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好文> 初中生“早戀”怎麼辦

初中生“早戀”怎麼辦

初中生“早戀”怎麼辦

  第一,成年人的偏見。

  作為成年人的家長,似乎都忘記了自己從青春期走過來的那段經歷和體驗,只記住了後來“搞物件”,“性生活”,“生孩子”等場景。一見孩子有異性接觸,就立即把成年人的印象套在孩子身上,不符合孩子的實際,而且誤導了孩子的行為,不僅不被孩子接受,而且可能驅使孩子“弄假成真”。

  第二,對科學的無知。家長很少明白,孩子進入“青春期”的意思,就是體內一種化學元素即荷爾蒙的增長,使孩子成為一個“性別磁場”,男孩為陽極,女孩為陰極。陰陽磁場的'相互吸引,加之荷爾蒙的進一步作用,使孩子體貌發生符合自己性別的變化即出現“第二性徵”。男女“第二性徵”截然不同,有差別就有吸引。於是,看不見的磁場效應加看得見的外表吸引,使青春期男女孩子有相互接近的欲求,這是物理現象,生理現象,心理現象,實屬自然。只要孩子不能夠“退磁”為中性人,這種現象就必然在孩子青春期顯示出來。這種科學的道理,亟待向家長講清楚。

  第三,對青春友情的誤解。

  少男少女在“磁場效應”中自然地進入異性世界,直觀地認識異性,並從與異性的交往中認識自己,從而讀懂異性,明白自己,並在交往實踐中學習性別尊重、性別平等和相宜的性別角色,這比任何的理論教導都有效。如果這種交往與未來的戀愛和婚姻有什麼關係的話,那麼可視為“早期鋪墊”或積極準備。一個人不能等到考試再讀書,而是先讀書,再考試。戀愛、結婚是人生經歷中的重大考試。很難想象,處於自由擇偶時代的青年人,在其少男少女時代連異性之間的交往都不曾有過,在二十多歲突然去參加選擇“終身伴侶”的考試,如何能夠順利透過呢?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希望將家長們所稱的“早戀”改為“早練”,即未來擇偶結婚的早期練習。實際上,今天許多青年男女不曾自然而廣泛地進行過不帶有婚姻目的的結交異性朋友的練習,一交往便去談婚論嫁,甚至徑直將婚姻當做練習本,錯了便撕毀重來,代價豈不太昂貴了嗎?當今的離婚率日益上升,是否與此有關呢?對前面提到的那位自身婚姻不幸的母親,也許可以特別反思一下自身的經歷呢。

  第四,單身母親的心理依賴。

  許多離異的單身母親,或因丈夫長期不在身邊而孤獨寂寞的中年女性,把自己的感情孤注一擲地寄託在孩子身上,不知不覺對孩子產生控制甚至“佔有”的心理,不能容忍孩子與其同齡夥伴的親密交往。這種情況尤其明顯地發生在母親與青春期兒子和父親與青春期女兒之間。這裡有著某種性心理“情結”,如果長期得不到緩解與疏導,將導致父母與兒女雙方的性心理扭曲,嚴重的會造成孩子將來的戀愛挫折和婚姻不幸。這就需要對單親家庭的家長進行特別的指導、關心和幫助,使他調整心態,去重新建立自己的生活情趣,不要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孩子身上,“放飛孩子的心靈”,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

  總之,對多年來成年人對少男少女交往所抱有的“早戀”偏見,需要從心理學上去予以澄清。我們找不到更好的詞彙去定義這種交往的性質和好處,姑且用“早練”取代“早戀”吧。既然是早期的練習,大人就不必那麼緊張,孩子也不必那麼肯定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