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弟子規> 弟子規幼兒園

弟子規幼兒園

弟子規幼兒園

  中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傳統文化奪目。國學大師南懷說:“一個民族需要一種精神力量支撐,而一個沒有文化根基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沒有自己的文化,民族就不會有進步,不會有創新。”一個有自己傳統底子的中國人才能提供其所有貢獻世界,才有能力識別和借鑑別國文化。

  《弟子規》是我國傳統教育的精華,是關於兒童品德修養,行為規範的國學啟蒙讀本,它將中華文化所倡導的忠,孝,仁,義,禮,智,信等理念用通俗的語言,淺近的歷史典故講述清楚。這部書中包含了孩子日常生活中應遵守的各種規則,它教育孩子如何孝順父母、尊敬師長、誠實守信,如何做事、讀書,如何與人友好相處等。讓幼兒從小就接受傳統文化的薰陶,有益於傳統文化的弘揚,有利於孩子陶冶情操、豐富語言能力,為培養孩子的思想道德和品格修養都有好處。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幼兒時期是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因此,在幼兒時期,讓幼兒透過《弟子規》的學習來規範自己的行為是非常有必要的,那麼,如何讓幼兒理解《弟子規》,將《弟子規》中的思想運用在實際生活中呢?陶行知先生說“生活即教育,做中教合一”將《弟子規》貫穿於幼兒的一日活動中,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將教育於生活相融合,讓經典浸潤幼兒幼小的心靈。

  一、透過多種形式解讀《弟子規》。

  如何讓幼兒透過學習《弟子規》,理解《弟子規》中聖賢的教誨,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園開展了豐富多樣的活動,以幫助幼兒解讀《弟子規》。

  1.巧用時間,誦讀經典。

  學習《弟子規》,識記是基礎。幼兒園的一日活動由多個活動組成,如,晨間鍛鍊、點心活動、集中活動、區域活動、餐前準備、餐後活動、遊戲活動、戶外活動等,每一個活動與下一個活動之間都有一些過渡的時間,充分利用一日活動中的過度環節,巧妙地利用這些時間來開展《弟子規》經典誦讀活動。如利用幼兒餐前排隊洗手等待的時間,誦讀或複習《弟子規》中的部分內容。當然經典誦讀活動的開展需要老師的智慧,做到有計劃、有目的、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然而既要使幼兒學到《弟子規》的知識,又要使他們不厭其煩,興趣濃厚。大家都知道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形式之一,老師要巧妙地利用各種遊戲,讓幼兒在遊戲活動中學習《弟子規》。如在餐後活動中,組織幼兒兩人一組,透過“石頭、剪子、布”的遊戲,複習、對答《弟子規》的內容。在這一遊戲活動過程,我們發現大班的幼兒對這種競賽、PK式的遊戲形式特別有興趣,玩了一遍又一遍,興趣盎然,最後的獲勝者老師要及時給予他們表揚、獎勵,一顆小小的“五角星”、“小紅花”都能帶給幼兒特別的高興和滿足。

  2.集中教學,領會經典。

  《弟子規》是我國傳統教育的精華,是關於兒童品德修養、行為規範的國學啟蒙課本。但是,《弟子規》中的內容,對於幼兒來說有很多是很難理解的,怎麼辦?透過實踐證明,只有將誦讀、講解和故事分結合在一起,同時結合幼兒生活中的例子,幫助幼兒理解《弟子規》中的經典內容。因此透過集中教學,讓幼兒領會、理解其中的經典內容顯得尤其重要。我園各年段教師按照《弟子規》學習計劃,每週上好一節《弟子規》集中活動課。教師們集思廣益,使集中活動形式多樣。如為了讓小班幼兒理解《弟子規》中“晨必盥,兼漱口”的這句話的意思,小班年段的教師就設計了一節《我會刷牙啦》的社會活動。首先透過讓幼兒觀看動畫片《米卡好習慣——我會刷牙啦》,讓幼兒知道我們每天早晨起床後都要洗臉、刷牙,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然後引出《弟子規》中的 “晨必盥,兼漱口”這句話,學習並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再引導幼兒誦讀。最後一個環節是學習正確的刷牙方法。這樣就將幼兒的生活與《弟子規》結合在一起,寓教於樂,避免了盲目地說教,讓幼兒在快樂中、生活中學習經典。

  3.家園互動,共享經典。

  《弟子規》的教學不同於其他課程的教學,它需要得到家長的配合,家長對傳統文化認識越高,對孩子的教育就越好。反之,在幼兒園學的東西就打了折扣。透過開家長會,把學習經典的重要性講給家長聽,對學習的內容要經常和家長彙報,讓家長也參與到學習經典的活動中,教學收穫會更大。我們老師也利用各種家園互動平臺如:家園聯絡欄、便條、飛信、班級QQ群、安康家園網等將本班所學的《弟子規》相關內容告知家長,讓家長在家配合、輔導幼兒學習《弟子規》。特別是大一班有幾位家長是我縣愛心義工團的成員,他們經常帶著孩子參加一些獻愛心義工活動,多次開展社會活動,落實《弟子規》到行動上“同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 比如:捐款賑災,發動小朋友捐獻物品,支援災區。或者舉辦戶外親子活動,由家長和小朋友一起到公園裡面撿垃圾。把《弟子規》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透過這樣的活動,既培養了小朋友慈悲、仁愛、廣大之心,也使家長受到一定的同化。透過各種活動,家長們都深有感觸:《弟子規》改變的不但是孩子,他們也深受感染。我們相信,只要大家堅持學習經典,踐行經典,我們身邊的正能量一定會越來越多,社會大家庭一定會更加和諧、美好。

  二、透過環境創設滲透《弟子規》。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幼兒的成長離不開環境,環境對幼兒發展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綱要》中指出“幼兒的發展依賴於生存的環境,幼兒每時每刻都與環境發生交流,環境是幼兒發展的資源,幼兒只有與環境交換作用,才能獲得發展。”那麼我們幼兒園就要積極創設相關、適宜的環境,讓幼兒與環境對話,從而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

  環境是透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對幼兒產生影響的。首先我們圍繞《弟子規》的內容在幼兒園的公共環境中創設《弟子規》主題牆,以圖片、經典誦讀、故事、成語等方式呈現在主題牆上,另外也充分利用幼兒園的通道、走廊懸掛《弟子規》圖片,還有在各公共樓道也張貼一些和《弟子規》有關的知識圖片等。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家長利用早晨、傍晚接送孩子的機會,在幼兒園的公共環境中與孩子一起學習、分享《弟子規》。其次我園還利用廣播播放《弟子規》相關內容,總有一些幼兒聽到廣播中播放的《弟子規》後,依依呀呀地跟念著,常常能聽到家長對自己孩子的讚許聲。最後每個班級根據本班幼兒的特點,也佈置了一塊和《弟子規》有關的主題牆。如小一班在班級的牆面上佈置了一塊“我有好習慣”的主題牆,其中的內容就是幼兒學習《弟子規》後養成的一些好習慣,由家長或老師拍成照片張貼在牆上,小朋友們都特別喜歡與這塊主題牆“對話”,因為裡面的內容是他們自己呀。而且老師還把這塊主題牆做成可操作,當一些幼兒有進步,養成某種好習慣時,老師就將他的照片插在上面,而一些幼兒沒有遵守規則時,老師就將他的照片取下來,這種做法有效地促進了幼兒的發展。

  三、透過一日各活動踐行《弟子規》。

  幼兒在園參加的每一項活動都是有規則的,然而由於幼兒的年齡較小,他們的自我控制能力較差,特別是現在的幼兒,大多數都是生活在四二一的家庭中,很多時候他們都會以自我為中心,因此規則對他們來說顯得尤其重要,如果幼兒沒有學會遵守規則,那他們在活動中就很難學會與人交往、遊戲。所以透過學習《弟子規》,並讓幼兒在一日活動中踐行《弟子規》顯得尤其重要。

  幼兒園的一日活動包括:晨間接待、區域活動、點心、集中活動、午餐、餐後安靜活動、午睡、遊戲活動、離園等。如一些孩子入園時和老師、同伴打招呼或與父母道別時,總是心不在焉、應付式的說一聲“早上好”、“再見”等,這時我們老師及家長就要及時糾正幼兒的這一錯誤表現,告訴他們和別人問好、打招呼時一定要做到《弟子規》中所說的“問起對,視勿移”。在班級的圖書角,我們張貼“列典籍,有定位,讀看畢,還原處”的圖片,提醒幼兒閱讀圖書時應該遵守的規則。同時我們還充分發揮幼兒的管理能力,透過“值日生”“小組長”“小桌長”等來協助老師提醒、幫助幼兒遵守規則。如集中活動時一些幼兒坐姿不端正,歪歪扭扭,這時本組的小組長馬上就會提醒該幼兒要做的“勿箕踞,勿搖”。在盥洗室的牆壁上,我們掛有“便溺回 輒淨手”,在衣帽間鏡子前寫著“冠必正, 鈕必結”,讓幼兒自我監督,促進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每天進餐時,老師都會朗誦“對飲食,勿揀擇, 食適可,勿過則”。並在日常教育中提醒幼兒“路遇長,疾趨揖”“長者先, 幼者後”等禮貌行為。在生活中貫穿《弟子規》教學,從生活的點點滴滴規範了幼兒行為,提高了幼兒素質。

  另外我園還根據《弟子規》中相關內容制定《弟子規》力行表,每週一張發給家長,請家長記錄、評價幼兒在家踐行《弟子規》的情況,家園共育,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透過學習《弟子規》,幼兒在潛移默化中發生改變,透過國學經典的力量改變孩子的日常行為習慣,讓傳統禮儀規範幼兒的行為,從而培養幼兒儒雅的氣質,高尚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