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語文知識點總結
總結是把一定階段內的有關情況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導性的經驗方法以及結論的書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們發現問題的能力,不如靜下心來好好寫寫總結吧。你想知道總結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級語文知識點總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知識點總結1
一、作家作品
1.《三峽》作者酈道元,北魏地理學家。所撰《水經注》,其書名為註釋《水經》,實則以《水經》為綱,詳細記載了一千多條大小河流及有關的歷史遺蹟、人物掌故、神話傳說等,是我國古代最全面、最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菱。該書還記錄了不少碑刻墨跡和漁歌民謠,文筆絢爛,語言清麗,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
2.《答謝中書書》作者陶弘景,字通明,號華陽隱居,有《陶隱居集》。
3.《記承天寺夜遊》作者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都有傑出的成就,與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三蘇”,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4.《觀潮》作者周密,字公謹,善詩詞書畫。
5.《湖心亭看雪》作者張岱,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又號蝶庵居士,明末清初人。有《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等。
6.《歸園田居(其三)》作者陶淵明。
7.《使至塞上》作者王維,唐朝著名詩人。字摩詰。他的詩歌成就很高,古詩、律詩、絕句皆工。其邊塞詩慷慨激昂,顯示出英雄氣概和愛國熱情;山水詩活潑清新,富於優美情調。蘇軾雲:“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8.《渡荊門送別》作者李白,唐代偉大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我國繼屈原之後又一個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他把浪漫主義精神和創作方法推向了新的高潮。他的詩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韻律和諧多變。
9.《登岳陽樓(其一)》作者陳與義,宋代詩人,字去非,號簡齋,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詩人。
二、字音字形
1.正音字
晨曦(xī)溯(sù)素湍(tuān)飛漱(shù)夕日欲頹(tuí)
藻荇(xìng)泅(qiú)鯨(jīng)波艨(méng)艟(chōng)騰(téng)身
僦(jiù)賃(lìn)霧凇(sōng)更(gēng)定沆(hàng)碭(dàng)略無闕(quē)處
襄(xiānɡ)陵疊嶂(zhànɡ)雷霆(tínɡ)如履(lǚ)平地倏(shū)爾
泅(qiú)萬仞(rèn)毳(cuì)衣荒穢(huì)徙(xǐ)
2.形近字
湍(湍急)障(屏障)
瑞(瑞雪)嶂(疊嶂)
3.多音字
奔:奔(bēn)跑;投奔(bèn)相:互相(xiānɡ);丞相(xiànɡ)
三、詞語積累
重點詞語:
略無:毫無。
曦:日光。文中指太陽。
沿:順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雖乘奔御風:雖,即使。奔,這裡指飛奔的馬。
素湍:白色的急流。
飛漱:急流衝蕩。
清榮峻茂:水清,樹榮,山高,草茂。
霜旦:下霜的早晨。
屬引:接連不斷。屬,動詞,連線。引,延長。
五色交輝:文中形容石壁色彩斑斕。交輝,交相輝映。
歇:消散。
夕日欲頹:太陽快要落山了。頹,墜落。
沉鱗競躍:潛游在水中的魚爭相跳出水面。沉鱗,潛游在水中的魚。
欲界之仙都:人間天堂。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玉城雪嶺:形容泛著白沫的潮水像玉砌的城牆和白雪覆蓋的山嶺。
沃日:衝蕩太陽。形容波浪大。沃,用水淋洗。
艨艟:戰船。
乘騎弄旗標槍舞刀:乘馬、舞旗、舉槍、揮刀。騎,馬。弄,舞動。標,樹立、舉。
披髮文身:披散著頭髮,身上畫著文彩。
溯迎而上:逆流迎著潮水而上。
鯨波萬仞:萬仞高的巨浪。萬仞,形容浪頭極高,不是實指。
倍穹:(價錢)加倍的高。穹,高。
席地:一席之地,僅容一個座位的地方。
霧凇沆碭:冰花一片瀰漫。霧凇,水氣凝成的冰花。沆碭,白氣瀰漫的樣子。
更:還。
客此:在此地客居。
荷鋤:扛著鋤頭。荷,扛著。
草木長:草木叢生。
單車:一輛車,詩中形容這次出使時隨從不多。
徵蓬:飄飛的蓬草。
煙:烽煙,報警時點的煙火。
候騎:騎馬的偵察兵。
大荒:廣闊無際的原野。
月下飛天鏡: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飛下的天鏡。
海樓:海市蜃樓,詩中形容江上雲霞的`美麗景象。
徙倚:徘徊。
(本單元所有課文下的註釋及句子的翻譯)
四、名句精華
1.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山獻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酈道元《三峽》)
2.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陶弘景《答謝中書書》)
3.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蘇軾《記承天寺夜遊》)
4.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
(周密《聽潮》)
5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張岱《湖心亭看雪》)
(本單元文後要求背誦的課文及古詩。古詩要求默寫)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知識點總結2
一、通假字
通假字,是中國古書的用字現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讀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另一個字。由於種種原因,書寫者沒有使用本字(書寫者本來要寫的字),而臨時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來替代。
通假字的數量不多,中考篇目中考察的通假字有40個左右,大部分在課文的註釋上都有解釋,學習時注意積累。初中階段只要能夠辨析通假字即可。通假字在具體的文言文語句中,讀音按本字來讀,字義按本字解釋。本單元通假字有:
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要”,通“邀”,邀請。《桃花源記》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有”,通“又”,用來連線整數和零數。《核舟記》
臥右膝,詘右臂支船。“詘”,通“屈”,彎曲。《核舟記》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橫”。《核舟記》
虞山王毅叔遠甫。“甫”,通“父”,男子美稱,多賦予字之後。《核舟記》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簡”通“揀”,挑選。《核舟記》選賢與能,講信修睦。“與”,通“舉”。《大道之行也》
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矜”,通“鰥”,老而無妻的人。《大道之行也》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曾”,通“層”。《望嶽》
二、古今異義字
現代漢語和古漢語有著繼承和發展的關係,有些詞義一直沿用下來,古今詞義相同;但很多詞義已經發生了變化,詞義或者擴大、縮小、轉移,或者感情色彩等發生了變化,學習時應該特別注意。如“江”在古代專指長江,現在則泛指一切大河;“涕”在古代專指眼淚,今義則常指鼻涕。古今異義字是文言文詞義辨析中經常考到的知識點,學習文言文時要特別注意詞義的古今對照。
本單元古今異義字有:
芳草鮮美(古義:鮮豔美麗;今義:指食物的味道好)《桃花源記》..屋舍儼然(古義:整齊的樣子;今義:好象)《桃花源記》..
阡陌交通(古義:交錯相通;今義:運輸事業的總稱)《桃花源記》..率妻子邑人(古義:妻子和兒女;今義:專指男子法定的配偶)《桃花源記》..來此絕境(古義: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今義:走投無路的境地)《桃花源記》..無論魏晉(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今義:表條件關係的連詞)《桃花源記》..不足為外人道也(古義:不值得;今義:不夠,不充足)《桃花源記》..
未果(古義:實現;今義:果實、結果)《桃花源記》.
豁然開朗(古義:寬闊明亮;今義:性格外向活潑)《桃花源記》..惟吾德馨(古義:品德高尚;今義:馨香、香氣)《陋室銘》.無案牘之勞形(古義:身體;今義:外形、樣子)《陋室銘》.罔不因勢象形(古義:順著、就著;今義:因為)《核舟記》.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古義:長;今義:修理、修建)《核舟記》.高可二黍許(古義:大約;今義:可以、可是)《核舟記》.曾不盈尺(古義:竟然;今義:曾經)《核舟記》.
神情與蘇、黃不屬(古義:類似;今義:屬於)《核舟記》.
首尾長約八分有奇(古義:零數;今義:單的,不成雙)《核舟記》.其兩膝相比者(古義:靠近;今義:比較)《核舟記》.男有分(古義:職業、職守;今義:過分)《大道之行也》.女有歸(古義:女子出嫁;今義:返回)《大道之行也》.盜竊亂賊而不作(古義:害人;今義:小偷)《大道之行也》.造化鍾神秀(古義:聚集;今義:計時的器具)《望嶽》.渾欲不勝簪(古義:簡直;今義:糊塗)《春望》.
老翁逾牆走(古義:跑;今義:行走)《石壕吏》.出入無完裙(古義:衣服;今義:裙子)《石壕吏》.
天明登前途(古義:前面的路;今義:以後的發展狀況)《石壕吏》..
三、詞類活用
在古代漢語中,有些詞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可以按照一定的語言習慣而靈活
運用,即某類詞臨時具有另一類詞的語法功能並在句中充當其他類詞,這種文學現象就叫做文言的詞類活用。詞類活用是文言文中常見的現象之一,也是初中文言文閱讀的一個知識難點。本單元主要有以下詞類活用情況:
1、意動用法:意動關係中的“意”,就是“主觀認為”,就是“主觀上把某個事物當作”的意思,是文言文中一種特殊的動賓關係。
漁人甚異之(《桃花源記》),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作動詞,對……感到詫異.
一覽眾山小(《望嶽》),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作動詞,認為……小.
2、使動用法:指謂語動詞具有“使之怎麼樣”的意思,即此時謂語動詞表示的動作不是主語發出的,而是由賓語發出的。無絲竹之亂耳(《陋室銘》),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擾亂.
無案牘之勞形(《陋室銘》),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勞累.恨別鳥驚心(《春望》),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受驚.
3、名詞活用作動詞:有仙則名(《陋室銘》),有名氣.有龍則靈(《陋室銘》),有靈性.
不蔓不枝(《愛蓮說》),長枝蔓、長枝節..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核舟記》),戴著高帽..居右者椎髻仰面(《核舟記》),梳著椎型髮髻..聽婦前致詞(《石壕村》),走上前.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大道之行也》),以……為親人、以……為..子女
4、名詞作狀語:在文言文某些特殊的語言環境中,名詞放在動詞的前面,它不是動作行為的施事者,而是對動作行為起著直接的修辭限制作用,從而擔負起形容詞、副詞的語法功能,充當了動詞謂語的狀語。箬蓬覆之《核舟記》,用箬蓬..
石青糝之《核舟記》,用石青..
以上兩例名詞作狀語,是表示動作行為所憑藉的工具或所採取的方式依據,這類名詞狀語的譯法,只要在名詞前加上介詞“用”或“按”等即可。
5、其它詞類活用形容詞作動詞:欲窮其林(《桃花源記》),窮盡、走到頭.
形容詞作名詞: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大道之行也》),老年...人、中年人、幼童
動詞作名詞:偷竊亂賊而不作(《大道之行也》),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
四、一詞多義
之忘路之遠近(結構助詞,的)
漁人甚異之(代詞,指代漁人所看到的景象)聞之,欣然規往(代詞,指代這件事)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助詞,用於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可不譯)
何陋之有?(賓語前置的標誌,可不譯)為武林人捕魚為業(動詞,作為)不足為外人道也(介詞,向)
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表被動,被)(《童趣》)為人謀而不忠乎(介詞,替、給)(《論語十則》)為宮室(動詞,雕刻)中軒敞者為艙(動詞,是)志處處志之(動詞,做標記)尋向所志(名詞,所做的標記)尋尋向所志(尋找)尋病終(不久)鮮陶後鮮有聞(少)芳草鮮美(鮮豔)奇明有奇巧人(特殊的)船首位長約八分有奇(零數)端東坡右手執卷端(一頭)其人視端容寂(端正)
親不獨親其親(第一個親是名詞活用作動詞,以……為親,奉養;第二個親是名詞,父母)
子不獨子其子(第一個子是名詞活用作動詞,以……為子,撫養;第二個子是名詞,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