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大學生的實習報告模板集合5篇
在現在社會,報告使用的次數愈發增長,不同種類的報告具有不同的用途。那麼報告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學生的實習報告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學生的實習報告 篇1
1實習概況:
20xx年10月,我們土木工程專業進行了工程地質實習,工程地質實習是整個工程地質學教學中十分重要的實踐環節,使學生在課程理論知識學習的基礎上,透過對基本地質現象的野外實地考察和現場實踐,獲得感性知識並鞏固和深化課程理論,使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為畢業以後的設計、施工中應用有關地質資料打下一定的基礎。
2實習目的
理解基本的地址概念,瞭解基本知識,學會基本技能。透過簡短的野外地址實習,鞏固學過的《工程地質》內容,加深對課程有關內容的理解;此外,透過實習培養對大自然的熱愛,陶冶情操,提高隨地址科學的興趣:同時充分認識到地質實踐對地質科學的重要性。同時,培養學生吃苦耐勞、艱苦努力、遵守紀律、團結協作等優良品質和增強集體觀念,掌握實地操作技能和編寫實習報告的能力,總結此次實習與我們所學專業的聯絡。
3實習內容:
昌樂火山口
昌樂火山口,距今1800萬年是新生代第三紀玄武岩火山口。火山口呈圓錐形,石頭呈紅褐色,氣勢極為壯觀,數萬根六稜石柱,由山底到山頂,直插雲天。
此火山口是火山筒內充填的玄武岩栓,經過200多萬年的長期風化剝蝕,被剝露出地面,巖栓柱狀節理髮育,呈輻射狀,向上收斂,向下散開,形象地記錄了當時火山噴發的自然景觀,展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據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考證認定,該火山口為第三紀玄武岩火山口,距今約1800多萬年,它的發現,對地求物理和地震科學研究都有很大參考介值。一色的紅褐圓稜柱石,豎指蒼天,凡經開鑿者皆顯露出明顯的噴發紋理,表明其成因於火山噴發,近百平方公里內的幾十座山包構成了蔚為壯觀的遠古火山群。
山東山旺國家地質公園
山東山旺國家地質公園位於山東省臨朐縣城東約22公里處,面積約13平方公里。地質公園地處魯中隆起區中的臨朐凹陷,公園內總體由兩個次級小盆地組成,即解家河盆地和包家河盆地,其外圍均為由玄武岩組成的低山丘陵,地形起伏較大。為季節性河流。地質公園以聞名世界的山旺古生物化石及反映其形成環境的火山地貌為特色。
山旺組地層中的化石,形成於距今1800萬年的第三紀中新世時期。目前已發現的動、植物化石有10幾個門類700多種,其中大部分是已絕滅的物種。植物化石包括真菌、矽藻、苔蘚、蕨類、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及藻類。動物化石有昆蟲、魚、兩棲、爬行、鳥及哺乳動物。特別是山旺山東鳥、齊魯泰山鳥等鳥類化石的發現,填補了中新世時期的空白,山旺成為我國鳥化石豐富的產地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發現鹿類化石最多、儲存最完好的化石產地。新發現的帶胚胎的犀牛化石是世界上唯一的,在國際學術界引起了轟動。植物化石枝葉最多,花、果實和種子也儲存得非常完美。 山東地下大峽谷
高峽深澗,鬼斧神工。飛瀑流泉,濺玉噴珠。天賦幻境,兆年孕育。暗河漂流,驚險刺激。管軌滑道,激越航程。江北溶洞,魅力所在。 特點:
一氣勢雄偉壯麗,峽谷深切近百米、兩壁如削、寬處百餘米、窄處僅可容身,成具體而微之地下三峽。洞內有一河、九泉、九宮、十二瀑、十二峽等景觀100餘處,構成了一幅氣勢恢宏的洞中峽谷雄奇畫卷,令人歎為觀止。
二地下暗河漫長而曲折,水量充沛,四季長流,地下河瀑布十分壯觀,在我國北方溶洞內實屬罕見。
三利用暗河水勢開發的1000米漂流專案,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記錄總部認證為中國最長的溶洞漂流專案。漂流道的設計充分體現了溶洞內的幽深莫測,起伏高下,波激浪湧,抑揚頓挫的特點。將地下河漂流的原生野始,驚險刺激演繹的淋漓盡致。
4實習總結:
短短一天野外實習很快結束了,不過我們從中實在學到了不少東西,在實習過程中能把所學的知識靈活的理解。增加我們對工程地質學這門課程新的認識。實際觀察到各種地理特徵。本次實習令我們加深了對地質學的瞭解,更深刻認識到了學習地質的意義,鞏固了學習成果,體會到學以致用的道。知識從感性認訓昇華到了理性認識,從抽象變得具體起來,我學習到了很多書上沒有的東西,瞭解了工程地質對實際工程建設的重要性。在這裡深深的感謝老師在的認真指導。在實習中學會了一定的觀察地質地貌的方法要領和細節。例如,出外實習要對考察物件做一定的瞭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內容,注意研究的方法,一些考察的細節,充分認識到地質地貌考察的必要性和艱苦性,激發了我們自己考察地理和各地典型地質地貌的興趣。同時,懂得和組成員合作的重要性。這些都將對我們日後的學習乃至工作起到積極的作用。
大學生的實習報告 篇2
現在,隨著數字測圖儀器、電腦和軟體的發展,傳統的測繪方法因此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全站儀為代表的智慧化、數字化測繪儀器,使三維資料自動採集、傳輸、處理的測量資料處理系統得以實現,從而減輕了測繪人員的工作強度,提高了效率,縮短了人員培訓時間,測繪精度也得到了保證和提高。
所謂數字測圖(Digital Surveying and Mapping,DSM)系統是以計算機及其軟體為核心在外接輸入輸出裝置的支援下,對地形空間資料進行採集、輸入、成圖、繪圖、輸出、管理的測繪系統。數字地圖(Digital Map)以數字形式存貯在磁碟、磁帶、光碟等介質上的地圖。
通常我們所看到的地圖是以紙張、布或其他可見真實大小的物體為載體的,地圖內容是繪製或印製在這些載體上。而數字地圖是儲存在計算機的硬碟、軟盤或磁帶等介質上的,地圖內容是透過數字來表示的,需要透過專用的計算機軟體對這些數字進行顯示、讀取、檢索、分析。數字地圖上可以表示的資訊量遠大於普通地圖。
數字地圖可以非常方便地對普通地圖的內容進行任意形式的要素組合、拼接,形成新的地圖。可以對數字地圖進行任意比例尺、任意範圍的繪圖輸出。它易於修改,可極大的縮短成圖時間;可以很方便地與衛星影象、航空照片等其他資訊源結合,生成新的圖種。可以利用數字地圖記錄的資訊,派生新的資料。如地圖上等高線表示地貌形態,但非專業人員很難看懂,利用數字地圖的等高線和高程點可以生成數字高程模型,將地表起伏以數字形式表現出來,可以直觀立體地表現地貌形態。這是普通地形圖不可能達到的表現效果。
數字化測圖是現代測繪測繪專業的必修課,透過實習,可以讓我門對該課程有一個系統的瞭解和掌握,進一步深化對數字化測圖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的理解,提高實際操作能力,掌握數字化測圖的基本過程和基本方法,掌握數字化測圖儀器----全站儀的使用方法,掌握數字化成圖軟體進行數字化地圖編繪的方法。同時,數字化地圖測繪是地理資訊系統的所必須先準備的,是地理資訊系統很重要的一部分,作為現代測繪工程專業的學生,不僅要學好各方面的測繪知識,更要掌握好測繪各方面的實際操作能力,只有掌握好了這些能本領,將來才能為自己的事業打下結實的基礎,所以,我們都很認真努力的對待這次實習。
我們這次的主要任務就是對我們學校進行野外的資料點的採集,再匯入電腦進行內業處理。野外常規資料採集是工程測量中,尤其是工程中大比例尺測圖獲取資料資訊的主要方法。
全野外資料採集法成圖主要有下列內容:
1.數字化測圖的準備工作(測區資料收集、設計、裝置軟體準備、計劃等);
2.控制測量;
3.外業測繪;
4.內業圖形編輯(包括常用編輯、圖形分幅、圖幅整飾等);
5.成果歸檔(圖件儲存備份、輸出、入庫等) 用全站儀進行外業觀測,測量資料自動存入儀器的資料終端,然後將資料終端透過介面裝置輸入到臺式電腦。採用這種方法則從外業觀測到內業處理直至成果輸出整個流程實現自動化。
實際上,數字測圖的全過程都是在進行資料處理,但這裡講的資料處理階段是指在資料採集以後到圖形輸出之前對圖形資料的各種處理。資料處理主要包括資料傳輸、資料須處理、資料轉換、資料計算、圖形生成、圖形編輯與整飾、圖形資訊的管理與應用等。資料預處理包括座標變換、各種資料資料的匹配、圖比例尺的統一、不同結構資料的轉換等等。資料轉換內容很多,如將野外採集到的帶簡碼的資料檔案或沒有碼的資料檔案轉換為帶繪圖編碼的資料檔案,供自動繪圖使用;將圖形資料檔案轉換為cass的交換檔案。經過資料處理後,可產生平面圖形資料檔案和數字地面模型檔案。要想得到一幅規範的地形圖,還要對資料處理後生成的 “原始”圖形進行修改、編輯、整理,並填充各種面狀地物符號;還要進行測區圖形拼接、圖形分幅和圖廓整飾等。資料處理還包括對圖形資訊的全息儲存、管理、使用等。資料處理是數字測圖的關鍵階段。在資料處理時,既有對圖形資料進行互動處理,也有批處理。數字測圖系統的優劣取決於資料處理的功能。
大學生的實習報告 篇3
一、實習目的:
透過該學習使學生加深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掌握一些典型機床的系統結構和工作原理,掌握機械拆裝的基本程式,理解機床裝配工藝;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為學生今後從事相關工作打下一定的實踐基礎;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改善學生的知識結構,拓展知識層面,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實習要求:
掌握典型金屬切削機床的基礎理論和工作原理;
掌握機械拆裝的基本方法和機械裝配工藝;
掌握機床傳動系統分析的基本方法;
掌握典型金屬切削機床的傳動系統;
初步具有新機床、新裝置、新技術的科研開發能力;
體會團隊協作在實踐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樹立團隊精神;
體會觀察、搜尋資料、調查研究、整理報告等方法,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問題的能力。
撰寫實習日記,並提交實習報告。
三、實習內容:
機床拆裝與參觀,包括:車床拆裝、滾齒機拆裝、常見機床結構參觀。具體內容如下:
車床部分
(1)瞭解車床的工藝範圍和佈局,熟悉其主要組成部件及功用。
(2)研讀車床相關圖紙,掌握各件的裝配關係。
(3)拆卸和裝配車床整機,掌握正確拆裝方法,理解機械裝配工藝。
(4)掌握主軸箱的內部結構、各組成部分的功能和裝配關係。
(5)掌握溜板箱的內部結構、各組成部分的功能和裝配關係。
(6)掌握進給箱的內部結構、各組成部分的功能和裝配關係。
(7)分析該機床的傳動系統。
(8)瞭解該機床的電器控制系統。
共有四個傳動鏈
主傳動:電動機—1—2—i—3—4—滾刀
進給傳動:工件—4—5—u—6—7絲槓
。滾齒機部分
(1)瞭解齒輪的加工方法,掌握滾齒原理。
(2)瞭解該機床的工藝範圍和佈局,熟悉其主要組成部件及功用。
(3)研讀機床相關圖紙,掌握各件的裝配關係。
(4)拆卸和裝配機床整機,掌握正確拆裝方法。
(5)分析滾齒機的傳動系統。
(6)掌握滾齒機的內部結構、各組成部分的功能和裝配關係。
(7)瞭解該機床的電氣控制系統。
共有四個傳動鏈
主傳動:電動機—1—2—i—3—4—滾刀
展成運動:滾刀—4—5—i—6—7—工件
進給傳動:工件—7—8—i—9—10—絲槓
差齒運動:絲槓—10—9—i—8—7—工件
。參觀部分
(1)瞭解實習工廠現有其它機床的結構。
(2)掌握實習工廠現有其它機床的工藝範圍和工作原理。
(3)對參觀的各種機床寫清其工作原理、工藝範圍及特點。
臥式車床外形圖
工作原理:臥式車床的加工原理就是把刀具和工件安裝在車床上,由車床的傳動和變速系統產生刀具與工件的相對運動,即切削運動,切削出合乎要求的零件。
工藝範圍:臥式車床的工藝範圍很廣,能進行多種表面的加工:各種軸類、套類和盤類的迴轉表面,如車削內外圓柱面、圓錐面、環槽及成型迴轉面;車削端面;車削螺紋;還可以進行鑽孔、擴孔、鉸孔和滾花等工作。
特點:通用性較大,但自動化程度低,加工形狀複雜的表面時換刀麻煩。
臥式銑床
工作原理:用銑刀對工件進行銑削加工的機床
工藝範圍:銑床的工藝範圍很廣,可以加工平面,溝槽,臺階,圓柱孔,花鍵,圓柱齒輪,傘齒輪,離合器,凸輪,蝸輪蝸桿,螺旋槽,角度槽,球面,特型面等等。
特點:銑床具有足夠的剛性,效率高,操作方便,結構簡單,效能全面性等特點。
工作原理:滑枕帶著刨刀,作直線住復運動的刨床,主運動原理就是曲柄搖桿機構。將旋轉運動轉變成直線往復運動,滑枕為主運動,工作臺做進給運動
工藝範圍:牛頭刨床主要用於單件小批生產中刨削中小型工件上的平面、成形面和溝槽。
特點:中小型牛頭刨床的主運動(見機床)大多采用曲柄搖桿機構(見曲柄滑塊機構)傳動,故滑枕的移動速度是不均勻的。大型牛頭刨床多采用液壓傳動,滑枕基本上是勻速運動。滑枕的返回行程速度大於工作行程速度。由於採用單刃刨刀加工,且在滑枕回程時不切削,牛頭刨床的生產率較低。
外圓磨床
工作原理:以兩頂心為中心,以砂輪為刀具,將圓柱型鋼件研磨出精密同心度的磨床
工藝範圍:外圓磨床主要用於成批軸類零件的端面、外圓及圓錐面的精密磨削,一般精密機械加工車間批次小,精度要求高的軸類零件加工。
特點:1、砂輪主軸軸承採用錐形成型油楔動壓軸承、砂輪主軸在低速是仍具有高的軸承剛度。
2、砂輪架導軌採用交叉滾柱剛導軌,半自動進給機構採用迴轉式油缸實現。
3、尾架軸系具有無間隙剛度的特點,電器箱,液壓箱冷卻箱與機床分離。
立式鑽床
工作原理:鑽床係指主要用鑽頭在工件上加工孔的機床。通常鑽頭旋轉為主運動,鑽頭軸向移動為進給運動。
工藝範圍:工作臺和主軸箱可以在立柱上垂直移動,用於加工中小型工件。鑽床結構簡單,加工精度相對較低,可鑽通孔、盲孔,更換特殊刀具,可擴、鍃孔,鉸孔或進行攻絲等加工。
特點:立式鑽床結構簡單,加工精度相對較低
工作原理:使用砂輪作切削工具的磨床
工藝範圍:外圓磨是磨削加工零件外圓表面的
特點:無心外圓磨床進行磨削時,工件放在砂輪與導輪之間,且工件中心高於砂輪和導輪中心連線,以被磨削外圓表面作定位基準,支承在託板上。無意磨床所磨削的工件,尺寸精度和幾何精度都較高,且有很高的出產率。若是裝備自動高低料機構,很輕易完成單機自動化,合用於多量量出產。無意磨床凡是指無意外圓磨床,即工件不用頂尖或卡盤定心和支承,而以工件被磨削外圓面作定位面,工件位於砂輪和導輪之間,由託板支承,這種磨床的出產效率較高,易於完成自動化,多用在多量量出產中.
平面磨床
工作原理:用砂輪的周或端面對工件的表面對零件進行加工
工藝範圍:平面磨是磨削加工零件平面表面的
特點:平面磨床主要用於磨削零件上的平面。平面磨床與其他磨床不同的是工作臺上安裝有電磁吸盤或其他夾具,用作裝夾零件。
四、實習安排
實習地點
河南農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實習工廠
實習時間安排
年1月4日至1月14日。
五、實習總結:
兩週的拆裝實習很快過去了,留給我的印象不僅是嚴冬下冰涼的金屬零件,更多的是機床精巧的內部結構——齒輪相互咬合、軸與套嚴謹配合、運動的完美傳遞、零件表面工藝的精細……每一項都使我驚奇。我想,一個小小的機床內部結構就是如此複雜和精巧,那麼大型車床、數控車床的結構豈不是歎為觀止,所以,機械製造的深度與廣度使我們現在遠不能企及的。
提高了獨立繪圖的能力,包括選擇檢視方向、正確選擇剖面、合理繪製區域性圖等。
複習了現代工程製圖,繪圖水平從“給圖繪圖”提高到“看實體繪圖”
大學生的實習報告 篇4
對於畢業生來說,實習是大家進入社會體驗社會的一個必經的一段經歷,它使我們在實踐中瞭解社會,鞏固知識,實習又是對每一位畢業生專業知識的一種檢驗,它讓我們學到了很多在課堂上根本學不到的知識,既開闊了視野,又增長了見識,運用所學習的專業知識來了解會計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內容,加深對會計工作的認識,將理論聯絡於實踐,培養實際工作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為成功走向社會做準備。
大二下半學期,按照學校教學要求,我們動本三(1)班全體在老師的帶領下於1月24日對xx一發電廠和xx第二發電廠進行了參觀實習。透過這次實習我們初步瞭解了太原市電力行業的歷史以及現狀,接觸了電廠生產的整個流程,認識到了當今電力行業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整個實習收穫頗豐,現總結如下:
一、對電廠的大體認識
我們此次參觀實習的電廠均為熱電廠,且兩個電廠都是利用煤作為燃料生產電能,它的基本生產過程可概括為:燃料在鍋爐中燃燒加熱水使之成為蒸汽,將燃料的化學能轉變成熱能,蒸汽壓力推動汽輪機旋轉,熱能轉換成機械能,然後汽輪機帶動發電機旋轉,將機械能轉變成電能。概括的講,電廠就是能量轉化的工廠,而具體到我們太原的一電廠與二電廠,就是將儲存在煤礦中的化學能轉換為電能與熱能的工廠。
二、第一熱電廠
在上午的行程中,我們坐車去了位於晉祠路上的太原第一熱電廠。到達電廠之後我們並沒有被安排立刻開始參觀整個廠房,而是由老師帶隊到電廠的辦公樓去聽電廠的師傅給我們先進行理論上的講解。
這期間我們瞭解到了許多關於一電廠的歷史與發展軌跡,得知xx第一熱電廠創建於19xx年,屬"xx"期間國家156項重點工程之一。五十年來,經過六期擴建,逐步發展成為擁有裝機容量127.5萬千瓦的現代化大型熱電聯產企業。至20xx年底,為國家發電1020.53億千瓦時,供熱2.63億百萬千焦,負擔著太原市1000萬平方米,80萬居民的集中採暖供熱和部分工業熱負荷,為省城清潔生產和全省的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20xx年全廠發電量突破80億千瓦時大關,20xx年全廠實現安全生產600天。
之後師傅又給我們講解了太原一電廠現今正在執行的機組以及工作原理,這在後面的段落我會做具體報告。最後是強調安全,雖然是老生常談,但是依然需要我們萬分注意。師傅給我們提出了要檢查自己的鞋帶是否繫好,安全帽是否戴規範,以及行進中的種種要求。總結為“四不傷害”,即“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別人,不讓別人傷害自己,保護別人不被傷害。”
講解完之後就是由師傅及老師帶領我們參觀整個電廠的生產流程了,我們由廠門進入依次參觀了原煤倉,運輸皮帶,磨煤機,送煤器,鍋爐,汽輪機與發電機,水冷塔等機組。對這些之前只是在書本上有所學習,卻從未謀面的機器見了第一次面,現場切身感受到了電廠的工作環境。真正的感覺到了現實與書本的差別是多麼巨大,上午的實習可以說主要是開闊了視野,在琳琅滿目的機器面前,我還是有些暈,不能完全跟上思路。
在參觀完整個電廠之後,我們就乘車回到了學校,準備下午再參觀太原第二熱電廠。
三、第二熱電廠
午休之後的我們帶著略微的倦意登上了參xx第二電廠的旅程,到電廠之後依然是由一位電廠的工程師為大家講解第二電廠的歷史:xx第二電廠始建於19xx年,地處xx,是xx企業,註冊資本金5340萬元,先後經過幾代人五十餘年的艱苦奮鬥,歷經六期建設,截至20xx年底,在役總裝機容量110萬千瓦。一期、二期機組現已退役;三期三臺5萬千瓦機組於xx年投產;四期兩臺20萬千瓦機組於1xx年投產;五期一臺20萬千瓦機組於xx年6月投產;六期兩臺30萬千瓦空冷供熱脫硫機組,第一臺於20xxx年12月22日順利投產,標誌著我國首臺30萬千瓦直接空冷供熱機組投產發電,第二臺計劃20xx年3月投產。全廠現有員工2900餘人。
瞭解了太原第二電廠的歷史之後,我們由師傅帶領著參觀二電廠的生產線,與上午的感覺不同的是,這次我們與這些機組不再是初次見面,同學們的眼光中更多的不再是驚訝,而是回憶與思考我們所學的知識,在腦海中過整個理論的流程與實際的區別與聯絡。參觀了磨滅機、鍋爐、汽
輪機等機組之後,我們主要又參觀了二電廠的水冷裝置。這裡冷卻的方法有直接水冷,間接水冷以及直接空冷三種。三種方法效果不一,但耗費的成本也高低不同。這三種方式同時存在於二電也有其歷史原因,這讓我們更加了解到一個電廠不是理論上建立起來就一成不變的,而是也在隨著時代的發展再進步,他有稍顯落後的機組在執行,也有極為先進的機組在工作,他是一個有機的,時間與空間上結合的整體。
大學生的實習報告 篇5
人都說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也許像我們這些剛從象牙塔出來的初生牛犢,只有多歷練一下,才會體驗到什麼叫苦,什麼叫人生?
在染色中檢上學了兩個月,終於在5月28號我頂崗了,以前,跟著師傅學習的時候,從來不知道這份活這麼難做,真正自己做的時候才發覺一切都沒那麼簡單,根據運轉卡找布,拉卷,縫頭,包卷,這些看似簡單的事情,真正操作起來卻顯得那樣難?
也許任何事情都是從不會到會,從會到熟練,苦與難都是必經之路。剛開始頂崗的那幾天,我真的有點幹不來,無論自己怎麼努力,可怎麼都做不好,那會是多麼煩氣啊。可是慢慢的,慢慢的,發現自己已經在不知不覺中熟練了,會用包縫機縫一個又直又齊的縫頭了,知道如何取樣了,懂得如何調卷了,明白如何避免起折了?
雖然中檢上的雜活會比較多,但是我不會因此退卻,我會把它當成鍛鍊自己的一個機會,好好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