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弟子規> 弟子規讀書筆記範文500字(精選18篇)

弟子規讀書筆記

弟子規讀書筆記範文500字(精選18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書筆記如何寫了哦。但是讀書筆記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弟子規讀書筆記範文500字(精選1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弟子規讀書筆記1

  聽人說《弟子規》的道理很簡單,早就知曉,我很是羨慕。《弟子規》讓我在快樂中得到了提升,也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它增長了我的智慧,震撼著我幼小的心靈。我常常在想:如果我早點知道這些道理,也許我的成長曆練會大不相同。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對一個人而言,應報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養育之恩。所以,《弟子規》第一章就是《入則孝》,感恩之心最先體現在一個“孝”字上。“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成……”這些都是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有很多我卻做不到,以前覺得父母愛子女都是理所應當的事,身在福中不知福,無法體會父母的艱辛和苦衷。“親所好,力為具;親所嚴,謹為去。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父母辛苦供養我上學,而我卻不能如他們所,讓他們非常失望;父母委婉的建議,我不但不聽,還會覺得恨厭煩,有時甚至故意和父母唱反調。自從學了《弟子規》,我才知道,家庭、事業和身體的好壞,不是自己一個人的事,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乃孝之始也。

  讀了《弟子規》,作為一名小學生,給了我一個很好的啟示: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孝敬父母,說話做事要小心仔細,多和思想高尚的人在一起;在學習之餘,要多讀書,多學習一些科學文化知識。這個道理也許人人皆知,但是做起來人們往往忽視瞭如何付諸行動。

  《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我受益匪淺。

  弟子規讀書筆記2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這些熟悉的句子出自《弟子規》。暑假我閱讀並背誦了一本終身受益的好書《弟子規》。它分七個部分,入則孝、出則弟、謹、信、泛愛眾、親仁、餘力學文。它主要記載了聖人對學生的訓示,熱、讓我們體會了古人的智慧,不僅瞭解古文化知識,還教育我們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禮貌待人,如何養成好的習慣。

  我背了《入則孝》後,改正了很多缺點,現在爸爸媽媽的呼喚,我多能及時回答,不再慢吞吞的很久才回答。對於爸爸媽媽的教導和責備,我都會耐心的聆聽和虛心接受,不再和爸爸媽媽強詞奪理。

  “唯德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礪、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使我明白了學習和品德上不如別人的話,要發奮努力,迎頭趕上去。而衣服和飲食上不如別人,不要放在心上,不可以產生攀比心。“衣貴潔、不貴華”,告訴我們穿的整齊乾淨就可以了。“對飲食,勿揀擇”告訴我們不可以偏食。

  “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增一辜“我們小學生犯這樣那樣的錯誤是難免的。要拿出勇氣,勇敢面對錯誤,知錯就改,不能因為掩飾凡下的錯誤就說謊,又犯下了另一個錯誤,會錯上加錯。

  《弟子規》是我的良師益友,教我懂了很多知識,我會和它做一生的好朋友。

  弟子規讀書筆記3

  學校近日舉行了“國學經典朗誦活動”,我有幸閱讀了中國遠祖著作——《弟子規》。其中,我明白了做人要孝順父母和誠實守信這兩個道理。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掀開《弟子規》的扉頁,這短短的二十四個字引起了我的深思。在古代時,人們已經懂了“百德孝為先”的道理。可如今,我們卻對父母橫蠻無理,應對父母的熱切呼喚,我們卻不理不睬;應對父母的再三交代,我們只是口頭答應,卻遲遲不肯動身;應對父母苦口婆心的教導,我們並非虛心理解,反而強詞奪理……為此,我們應在“孝”上下苦功,儘量做到“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

  做人不僅僅要孝順父母,還要誠實守信。這在《弟子規》中的“信”便有提及……“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其意思是:開口說話,誠信為先,答應他人的事情,必須要遵守承諾,沒有本事做到的事情不能隨便答應,至於欺騙或花言巧語,更不能使用!的確,古往今來,人與人之間十分講究誠信,所以,我們要時刻牢記著“輕諾必寡信”的忠告;堅持著“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的信念;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

  經過這次活動,我不僅僅對《弟子規》有了認識,還樹立了新的人生觀。在以後的歲月裡,我應當嚴以律己,做一個尊老愛幼,誠實守信和知書達禮的人。

  弟子規讀書筆記4

  這學期,我們學校開展了學習《弟子規》的誦讀活動,從中我不光學會了一些待人接物的禮儀,還懂得了要孝敬父母,關心家人的良好品德,同時自己的言行舉止也得到了很好的規範。

  “出必告,返必面”,原來只要有同學找我玩,我就一溜煙的從家裡跑出去,連句話都不給爸爸媽媽說,可是自從學習這句話,我懂得了,出門的時候要主動給家人打招呼,免得他們為找不到自己而擔心,回來的時候也要告訴父母一聲,讓他們知道自己已經回來了。“父母呼,應勿緩”,以前在家媽媽有什麼事情需要我幫忙時就會叫我,媽媽叫上個兩三遍我都會裝著沒聽見,喊個四五聲我才很不情願的答應一聲,現在不一樣了,每次媽媽有事叫我時,我總是用響亮的聲音回應她,媽媽笑咪咪對我說:“學了弟子規我家兒子都變機靈了”。我特喜歡各種各樣的牙膏了,每次爸爸從超市買來牙膏,我總是用命令的口氣對爸爸媽媽說:“這是我的牙膏,你們誰都不能用”。自從學習了弟子規中的“物雖小勿私藏”這句話,讓我明白了,好東西要和父母一起來分享,不能佔為己有,不然父母會為孩子有這種不好的行為感到難過的。

  《弟子規》的誦讀活動我們學校還在熱火朝天的進行中,每次讀弟子規我總會從中悟出一些道理來,對自己的一些不良行為有很大的幫助,弟子規是先輩留給我們的經典之作,我們會接過接力棒,讓炎黃子孫代代相傳,讓“禮儀之邦”這個稱號永遠輝煌!

  弟子規讀書筆記5

  學習《弟子規》,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僅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變成和諧的世界。

  它告訴我們做人首先要尊敬、孝敬父母,是父母生育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弟子規》裡有這樣的一句話“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都要盡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不能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如果連自我的父母都不愛、不孝敬,又怎樣能去愛別人呢?

  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一個人如果對自我的父母不孝順、和兄弟姐妹朋友不和睦,那麼他的孩子都會看在眼裡,有一天他的孩子還會去學習,自我的行為不光會影響自我也會影響孩子的一生。記得有一則小笑話是說,有個老人年紀大了,雙手經常哆嗦,他的兒子兒媳嫌棄他,有一次吃飯的時候,老人打破了一個碗,老人的兒子兒媳十分生氣,對著老人發了一頓火,從此之後,讓老人用木碗吃飯。有一天,這對夫婦發現自我的兒子在玩木頭,就問兒子在幹什麼,兒子說在給他們做碗呢,等到他們老的時候給他們用。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對孩子最好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就是身教。

  如果每一個人能夠做到,我們的和諧社會才是能夠期待。

  弟子規讀書筆記6

  《弟子規》讓我在快樂中感情得到了提高,也懂得更多的做人的道理。它長養了我的智慧,震撼著我的心靈。我常常在想,如果我早點知道這些道理,也許我人生際遇會大不相同。

  以前我覺得父母愛子女都是非常自然的事,身在福中不知福,無法體會父母的辛苦和委屈。弟子規裡說:“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父母辛苦供養我讀書,而我有時卻不能如他們所願,讓他們非常失望;父母委婉的建議,我不但不聽,還會覺得煩,有時甚至故意做些讓父母生氣的事。學了《弟子規》才知道,家庭、事業和身體的好壞,不只是自己一個人的事,要想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我以後一定會孝敬父母。

  《弟子規》還讓我們知道在平時的一些小事上,在人前人後,在獨處時都要持恭敬的態度,恭敬才會成為一個人流露的品質。恭敬與謙虛是分不開的,沒有內在的謙虛,很難真正做到對人恭敬。作為學生的我,知道了一個很好的道理:要在日常生活中要作到孝敬長輩。

  學習《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昇華的過程。愛周圍的每一個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會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會變成和諧的世界。

  弟子規讀書筆記7

  《弟子規》是一部成書於清朝並廣為流傳的兒童啟蒙讀物,目的就是要對孩子進行啟蒙教育,為將來成長和發展奠定基礎。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採納《論語·學而》篇加以引申擴充套件而成,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的形式進行論述。

  因為家庭濃厚的閱讀氣息,我從小便對中國古代書籍充滿興趣。還記得我年幼時,父母除了提供我好書,他們也時常陪伴我朗讀中國古代書籍。在這麼多書當中,<<弟子規>>是我的最愛。

  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我發現了許多追崇西洋文化的華人常以不屑的態度去看待中國傳統文化。他們認為這些傳統文化已經過時了。然而,他們的想法是極其膚淺的。相反,中國傳統文化不但不過時,還能使我們變成更加完美的人。身為炎黃子孫,我們應該愛惜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弟子規》。

  從小,父母便教導我朗讀《弟子規》:“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並向我解釋它的含義。雖然當時有一些迷惑,但隨著年齡增長,我也漸漸地領悟其中的道理。《弟子規》指的是做一個好學生好子女應有的標準。“孝”時孝順。“悌”時兄弟間彼此誠心相愛的意思。從父母那兒學到的傳統儒家的道理,如待人以禮,孝敬長輩,為人真誠等,讓我一輩子受用不盡!

  我們很難苛求一個從西方國家成長的華人對中國傳統文化有多深的瞭解,所以我十分慶幸能夠出生在這樣一箇中國傳統文化氣氛濃厚的家庭裡。

  弟子規讀書筆記8

  在剛剛進入金沙小學時,我們就開始在早讀課朗誦《弟子規》。一年級的我還不太能明白其中的寓意。在這個暑假,我又重讀了《弟子規》,對其中的幾句話特別有感觸。

  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

  時間是這個世界上最神奇而又寶貴的東西,它能讓烏黑的頭髮變白,能讓白天變成黑夜,能讓一個青年人變成老人。時間之所以寶貴,是因為它並不能用金錢或其它方式買到。時間在一分一秒的流逝,任何人都不能讓它停止,所以我們應該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不要讓時間悄悄流走。

  弟子規裡的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這個道理,我們應該在年輕的時候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把每一天都過得很充實,珍惜每一天。如果整天無所事事,當自己年老時才能後悔埋怨自己年輕的時候不努力,就沒有意義了。趁著年輕時多學習一些,哪怕辛苦一點,年老時才能享受自己用努力換來的成果。每個人的時間都是同樣多的,但有些人可以在短時間能完成許多事情,他們可以合理安排利用時間,高效率的完成學習和工作。也有些人做事情拖拖拉拉,沒有計劃,雖然看起來他們也很忙,可是卻沒有什麼成果。弟子規告訴我們,趁著年輕,多用功一些,合理利用時間學習和工作,珍惜每時每秒,不要等到老了才感慨時光飛逝。

  弟子規讀書筆記9

  今年寒假,學校要求我們背《弟子規》。回到家我問媽媽什麼是《弟子規》,媽媽說《弟子規》主要講在學習和生活中應當遵循的行為準則,媽媽還說要我對照自我的行為認真閱讀,背誦。我一聽來了興趣,心想自我平常是家裡的乖乖女,應當不會與書中所說的有多大差距。

  我每一天詳細閱讀《弟子規》卻發現自我在學習和生活中有許多缺點。

  《弟子規》中說:"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就補之。"可是我偏偏和書作對,我的書桌上放著練習本,練習冊,漫畫書……所有和學習有關,無關的書全都放在書桌上,東一本,西一本,我的書桌成了"舊書攤",要想找一本急用的書,有時比登天還難。此刻我得好好收拾收拾,堅持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

  《弟子規》中還說:"出必告,反必面。"可是我出去玩卻常常忘記和家人打招呼。有一次我出去玩,沒有告訴媽媽,我回到家裡媽媽狠狠地說了我一頓,我讀過《弟子規》以後,我明白自我做的不對,我出門時要和媽媽打招呼,回家時也要跟媽媽說一聲。這樣媽媽就不用擔心了。

  我讀完了《弟子規》,瞭解了自我的缺點,在以後的日常生活中,我必須要改掉缺點,做一個完美的好孩子。

  弟子規讀書筆記10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一聲聲稚嫩的童聲為我拉開了桌上那已被陽光照耀得暖融融的書本。是古代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孔子教誨的精華,流傳千年而不變,孔子信仰著“百善孝為先”的說法,他的弟子們用短短的三言韻語簡潔明瞭地指示出學生該走的正確的道路,我也受益匪淺。

  孝是一個人應盡的職責,讓每一個老人都能享到天倫之樂是我們這些做兒女的責任,可又有多多少人為了一張張花花綠綠的鈔票喪盡了天良,幹出瞭如同禽獸一般的事。《弟子規》中有一句話:“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意思是:冬天要讓父母溫暖,夏天要讓父母涼快;早上要恭恭敬敬地請安,晚上要伺候父母睡下。孝者就是如此,黃香可謂是古代難得的孝子,他的母親在他9歲那年因病去世,父親的身子也很虛弱,他從小就很懂事,家裡的苦活累活都是他承擔起來的。夏天的傍晚,太陽雖然已經躲到了山後可床上的枕蓆還是如火中燒般的滾燙他就搖著蒲扇把枕蓆扇涼,讓父親舒舒服服的入睡;冬天,他更是用自己的體溫來溫熱父親的被窩。

  再想想我呢?父母對我儘可能地滿足我的慾望,希望我過一個快樂開心的童年,而我有時卻對他們有種種的不滿,我現在很後悔,後悔我以前的歇斯底里,後悔對他們發過脾氣……

  總之,弟子規讓我懂得了許多,讓我更加深刻的理解到:這世上,孝可以讓人更加美麗。

  弟子規讀書筆記11

  同學們,你們讀過《三字經》中的《弟子規》嗎?如果你能瞭解它的含義,它將會使你受益非淺。《弟子規》可以教會我們孝、義、禮、仁、忠等許多做人的道理。除了這些,它又教了我們一些學習方法,不但要認真學,還要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地讀好書,成為有用之才。

  在《弟子規》中,我最喜歡的就是人則孝中的一句: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在現今社會中,我們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所以很嬌生慣養。父母教誨的話都不情願去聽,有時還跟父母鬥嘴。這樣的態度會使用父母非常的傷心。

  我告訴你們一件真實的事吧。有一次,我一個星期都沒有練鋼琴,星期天上鋼琴課時,被鋼琴老師教訓了,晚上回家後,爸爸知道了這件事,也責備我一頓,我很後悔沒有練鋼琴,但是我嘴上還不承認錯誤,反而和爸爸頂嘴,晚上全家人都睡了,我聽見了爸爸對媽媽說:“孩子她媽,我很擔心女兒的學習,今天她與我頂嘴的事我很傷心,唉,她什麼時候才能懂事一點呢?”

  聽到爸爸這麼說,我真的後悔和爸爸吵架,爸爸是多麼的疼愛我,而我卻總是意氣用事。爸爸罵我也是為了我好,希望我將來能幹一番事業。讀了《弟子規》之後,我更明白了父母對我的愛。所以,對父母的教誨,要恭敬的聆聽,對父母的責備,要須從地接受。這樣,才能成為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弟子規讀書筆記12

  《弟子規》是我們生活的典範,讓我看了深有體會。這本書是根據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它告訴我們許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謹慎。看見別人有了進步,就要虛心向他學習,在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慈……

  “凡出言,信為先”這句話在這麼多道理中,是對我印象最深的。它的意思是:人與人之間,只要是說出口的話,就要講信用,不能食言。這讓我想起了博玄說過的一句話:“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意思是:對人誠心誠意,本來不相信,也會相信了;但對人虛偽無信,就是本來相信的,也再不敢相信了。看,他說得多有道理啊!我們應該講信用,這樣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記得在思品書上,有一篇文章,是寫宋慶齡的。宋慶齡小的時候,摺紙折得十分好看,栩栩如生。有一天,她又在摺紙了,她的同學小珍看見了,羨慕地說:“你摺紙折得真好看,明天我到你家去,你教我摺紙,好嗎?”“沒問題”宋慶齡一口答應下來。

  第二天,宋慶齡一家本來要去一位老奶奶家的,但宋慶齡想到了昨天答應小珍的事情,便沒有去老奶奶家,一個人在家裡準備了許多紙等小珍來,然而,小珍卻沒有來,她失信了。但宋慶齡一點兒也不後悔,她說:“小珍雖沒有來,但我做到了一個講信用的人!”從小就有著優良品質的宋慶齡,長大後成為了一代偉人,受到人們的愛戴。最後,我奉送大家一句:“人言而無信,萬事皆虛。”

  弟子規讀書筆記13

  我們班的特色是背誦《弟子規》。開始我走馬觀花的看了一遍,不懂什麼意思。但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又把《弟子規》拿出來認真地讀了一遍,原來《弟子規》是中國傳統聖賢教育的書籍,它把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優秀的思想道德理念傳承給我們。使我們懂得了什麼叫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勤儉節約,寬容大量,什麼是親情,友情等等……以前我不懂得孝敬父母,常常惹父母生氣。有一次,媽媽把飯做好以後放到桌子上,喊我吃飯,我被精彩的電視劇迷住了,沒有答應。媽媽一而再再而三的喊我吃飯,我不耐煩的回答:“你們去吃嘛,我一會再來,喊我幹什麼嘛。”媽媽說:“飯快涼了,快點來吃吧!”我還是等電視劇完了之後才到飯桌上去吃飯。還有一次,媽媽正在廚房裡幹活,叫我幫她把地掃一掃。我根本就沒有理她,只是在電腦上盡情的打遊戲。媽媽過了一會又喊了:“你把地掃了沒有啊?”我還是沒有聽見。媽媽生氣的說:“你這孩子,沒有聽見我叫你嗎!”

  今天,我讀了《弟子規》的入則孝,我很後悔。尤其是有看見後面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是說“父母叫我們,應該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者推辭偷懶。”反思我自己的行為,羞愧之心悠然而生。勇於承認錯誤是一種美德,現在,我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缺點。《弟子規》是一面鏡子,我要發揚優點,改正缺點,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

  弟子規讀書筆記14

  學校的讀書節讓我有了一次機會接觸《弟子規》。品讀後不由得佩服起李毓秀來,竟能編出如此聖明的書來。原本一些同學還說是因為毓秀和育秀字音相同,所以學校才會要求我們朗誦。其實不然,學校之所以選它是因為其中包含的道理或許就是我們一輩子需要做的。

  《弟子規》中有一句話使我感觸頗多。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我們應當學會孝敬父母,正如古人所說的那樣百善孝為先。或許此刻的兒女早已無法做到像古人說的那樣“出必告,反必面。”但我們能夠為父母做一些自我能夠做到的事。比如在家中,父母叫喚我們時,應當一聽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應;父母要我們去做事,我們應當趕快行動,不能借故拖延,或者根本不放在心上,不願意為父母效力;父母教導我們時,應當恭敬地聽而不能夠隨意打斷他們,要將話聽進心裡;我們犯了錯誤,父母責備,應當順從他們並且承擔過失,不能頂撞他們,讓他們悲痛。

  如果一個人能夠孝順,那麼他就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有了這份仁心,就能夠利益許許多多的人。

  古人黃香九歲為雙親溫席;沈雲英替父親守衛道州府;郯子取鹿乳,供奉雙親;董永賣身葬父;陸績懷橘遺親;王祥為母臥冰求鯉;楊香扼虎救父。

  這些事例足以看出孝悌一向是中國文化的基礎。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應當學習先輩們以父母為首的優良品德,把中華民族以孝為本的精神發揚光大。

  我們要做孝順父母的人!

  弟子規讀書筆記15

  俗話說的好,國有國規,家有家規,而今日我要講的則是《弟子規》。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李毓秀,分為五各部分,分別是弟子在出家、出外、待人、接待和學習上應當恪守的守則規範。後由清朝賈存仁改編,改名《弟子規》

  下頭,我來說說《弟子規》中幾個典型的守則。

  事雖小,勿擅為;物雖小,勿私藏。這句話的意思是:事情雖小,但也不能善意妄為;物品雖小,但也不能私拿私藏。這句話讓我聯想到另一句話——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這兩句話都告訴我一個同樣的道理:千萬不能以為事情很小,而能夠隨意妄為,積少成多,事情越做越大,終有一天,會變成無惡不作的壞人。

  親愛我,孝方難;親惡我,孝方賢。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親人疼愛自我,那麼敬孝是很容易的;但如果親人厭惡、厭惡自我,自我仍能盡孝道,那才是真正的孝。事實的確如此,如果要你去接觸一個對你好的人,那是很容易的;但如果要你去接觸一個對你很不好的人,那是很難的。父母養育了我們這麼多年,恩情無以為報,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就應當儘子女應盡的孝道,就算父母再怎樣難伺候,我們也要加倍孝順他們。

  《弟子規》雖然是一部古人用來要求自我言行的守則規範,但在現代社會,我們仍應遵守這些古訓,古人的守則規範,不要以為事小而能夠擅為,也不要應為父母的脾氣而不忠孝道,比起古人,我們更應當以《弟子規》來規範自我的一言一行。

  弟子規讀書筆記16

  今天,媽媽讓我去刷碗我立馬就去了,這是因為我從:《弟子規》這本書中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明白了他的意思。

  自從讀了弟子規我就改掉了壞習慣,以前媽媽叫我去刷碗,我就對媽媽說:“不去,水那麼涼誰刷啊?”

  記得有一次,爸爸叫我去買菸,我說:“不去,我最愛看的電視還沒演完呢。要是偏讓我去買你等我看完電視的吧。”還有一次我的期中考試卷發下來了,我明明看得一清二楚是對的,可是媽媽就說是錯的。我和媽媽吵了起來,最後我和媽媽一起拿起筆算了起來。果然這道題是我算錯了,媽媽說:“你還不服氣,怎麼樣這道題是你做錯了吧?”

  還有一回,我把媽媽的化妝品弄到了地上,碎了。媽媽回來看見她的化妝品碎了一地,心疼的問我:“你怎麼把我的化妝品弄碎了?”我說:“一不小心就掉在了地上”然後媽媽把我叫到面前非常嚴肅的對我說:“你看看你,什麼時候才能改掉馬虎這個壞習慣。媽媽教訓我的話我一點也沒往心裡去,心裡還想著今晚會吃什麼。這就是我沒讀《弟子規》之前。

  自從讀了《弟子規》之後父母召喚我們,要馬上答應,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答應;父母有事要我們做,要馬上去做,不要拖延或偷懶;父母教導我們,要恭敬的聆聽;做錯了事,父母則被我們,我們要虛心的接受。做一個讓老師、家長、朋友喜歡的孩子。

  弟子規讀書筆記17

  最近,拜讀了我們祖先的傑作《弟子規》,這本書全文不過360句,計1080字,其基本內容,是融合古代聖賢對青少年學生的訓誡,教誨青少年如何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弟子規》即據此編寫,先後有序地講解了學童們孝敬父母、關愛兄弟、修身養性、為人處世、讀書求學的生活基礎規範。這本書分為入則孝、處則弟、謹篇、信篇、泛愛眾、親仁和餘力學文。

  細細品味後茅塞頓開,平時裡對人生的點滴感悟都在聖賢的教誨中有明確的答案,字裡行間充滿著人性的真正體現。

  在弟子規第四課"信",我知道了能實踐諾言,便是守信;不能實踐諾言,無論是出自不得已,還是故意食言,都違反了做人的基本要求和處世的基本原則。母親履行的責任像奏多情的細雨,潤物細無聲;父親實踐的責任像冬天狂舞的雪,寒面淨心田。父母永遠的付出,不曾為回報等待,一心守候,只為子女成材。我學了"入則孝"以後,心裡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顧到父母。如果我們能以這樣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這就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為先,一個對父母都不孝順的人,如果說他能夠幹成大事業,那也許是一種巧合;一個不懂得禮節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跌跌撞撞行走,最後付出的代價也是很大的。

  《弟子規》裡面的內容還有很多很多,需自己去細細品味。

  弟子規讀書筆記18

  我讀了《弟子規》,有兩句話我感悟最深:“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

  這兩句話的意思是:父母喜歡我,我孝敬父母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父母不喜歡我,我能很好的孝敬他們,這才是真正的孝順。關於這兩句話還有一個故事:傳說王祥是晉朝有名的孝子,他母親去世後,父親又續娶。繼母不喜歡王祥,經常搬弄是非,說王祥的壞話。時間一長,王祥的父親也不喜歡王祥了。但王祥依然孝順父親和繼母。

  《弟子規》中“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在書中的解釋是:出門辦事,必須告訴父母一聲,回來後也要面告父母,以免父母擔心。自己安了家之後一定要固定下來,職業也不要隨意變動,免得父母一時找不到而擔憂。我突然想起了夏日裡的一天,因為天氣太炎熱,我私自去姑姑開的游泳池去游泳,忘了跟爸爸說。當姑姑跑過來說爸爸正打電話四處找我時,我才想起沒跟爸爸說起過這事。於是趕緊跑回家去。當看到爸爸滿頭大汗的坐在床上時,我從心裡感到慚愧。

  爸爸看著我,生氣的說:“你知道我到處找你嗎?你為什麼不跟爸爸說一聲就去玩呢?萬一你出了什麼事,那可怎麼辦?”我低下頭,很後悔自己的行為,我不應該讓爸爸那麼操心。古人能做到出門、回家都向父母稟告,我為什麼不能呢?看著爸爸大滴大滴的汗珠,我決心要做個懂事的孩子,做到“出必面,反必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