本書鞭策自己,它將像一座燈塔一樣照亮我的漫漫人生路,讓我健康快樂的成長。我想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以《弟子規》時刻警醒自己,做到誠實守信,多一些精彩的細節,少一些失信的言行多一些靚麗的風景,少一些違約的承諾。向著自己追求的目標,不懈地去努力、去拼搏,讓自己的人生綻放光彩。

  總之,透過學習《弟子規》使我受益匪淺,我要把其中學到的道理應用到學習、生活中去。

《弟子規》讀後感9

  最近讀了老師發的《弟子規》,使我漸漸感悟了它的.意思,《 弟子規 》 讀後感。我這才發現,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因此,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我就說一說我讀後的感受吧!首先是〈入則孝〉,這裡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因為,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更何況弟子規裡面也有寫到“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其次是〈出則弟〉,它是教我們怎麼和別人相處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為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於是孝敬父母了,讀後感《《 弟子規 》 讀後感》。所以,我們一定要和兄弟姐妹們和諧相處,這樣我們的父母看了才會從心裡面為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謹〉,我們生活中做什麼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穿衣服要系鈕釦,要整潔,還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適量,不要喝醉了,否則容易被別人“說閒話”。尤其是不應該在背後談論人家的長短,這樣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計較小事,這樣人也會變得很快樂。仁,代表仁慈、親仁。對外人仁慈,對親人仁慈,對朋友仁慈,對同事仁慈……現在什麼人都有,但有幾個是做到“仁”的?俗話說的好,人無完人嗎!只要我們儘量做好自己應做的,至於別人怎麼說,那就是他們的事情了!我已經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還不行,還要學會做。怎麼才能做呢?學知識。怎麼學呢?學習可分為直接學習和間接學習,我們可學別人的,別人的也不一定全對,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該學的學,不該學就不學。我覺得《弟子規》對我們的一生都會有幫助的!

《弟子規》讀後感10

  《弟子規》那本金色的小書,短小而精悍。傳承著中華五千多年的傳統文化,凝聚著一輩輩人。

  那一個笑聲與淚水交織的夏天,別了母校,剛摘下紅領巾,滿帶稚氣的我考上了華泰。剛開學,學校就發了一本小小的書——《弟子規》,還要全文背誦。剛開始,我只是應付著讀著。一天早上,家中停了電,出於無聊,我隨手拿起那本小書看了起來。漸漸才發現它——《弟子規》的內容如此精彩。

  我讀它、品它,學會了許多為人處事的道理,也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弟子規》中的《入則孝》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俗話說得好:百善孝為先讀了弟子規中的的《入則孝》後,讓我感到十分慚愧。原以為為父母做幾件家務事就是“孝”了,現在才發現其實什麼是“孝”我一點都不懂。反而,父母對我百依百順,照顧到家,我想要的東西想方設法的滿足我,還反倒覺得父母為自己做的是理所當然,甚至有時候他們對自己過於擔心還覺得他們很煩,討厭他們。我實在是太不應該了。

  記得有一次,吃飯的時間到了,媽媽喊我吃飯,而不聽話的我卻始終沉迷於精彩的電視節目中不肯離去,媽媽一遍一遍的叫我,我都只是嗯嗯啊啊的應付,等到爸爸媽媽都吃完了,我也沒有去。等到節目結束了,我有感覺肚子餓了,走出房間一看,桌上已沒有飯菜了。我氣憤極了大喊:“媽媽,我要吃飯,怎麼沒有了呢?”媽媽急急忙忙的從房間走出來:“沒有了!你要吃飯?我給你去做。”於是媽媽急匆匆的為我去做飯……。而我還在埋怨著…。現在回想起來我真是太不應該了

  父母為我們做得太多太多,當我們蹣跚學步時,是他們用他們溫暖的大手緊握你的小手;當我們生病時,是他們將我們擁入他們暖和的懷抱;當我們學習遇到困難時,是他們為我們耐心的講解。一切的一切都是他們對我們無私的付出。你們發現過嗎?他們頭上已悄悄爬上歲月的痕跡——因我們而生——那一絲絲銀髮……

  感恩父母,他們只需要你以後過得好就好,他們只需要你在他們工作勞累時在他們耳邊輕輕說的那一聲:我愛你們。

  品讀《弟子規》,品讀《入則孝》,實踐《弟子規》實踐《入則孝》。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做人基本準則——《弟子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