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雷鋒手抄報資料內容
雷鋒精神是博大精深的中華精神文化價值傳統的一朵永遠美不勝收的絢麗之花。中國不會有西方那樣以某幾個簡單概念去涵蓋整個價值觀的現象,這是中華民族精神文化的獨具特色性使然。下面我們為你帶來學雷鋒手抄報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學雷鋒手抄報篇一
雷鋒大事年表
1940年12月18日 出生在湖南省望城縣安慶鄉(現雷鋒鄉)簡家塘一戶貧苦農民家裡。這一年系農曆"庚辰"年,父母給他取乳名叫"庚伢子"。
1947年秋父親雷明亮,母親張元潢,哥哥雷正德相繼悲慘死去,年僅7歲的雷鋒成了孤兒。
1949年8月 雷鋒家鄉解放。安慶鄉人民的政府成立。雷鋒擔任過兒童團大隊長。
1950年初 土地改革開始。雷鋒分得3。6畝耕地,還有一些生活用品,如床,蚊帳,鍋,箱子等。
1950年夏 入學,在劉家祠堂小學讀書。
1954年夏 考入清水塘完小,加入少先隊,被選入中隊委員。
1955年 轉入荷葉壩小學。這年春天,在農業合作化高潮中,雷鋒把土改中分得的3。6畝田全部入了社。
1956年7月15日 從荷葉壩完小畢業。
1956年7月—9月 雷鋒在生產隊當了近3個月秋征助理員,搞徵收公糧工作。
1956年9月 在安慶鄉政府當通訊員。
1956年11月17日 到望城縣委當公務員。
1957年2月8日 光榮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同時被評為縣委機關工作模範。
1957年夏 擔任望城縣治偽工程指揮部通訊員。治偽工程結束,被評為治偽模範。
1958年春 響應望城縣團委提出的捐獻一臺拖拉機的號召,雷鋒捐款20元,成為全縣青少年中捐款最多的.一個。縣委決定派雷鋒學開拖拉機。
1958年3月16日 在《望城報》發表第一篇文章《我學會開拖拉機了》。
1958年秋 到韶山瞻仰毛主席故居。
1958年10月 由原名雷正興改為雷鋒。
1958年11月15日 到鞍山鋼鐵廠參加社會主義建設。被分配在鞍鋼化工總廠洗煤車間當推土機手。不久,出席鞍山市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代表大會。
1959年8月20日 報名到鞍鋼張嶺礦山參加新建焦化廠工作。
1958年10月至1960年1月 在鞍鋼一年零二個多月時間裡,3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5次被評為紅旗手,18次被評為標兵,榮獲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稱號。
1959年12月9日 張嶺《礦報》發表雷鋒《我決心應召》的申請書,表達了積極要求參軍的堅定決心。
1960年1月2日 新兵換裝集中待發。雷鋒因無政審表,難以批准入伍。遼陽市兵役局餘新元政委送雷鋒到新兵大隊,當"便衣通訊員"。
1960年1月7日 當晚,接兵參謀戴明章透過長途電話向工兵團團長吳海山請示,雷鋒雖無政審表,可是個優秀青年,能否先帶到部隊。經同意,在登車出發前8小時,雷鋒終於穿上新軍裝。
1960年1月8日 雷鋒入伍第一天。當天下午,作為新兵代表在全國歡迎新戰友大會上發言。
1960年3月 新兵連訓練結束,雷鋒被分配到運輸連當駕駛員。下連不久,又被抽調參加團裡戰士業餘演出隊。
1960年4月 從團裡戰士業餘演出隊回到運輸連。一個月後,雷鋒成為新兵中一名合格的汽車駕駛員,第一個下到戰鬥班。
1960年8月 參加上寺水庫搶險救災,帶病連續奮戰7天7夜,表現突出,團黨委為雷鋒記三等功一次。
1960年8月 把平時節約下來的200元錢分別支援撫順市望花區人民公社和遼陽水災區,受到部隊表彰。團黨委決定樹立雷鋒為"節約標兵"。
1960年11月8日 運輸連支部黨員大會透過雷鋒入黨申請。
1960年11月9日 工兵團黨委在黨委書記、政委韓萬金主持下,在瀋陽的軍區招待所臨時召開黨委擴大會議,批准雷鋒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1960年11月23日 瀋陽的軍區工程兵黨委作出授予雷鋒"模範共青團員"稱號決定。
1960年11月27日 雷鋒榮立二等功,作為立功代表在全團授獎大會上發言。團長吳海山,政委韓萬金分別向雷鋒頒發二等功獎狀和"模範共青團員"獎狀。此後,雷鋒又榮立過三等功一次,受團、營嘉獎多次。
1960年12月1日 雷鋒從1959年8月30日至1960年11月15日的15篇日記在瀋陽的軍區《前進報》首次發表。
1960年12月 雷鋒在《前進報》發表署名文章《解放後我有了家,我的母親就是黨》。
1961年2月3日 應邀到海城駐軍作憶苦思甜報告,與全國戰鬥英雄郅順義親切交談。
1961年5月 雷鋒作為全團惟一候選人,被選為遼寧省撫順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61年5月14日 雷鋒被提升為副班長。
1961年7月27日 接到撫順市人民委員會通知書。7月31日至8月3日出席撫順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
1961年8月 雷鋒被提為運輸連四班班長。
1962年1月27日 雷鋒被批准晉為中士軍銜。
1962年春節雷鋒在《前進報》發表《62年春節寫給青年同志們的一封信》。在此前後,雷鋒又在《前進報》發表了《在毛主席的哺育下成長》,《我是怎樣從一個苦孩子成長為毛主席的好戰士的》,《做毛主席的好戰士》等署名文章。
1962年2月14日 雷鋒被選為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出席中國共產黨工程兵十團代表大會。
1962年2月19日 雷鋒以特邀代表身份,出席瀋陽的軍區首屆共產主義青年團代表會議。並被選為主席團成員,在大會上發言。
1962年5月 雷鋒被共青團撫順市委評為撫順市優秀校外輔導員。
1962年8月15日 上午10時,戰友喬安山向前開車時撞到一根晾衣服的木杆,不幸打在雷鋒右太陽穴上,負重傷。經撫順市望花區西郊職工醫院搶救無效,於12時5分不幸犧牲。年僅22歲。
雷鋒故居。這裡原為唐姓僱主的莊屋,雷鋒祖父新庭三兄弟佃種唐家的田時就住在這裡。莊屋原有房屋12間,約80平方米,為四合院式的土磚茅屋,三面環山,西面有塘和田,路從塘邊出進。
1940年12月18日,雷鋒出生在這裡,建國時分給了這個孤兒兩間半屋,到1956年11月,雷鋒在這裡度過了16個春秋。
1958年,房子因年久失修,被堂叔雷明光拆了,後來在雷鋒家的原地基上恢復了三間房子。
1968年,望城縣雷鋒紀念館建成後,為配合紀念館的展覽,體現雷鋒家鄉的特色,就把這個雷鋒苦難家史的歷史見證保留了下來。
學雷鋒手抄報篇二
全民提倡學雷鋒
由於老一代革命家的積極倡導,學習雷鋒的活動很快從軍隊向全國各行各業發展,迅速興起了一個全國範圍的學雷鋒熱潮。共青團中央、全國總工會和全國婦聯相繼做出決定,並以各種形式組織了學習和宣傳雷鋒的活動。《解放軍報》等報紙都用大量篇幅報道了各地開展學雷鋒活動的情況,以及雷鋒事蹟、雷鋒日記等……隨著學雷鋒活動的深入開展,全國各行各業和各條戰線上,湧現出成千上萬雷鋒式的先進人物,社會上迅速地出現了一種奮發圖強、積極向上的精神,進一步地形成了一種良好的社會新風氣。
海外史家關注的,也是學雷鋒的政治含義。有關著作提到的關聯事件,還有廬山會議後“林彪地位的上升”、“社會主義教育運動”、批“合二而一”等等。邁斯納指出,60年代初,解放軍“首次出現在中國政治舞臺上。軍隊的作用,最初基本上只限於宣傳方式。第一個被作為標準的毛澤東主義道德典範,並具有高尚的生活情趣而被大力宣揚的軍人英雄,是具有傳奇色彩的雷鋒”。
但無論如何,雷鋒本人在世之時,畢竟算不上政治人物。其實,在絕大多數國人心目中,學雷鋒始終是一項提倡助人為樂的公益活動。不論其緣起如何,經過四十年磨礪,如今已被簡化為“再單純不過的符號”——可以“極凝練地概括為三個字:‘做好事!’。這顯然比用“政治掛帥”或“無私奉獻”概括“雷鋒精神”,來得更貼切、更平實、更少非議。至於近年仍有人願意探討“雷鋒精神”是屬於“共產主義精神”、“時代精神”還是“民族精神”;“雷鋒精神”與今日市場經濟、消費社會,是“對立”的、“互補”的,還是有可能“化合”的……就讓他們繼續探討下去好了。
過去大半個世紀裡,以平凡而偉大見諸各類官方出版物的英模人物,不勝列舉:張思德、孟泰、時傳祥、朱伯儒、李素麗、孔繁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