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制度> 倉庫硬體裝置維修制度(精選6篇)

倉庫硬體裝置維修制度

倉庫硬體裝置維修制度(精選6篇)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制度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制度泛指以規則或運作模式,規範個體行動的一種社會結構。這些規則蘊含著社會的價值,其執行表彰著一個社會的秩序。擬起制度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倉庫硬體裝置維修制度(精選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倉庫硬體裝置維修制度1

  一、目的

  裝置是生產的物質基礎,潤滑是保證裝置正常運轉的必要條件。為減少裝置磨損,降低動力消耗,延長裝置使用壽命,保證裝置安、穩、長、滿、優執行,特制定本制度。

  二、範圍

  1、本制度內容包括裝置潤滑管理職責,油品的貯存與保管,潤滑用具的管理使用與過濾標準,潤滑油品的使用,裝置潤滑油(脂)標準和廢油品的回收。

  2、本制度適用於硫磺車間裝置的潤滑管理。

  三、職責

  1、車間職責

  1.1、車間裝置員負責全車間的裝置潤滑專業技術管理工作,負責建立潤滑相關臺賬。

  1.2、負責組織本車間職工認真學習裝置潤滑手冊,貫徹執行裝置潤滑管理制度,提高操作人員的潤滑管理水平,並定期或不定期檢查操作人員對潤滑管理規定的執行情況。

  1.3、負責制定本單位的潤滑油品消耗定額,按時提出年、季、月潤滑油品的使用計劃。

  1.4、認真填寫裝置潤滑檔案和“五定”,負責提出有關潤滑油方面的改造措施和革新方案。經裝置部稽核後組織落實。

  1.5、嚴格執行“三級過濾”和潤滑“五定”,負責本單位潤滑油品及用具的管理和使用,按規定時間對在用油品提出檢驗分析申請。本裝置的潤滑必須有專人管理。

  1.6、經常檢查裝置的潤滑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或向有關部門報告處理。

  1.7、負責本單位不合格油品的回收工作。

  2、班組長職責

  2.1、認真組織班組成員學習車間潤滑管理制度,提高班組人員的裝置潤滑管理水平。

  2.2、檢查督促本班裝置操作人員做好裝置潤滑及潤滑器具的保管維護,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並作好記錄。

  2.3、保證本班一級過濾潤滑油桶油位在1/2以上並做好交接班。

  3、操作人員職責

  3.1、嚴格執行裝置潤滑管理制度。做到“三級過濾”和潤滑“五定”。

  3.2、妥善保管並認真維護好潤滑器具,做到經常檢查,嚴格做到專油專具,定期清掃,並納入交接班內容。

  3.3、按規定定期補加或更換潤滑油(脂),認真做好加、換油記錄,做到無油不啟動、低油位不開車。

  3.4、按時檢查濾網、油位、油壓、油溫和油質,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和報告。

  3.5、經常檢查潤滑部位的溫度情況,軸承溫度應保持在規定指標內。

  3.6、對自存自用油品要定時檢查,認真交接,對固定式油桶(箱)應按時脫水。

  3.7、常用閥門絲桿螺母之間,要定期注油〔脂)潤滑,不常用的要用油脂封閉。

  3.8、按規定將廢油回收到指定位置的指定容器,認真做好廢油回收工作。

  四、潤滑油(脂)儲存和保管

  1、車間下設潤滑站,潤滑油站由當班保證潤滑器具和地面的衛生清潔

  2、潤滑油站要採取通風措施,冬季做好保溫

  3、潤滑油站內嚴禁動火,潤滑油站附近要有消防器材並做好標示

  4、入庫油品必須有合格證,庫存三個月以上時應檢驗,不合格油品應及時進行處理,直到再次檢驗合格為止。對車間入庫的油(脂)要及時建立臺賬,註明名稱、代號、入庫時間,並作好分類、分組保管。

  五、潤滑器具管理與過濾標準

  1、車間按照各崗位用油實際情況配齊應有的潤滑油具,基本用具有:領油大桶、固定式油捅(箱)、抽油器、提油桶、油壺、接油盤、過濾漏斗、油脂桶、油脂鏟、油脂槍等。

  2、各潤滑用具應標記清晰,專油專用,定期清掃。一般情況下,領油大桶、固定式油捅(箱)每三個月清掃一次;其餘各用具每週清洗一次;用具各部的過濾網要班班檢查,及時清洗。各用具使用或清洗後,應按指定地點放置整齊,嚴禁隨意放置,以免丟失或損壞。

  3、各崗位的潤滑油具由當班班長及使用人員負責管理和維護,交接班時做好交接

  4、在用的潤滑器具一定要保護好過濾網,由車間定期每月指定當班清洗過濾網

  5、裝置潤滑的潤滑油(脂)必須符合裝置的潤滑工工藝條件要求,不得亂用、混用;容器換裝不同種類、不同牌號的油品時,必須按規定徹底沖洗乾淨,方可改裝別的油品。

  6、潤滑油的濾網要符合規定:壓縮機油、機械油所用過濾網,一級過濾網為60目,二級過濾網為80目,三級過濾網為100目。

  六、潤滑油使用

  1、裝置必須按規定要求用油,不得任意濫用和混用,不合格油品不準使用。裝置潤滑用油見附錄A(補充件)或裝置說明書。裝置所用潤滑油的規格、數量、潤滑點、加油時間及加油週期等,必須嚴格按照“三濾五定規定”執行

  2、因操作條件改變或規定油品缺乏,需變更油品時,應報有關部門及主管領導審批,車間不得隨意更改。

  3、潤滑油品代用必須符合同等質量或以優代劣的原則,規定油品得到供應後應停止代用。

  4、如需要更換不同型號的潤滑油品或油品經檢驗不合格需要更換時,應先將原油品清除乾淨,然後再加入新油品。

  5、新安裝裝置第一次(跑合期)投入運轉的一般裝置,應在15~30天內更換一次新油;正常運轉時,換油週期應根據工作條件、潤滑油檢驗報告而定。

  6、具有獨立潤滑油系統的大型機組檢修後,潤滑油迴圈一定時間,經檢驗合格,方可試車或投入執行。

  7、執行中的大型機組潤滑油應每月檢驗一次,條件惡劣或執行後期應適當增加檢驗頻次,應化驗黏度、水分、機械雜質、閃點、酸質,如有一項指標不合格,應及時處理。潤滑油的檢驗報告要妥善保管,以備查詢。

  8、發現漏油、跑油時要及時查出原因,上報車間,立即消除並作好記錄,禁止跑油、漏油

  9、主要、大型運轉裝置換油時,應該在車間裝置管理人員監督下進行,並按規定記錄在裝置檔案。

  七、裝置潤滑加油(脂)標準

  1、油潤滑

  加油以刻度線為準,無刻度線時應符合如下規定。

  1.1、迴圈潤滑

  正常執行時油箱油位應保持在2/3以上。

  1.2、油環帶油潤滑

  1.2.1、油環內徑D=25~40mm時,油位高度應浸沒油環D/4。

  1.2.2、油環內徑D=45~60mm時,油位高度應浸沒油環D/5。

  1.2.3、油環內徑D=70~130mm時,油位高度應浸沒油環D/6。

  1.3、浸油潤滑

  1.3.1、滾動軸承的浸油潤滑

  a.、n、>、3000r/min時,油位在軸承最下部滾動體中心以下,但需浸沒滾動體下緣。

  b.、n=1500~3000r/min時,油位在軸承最下部滾動體中心以上,但不得浸沒滾動體上緣。

  c.、n、<、1500r/min時,油位在軸承最下部滾動體的上緣或浸沒滾動體。

  1.3.2、變速機的浸油潤滑

  a.圓柱齒輪變速機油麵應浸沒高齒輪副低速齒輪齒高的2~3倍。

  b.圓錐齒輪變速機油麵應浸沒其中一個齒輪的全齒寬。

  c.蝸輪蝸桿減速機油麵應浸沒蝸輪齒高的2~3倍,或蝸桿的一個齒高。

  1.4、強制潤滑

  應按有關技術要求或實際標準確定。

  2、脂潤滑

  2.1

  n>3000r/min時,加脂量為軸承箱容積的1/3。

  2.2

  n≤3000r/min時,加脂量為軸承箱容積的1/2。

  八、廢油品回收

  1、廢油的回收應該堅持勤儉節約的方針,車間應採取積極措施,排放及更換下的廢潤滑油應按品種牌號進行回收,認真做好廢油品的回收、再生、和處理工作。

  2、車間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合理的廢油品回收指標避免浪費,回收的廢油脂可用於刮泥機鏈條、軌道的保養,廢油用於螺栓等保養。

  倉庫硬體裝置維修制度2

  1、裝置管理制度範圍

  1.1本裝置管理制度規定公司所有的為實現產品的符合性所需的裝置的管理和管理職責,以及對這些裝置的更新、移裝、使用、點檢、檢修、保養、報廢、封存等的管理要求。本制度對公司內所有裝置的管理必須遵守相關國家標準及行業標準。

  2、目的

  2.1透過對裝置的有效的綜合管理、使用和維護,使裝置保持良好的技術狀態,滿足產品生產要求。

  3、職責

  3.1工藝裝置部是裝置管理的歸口部門,負責裝置的更新改造、使用維護管理以及裝置的資產管理,裝置所需要的能源動力管理等。

  3.2各分廠、車間、科室和物資處等使用單位負責相關裝置日常維護、保養和管理。

  4、裝置資產管理

  4.1由工藝裝置部對所屬裝置資產進行綜合管理,逐臺編號,建立裝置臺帳。

  5、裝置的更新

  5.1裝置更新的原則是為提高公司裝備素質,符合產品生產要求,減輕生產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勞動生產率。公司內正常的裝置更新工作於每年6月由各分廠、車間提出申請,報工藝裝置部。工藝裝置部應根據所掌握的裝置技術狀態,綜合工藝上、質量上的要求,提出下年度的裝置更新計劃,並納入公司年度綜合計劃中執行。由工藝裝置部負責實施 。

  6、新增裝置的管理

  6.1新增裝置流程:裝置使用部門根據目前裝置使用不滿足生產或需要更新的情況下,向工藝裝置部提出申請,詳述購置理由、產品加工物件、裝置效能規範、投產後能達到的利用程度。工藝裝置部根據裝置需要單位所提的申請進行可行性方面的技術調查。經相關部門審批及總經理批准後由採購部門進行購置。

  6.2新裝置進廠後,由工藝裝置部與使用部門共同開箱,裝置的安裝除錯由工藝裝置部負責,使用部門配合,重點關鍵裝置由工藝裝置部安排或委託專業安裝單位進行。

  6.3新裝置安裝除錯後,經生產工藝驗證合格後,由工藝裝置部辦理《裝置安裝驗收移交單》。正式移交使用部門,裝置管理人員及時制訂相應的裝置保養及相關資料。裝置檔案由工藝裝置部統一管理。

  6.4自制裝置的驗收:構成固定資產的裝置,在製造完工後,工藝裝置部與使用部門進行驗收。自制裝置驗收時必須有相應的圖紙、說明書、精度檢驗單等資料齊全並符合國家驗收標準或行業標準。自制特種裝置驗收應由具備專業資質的機構檢驗合格,取得安全使用證或安全標誌後方可使用。驗收合格後,裝置檔案由工藝裝置部統一管理。

  7、裝置的移裝

  7.1裝置的移裝:應根據生產工藝的要求,應由遷入車間提出申請報告,經生產部領導批准後,報工藝裝置部方可進行。裝置的移裝過程中的安裝事宜,由工藝裝置部負責,使用部門配合實施。

  8、裝置的封存管理

  8.1對閒置或連續停用三個月以上完好的生產裝置,所屬車間要填寫《裝置封存(啟用)申請單》。經工藝裝置部批准後,方可封存。

  8.2使用部門對封存裝置應做到斷電、斷油、斷水等,將裝置保養好,塗上防鏽油料,套上機床罩,掛上封存牌。裝置封存期間,要指定專人定期檢查和保養,不準任意拆卸裝置及零部件。

  8.3使用部門要求將封存裝置啟用時,應填寫《裝置封存(啟用)申請單》;工藝裝置部批准後,方能啟封投產。

  9、裝置的報廢

  9.1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可按規定申請報廢。

  9.1.1超過使用年限、主要結構陳舊、精度低劣、生產效率低,且不能改裝利用或大修雖能恢復精度,但經濟上不如更新合算者。

  9.1.2使用年限未到,但不能遷移的裝置,因建築物改造或工藝佈局必須拆毀者。

  9.1.3裝置損耗嚴重,大修後效能精度仍不能滿足工藝要求者。

  9.1.4腐蝕過甚,絕緣老化,磁性失效,效能低劣且無修復價值者或易發生危險者。

  9.1.5因事故或其他災害,使裝置遭受嚴重損耗無修復價值者。

  9.1.6國家規定的淘汰產品。

  9.2裝置報廢的審批:

  9.2.1凡符合報廢條件的裝置,由使用部門提出申請,報工藝裝置部填寫《裝置報廢申請單》,經公司領導及上級主管部門批准後,方可報廢裝置。裝置未經批准報廢前,任何部門不得拆卸、挪用其零部件和自行報廢處理。

  10、裝置的使用管理

  10.1新上崗、轉崗、調入的裝置操作人員在使用裝置前,必須對其進行教育,學習裝置的結構效能、技術規範、安全操作規程、維護保養知識等基本常識。在師傅的指導下,學習實際操作技術,熟悉使用裝置的效能和技術規範。

  10.2使用部門負責裝置的正確使用、妥善保管和精心維護,並對其保持完好和有效利用負直接責任。所有重點關鍵裝置,實行憑證操作制度。

  10.3操作人員必須熟悉裝置的結構、效能、掌握裝置的使用要求才能獨立操作。

  10.4所有操作人員必須遵守裝置的安全操作規程,合理潤滑,合理使用裝置,搞好日常點檢及保養,做到“三好四會”,即“用好裝置、管好裝置、修好裝置;會使用、會維護、會點檢、會緊急處理裝置故障”。生產中不允許精機粗用,大機小用。嚴禁裝置超負荷超規範使用,嚴禁裝置運轉中變速,不準在軌道上放工具、零件、坯料等物品,更不準隨意拆除安全裝置及零部件,動力供應中斷時應立即關閉裝置的各種開關,將工作機構返回起點裝置,手柄、手把返回正常位置。

  10.5確因生產需要,必須要在裝置上進行超負荷、超規範及精機粗用時,應由使用部門提出防範措施,同時報工藝裝置部審查,經工藝裝置部領導批准後方可實施。未經批准,操作人員有權禁止使用裝置。

  11、裝置的點檢及維護保養

  11.1裝置使用部門按《裝置點檢及維護保養規定》進行實施。

  11.1.1裝置的日常點檢:班前由操作人員,根據裝置日常點檢表內容對相應裝置進行認真檢查並做好記錄,使裝置經常保持清潔、整齊、潤滑、安全,班中發生故障,應及時給予排除。

  11.1.2裝置一級保養:以操作人員為主,檢修人員為輔,根據《裝置一級保養指導書》對相應裝置進行保養。一級保養原則上每週週六進行一次。保養完後按規定填寫《裝置保養記錄》,保養過程中如有對裝置進行維修則按規定填寫《裝置維修記錄單》,並統一交於工藝裝置部管理存檔。

  11.1.3裝置二級保養:以檢修人員為主,操作人員為輔,根據《裝置二級保養指導書》對相應裝置進行保養。原則上每季季度末進行一次。保養完後按規定填寫《裝置保養記錄》,保養過程中如有對裝置進行維修則按規定填寫《裝置維修記錄單》,並統一交於工藝裝置部管理存檔。

  11.1.4裝置三級保養:以檢修人員為主,使用部門相配合。生產裝置的精度及工藝驗證是產品質量及效率的保證。根據《裝置三級保養指導書》於每年6月至8月各車間應對本車間生產裝置進行保養並全面大檢修。裝置三級保養及大檢修由工藝裝置部組織實施。裝置三級保養及大檢修與生產發生矛盾時,應根據“先維修後生產”的原則合理安排。裝置三級保養及大檢修完工後,經使用部門確認,填寫《裝置保養記錄》與《裝置大檢修單》,並交工藝裝置部歸檔。

  12、精、大、稀、重點關鍵裝置管理

  12.1精密、大型、稀有、重點關鍵裝置是本公司生產中的重要裝置,必須嚴格執行定人、定機、憑證操作、根據“保養指導書”實行強制保養制度,以確保裝置的完好執行。操作工人必須遵守裝置的規程,合理潤滑裝置,合理使用裝置,生產中嚴禁超負荷和拼裝置。發現問題逐級反應及時解決。使用部門應每年進行一次裝置精度普查,報工藝裝置部備查。

  13、裝置的潤滑管理

  13.1裝置的潤滑管理工作是裝置維護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保證裝置正常運轉,防止事故發生,減少機件磨損,延長使用壽命,提高裝置的`生產效率和加工精度的有力措施。

  13.2認真貫徹裝置潤滑的“五定”工作,即定人、定點、定質、定量、定期。各車間應做好裝置的定期換油工作,同時做好廢油回收工作,做到分類油質分類回收。

  14、裝置檔案管理

  14.1公司所有裝置的檔案資料(包括訂購合同、製造商的技術檔案、使用說明書、合格證明書、裝箱單、保修單及相關附件等)統一由工藝裝置部管理。

  14.2凡是需要裝置資料的部門應到工藝裝置部借用,並按時歸還。

  15、裝置考核管理

  15.1保證裝置進行有效的管理,使裝置保持良好的狀態,滿足使用要求,對裝置使用部門按《裝置管理工作考核制度》進行實施。

  16、報表資料統計

  16.1裝置的登記和統計是反映企業裝置的動態變化。它的意義就是為了確保公司財產完整,充分發揮裝置的使用效率。必須準確掌握裝置動態狀況,使之得到合理的使用、維護、保養。

  17、本制度於二00九年一月一日起實施。本制度與上級規定有牴觸時,按上級規定執行。

  倉庫硬體裝置維修制度3

  第一條預防性維護保養

  1、所有裝置必須根據維修保養手冊及相關規程,進行定期檢修及保養,並制訂相應年度、季度、月度保養計劃及保養專案。

  2、相關人員必須認真執行保養計劃及保養檢修專案,以便儘可能延長系統裝置正常使用之壽命,並減少緊急維修之機會。

  3、保養檢修記錄及更換零配件記錄必須完整、真實,並須由使用方工程部建立裝置維修檔案,以便分析故障原因,確定責任。

  4、各系統之維護保養計劃及保養檢修專案之制訂由使用方工程部負責,並提交管理方工程部經理審閱;保養檢修及更換零配件之記錄由使用方工程部負責。

  5、進行正常系統維修保養及檢修時,如對業主使用產生影響,必須提前三天通知管理處,由管理處發出通告,確定檢修起止日期及時間(須儘可能減少對業主之影響範圍),以便使受影響之業主做好充分準備。

  第二條緊急維修

  1、必須進行緊急維修時,須立即通知工程部經理,安排有關人員立即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處理。

  2、如因緊急維修,必須對業主使用產生影響時,管理處須立即通知業主,並向受影響之業主發出緊急通告,同時,需考慮儘量減少影響範圍。

  3、如發生故障之裝置在保修期內,應做出適當之應急處理,以儘量減少對業主之影響,並立即通知有關供應商之保修負責人。

  4、緊急維修結束後,須由使用方工程部填寫維修記錄及更換零配件記錄,並以書面形式將事故障原因、處理方法、更換零配件之名稱、規格及數量、品牌等、處理結果、事故發生時間、恢復正常時間等向管理方工程部報告。此報告由工程部資料管理人員存入裝置維修檔案,備查。

  第三條裝置的更新及系統改造

  1、出於技術更新、提高效率、安全執行、減少汙染及降低能耗等方面考慮,工程部有責任提高對現有裝置做出更新或改造之建議。

  2、裝置更新及改造建議,必須向管理方總經理提交可行性分析報告。

  3、由於此類工作通常沒有迫切性,故須儘量安排在最有利及對業主影響最小之時間進行。

  倉庫硬體裝置維修制度4

  一.目的

  為加強全廠裝置的維修工作,確保裝置及時修復,減少停機時間,確保全年生產計劃的順利完成,特制定本標規程。

  二.適用範圍

  本檔案適用於廠區所有裝置的維修。

  三.職責

  1、本制度由工程技術人員編寫或修改,由分管經理審批

  2、本制度由裝置管理部協同崗位操作人員和裝置維修人員執行

  3、本制度由裝置管理部門負責監督、檢查

  四.內容及要求

  1、依據裝置故障、事故等發生的不同情況,將裝置維修分為三大類:定期維修、緊急維修和裝置更新及系統改造。

  2、定期維修

  2.1堅持預防為主的裝置維修原則,進行定期維修,並制訂相應的大修、中修和小修計劃。

  2.2相關人員必須認真執行維修計劃,以便儘可能延長裝置正常使用壽命,並減少緊急維修的機會。

  2.3裝置管理部負責建立裝置維修檔案,維修記錄及更換零配件記錄必須完整、真實,以便分析故障原因,確定責任。

  2.4裝置進行定期維修後,由生產部和裝置部共同組織驗收,經驗收合格後,共同填寫裝置維修驗收單,雙方負責人簽字後方可投入生產。

  2.5進行正常系統定期維修時,如對生產使用造成影響,必須提前三天通知生產部,以便做好充分準備。

  3、緊急維修

  3.1必須進行緊急維修時,應立即通知裝置管理部,由裝置管理部安排人員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處理。

  3.2如因緊急維修,對生產使用造成影響時,必須立即通知生產部,同時,需考慮儘量減少影響範圍。

  3.3如發生故障的裝置在保修期內,應做出適當的應急處理,以儘量減少對生產的影響,並立即通知有關供應商的保修負責人。

  3.4緊急維修結束後,須由裝置管理部填寫維修記錄及更換零配件記錄,並以書面形式將事故障原因、處理方法、更換零配件之名稱、規格及數量、品牌等、處理結果、事故發生時間、恢復正常時間等向分管經理報告。

  4、裝置更新及系統改造

  4.1出於技術更新、提高效率、安全執行、減少汙染及降低能耗等方面考慮,裝置管理部有責任提高對現有裝置做出更新或改造的建議。

  4.2裝置更新及改造建議,必須向分管經理提交可行性分析報告。

  4.3由於此類工作通常沒有迫切性,故須儘量安排在最有利及對生產影響最小的時間進行。

  倉庫硬體裝置維修制度5

  一、制定維修保養計劃

  1、專案工程部各專業主管負責制定維修保養計劃初稿。新專案在正式接管後兩個月內做出,並上報專案經理。計劃分專業制定。

  2、工程部負責人在收到維修保養計劃初稿後,對初稿進行修訂。上報專案經理審批,此工作於15日內完成。

  3、專案經理在收到本專案設施裝置年度維修保養計劃後,於15日內審批完成並下發至工程部執行。

  二、執行維修保養計劃

  1、專案部由專案經理每月召開一次有關設施裝置的工作會議,聽取工程部關於設施裝置維修保養計劃執行情況及遺留問題的彙報,同時聽取有關部門對設施裝置使用情況及維修保養工作的意見、建議,協調維修保養工作中需要配合及工程部負責人職權範圍內無法解決的問題。

  2、工程部負責人將審批後的年度維修保養計劃按月、按系統或專業下發至各專業主管,各專業主管按計劃實施。

  3、每項維修保養工作實施後由工程部負責人填寫設施裝置維修保養記錄,並於工作完成後二日內將此記錄上交專案經理。

  4、工程部負責人將每月設施裝置維修保養記錄彙總後於第二月首5日內做出並上報專案經理。

  5、因客觀原因經批准未按期完成的維修保養工作必須由工程部在相應的時間內完成,原則上不得超過一個月。

  三、修改維修保養計劃

  1、設施裝置維修保養計劃每年修訂一次。每計劃年度最後一個月首日前專案部工程負責人將修改稿上報專案經理。專案經理應於15日內審批完成並下發至工程部負責人。

  2、設施裝置維修保養計劃若未進行修改,同樣上報專案經理審批,審批時間為15日。

  3、設施裝置維修保養計劃在實施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也可進行修改,但每項修改必須經工程負責人稽核並將修改理由上報專案經理審批。審批後的修訂計劃送達專案工程部執行。

  倉庫硬體裝置維修制度6

  1.總則

  為加強白溪水電廠裝置檢修管理,執行“計劃檢修、預防為主”的檢修方針,做到“應修必修、修必修好”,保持裝置“健康水平”,保證電廠安全、穩定、經濟執行,特制定本裝置檢修管理制度。本裝置檢修管理制度適用於電廠各類裝置檢修管理。

  2.職責劃分

  2.1電廠執行部負責裝置執行管理,執行部是電廠生產執行、檢修排程的中心。

  2.2電廠生產計劃部負責裝置技術管理和檢修管理,是電廠技術管理中心。

  2.3電廠生產計劃部負責全廠機電裝置、自動化裝置、通訊裝置的定期維護、缺陷處理、事故處理、主裝置小修、輔助裝置大小修及外委工程的監理工作。

  2.4主裝置大修、技改、“兩措”工作量大、專業性強的專案透過競標外委。

  3.檢修分類

  3.1缺陷處理和事故檢修:指在裝置發生故障或事故之後進行的非計劃檢修。其目的是迅速排除裝置缺陷、故障、事故,恢復裝置的正常執行。

  3.2定期維護:指按裝置說明書要求,對裝置進行定期的檢查、維護的計劃性檢修。其目的是對裝置進行檢查、區域性修理、保養和清潔,防止故障和事故發生,保持裝置“健康水平”。

  3.3年度預防性檢修:指按有關檢修、試驗規程和裝置說明書要求,每年枯水期對裝置進行的檢查維護、試驗和檢修工作。其目的是對裝置進行檢查、維護、定檢、預試、消缺、技改,防止故障和事故發生,保持裝置“健康水平”。

  3.4主裝置大修:指按《發電廠檢修規程》要求和裝置狀況,對主裝置進行定期的大修,為計劃性檢修。其目的是恢復裝置原有的技術性能。

  4.年度檢修計劃

  4.1電廠每年在枯水期對全廠機電裝置進行一次年度預防性檢修。年度預防性檢修的任務是對裝置進行全面檢查、維護、定檢、預試、消缺、技改。

  4.2年度預防性檢修專案根據《發電廠檢修規程》、《電氣裝置預防性試驗規程》、《繼電保護和安全自動裝置檢驗條例》等規程規範、裝置說明書要求及裝置執行情況制定。

  4.3年度預防性檢修專案計劃在每年9月由生產計劃部提出,報總工程師稽核。總工程師組織執行部、維護班專業人員對專案計劃進行討論、修改,形成“年度檢修專案計劃”,報公司總經理批准,由公司下達電廠各部執行。

  4.4維護部每年10月根據“年度檢修專案計劃”制定“年度檢修計劃”,報電廠廠長稽核,報公司總經理批准,由公司下達電廠各部執行。

  4.5維護部按公司批准的“年度檢修計劃”和“年度檢修專案計劃”進行年度預防性檢修工作,不得漏項、延期、超預算。

  5.定期維護計劃

  5.1裝置定期維護專案在《維護手冊》中規定,《維護手冊》由維護部每年修訂一次。

  5.2維護部應制定分月、分周的定期維護計劃,報總工程師批准後認真執行。

  5.3定期維護是保證裝置安全執行的重要手段,不管裝置的狀況如何,必須按期進行。在定期維護中發現問題要及時處理或提出檢修計劃。

  6.檢修質量驗收

  6.1檢修質量主要靠《檢修規程》、《維護手冊》、檢修工序卡和檢修人員的技術素質、責任心來保證。裝置檢修維護完成後實行分類驗收。

  6.2裝置消缺驗收按《裝置缺陷管理制度》相應條款進行。

  6.3一般裝置事故檢修完成後,由工作負責人自檢,運行當值值長和執行部主管複檢驗收。重大裝置事故檢修完成後,由總工程師組織執行部和維護班專業人員驗收。

  6.4裝置定期維護工作完成後,由工作負責人自檢,運行當值人員複檢驗收。

  6.5輔助裝置年度預防性檢修完成後,由裝置主管工程師自檢、專業工程師複檢,執行部經理和維護部經理驗收。

  6.6主裝置年度預防性檢修完成後,由裝置主管工程師自檢、專業工程師複檢,總工程師組織執行部和維護部專業人員驗收。

  6.7裝置檢修驗收投運後,在保質期內發生因檢修質量引發的故障或障礙,要追究工作負責人及驗收人員責任。

  6.8外委檢修工程由生產計劃部負責監理,完成後,由總工程師組織執行部和維護班專業人員驗收。

  6.9檢修質量檢查、驗收時,應嚴格按照設計圖紙、規程規範、裝置廠家說明書要求執行。

  7.檢修報告管理

  7.1裝置消缺工作完成後,檢修報告由工作負責人在《裝置缺陷記錄》、《裝置檢修交待》、《裝置缺陷通知單》中完成。

  7.2事故檢修工作完成後,檢修報告由工作負責人在《裝置檢修交待》中完成。

  7.3定期維護工作完成後,檢修報告由工作負責人在《裝置檢修交待》、《定期維護記錄》中完成。

  7.4年度預防性檢修,主裝置和與主裝置同步進行的輔助裝置檢修報告,應在工作結束後七日內由裝置主管工程師完成,專業工程師稽核,主任工程師總結,十日內提交整體檢修技術總結報告,報總工程師批准。

  7.5主裝置大修報告在工作結束後三十日內由外委單位完成,主任工程師稽核,總工程師批准。

  8.檢修現場管理

  根據白溪水電廠部門職能劃分,檢修作業管理是維護部的主要職能。維護部主要承擔電廠裝置消缺、定期維護、檢修和技改的施工和監理工作,確保檢修作業安全、檢修維護質量,按規定工期完成檢修任務,控制檢修成本。

  詳見電廠維護管理制度之《檢修現場管理制度》。

  9.執行日期

  本制度從釋出之日起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