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板報大全> 小學交通安全手抄報版面

小學交通安全手抄報版面

小學交通安全手抄報版面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交通安全從我做起,分享了交通安全手抄報版面,一起來看看吧!

  夜間行車七大注意事項

  一、會車注意右側非機動車 夜間會車不要手忙腳亂、一會兒踩制動踏板、一會兒向右打輪,要注意右側行人和腳踏車。與對向車相距150米時,應將遠光燈變為近光燈。這既是行車禮貌也是行車安全的保證。當遇對方不改用近光,應立即減速並用連續變換遠、近光的辦法來示意對方。如果對方仍不改變,感覺燈光刺眼無法辨別路面時,應靠邊停車,千萬不要賭氣以強光對射。   二、控制車速 夜間道路上的交通流量小,行人和腳踏車的干擾也相對較少,駕駛員一般比較容易高速行車,因而很可能發生交通事故。夜間行車由亮處到暗處時,眼睛有一個適應過程,因此必須降低車速,在駛經彎道、坡路、橋樑、窄路和不易看清的地方更應降低車速並隨時做好制動或停車的準備;駛經繁華街道時,由於霓虹燈以及其他燈光的照射對駕駛員的.視線有影響,這時也須低速行駛;如遇下雨、下雪和下霧等惡劣的天氣時須低速小心行駛。

  三、增加跟車距離 駕駛員在夜間行車時,一是視線不如白天的開闊,二是常遇危險、緊急情況。為此,駕駛員必須準備隨時停車。在這種情況下,為避免危險,要注意適當增加跟車距離,以防止前後車相碰撞事故。

  四、儘量避免超車 超車前觀察被超車輛右側是否有障礙物,以免超車時,被超車輛向左側避讓障礙物而發生碰撞。必須超車時,應事先連續變換遠、近燈光告知前車,在確實判定可以超越後,再進行超車。

  五、克服駕駛疲勞 夜間行車特別是午夜以後行車最容易疲勞瞌睡,另外夜間行車由於不能見到道路兩旁的景觀,對駕駛員興奮性刺激小,因此最易產生駕駛疲勞。可以用經常改變遠近燈光的辦法,一方面提高其他車輛的注意,另一方面也有助於減輕視覺疲勞。太疲勞時應停車休息,不要強行趕夜路。

  六、準確判斷路況 一般來說,如果感到車速自動減慢、發動機聲音變得沉悶時,說明行駛阻力增加,汽車可能正行駛在上坡或鬆軟路面上。如果感覺車速自動加快、發動機聲音變得輕快時,說明行駛中阻力減小,汽車可能正行駛於一段下坡路中。沒有月光的夜晚,路面一般為灰黑色,路面以外一片黑色。有水坑的地方會顯得更亮,而坑窪處則會更暗黑。一些老司機總結出夜間行車的要領是“走灰不走黑”。另外還要積累根據前燈光柱變化情況來判斷地形的經驗。如光柱變短可能是遇上彎道或上坡路,光柱變長也可能是下坡路,光柱有缺口可能是路上坑窪等。

  七、準備應急燈 夜間行車除準備常規的物品如備胎、千斤頂、扳手外,還應帶上照明裝置如應急燈以及緊急停車時的警告標牌,當遇故障緊急停車時,可以給自己的車輛闢出一塊安全區域。

  學生道路交通安全常識

  一、行路常識

  行路是中學生最基本、最常見的交通方式。因此,應該加強這方面的安全教育,掌握如下一些常識。

  1、路上行走要走在人行道上,沒有人行道的要靠路邊行走;群體行進要列隊,橫排不要超過兩人。

  2、橫過車行道,須走人行橫道、人行過街天橋或地道,在沒有這些標誌、設施時,須直行透過,不要在車輛臨近時突然橫穿;長隊伍橫過車行道時可視情況分段透過,有條件的可佩帶明顯標誌,如小黃帽等;不準橫過劃有中心實線的車行道。

  3、行路時要注意各種訊號燈的指示,尤其是路口紅綠燈、人行橫道訊號燈和車輛轉向燈的變化。

  4、當公共汽車站設在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隔離設施上時,上下車要避讓車輛,並直行透過非機動車道。

  5、不要在車行道、橋樑、隧道或交通安全設施等處逗留;不要在路上玩耍、拋物、潑水、散發印刷廣告或進行妨礙交通的活動。

  6、不要穿越、攀登或跨越隔離設施。

  二、騎腳踏車常識

  目前我校學生上、放學絕大多數以騎腳踏車為主,加強騎車的安全教育,掌握騎腳踏車的安全常識尤為必要。

  1、不滿12週歲不能在道路上騎車;沒有剎車或沒有安全保證的腳踏車不能上路;不要在人行道、機動車道上騎腳踏車;不要在車行道上學騎腳踏車。

  2、要在非機動車道上行駛,在混行道上要靠右邊行駛,不能在機動車道和人行道上行駛。

  3、如過較大陡坡或橫穿四條以上機動車道時應當推車行走;雨、雪、霧等天氣要慢速行駛,路面雪大結冰時要推車慢行。

  4、轉彎時要提前減速慢行,向後瞭望,伸手示意,不要突然猛拐;超越前方腳踏車時,不要與其靠的太近,速度不要過猛,不得妨礙被超車輛的正常行駛。

  5、不要手中持物騎車,不要雙手離把騎車,不要兩人騎一輛車;騎車不要曲折行駛,不要相互競駛,不要兩輛以上並排行駛。

  6、兩輛車行駛時,兩人不要相互勾肩搭背,相互擠抹,相互追逐。

  7、不要騎一輛車,再牽引一輛車,不要緊隨機動車後面行駛,不要手失機動車行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