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邊城> 邊城讀後感300字

邊城讀後感300字

邊城讀後感300字

  邊城讀後感300字一:

  送的離開和沈從文的離開方式有什麼不同?

  最近在看沈從文的《邊城》無聊的時候看著看著就想起了沈從文的生活經歷來。沈從文在他的一生中就知道的,就有兩次逃離。第一次是他還出在初戀的年齡的時候經常向沈從文借錢的兩姐弟,最終並導致了沈從文的母親的離開,也使她從“以後或者成為一個紳士,娶一個有點臉面的人家的女兒”的生活軌道中逃離出來。這次初戀,筆者認為,這裡有很多翠翠和挪送的愛的原形。或者是在描寫這感情的時候,沈從文是參照了他年少時候的這段經歷的。

  第二次應該是,在和張兆和結婚的時候出現的“偶然”。其實“偶然”就是高青秀是一個很崇拜沈從文的,關於他們的交往,在人大的現當代文學評論上面2004年五月版有一篇專門介紹的文章。她出現的時候正是沈從文寫邊城的時候,如果從現實主義的角度來說的話,在邊城裡面,應該有她的影子。

  沈從文對《邊城》的描述是很矛盾的,在《水雲》裡沈從文談到了邊城創作的原因:

  這是一個膽小而知足且善逃避現實者最大的成就。將熱情注入故事中,使他人得到滿足,而自己得到安全,並從一種友誼的回聲中證實生命的意義。可是生命真正意義是什麼?是節制還是奔放?是矜持還是瘋狂?是一個故事還是一種事實?”

  當時若能寫個長篇小說,照《邊城題記》中所說來寫崩潰了的鄉村一切,來消耗它,歸納它,也許此後可以去掉許多困難。但這種題目和我當時心境都不相合。我只重新逃避到字帖賞玩中去。我想把寫字當成一束草,一片破碎的船板,然用它為我下沉時有所準備。我要和生命中一種無固定性的勢能繼續掙扎,儘可能去努力轉移自己到一種無礙於人我的生活方式上去。

  之前沈從文在邊城的提記就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了,而事實上,邊城的美學意義是建立在一個虛幻的愛情上面的.,這個愛情或者是不現實的,但是,卻存在沈從文的心中,是一個混合體。他的主人公,間或有張兆和的影子,有沈從文的影子,但是卻少不了他的出逃的經歷在裡面這是一個膽小而知足且善逃避現實者最大的成就。

  邊城讀後感300字二:

  《邊城》展示給讀者的是湘西世界和諧的生命形態。《邊城》中的一切都是那樣純淨自然,展現出一個詩意的自然環境與人類社會。《邊城》也許是作者努力建構的充滿自然人性與牧歌情調的世外桃源。

  一、人性的張揚

  在現實生活中由於現代文明已經滲透進邊遠偏僻的湘西,作家感到昔日寧靜和諧的生活環境與淳樸善良的民風將難以維繫。正如他自己所說:“我所能做到的不過是在文學作品中構築一座供奉人性的小廟而已。”在這部小說裡作者塑造了一群閃耀著神性之光的理想人物。這也許是作者對人性美的熱著與熱愛的表現,作者是極力張揚人性中善的一面的。在小說中人性中莊嚴、健康、美麗、虔誠等都有所展現,一切都充滿了善,處處閃耀著人性的光環。

  二、命運的無奈

  小說中最終美好的一切只能存留在記憶裡:天保與送一個身亡,一個出走,祖父也在一個暴風雨的夜晚死去,一個順乎自然的愛情故事以悲劇告終。一部極力張揚人性美的小說卻以悲劇而告終,這不能不使讀者陷入無邊的悵惘。作者自己曾說:“一切充滿了善,然而到處是不湊巧,既然是不湊巧,因之樸素的善終難免產生悲劇。

  故事中5月中的斜風細雨,以及那6月中夏雨欲來時悶人的熱沐浴著溼潤與和諧的水邊小城,樸實、率真的人們在和諧的環境中自然地生活著。比如翠翠,思想是那樣的單純,沒有任何雜念,氣質中透著自然美。所以“文明”社會古舊的禮法與習俗在自然人性面前難以施威。然而,當生活中的各種情感都順乎自然向前發展時,卻有著這樣那樣的陰差陽錯與偶然,彷彿一切的一切冥冥之中都是命運的安排。現在和過去的、生存和死亡、恆久與變動、天意與人為等諸種命題,常人都是無法解釋而又無法擺脫。所以說籠罩在整部小說之上的是一種無奈的命運感。?

  處處閃耀人性光環的小說卻是個悲劇的結局,生活在純自然的狀態下的湘西人卻處處受命運的擺佈,快樂、自由生活的人們都有一種難解的淒涼……也許就是這一點對理想與現實的矛盾,才提升了這部小說的閱讀價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