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春夜喜雨> 《春夜喜雨》讀後感(精選5篇)

《春夜喜雨》讀後感

《春夜喜雨》讀後感(精選5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春夜喜雨》讀後感(精選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春夜喜雨》讀後感1

  在不知不覺中,春天已經來了。在春天裡,最靚麗的一道風景線就是春雨了。春雨好像懂得季節的需要,正值春天萬物萌發生長需要之時,在夜間隨著春風悄悄來到,細細滋潤著萬物不發出一點聲響。野外小路上空都是黑茫茫的烏雲,江中漁船上的燈火顯得格外通明。清晨再看那春雨滋潤的地方,飽含春雨的鮮花開遍了錦官城。

  春雨存在的價值在於它能滋潤萬物,使萬物有了生的希望,給萬物帶來無窮無盡的變化,所以杜甫對於她有著特殊的情感。在雨林中,延伸至極目之處覆蓋大地的嫩綠小草,哪怕最細小的一株,都在盡情展示著柔而不燥的活力。閒適的青山綠水,也在告知細小草兒的生命的意義,偉大的意義。生命本無意義,但是我們活著就是要去創造出這個意義。人活著並不一定要有意義,但如果能夠有意義,人會活得更充實。人不是為社會而活著,而是為自己活著,然而,人又不僅僅是為自己活著,因為人在生命活動的過程中為了使自己生活得更好,常常是不自覺地促進了社會的前進,使我們的後人也因為我們的努力而生活得更好。"生命猶可貴,千金亦難買"人的生命是至重、至貴的,當一個人失去生命的時候,其所擁有的金銀財寶、名車毫宅都將人去樓空、毫無意義。人在一生當中,許許多多的事情並非僅僅為了生存,"人吃飯是為了活著,但人活著不僅僅為了吃飯",生存只是一種手段,最終的目的是為了完成自己的理想,實現一種價值追求。

  人的價值的實現即是自我的實現,通俗的講就是事業的歸宿,對社會貢應有之力。這是我們所渴望的。為了這個理想,許許多多的人不顧艱辛困難,奮勇前進,不惜頭破血流,傷痕累累,甚至於拋頭盧、灑熱血亦在所不惜,只要有這個理想的支撐,生命就有源源不斷的動力,一直不竭!

  人,就是應該具備一種精神,一種敢於鬥爭,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流血的大無畏精神;一種永往直前,百折不撓的信心!生命就是一種精神、一種追求!

  一切的酸、甜、苦、辣,一切的艱難痛苦,一切的風風雨雨,一切的成敗得失,對於我們來講,從來就不是痛苦和失敗,而是失敗中的成功,是快樂的享受。不錯,我們應該把一切艱辛和失敗的痛苦當作一種享受,獨一無二的享受!我們的生命將上一個新的階段,從此就沒有所謂的"苦"和"痛","得失"和"成敗"。這也許就是真正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聖人心境吧!

  生命就是活出一種境界,一種為人處事的境界,一種奮鬥努力的境界,一種成功的超脫。

  《春夜喜雨》讀後感2

  杜甫詩集中有五十多首寫雨的詩篇,以《喜雨》為題的,共四首,以這一首最為知名。這首詩作於上元二年(761)春天,杜甫這時已經在成都草堂居住了兩年。從上年的冬天到這年的二月間,成都一帶發生了旱災。經歷過冬天的人,最懂得春天的溫暖;經歷過旱災的人,最懂得雨的可貴。所以當春雨來臨之際,杜甫欣喜非常,以久旱逢甘霖的心情,在詩中描繪了春夜雨景,謳歌了春雨滋潤萬物之功。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作品一開篇,詩人便以擬人化的手法,將那綿綿春雨寫得有情有知,善解人意。喜悅之情溢之於筆端。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兩句又一次採用了擬人化的表現手法,在無聲之處,將雨的連綿滋潤之態寫得十分傳神,把“好雨”動作情態和雨夜裡人的欣喜心態都寫得形象、含蓄、鮮活、生動。這兩句詩重在一個“潛”。詩人不用“灑”,也不用“落”,而用這個“潛”字,如果用了“灑”或“落”任何一個字,都不可能如此恰切形象,都不回如此準確地傳遞出那種不知不覺的情境。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在這一聯,詩人不是繼續從聽覺描寫,而是轉為從視覺感受描寫眼前的春雨的情狀,以開闊的夜景去描繪那聽不見的細密春雨。前一句以烏雲說明天陰雨長,正好滿足了自然萬物的需求。後一句與前一句形成對比,在無邊的暗夜中跳出亮色調,色彩鮮明,富有畫的意境。同時也見出春天的雨勢,雖然黑雲密佈,但並沒有風雨飄搖之勢,所以船上人才會那般平和,給人一種安詳、靜謐、平和的喜悅感。

  “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這一聯是詩人虛擲的一筆,由眼前的雨展開的想象。詩人由雨夜想象雨過天晴,花兒含苞帶雨的喜人景象,飽含著雨水的花兒如在眼前,那不堪重壓的花枝彷彿就在眼前不停地搖晃不著。說明這雨整整下了一夜,已經下透了。詩人的想象,極大地拓展了詩的情感與思維空間,使得詩意更深一層,喜悅之情也不言自明。

  平常之景最為難寫,能寫難狀之景如在眼前,且如此真切入微,令人如臨其境,可見詩人手筆之高超。這是一首五律,前兩聯用流水對,把春雨的神韻一氣寫下,末聯寫一種驟然回首的驚喜,格律嚴謹而渾然一體。詩人是按先“傾耳聽雨”、再“舉首望雨”、後“閉目想象”的過程和角度,去表現春夜好雨的。詩從聽覺寫至視覺,乃至心理感覺,從當夜想到清晨,結構嚴謹,描寫細膩,語言錘鍊精工;在表現手法上巧妙地運用了擬人、對比等具有較強表現力的藝術手法。詩中句句繪景,句句寫情,不用喜悅歡愉之類詞彙,卻處處透露出喜悅的氣息、明快的情調。

  《春夜喜雨》讀後感3

  著名的唐朝詩聖杜甫一生坎坷,動亂流離,非常體諒百姓的疾苦。所以,他的詩風格“沉鬱渾厚”,總是較全面地反應了那個時代的社會生活,被後世譽為“詩史”。但是,有一首詩,卻表現了杜甫喜悅心情的思想,那就是《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詩詞的一開始,就用一個“好”字來讚美“雨”。接下來,杜甫就把“雨”當作人來寫,說它知道什麼時候下最好,懂得萬物的需求。不是嗎?春天剛到來的時候,不正是萬物萌發、蓬勃生長的季節?它們正需要雨水的滋潤,雨就應時而下。你看,它多麼“好”!

  接下來,杜甫就進一步地描寫“雨”的“好”。“隨風潛入夜,萬物細無聲。”春雨一般都是伴隨著和風細細地滋潤萬物的`,不像那些狂風暴雨甚至夾雜風雪的“倒春寒”。全句用了擬人的手法,表明了今夜的春雨是有意“潤物”,無意“討好”。不然的話,它一定會在白天就下,而且“轟轟烈烈”,聲勢很大,電閃雷鳴,讓人們看見、聽見,好像在訴說著自己滋潤萬物有多麼偉大!就因為它那麼無私,才選擇了這樣一個不打擾、不妨礙人們工作和勞動的時間悄悄地來到,在人們進入夢鄉的夜晚無聲地、細細地下。你看,它多麼“無私”!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是杜甫描寫他在屋外看到的情景。雨這樣“好”,當然希望它下個“夠”。因為好雨是無聲地潤物,杜甫生怕它停了,所以出門去看。放眼四望,小路因為黑雲沉重而看不清了。江面也煙霧茫茫,只有那船上的的燈火忽明忽暗還看得見一點光明。杜甫終於放心了:看起來這雨準會下到天亮。你看,它多麼“盡職”!

  最後,杜甫開始聯想,“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如果“好雨”下一整夜的話,萬物都得到足夠的水分滋長繁茂起來。春色的“代言人”——花,也就帶雨開放,百花爭豔、紅豔欲滴!不信?你等到天亮的時候出去看看吧!整個城市到處都是花的海洋,一片“紅溼”,那一朵朵、一支支,紅豔豔、沉甸甸的,多美多壯觀呀!而田裡的禾苗,山上的樹木,一切的一切,都可想而之。你看,它的功勞多麼“大”!

  《春夜喜雨》這首詩寫了杜甫喜悅的心情,表現了杜甫就是一切“好雨”的高尚人格。喜“好雨”其實就是喜“好人”。

  《春夜喜雨》讀後感4

  一開頭就用一個“好”字讚美“雨”。在生活裡,“好”常常被用來讚美那些做好事的人。如今用“好”讚美雨,已經會喚起關於做好事的人的聯想。接下去,就把雨擬人化,說它“知時節”,懂得滿足客觀需要。其中“知”字用得傳神,簡直把雨給寫活了。春天是萬物萌芽生長的季節,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來了。它的確很“好”。

  頷聯寫雨的“發生”,進一步表現雨的“好”,其中“潛”、“潤”、“細”等字生動地寫出了雨“好”的特點。雨之所以“好”,好就好在適時,好在“潤物”。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隨著和風細雨地滋潤萬物的。然而也有例外。有時候,它會伴隨著冷風,受到冷空氣影響由雨變成雪。有時候,它會伴隨著狂風,下得很兇暴。這時的雨儘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會損物而不會“潤物”,自然不會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評。所以,光有首聯的“知時節”,還不足以完全表現雨的“好”。等到第二聯寫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隨著和風的細雨,那個“好”字才落實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仍然用的是擬人化手法。“潛入夜”和“細無聲”相配合,不僅表明那雨是伴隨和風而來的細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潤物”,無意討“好”。如果有意討“好”,它就會在白天來,就會造一點聲勢,讓人們看得見,聽得清。惟其有意“潤物”,無意討“好”,它才選擇了一個不妨礙人們工作和勞動的時間悄悄地來,在人們酣睡的夜晚無聲地、細細地下。

  雨這樣“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夠,下個通宵。倘若只下一會兒,就雲散天晴,那“潤物”就不很徹底。

  詩人抓住這一點,寫了頸聯。在不太陰沉的夜間,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見,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如今放眼四望,“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只有船上的燈火是明的。此外,連江面也看不見,小路也辨不清,天空裡全是黑沉沉的雲,地上也像雲一樣黑。看起來這雨準會下到天亮。這兩句寫出了夜雨的美麗景象,“黑”與“明”相互映襯,不僅點明瞭雲厚雨足,而且給人以強烈的美感。

  尾聯是想象中的情景,緊扣題中的“喜”字寫想象中的雨後之晨錦官城的迷人景象。如此“好雨”下上一夜,萬物就都得到潤澤,發榮滋長起來了。萬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帶雨開放,紅豔欲滴。詩人說: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個錦官城(成都)雜花生樹,一片“紅溼”,一朵朵紅豔豔、沉甸甸,匯成花的海洋。“紅溼”“花重”等字詞的運用,充分說明詩人體物細膩。

  《春夜喜雨》讀後感5

  這情感讓我懷疑它的真實性,但我還是想把它寫出來。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晚上九點半,當圖書館即將閉館,我揹著書包走下一樓,門口積了很多人,下雨了,看樣子,下得很大。要知道,中午還是春光明媚,豔陽高照。我站在門前的雨棚下等,漆黑中看到一顆顆期盼的心,像我一樣,等待來人送傘。

  一個一個的人拿到傘,走進雨中,歡笑著遠離我。雨淅淅瀝瀝,在路邊的燈光中濛濛,像霧一樣朦朧。

  馬強熟悉的身影出現在燈光中,我心頭一喜,再回頭看看還在等待的其他同學,三三兩兩,他們似乎也在看我。拿到傘,我也開心地走進雨中,他們這時或許真的在看我,羨慕我。

  雨打在傘上,“嗻嗻嗻嗻……“順著傘的稜角滴下,是斷了線的珠子。我的手隨著步伐前後搖擺,雨滴了袖口,白襯衫上露出一個個溼斑。

  這時,為了體會這春天的細雨,我已獨自從宿舍走出,夜很寧靜。

  南操場空蕩蕩,不再是往常的熱鬧非常——打籃球的、溜冰的、散步的、跑步的、打羽毛球的………建文路上只有我一個人,那麼長的一條路,那麼寬的一條路,只有我一個人。不,還有一個人,他出現在我的視線裡,打著傘,來回走動,打電話。

  眼前的宿舍很溫馨,溫暖,不知道是男生宿舍還是女生宿舍,它明亮光鮮的眼,欣賞著雨。

  雨打溼我的褲腳,浸透我的鞋子,我來到了發展大道。

  這個雨夜有三種人,第一種是我,在雨中散步,散散心,享雨;第二種是看書回來的人,兩個——情侶,一個,打著傘,趕回宿舍;第三種,情侶,單個人,沒有傘,兩個人抱著頭,頂一件外套,一個人急匆匆地走或者快步跑,趕回宿舍。

  科學大道,民主大道所在的區域我沒有去,那裡更美吧。我沒有走進那美里,那美在我的心頭,朦朦朧朧,含蓄,蘊藉。

  雨已打溼我的鞋子,我走回宿舍,開啟門,正熱鬧,我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