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弟子規讀後感範文(通用7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弟子規讀後感範文(通用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年級弟子規讀後感1
一年級上學期,每天宋老師都會領著我們讀《弟子規》,並不厭其煩地給我們講《弟子規》的含義。漸漸地我懂得了許多做人的道理。
去年春節,姐姐在我家過年。一天,我想吃瓜子,就用瓜子器剝了許多瓜子。姐姐也想吃,我不想給組組。忽然我想起《弟子規》中的“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這句話,就把剝好的瓜子給姐姐了一大半,我只留了一點兒。雖然我吃得少,但是我心裡很高興。
一天下午放學回家,我把書包往地板上一扔,便跑到陽臺上玩我心愛的電動挖土機。我指揮挖土機把沙子從一個盒子運到另一個盒裡,玩得熱火朝天。爸爸幾次叫我去彈琴,我都裝作沒聽見,仍興致勃勃地玩著。媽媽下班回來,又叫我去彈琴,我仍磨磨蹭蹭不想動,媽媽嚴肅地說:“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不是《弟子規》中的話嗎?你忘了?”聽了媽媽的話我羞愧地去練琴了。
《弟子規》就像一位老師時時刻刻在教導我,讓我成為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少年。我喜歡讀《弟子規》。
一年級弟子規讀後感2
《弟子規》這本書是少兒誦讀經典之一,是古代聖賢的智慧結晶,它以無盡的思想光輝指引人們在茫茫的長河中前進,是教育子弟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若能認真地閱讀《弟子規》,真正瞭解《弟子規》,它將會讓你受益匪淺。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須在幼小的時候培養。
我想,一個人活著就要講品德,有品位,這樣才能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常識。
《弟子規》可以真正培養出正人君子的品行。這樣可以打造健康和諧社會,提高修養,何樂而不為?
一年級弟子規讀後感3
老師今天佈置了一項作業。就是讓我們背弟子規,我背的那幾句弟子規是:“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道兩虧.凡取與,貴分曉,與宜多,取宜少。”著兩句話的意思是,別人相勸你們兩個人的品德就都提高了,相反,如果你看見別人犯錯你不管,那麼你們兩個的品德都會降低。第二句話的意思是,你付出和收入的`意思你一定要懂,你要貢獻得多,收穫的少。
這使我受益匪淺,我以後要好好的學習弟子規,多學知識,讓我的得學和品行還有素養得到提高。
一年級弟子規讀後感4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弟子規》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知道了父母叫我們時,要立刻回答,父母叫我們做事時,我們不能偷懶,但是,我在生活中,這些我都沒做到。
生活中,媽媽叫我的時候,我都是百般的不情願,總是問:“咋了?”有一次,媽媽真急了,一下子吼起來:“不會好好說話嗎?”我連忙說:“會、會。”又是一次,媽媽讓我去買鹽,我想看電視,就說:“你不會去買呀!”媽媽一聽我這話,一下子發起火來:“怎麼了啊!現在去買個鹽,你都不去買了,啊!”我一聽,知道自己理虧,連忙去買。
生活中的小事有很多,在不經意之間,我們要改掉自己的壞毛病,做一個好學生。
一年級弟子規讀後感5
我今天背弟子規。前面背得很通順,可是,到後面有一頁把我給攔住了。我背了一會兒,終於背會了。我姐的比較簡單的一頁:“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這一頁的意思是:“如果自己沒把事情弄清楚,就不要亂髮言。沒有聽到事情的根據就不要亂傳。”我覺得他講的很有道理。我以後一定要將他牢記於心,一定要嚴格按照這兩句話辦一切事情。
一年級弟子規讀後感6
弟子規這本書讀了之後使我受益匪淺,我讀這本書時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住了。
弟子規這本書分為八個部分:總序、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泛愛眾、親仁、餘力學文。這本書講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從我身上你就可以體會到了 .
我姐姐在暑假回來了,我和姐姐半年沒見了,一見面就擁抱,可沒過幾天,我們就和往年一樣吵起來了。媽媽自然就不高興了,一直在批評我。如果我和姐姐不吵架,和睦相處,一家人就其樂融融,媽媽爸爸高興,對他們的孝道就自然表現出來了。
在“餘力學文”中說道:一味的讀死書,並不能成為一個真正有用的人。但如果一味地做而不讀書,也是不對的。正所謂孔子寫的《論語》: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讀了則本書,我的收穫很大,即明白瞭如何做人,又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我在家一定要孝順父母,不能讓他們擔心,有什麼事一定要告訴他們,有什麼好的一定要分享給他們。生病的話一定要好好地照顧他們。和兄弟姐妹相處要好。在我們的行為要小心謹慎,穿著整齊清潔。我們說話要守信用……只要理解了,照著去做,一定會成就一番大事業。
弟子規讓我領悟到生命的真諦!
一年級弟子規讀後感7
“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字文。”最近我讀了一本為<弟子規>,書中一個個孝敬父母,關心朋友的故事深深的迷住了我。
弟子規中有很多意味深長的故事,書中沒寫一段都會有一段註解,接著就是意味深長的故事,有教人尊敬師長的故事;有教人怎樣孝敬父母的故事;有教人改正自身缺點的故事……等等一些耐人尋味的故事。
下面我說兩個故事給大家聽聽吧。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勿行賴。”這句話的意思是:父母叫你,應該及時答應,不要拖;父母要求你做的事,要認真去做,不要拖拉偷懶。這一句話有兩個因孝敬父母而千古留名的故事。
第一個故事叫做孝心感天。話說古時候,有一個叫王祥的人,他的生母很早就死了,他爸爸又給他找了一個後媽,王祥的後媽對他很不好,一天,她的繼母想吃魚,可現在是大雪紛飛的冬天,於是,他跑到滿是冰的湖面上打了一個洞,忽然,兩條小鯉魚從冰洞中竄了出來,直接跳入了他的網中。之後繼母為了刁難他,又說想吃烤熟的黃雀,王祥立馬抓了一隻烤熟給他後媽吃,可他後媽吃完還想吃,,王祥又拿著網子出去了,剛一出門一大堆黃雀飛入了王祥的網子,鄉親們紛紛議論,說:孝心感天啊!
第二個故事:有一個叫孟宗的人,她的母親生了一場大病,非常可憐,經過醫生檢查之後發現沒病,原來是想吃竹筍了冰天凍地的冬天哪裡有竹筍,孟宗急得大哭,眼淚滴在地上,一棵棵竹筍從土中鑽出,孟宗的孝心感天動地了啊!
“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