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邊城> 蘇教版《邊城》教案及習題

《邊城》教案及習題

蘇教版《邊城》教案及習題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瞭解小說情節鋪設上運用順敘,補敘的敘述手法,在時間的迴環往復中使作品情節銜接得天衣無縫的寫作特點。

  透過人物的語言描寫、心理描寫,培養語言鑑賞能力並認識翠翠,爺爺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透過環境描寫的分析瞭解沈從文筆下湘西的風景美、風俗美、人情美。

  2、能力目標

  泛讀與精讀相結合,以學生的閱讀發現為線索,教師的閱讀提示為指導,培養學生整合閱讀資訊的能力。

  閱讀興趣的激發與閱讀結論的歸納相結合,幫助學生形成自己對作品的閱讀觀點。

  3、情感目標

  接受作品中所表現的古樸,淳厚的民風和風景美、風俗美與人情美的薰陶。

  二、教學重、難點

  領略作品散文化的敘事筆調,生活化的人物語言所營造的古樸而典雅,流暢而清新的氛圍。

  三、課時安排: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匯入

  今天要上的課相信大家一定很感興趣,並且也是你們最想預習、最好預習的課文,知道我為什麼這麼肯定的說嗎?(因為《邊城》是小說,閱讀小說是高中繁忙生活中的一種享受。)那好,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再來一次二次享受吧!

  (二)作家、作品

  沈從文,現代小說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嶽煥,湖南鳳凰人。苗族。因少年時長期生活在舊軍隊行伍中(沈的父兄,全列身軍籍)。耳聞目睹了湘兵的雄武和各種壓迫殺戮的黑暗,形成了他性格中追求美好人生的善良德性的沉憂隱痛,嚮往於沅水流域人民的鮮明生活樣式和淳樸的鄉俗民風,對民間的一切具備特殊的審美敏感,為以後的創作奠定了堅實的生活基礎。

  《邊城》是沈從文最具盛名的代表作。小說取材於地處湘川黔三省交界的邊城茶峒,寫了老船伕的孫女翠翠與當地船總的兒子——大老天保,二老公儺送兄弟倆純淨的愛情糾葛,悽美的愛情悲劇,展現了一幅古樸又絢麗的湘西風俗畫卷。“邊城”不只是一個地理概念,即邊地的小城,同時也是一個時間概念,文化概念。《邊城》是一個懷舊的作品,一種帶著痛惜情緒的懷舊作品,《邊城》是一個溫暖的作品,但是後面隱伏著作者很深的悲劇感。本文節選自《邊城》第三至六章。

  (三)文章分析

  A情節

  1、概括各章主要內容:

  第三章:敘述了第三個端午節,邊城人們緊鑼密鼓地籌備龍舟競渡的熱鬧場面。

  第四章:追述了兩年前第一個端午節,翠翠在河邊看龍舟,巧遇二老儺送時的情形。

  第五章:回到現在,補敘上一年端午節翠翠和外祖父看競渡時巧遇大老天保的情景。

  第六章:又回到現在,重點寫迎婚送親的花轎來到渡口渡河,撩拔著翠翠內心深處的情思,引發了她對愛情的美好向往。

  明確:這四章小說,時間的迴環往復銜接得天衣無縫,情節鋪設更是跌宕起伏,引人入勝。

  2、請同學結合文中的插圖,敘述翠翠和儺送初次相見的故事情節。

  明確:簡述時,要注意充分利用插圖所提出的資訊,緊扣“誤會”來展開,著重突出儺送俊美風趣的性格特點,突出翠翠由“我是翠翠”到“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的.微妙心理變化。

  提示:二老的出現,對翠翠來說,是心靈深處的一大沖擊。一開始儘管有誤解,但從夥計口中瞭解實情後,翠翠“心裡又吃驚又害羞”,英俊勇敢又關心體貼人的儺送佔據了翠翠的心。她和儺送相識時儺送說的“大魚咬你”的玩笑話深深地印在她的心裡,從此象徵愛情的“魚”的意象維繫著儺送和翠翠的關係。

  3、“大魚咬你”這句話反覆出現的作用:

  ⑴前後照應,使故事情節連貫緊湊。

  ⑵在看似簡單的重複中促動故事情節發展,翠翠的情感傾向愈加明朗化。

  ⑶在天意和人為的錯綜中展示人物性格,體察人物的內心活動,充滿了含蓄美。

  B人物

  請分別用一詞概括翠翠、儺送和祖父的形象特徵,並說出理由。

  明確:⑴翠翠:美、真、可愛、淳樸、善良、純潔、明慧、溫柔

  ⑵儺送:淳樸、英俊、幽默

  ⑶祖父:善良、古樸、狡猾

  (解說理由是要結合文字,從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等角度加以闡述。持之有據,自圓其說即可。)

  C環境

  環境是小說不可缺少的要素。小說的環境包括歷史背景、時代、氣氛、人情風俗以及自然景物等方面。研讀文章,鑑賞作品的環境美。

  明確:

  ⑴風景美:天朗、風輕、水清。(安靜活潑、生機盎然)

  ⑵風俗美:a、青年男女用對歌的方式在月夜傾吐愛慕之情;

  b、端午節,家家鎖門閉戶到河邊,上吊腳樓觀賞年輕小夥子龍舟競賽;

  c、端午節在河中捉鴨子;

  d、中秋夜晚舞龍、耍獅子、放煙火。

  ⑶人情美:湘西民風古樸而淳厚。各類人,儘管物值條件並不相同,但質樸、純真、善良的品性卻是相同的,都具有一種單純的善良、原始的可愛,他們表現了一種“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概括:這裡的一切,沒有受到都市物質文明的汙染,單純寂寞,如夢一般寧靜美好。

  (四)總結全文五、課後練習:

  作者採用散文化的敘事筆調,生活化的人物語言,對邊城的風景美、風俗美與人情美作了理想化的表現。小說靈氣四溢,宛如一支優美的田園牧歌,一段古老人性的絕響。

  五、課後練習:

  1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羈絆() 牛犢() 犬吠( )

  粗鄙() 欺侮() 歇憩 ()

  蘸酒() 泅水()落空()

  擂鼓() 埋怨()睨著()

  茶峒() 掂著( ) 悖時()

  2 根據拼音寫漢字

  (1)船隻的形式,和平常木船不大相同,形體一律又長又xiá (),兩頭高高qiào ()起,船身繪著硃紅顏色長線,平常時節多擱在河邊幹zào()的洞穴裡,要用它時,才拖下水。

  (2)龍船水剛剛zhǎng()過,河中水皆fàn()著豆綠色,天氣又那麼míng()

  lǎng(),鼓聲蓬蓬響著,翠翠抿著嘴一句話不說,心裡充滿了不可言說的快樂。

  (3)且知道祖孫二人所過的日子,十分jié()jū(),節日裡自己不能包粽子,又送了許多尖粽子。

  3。”大魚咬你”這句話在問中反覆出現,對其作用分析不當的一項是()

  A 前後照應,使故事情節連貫緊湊。

  B 在看似簡單發重複中促動故事情節發展,翠翠的情感傾向愈加明晰了。

  C 天意和人為的錯綜中展示人物的性格,體察人物內心活動,充滿儲蓄美。

  D 作為貫串翠翠和二老間愛情的一根線,這根線愈清晰,兩個人之間的情感就愈加濃烈,但是不難看出,對愛情的強烈追求和人性的儲蓄化之間的矛盾又無意間使當事者內心的痛苦在減輕。

  4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恰當的一組是( )

  (1)翠翠身旁的黃狗,彷彿水中人似的,汪汪的叫了幾聲。

  (2)兩人接著便說了些關於那個女人的一切,使用了不少字眼。

  (3)翠翠帶了黃狗各處人叢中擠著去尋找祖父,結果這是不得祖父的

  A 警告粗鄙 蹤跡

  B 警示卑鄙 蹤跡

  C 敬告卑鄙 行跡

  D 警示粗鄙 行跡

  閱讀下面的語段,完成5,6題。

  白日裡,老船伕正在渡船上同個賣皮紙的過渡人有所爭持。一個不能接受所給的錢,一個卻非把錢送給老人不可。正似乎因為那個過渡人送錢氣派有些強橫,使老船伕受了點壓迫,這撐渡船人就儼然生氣似的,迫著那人把錢收回,使這人不得不把錢捏在手裡。但船攏岸時,那人跳上了碼頭,一手銅錢向船艙裡一撒,卻笑眯眯的匆匆忙忙走了。老船伕手還得拉著船讓別人上岸,無法去追趕那個人,就喊小山頭的孫女:

  “翠翠,翠翠,幫我拉著那個賣皮紙的小夥子,不許他走!”

  翠翠不知道是怎麼回事,當真便同黃狗去攔那第一個下船人。那人笑著說:

  “請不要攔我!……”

  “不成,你不能走!”

  正說著,第二個商人趕來了,就告給翠翠是什麼事情。翠翠明白了,更拉著賣紙人衣服不放,只說:“不許走!不許走!”黃狗為了表示同主人的意見一致,也便在翠翠身邊汪汪汪的吠著。其餘商人皆笑著,一時不能走路。祖父氣吁吁的趕來了,把錢強迫塞到那人手心裡,且搭了一大束草煙到那商人擔子上去,搓著兩手笑著說:“走呀!你們上路走!”那些人於是全笑著走了。

  翠翠說:“爺爺,我還以為那人偷你東西同你打架!”

  祖父就說:

  “他送我好些錢。我才不要這些錢!告他不要錢,他還同我吵,不講道理!”

  翠翠說:“全還給他了嗎?”

  祖父抿著嘴把頭搖搖,裝成狡猾得意神氣笑著,把紮在腰帶上留下的那枚單銅子取出,送給翠翠。且說:

  “禮輕仁義重,我留下了一個。他得了我們那把菸葉,可以吃到鎮筸城!” `

  5 爺爺讓翠翠攔住那位渡客,翠翠不明真相,當真去攔了,等到下船的第二個商人告知原委,翠翠明白了,卻”更緊拉著賣紙人衣服不放”,堅決不讓走。翠翠為什麼會這樣做?

  答:

  6 閱讀文中畫線句,這樣的話語看似不可理解,卻恰恰是老船伕個性的真實寫照。請說說老船伕具有怎樣的性格。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