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手抄報> 植樹節手抄報初中

植樹節手抄報初中

植樹節手抄報初中

  導語:植樹節到,你在我心中,就是一棵樹。沾溼著雨露,笑成一片綠。我彎下腰,刨開煩惱的土,澆上開心的水,施加富有的肥,紮好健康的樁,只願你幸福久長!接下來小編整理了植樹節手抄報初中,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植樹節手抄報

  植樹節手抄報

  植樹節手抄報

  古代,並無明文規定的植樹節

  在古代中國雖沒有國家規定的植樹日,但一直保留著植樹造林的優良傳統。古代人植樹,是怎麼幹的呢?

  先秦時期:“孟春之月,盛德在木”

  《禮記》記載:“孟春之月,盛德在木”。早在先秦時期,就設有專門掌管國家山林的官員,此類官員稱為“林衡”或“山虞”。《周禮》對這兩個職位有明確的`描述:“山虞掌山林之政令,物為之厲而為之守禁,仲冬斬陽木,仲夏斬陰木,凡服耜,斬季材,以時入之,令萬民時斬材,有期日,凡邦工入山林而掄材不禁,凡竊木者有刑罰。” “山虞以時斬材,而林衡受法于山虞,以嚴其戒,一有不平,則計其守其之功過而賞罰之矣。” 也就是說山虞職位較高,主要負責制定保護山林資源的政令,對樹木的栽種砍伐進行決策。林衡職位相對較低,受山虞領導,主要職責是巡視山林,執行禁令等。

  即使是在諸侯混戰、四方割據的春秋戰國,植樹依然盛行。孟子曾經向梁惠王獻策,五畝大的宅地,如果周圍種上桑樹,五十歲的人何愁沒有衣服穿? 齊國名相管仲要求城民布衣利用房前屋後種桑麻,城牆周圍種荊棘,以鞏固城防,並有名言曰:“為人君而不能謹守其山林,不可以為天下王。”,可見其對植樹的重視。 “能樹百棵使繁袞者,置之黃金一斤。直食八石”。 意思是誰要能種一百棵樹並使其長勢繁盛,就可以得到黃金一斤,糧食八石的獎勵。

  秦漢:“陳、夏千畝漆……此其人皆與千戶侯等”

  在秦漢時期的壁畫與畫像石、畫像磚中可以見到大量的樹木形象。比如,秦都咸陽三號宮殿遺址中的壁畫《車馬圖》描繪了兩組林蔭道。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T型帛畫上繪有扶桑神樹。尤其是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曾下令在道旁植樹。《至言》記載:“秦為鄧道於天下,道廣五十步,樹以青松”,可見當時植樹之盛。

  西漢司馬遷的《史記》載:“安邑千樹棗;燕、秦千樹慄;蜀、漢、江陵千樹橘;淮北、常山已南,河濟之間千樹萩;。”意思是擁有很多樹木的人,財富可以與千戶侯相比。

  隋唐:“持錢買花樹,城東坡上栽”

  隋煬帝雖留下萬世罵名,但非常重視植樹造林。他愛酷愛種柳樹,曾詔令民間每種活一棵柳樹,就賞細絹一匹。

  大唐盛世,草木繁茂也為這個偉大的朝代增添了亮色。唐代王公以下皆有“永業田”,相當於現代的“自留地”。在永業田裡必須種上一定數量的樹木。唐朝還規定,凡驛站與驛站之間,都要種上道樹。開元年間,還下令各地在通衢兩旁都種上各種樹木,以廕庇行旅。在唐朝的詩歌裡可窺之一二。李白有詩“樓東一株桃,枝葉拂青煙.此樹我所種,別來向三年.桃今與樓齊,我行尚未旋”。杜甫雲“ 奉乞桃樹一百根,春前為送浣花村”。白居易的.但購有花者,不限桃李梅”。

  宋元時期:“課民種樹,定民籍為五等”

  宋太祖趙匡胤下令,第一等種雜樹百,每等減二十為差,桑棗半之。”他根據植樹多少把百姓分成五等,並下令凡是墾荒植桑棗者,不繳田租。對率領百姓植樹有功的官吏,可晉升一級。這就足見朝廷對種樹的重視。北宋大文豪蘇軾從小喜歡種樹:“我昔少年時,種樹滿松岡。”謫居黃州時在城東山坡開荒種地,謂之“東坡”,親手種植了柳、桑、棗、慄等樹,“持錢買花樹,城東坡上栽”,“東坡春向暮,樹木今何如”。蘇軾還把種樹的實踐體會寫成了《種松法》,對於何時下種,何時採果,怎樣育苗和管護等等娓娓道來。

  到了元代,元世祖忽必烈頒佈《農桑之制》十四條,其中規定,每丁歲種桑、棗二十株。土性不宜者,可種榆、柳等。同時嚴飭各級官吏督促實施,如失職或審報不實,按律治罪。

  明清時期:“凡民戶有田者,須種桑麻”

  明清時代,植樹規模有更大發展。明太祖朱元璋,人稱“植樹皇帝”。朱元璋一登基就詔令天下:“令天下廣植。凡民戶有田者,須種桑麻,慄棗各二百株。”一家人家一年要種桑麻以及棗樹各兩百株,可見之多。詔令一頒佈出去,僅金陵鐘山等地就植桑麻五十多萬棵。而後逐年遞增,蔚然成風。到朱元璋退位時,據說全國各地栽種樹木達幾億枚之多。

  清朝前期,也要求地方官員勸諭百姓植樹,禁止非時採伐和牛羊踐踏及盜竊之害。1840年戰爭爆發後,一批有識之士提倡維新,光緒皇帝曾詔諭發展農林事業,興辦農林教育。

  到了近代,也出現了一位“植樹將軍”馮玉祥。相傳馮玉祥駐兵徐州時,曾賦時一首:“老馮駐徐州,大樹綠油油。誰砍我的樹,我砍誰的頭。” 由此看來,馮玉祥多麼熱衷於植樹。

  古今相通之處頗多,面對現代社會愈來愈嚴峻的環境問題,請大家以實際行動參加植樹造林,為大地添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