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野外實習報告3篇
在當下這個社會中,需要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其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竅門。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野外實習報告3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野外實習報告 篇1
一、實習概況:
時間:xx
地點:茶馬古道、豬兒嘴、青衣江邊、陸王溝、老君崗、龍門鄉
時間:xx
地點:太平橋、太平電站、隴西大滑坡、白馬泉、噴珠泉、上裡古鎮二仙橋
實習工具:工具箱、地質羅盤儀、錘子、鹽酸等
指導老師:xxx
二、實習內容:
雅安市位於四川盆地西部邊緣,處於成都平原向康藏高原的過渡地帶,氣候為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在此次實習歷程中,我們對雅安的雨城區、蘆山縣、上裡古鎮等處所的特徵地貌進行了觀測,初步分析了這些地形地貌的形成起因以及其與農業生產利用的關係。
雅安地層狀況大都是下第三系名山群泥岩、砂岩。且為鈣質,風化土壤容易形成中性及弱酸性土壤,滴鹽酸能看到劇烈的反應。
1.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位於雅安向斜,南東翼部位周公山向斜,北西翼部為蒙山背斜,軸線為北東走向,地層狀況為下第三系名山群,岩層為泥岩、頁岩系紅粉砂岩。
此地在青衣江下切、地殼抬升運動中,形成可觀察到的河漫灘及三級階地。河漫灘為洪水淹沒河床以為的谷底部分。階地是散佈在河床兩側呈階梯狀,具備一級或多級,已不受近代長年洪水吞沒的地區,它是河谷演化過程中的產物,是由於河流的侵蝕和沉積作用形成沿河谷兩岸舒展,高出洪水期水位的階梯狀地形。每一級階地都是由階高空和階地坎組成。
河漫灘容易與一級階地混淆,一級階地一般不會被洪水淹沒,但是如果遇到特大洪水,同樣會被洪水淹沒,故可觀察到在一級階地上沒有居民點的修建。一級階地由於河流帶來的肥沃的泥土在階地上沉積,提供了良好的礦物質源,利於農作物的生長。進河岸的地方受到堆積與風華作用強於遠河岸的 地方,故沉積物的性狀出現“進粗遠細”的現象。
二級階地相對於一級階地來說,堆積時間較長,沉積物更細膩,質地更適中,不易垮塌。故可以觀察到在二級階地上分散許多居民點。從地理位置上說二級階地的地理位置不至於太低,而受洪水的襲擊,也不至於太高,影響人們的出行及居住。一二級階地均較寬闊,土壤肥沃,適宜耕作。
三級階地由於形成時間更長,位置更高,受到的風化剝蝕作用越嚴重,形成白鱔泥。
四、五級階地便成為適宜喬木生長的林地。
2.豬兒嘴
此地是標準的單面山,是下第三系名山群地層,泥岩夾薄層粉砂岩。其順向坡長而緩,地質條件穩固,並且水系發育,合適農業生產開發利用。而其逆向坡土壤不穩固,受到風化嚴重,可以看見多個小山包,同時易發生垮塌和泥石流。從岩石中可以看到地下水出露,水流以逆向坡流向順向坡的方向流動,在順向坡可以很容易找到地下水,在逆向坡則難。
3.青衣江邊
在青衣江轉彎的地方觀察到河水的凹岸侵蝕,凸岸堆積的作用,在靠近河邊的地方A也同樣有居民點。此地看不到一級階地,是由於在B面有高山,其岩石堅硬,河流對B面的侵蝕作用不強烈,而河水環流對一級階地有侵蝕。
4.陸王溝
在1979年曾發生過重大泥石流災禍,造成300多戶村民除一人外出倖免於難外,其餘全體遇難的重大地質災禍。災難產生時,汽車大小的石頭飛濺出100多米。
陸王溝三面環山,處在單面山的逆傾坡,有大量的鬆散物質,很不穩固,同時,在雅安這樣一個雨城,降水是常見的,水這樣一個潤滑劑的作用下出發了泥石流的發生,造成了這次損失慘重的泥石流。
現在我們可以看到在陸王溝已經修建了一系列工程措施,如可以攔阻地表水的環山溝,引流入河的順溝,道路旁邊的堡坎較其餘地方也有所加固,另外這裡還有泥石流監測器等。除此之外還有一系列生物措施,樹林可以固定山體泥土。
在進行治理類似的地址災害時,不僅僅是在治理,不顧其他諸如人文、社會、經濟等方面,是不能取得由效的成果的,要多方面的考察,調動老百姓的積極性,確保在保護水土流失的大前提下,更多的應該考慮到百姓的生活,爭取到百姓的支援,才能取得較好成績,其措施才是長遠的。在陸王溝對面,我們可以看到蒙泉院斷裂層的雅安向斜昂揚端,此地就是雅安向斜的末端。
5.老君崗
在老君崗可以看見裸露的下第三系名山群泥岩、粉砂岩。此地可以看到球狀風化、碎屑風化以及泥岩風化。粉砂岩較泥岩硬度大,用錘頭本別敲打粉砂岩和泥岩,可以看到泥岩非常容易形成碎屑而脫落,而粉砂岩更堅固,不容易形成碎屑。泥岩的組成更細膩,粉砂岩組成顆粒更粗糙,故泥岩更容易被風化形成粘重的適宜耕作的優質土壤。此地粉砂岩的厚層或塊狀構造,交叉裂隙的發育,難與溶解以及其等粒結構構成了球狀風化的條件,形成了典型的球狀風化。
同時在此地學習了地質羅盤的使用並且自己動手使用地質羅盤來對岩層的產狀進行粗略測定,其產狀分別為傾角:39°,傾向:184°,走向:81°。
6.龍門鄉
(1)河流改道
在本區我們主要觀察河流改道,河流兩岸的物質分佈狀況、規律。先從河流兩岸的物質分佈也遵循一般的分佈規律,近河岸粗,遠河岸細。河流a岸的河流階地是本區最重要的生活生產區域,這裡佈局了許多農田、房屋建築。不足的是沒有設定完善的排水渠道,不利於土壤水肥氣熱的協調能力,導致農作物的生長受限,降低了經濟效益,也加劇了人地矛盾,去開墾更加多的土地來滿足居民的生活需要。本區地形四周高,中間低,此地的水系是從四周像中間流,形成樹枝狀水系。本區所集納的地表水滲漏到底部地層中,並逐步形成溶蝕通道和崩塌空間,造成地下岩層中大規模整體塌陷,由於地下水的不斷侵漏,所以圍塔至今還是一個巨大的活動漏斗,使之形成漏斗狀地形。在漏斗狀地形的影響下,加上雅安是雨城降水多,使本區的農田佈局受地下水的影響極大,水溫低、鹽分高,對農作物的影響極大。所以本區在農業發展工程中,要特別注意對地下水的治理,也要注重地下水的高排低灌。
(2)紅星村在龍門鄉紅星村同樣可以看見許多的礫岩,農作物在礫岩表面風化很淺的土壤上耕作。可以觀察到圍繞紅星村的周圍山體的岩層都是泥岩,而此處卻有大量的礫岩沉積。因此,這些礫岩也被稱為“飛來石”。對於這些飛來石,百姓有很多種說法,有的說是女媧娘娘補天時漏下的石塊,也有說是火山爆發而噴出的火山岩。對於這些說法都只是老百姓的一種猜測或者是加以神話來解釋。而在學習地質學這門課程之後,我們瞭解到這些岩石的成分與對面遠山的成分分歧,極大可能是在數億年前的造山活動時,地殼板塊活動,使同一山體的二邊向旁邊擠壓,在宏大的壓力作用下山體斷裂,山體兩頭的岩石在斷裂霎時被偉大的推進力彈射進來,散降到到處,構成了我們看到的“飛來石”。這些礫岩大小不一,零星散落,最大的一塊有客車般大小,還有雕像在上面。這些岩石是四川唯一有記錄的“飛來石”,是常見的地質奇蹟,對研討古地質運動、結構活動以及古地殼運動有很大的證據價值。
7.太平橋
在太平橋是在蒙泉院大石板斷層和吳家山廟子崗斷層獨特作用下形成的,被隴西河下切,形成了隴西河高速路橋下的地塹地形。隴西河為幼年河,其彎曲程度大。我們在一級階地上觀察,該處的岩石偏向程度,地質條件穩定,所以可以在這裡建築高速路橋。在這裡可以看到幾級階地,周圍的農田修有排水溝,水利設施很好。穩定的地塹帶給當地人牢靠的農業耕作環境,當地農田佈設相當緊湊。
8.太平電站
來到太平電站,又一次看到了典型的下第三系泥岩夾粉砂岩層。可以看到岩層傾角相當大,接近垂直。這裡有蒙泉院大石板斷層和吳家山廟子崗斷層二處斷層,始終延長至青衣江,山體中的水系就沿斷層裂隙帶浸出,在斷層口會集淌出。這裡的地下水水質好,淨化好,甘甜,冬暖夏涼,並且有隴西河的河水彌補,水流一直。並非是有神仙的幫助,而是由於水在岩層中滲透時,礦物質對水有過濾作用,溶解有益物質,大量的溪溝對地下水有補給作用,同時由於岩層中的多層裂隙作用,控制著水量,地溫相對於大氣溫度來說,相對穩定,冬天時低溫高於氣溫,夏天時,低溫低於氣溫。所以這裡的水喝起來滋味很好,而且溫度合適,冬溫夏涼。因為岩層對水體的作用,使水溫保持在十幾度,冬天比人體溫度高,夏天比人體溫度低,所以喝起來很爽口,並且也不會因為乾旱而枯竭。
根據地層的產狀,可以幫助我們瞭解地下水資源的分佈、地下水的質量,是否適宜人們飲用,會不會因為岩層中的某種物質使得人們飲用後產生某種不良反應,比如雅安的水資源富含鈣質,就是因為地層中大量的鈣質膠結,容易使人們患結石。同時瞭解地下水周邊環境,地下水流經岩層會不會有工廠的汙染等一系列的問題才能造福於百姓,促進經濟發展。
9.隴西大滑坡
和陸王山一樣,隴西大滑坡也是三面環山,有大量的鬆散物質,在雅雨的作用下會發生大面的滑坡和泥石流現象,對人民的生活、生產造成不可估計的損失。而相比之前看到的陸王山對滑坡的治理來看,陸王山的治理不是很完善,在以後仍然會發生滑坡和泥石流,而隴西大滑坡作為滑坡治理的示範者,這些鬆散物質還是會在重力的作用下緩慢的向下移動,但滑坡的可能性大大減小,其滑坡治理的成功之處在於,這裡建築了適合當地雨量、排水量等具體情況的豎溝,工程措施實行得很好。更重要的是這裡的生物辦法發展得很好,種植了大面積的川農大研發的優良竹子。此竹子的妙處有以下多少點:①竹子根系發達,對土體有很好的固定作用;②竹子是多年生動物,一年之內就能夠長成林;③竹子可以用於造紙,存在較高的經濟價值,可以調動農民種植的踴躍性;④春天可以收穫竹筍,為農民提供經濟來源;⑤此竹子具有葉片多,葉片大的優點,有助於竹子迅速生長等等。這些措施改善了隴西大滑坡的情形,挽回了宏大的經濟喪失。而此地是去碧峰峽的必經之地,只有有效的治理了此地的滑坡現象,才能充分利用碧峰峽的旅遊資源。
10.白馬泉
在上裡鎮的白馬泉景緻維護區,我們儘管沒能進入山裡親自感觸山澗發出的“嗒嗒”的馬蹄聲,但是依然榮幸地觀察到了會“吐”水的噴珠泉。白馬泉是典型的虹吸泉,其形成是由於山體外部的破碎帶形成的孔洞和裂隙中有浸透水流出,其中攙雜著大批的空氣,液體與氣體產生的共鳴便形成了“嗒嗒”的相似於馬兒在賓士的聲音,人們將這種從山體破碎帶流出的有聲音的泉水形象地叫做“白馬泉”。
噴珠泉的形成原理與白馬泉類似,都是因為液體對空氣的緊縮,使液體流出地表的瞬間受氣流作用而收回聲音或冒出氣泡。噴珠泉因地勢較低,長年有地上水積聚到此,因此終年不幹枯。
野外實習報告 篇2
一、 實習目的
透過野外實習使我的實踐能力提高,在實習的過程中我結合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認識自然現象,學習、實踐野外工作方法,識別常見物種,採集標本,觀察瞭解動物以及動物與環境之間的關係,結合具體的課題進行一定的研究性工作,收集資料,分析、討論,寫作實習報告。
二、 實習日記
20xx年7月11日
昨天剛考完試,今天我們就要去野外實習了。昨天整個神經還繃得緊緊地,今天就想歡呼,因為可以到外面去接觸大自然了。早上六點鐘還沒到就醒來了,因為很激動,很興奮。上車的時候已經8點了,出發前一天我買了很多話梅,因為怕暈車。8:30車子開動了,我們的第一站是防城港的跨海大橋。經過兩個多鐘頭,我們進入了防城港市。進入防港市後,映入眼簾的是寬闊的道路,藍藍的天空,藍藍的大海。看到海我激動了。
在跨海大橋那裡,我們最忙的一件事就是拍照。這裡的海風很大,吹亂了我們的頭髮,但吹不亂我們愉快的心情。停了十幾二十分鐘之後,我們又要出發了,我們的下一站是怪石灘。一個鐘頭後我們抵達了怪石灘,這裡果然名副其實,遠遠望去有許多的怪石紮根在海邊,一波海浪襲來,濺起了幾米高的水花,美麗眩人!在怪石灘,我們脫了鞋子,歡快地投入了大海的懷抱中,盡情的與海浪玩耍。但我們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任務,那就是採集標本。在學校之前我們已經分好了兩組,一組是負責採集昆蟲標本,一組是負責採集魚類與軟體類標本。大家在玩夠了之後都開始很認真的在海邊採集動物標本。有的同學拿著鏟子挖螃蟹、有的同學拿著水桶撿貝殼、有的同學拿著網捕魚、還有人拿著毒瓶抓蟲子,大家各忙各的,不亦樂乎!經過半個多小時的.採集,我們在怪石灘的任務總算完成了。在上車之前我們把採集的標本經過酒精處理後,貼了上標籤。
離開了怪石灘,我們奔向了金灘,在金灘這裡我們不同採集標本,因為已經中午了,我們要在金灘附近吃飯。也許是太晚了,這裡有吃的地方很少,而且去哪家都很貴,最後我在一家很靠近金灘的飯館吃了一碗扣肉飯,但我沒有到金灘邊去看,因為去看回來的同學說那不好看,而且風很大。吃完飯我們開始了下一個行程:陳屋溼地。在靠近溼地的一個路口我們拿好所有的工具出發了。這時候,我們昆蟲組的任務來了,我們在路邊抓蚱蜢、捕蝴蝶、抓蜘蛛,一切被我們看到的小昆蟲無一不是我們的目標。一路上,我們抓到了很多昆蟲,收穫頗多。來到溼地,沒有魚可捕,但有很多種的螃蟹,我們用鏟子挖螃蟹,乾的挺帶勁的。在這裡我們還留下了大合影,記錄了這一難忘的時刻。告別了怪石灘,我們這一天的行程也幾乎完成了,我們的車子瞄準了東興市的方向駛去。晚上我們就住在東興市的旅館了。定好旅館,安排好房間後,大家自由行動。趁著天還早,我們來到了中越交易市場,在這裡我們大家都買了很多特產。這一天,我們過得充實、快樂!
20xx年7月12日
在東興這個連風都是鹹的的城市住了一晚,今天醒得很早。7:30準備上車到北侖河源頭,經過一路的補眠,到北侖河源頭時,我們已經睡了一覺醒來了。下車,帶上所有工具,捕魚抓蟲子去咯!北侖河源頭的水特清特美,在這裡,我們一路笑著走過。捕魚組的拿網走水路,抓蟲組的也拿網和毒瓶走旱路。大家一路前進,遇到了不少困難:捕魚組的由於水太清、太急而捕不到魚;抓蟲組的網壞了,只能戴手套徒手抓;水路彎彎曲曲,障礙重重······在北侖河辛苦工作了一上午,大家的褲子很多都溼了,但擰擰又要上車開往下一個地點了。在一個不知名的小鄉村裡艱難地找到吃飯的地並吃飽飯,休息夠後,我們的車子駛向了去十萬大山的路上。“十萬大山”顧名思義就是有很多的山。果不其然,一路上,車子行過的路都是依山而鋪的公路,從車子裡向外看,別有一番驚險。在一條小河邊我們的車子停了下來,又一次,我們帶著工具去採標本。班主任興致勃勃的揹著電瓶去捕魚,後邊跟著七八個人。而我們昆蟲組的繼續抓蟲、捕蝴蝶。這裡的水也是很清澈的,因此去捕魚的人收穫依舊不大,玩水的人倒是抓緊時間,多與這裡清清的水來個親密接觸。大概停留了一個小時,我們的野外實習也算圓滿完成了,我們踏上了回家的路。
三、 實習感想
經過兩天一夜的實習,回到學校的時候已經八九點了,我們是又累又餓,可又覺得很快樂,一種發自內心的快樂。在這一次野外實習中我學到了很多:處理蝴蝶的方法;用毒瓶毒死蟲子;用酒精浸泡魚和蟲子;用鏟子挖有螃蟹的小洞。
回到學校,我們又開始忙碌起來了,鑑別昆蟲的種屬真的很不簡單,有時候一個下午也鑑別不出一個來,挫敗感油然而生。但我堅信:堅持就是勝利!經過兩天的努力我們雖不能吧所有的物種鑑別出來,但大部分已得到確定,並且弄出了美麗的蜻蜓蝴蝶標本,這對我們來說是我們這一次實習的最大收穫。成果展做得很好,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激動、開心!
四、 實習建議
1、出發前的安排能更具體,最好每人都知道到了目的地後自己該幹什麼,而不是有些人一直在玩,有些人卻一直在做事。
2、小組長可以多幾個,這樣就不會出現累死累活一個人的現象了,組長也不能隨便選了,一個比較有領導能力的和兩三個需要鍛鍊的同學一起搭配最好。
3、時間太趕了,而且預想的跟現實的差別挺大,下次找個魚多一點的地方去實習才可以,不然結果又是捕不到魚。
4、野外實習前,老師應該給我們上幾節課,讓我們瞭解實習的內容,還有可能會採集到的標本的知識。
野外實習報告 篇3
一:介紹
專業年級 09水利水電工程
學 號
姓 名
指導教師
提 綱
實習時間、地點、路線和目的等
二、實習區概況
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地層巖性、地質構造等。
三、實習內容
主要是野外所看到的內容和老師講課的內容,包括地層巖性背斜、斜等
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學習,我們對工程地質這門學科有了深刻的瞭解,掌握了關於工程地質的基本知識,但是書本上的知識大都是理論上的,往往與實際狀況有很大的差距,所以為了更好地認識地質現象,加深對其瞭解,我們09級水利水電工程專業與4月23日在黃勇老師的帶領下開始我們的工程地質實習。
工程地質實習的目的
學會對肉眼的岩石判別
瞭解湖山地區沉積岩的每一層的岩石組成及其顏色、厚度等
學會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
用地質羅盤實地測量岩層的產狀(走向、傾向、傾角)
掌握褶皺的基本知識和判斷背斜、向斜的能力
現場認識斷層、滑坡、岩層、背斜、向斜等地質現象
工程地質實習過程
我們的實習分為兩個階段。首先,我們到達湖山地區,觀察湖山地區的地質地貌,肉眼判別岩石,採集岩石標本,並且用地質羅盤實地測量岩石的產狀,判斷背斜和向斜;其次,我們去參觀南京地質博物館,瞭解中國石文化。當天下午三點結束工程地質實習,返回學校。
工程地質實習內容
認識湖山地區的岩層
湖山地區位於南京城東大約28公里,處於寧鎮褶皺束南帶,有三列山組成,其走向為北向東。自南京有公共汽車通湯山鎮、湖山地區,交通便利。於早在一百多年前,日本的小野田家族就對湖山地區進行了研究。而國內著名的地質學家李四光教授也對此作過研究。在湖山地區所觀察到的岩石主要以沉積岩為主,還有少量的侵入岩。這裡地層出露齊全而清楚,易於觀察,在寧鎮地區是少有的。志留系高家邊組、墳頭組出露較好,茅山組很不發育,僅零星可見。五通組、孤峰組發育良好,剖面切割得清楚。龍潭組中下部的頁岩與砂岩暴露,易於觀察。青龍群在棒錘山西端便道旁下部地層剖面十分清晰。
在開始實習時,老師給我們介紹以下內容:
一、志留系
1、高家邊組(S1g)
主要由土黃色頁岩(質感滑膩,易折斷)及泥岩組成,厚度大於293.5米;據資料,高家邊組含有多種筆石。高家邊組與上伏五峰組的接觸關係可能為整合接觸。
2、墳頭組(S2+3f )
主要由土黃色中層-厚層砂岩構成,有岩屑石英砂岩、石英砂岩等;夾有少量土黃色薄層粉砂岩、泥岩和頁岩;厚度120m;據資料,墳頭組含有王冠蟲等化石。墳頭組與下伏高家邊組為整合接觸 。
3、茅山組(S3m)
主要由紫色粉砂岩組成,夾粉砂岩等;厚度約為20餘米,呈斜層理構造。茅山組與下伏墳頭組為整合接觸。
二、泥盆系
五通組(D3w)
底部為中厚層底礫岩、下部為厚層灰白色石英砂岩夾厚層粉砂岩,上部為砂岩及粉砂岩,頂部為中厚層石英砂岩,有層間構造,如印模構造等,有風化現象,可見節理構造,成巖破碎,沒有錯位,粘土高嶺土化;厚約150米;據資料,有斜方薄皮木、亞鱗木及楔葉木等化石,但是沒有觀察到。與下伏茅山組為假整合接觸。
三、石炭系
1、金陵組(C1j)
為灰黑色為生物屑灰巖,有笛管珊瑚和假烏拉珊瑚的化石;據資料,還有始分喙石燕及金陵穹房貝等化石;厚度約為6米。金陵組與下伏五通組為假整合接觸
2、高驪山組(C1g)
雜色頁岩,砂岩,有重力負荷現象,出現撓曲;厚約46米;據資料,有腕足類化石碎片。與下伏金陵組為假整合接觸。
3、和州組(C1h)
為白雲質泥質灰巖,含少量生物碎屑;厚度約5米。據資料,本層產袁氏珊瑚、巨長身貝等化石。與高驪山組為假整合接觸。
4、老虎洞組(C1l)
為灰白色白雲岩,有紫紅色的燧石結核,質密堅硬,風化的表面有刀砍狀溶溝。厚度約12米。據資料,產不規則石柱珊瑚等化石。
5、黃龍組(C2h)
黃龍組底部為5米的巨晶灰巖。主體是灰白色略帶微紅色的生物微晶灰巖,產紡錘蜓。厚度約為55米。黃龍組與下伏老虎洞組為平行不整合接觸。
沉積岩
一、實習區內沉積岩的主要型別及巖性特點。
1.碎屑岩類
石英砂岩:石英呈粒狀,粒徑為1~2毫米,白雲母呈白色片狀,平躺在岩層層面上。磨得很圓,大小均一,表面光澤暗淡。
五通組底礫岩:礫石有紅色的石英砂岩,黑色的矽質岩及紅色的頁岩。
2.碳酸鹽巖類
微晶生物灰巖:金陵組灰黑色微晶生物灰巖中生物屑,結晶顆粒小,上青龍組底部出現瘤狀灰巖。
白雲岩:質密堅硬,風化的表面有刀砍狀溶溝,有紅色燧石結核,主要由白雲石礦物組成成。
3.矽質岩類
矽質岩:是由矽質構成的岩石,具有色深,性脆易碎、堅硬,風化強者較輕的特點。主要可見:
層狀產出的矽質岩:產於孤峰組和大隆組,黑色.
具頁理的矽質頁岩:也產於孤峰組和大隆組,灰黑色.
呈透鏡體狀的矽質岩:分佈於老虎洞組、棲霞組,前者呈紫紅色,後者呈黑色。
4.粘土巖類
硬度低,用指甲能刻劃。
泥岩:呈不具頁理的塊狀、層狀,緻密和固結程度較高者。顏色一般較淺,性較堅硬,遇水不易變軟,可塑性差。 主要分佈於下青龍組下部,高家邊組也有少量泥岩。
頁岩:粘土巖的一種。成分複雜,除粘土礦物,還含有許多碎屑礦物。具頁狀或薄片狀層理。用硬物擊打易裂成碎片。主要分佈於高家邊組、高驪山組和下青龍組下部,顏色多樣,包含紫色、黑色、灰色、綠色等。
二、沉積構造的形成及地質意義
沉積構造是指沉積岩形成時所生成的岩石的各個組成部分的空間分佈和排列形式。
1.斜層理
層紋傾斜,可判斷古流向、確定岩層的頂和,在墳頭組和龍潭組出現。
2.縫合線
縫合線是岩石中呈鋸齒狀起伏的曲線。總的展布方向與層面平行。規模較大的縫合線代表沉積作用的短暫停頓或間斷,規模較小的縫合線是沉積物固結過程中在上覆沉積物的壓力下,由富含CO2的淤泥水沿層面迴圈時溶解兩側物質所致。主要見於白雲岩及石灰岩,有時也出現在砂岩中。可以用縫合線來較準確地確定岩層產狀。黃龍組、船山組中可見。
隨後我開始用地質羅盤對滑坡開始測量,並且採集岩石標本。
在湖山地區實地測量完以後,我們一行人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南京地質博物館,領略中 國石文化。
地質博物館分為新館和舊館兩部分,首先我們先參觀了舊館。舊館羅列了許多地質科學家曾使用過的勘測工具,各種文物上都有些歲月的痕跡。還有地質工作人員的蠟像,偉大科學家李四光等教授的塑像,感觸頗多。
來到二樓和三樓,博物館陳列的各種各樣的石頭,有靈壁石,太湖石,黃鐵礦,赤鐵礦,人造石……見過的,沒見過的,真讓人眼花繚亂,歎為觀止。還有各種地貌地形的模型,形象逼真。
參觀完舊館,我們向新館進發。
新館是生命的進化史,其中作用現代化的技術,讓置身於科幻的世界。
進入新館,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巨大的恐龍骨骼化石,頭腦中猛然出現了侏羅紀時代的畫面,這些巨型動物在地球統治了兩億年之久,真讓人難以想象,然而卻在六千多萬年前神秘滅絕了,這也成為迄今為止人們爭論不休的問題,有人認為是氣候的變化,有人認為是小行星撞擊了地球……眾說紛紜。
新館還陳列了各種其它史前動物,如劍齒虎,猛瑪象等等。
然而最惹人關注的就是人類進化過程了,從類人猿到直立人,人類一直在不斷的進化中。人類的出現,無疑是宇宙中最偉大的傑作!
參觀完南京地質博物館,下午三點,我們集合返校,結束了工程地質實習。
實習的結論
1、我們在實習過程中學到了在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縮小了書本與實際的差距
2、學會了地質羅盤的使用,測得岩層產狀,
3、掌握了背斜與向斜的基本判定
4、對斷層與滑坡等地質現象有了進一步認識,理論聯絡實際。
5、瞭解了湖山地區的岩層構造,對沉積岩有了更深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