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實習報告> 有關新聞實習報告三篇

新聞實習報告

有關新聞實習報告三篇

  在當下這個社會中,報告使用的次數愈發增長,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語言要準確、簡潔。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新聞實習報告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新聞實習報告 篇1

  在法治版組實習,遇到的採訪事件會很雜,但都和法律有關係,為了不至於讓自己太手忙腳亂,也稍微補充了一點法律方面的知識,不至於當個“法盲”。遇到的採訪事件各種各樣,舉幾個簡單的例子:xx年7 月11日上午9:00在王四營法庭公開審理的經濟適用房買賣合同糾紛案,我就得提前瞭解背景知識,以前對這方面的知識完全不涉足,可是現在我知道xx年4月8日,北京市建委釋出了京建住(xx)225號關於已購經濟適用住房上市出售有關問題的通知。通知中規定未滿五年經濟適用房不能按市場價出售;並全面停止辦理未滿五年經濟適用房過戶。如果我當時沒了解到這個,我可能對這件事就一頭霧水,完全不知所云。朝陽法院xx年7月29日(星期二)上午8:40開庭審理華爾街英語培訓中心被訴沒有辦學許可證,學員要求退學費一案,當時去了很多記者,覺得這是一個很有新聞價值的新聞,華爾街一個如此出名的英語培訓機構沒有辦學許可證。可是結果卻令所有去了的記者失望,華爾街一方申請不公開審理,堅決申請,他們認為這件事跟他們機構的商業機密有關,沒辦法,這個好新聞只好錯過。

  有幾次電話採訪的經歷,有一次是有個消費者李先生購買了櫥櫃,廚櫃在使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裡,出現櫃門面板變形、人造石臺面斷裂問題,將北京紅星美凱龍世博傢俱廣場有限公司和廚櫃生產廠家北京美嘉賽羅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訴至法院。由於那天時間緊,只能電話採訪,提前我就已經想過,電話採訪不會有什麼結果,但我一定要爭取得到有用的資訊。給紅星美凱龍的第一個電話打過去了,沒人接,接著打了四、五遍,還是沒人接,但我不甘心就這麼放棄,又拿起了電話,電話那頭有了回應。接電話的是個女的,一聽我是法晚的態度一下就強硬了。因為實際中出現過這種當事人態度強硬的拒絕採訪的問題,我不能讓這種事情再發生。我趕緊解釋,心平氣和的說我就是透過法院知道的這件事,並不是那位李先生讓我找的您,我只是想聽聽您方對這件事的看法。聽我這麼說,紅星美凱龍那邊的態度慢慢轉變了,我和她聊了半個多小時,從談話中得到了很多有用的資訊。

  有時會很為難,因為當事人太過熱情。有一次老師說第二天去安貞法院,是報社的一個同事託咱們組去的,把當事人的電話留給了我。我頭天晚上便與他聯絡好了,他說一定要請我吃飯,我婉轉的拒絕了,因為老師說過他要請吃飯千萬別答應給東西千萬別要。第二天中午,他給我發簡訊,說在旁邊的酒店訂好了位置幾點在那見,我真不知所措了,只好告訴他我手頭有事還沒忙完。下午採訪完,我急忙告個別就走了,我真怕他在請我吃飯。誰知第二天他又發簡訊說出去喝個咖啡以表示對我的感謝,我只能回我真的有事。沒辦法了,我給老師打電話,問我該怎麼辦,老師樂了,說別害怕,別理他了,發簡訊你別回就行了。

  實習期間接觸過三個刑事案件,每一次都讓我心裡特難受,我挑一個說。朝陽法院xx年9月10日(星期三)上午9:30公開宣判一成年男子教唆未成年人盜竊一案。未成年人只有15歲,還是個孩子,臉上的稚氣未脫,可就是這麼個孩子,如今用手銬烤著雙手,成了被告。宣判那天,孩子的母親到庭旁聽,眼淚就沒斷過。幸運的是,他由於情節不嚴重,年齡還小等原因,被當庭釋放。聽到這個訊息孩子和他的母親緊緊地抱在一起,泣不成聲。庭上只是大概說了一下作案的事情,我覺得這方面讀者可能不大會感興趣,在宣判後,我向那個孩子和他的母親提出了我想知道的問題。我問孩子被放了之後還會留在北京嗎?他說不。我問為什麼?他說他想回老家了,想呆在父母的身邊,不想再離開。母親當時的心情還很不平靜,我覺的還不適宜提問,就半蹲下來與母親平視,拉著她的手,當庭所有人中只有我一個女的,所以我覺得我可以成為那個母親暫時的依靠,可以給她一點力量。先勸撫她不要太傷心,孩子還小,會犯錯,但是他改了,如今也當庭釋放了,您別太傷心,他會好的。那個母親也拉著我的手,用力的點了點頭。等母親心情平復下來,話也多了,我一直當傾聽者,雖然只是聽,但收穫不少,知道了很多我沒想到的情節。等她說完了,我問她孩子的未來要怎樣計劃?母親說我想帶他回老家,不會再讓他犯錯了。這時我突然想起個細節,開庭前在休息室等候的時候這個母親有幾分鐘特別激動,當時我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我把自己的疑問向母親提出,母親說因為當時我從門縫裡看見兒子被押了進來,我心裡難受,我想他。這一天的採訪很成功,得到了老師的表揚,挖掘出了讀者可能想知道的東西。

新聞實習報告 篇2

  有線電視新聞臺簡介:有線新聞臺是全球首個全日二十四小時以廣東話廣播的新聞頻道,包括《重點新聞臺》、《財經資訊臺》、《24小時新聞臺》、《直播新聞臺》四條頻道,擁有五百多人的新聞團隊,每天24小時為客戶提供最新最快的新聞資訊。有線電視新聞臺更是香港首間建造“全數碼新聞中心”的媒體,率先帶領香港進入全數碼廣播。

  因為有線新聞臺沒有在內地落地,所以在之前一直沒有看過它的節目。也可以說對它根本不瞭解。上網所能查到的資料也很有限。對它的瞭解,也是停留在學院老師對它的介紹。不過,在出發前,多留意有關香港的新聞,看tvb和亞洲電視的新聞,不但助於多瞭解香港最近的新聞熱點,還可以對新聞媒體的製作模式有個初步的瞭解。

  另外,去香港實習臨出發前,還要注意檢查好自己的證件是不是已經辦好,行李是不是帶齊。這些出發前的準備工作,如果不做好,那麼就會給實習帶來很大的麻煩。

  這次能去香港有線電視新聞臺實習,對於我來說是一次十分難得的機會。因為對於讀廣播電視新聞專業的學生來說,應該多實踐。多出去外面看看其他地方的媒體運作方式。而在香港這樣一個寬鬆,自由的新聞環境,有線新聞臺是我們更進一步學習的理想平臺。第一天去新聞臺報到的時候,港聞部的採訪主任黃慶州先生第一句告訴我們的就是:“你在實習的過程中,能學到什麼取決於你的態度。”而且他還補充說,來實習的意義,就是把我們在學校裡面學到的東西表現出來,電視臺不會從頭開始教我們。這翻話,是個指引,也是個提醒,他讓我明白到,在以後的五個星期內,能學到什麼東西,都是靠自己。而且我們也不僅僅是代表我們自己,我們所代表的也是我們學院,還有他們對內地學生的印象。

  港聞部——每天都像是打仗

  說港聞部(也叫assignmentdesk)是整個新聞臺最忙碌的'地方一點都不為過。每半個小時更新一次的新聞,幾乎每一條新聞都要有followup。有時候,一條新聞,又需要幾個記者採訪不同的部分,而這些新聞又是耽擱不得的。在assigndesk裡,真的可以充分感受到什麼叫做跟時間賽跑。在港聞部實習的三個星期裡,我們一般都是以觀察為主,高等法院,政府總部,教統局和立法院是我跑得最多的地方,其實就是法庭、教育和政務這幾個線條的新聞跟的最多。跑多了,也自然而然的跟負責這些方面的記者漸漸熟落起來,看多了他們問問題的形式,以後獨自做採訪,也上手得比較快。

  每天晚上十點左右,記者就要打回臺裡查自己的assignment,知道自己第二天要採訪什麼新聞。在新聞量多的時候,一個記者一天內做五條新聞也是很正常的事,這是在內地媒體實習的時候絕對無法想象到的。

  而teamwork對於電視媒體來說也是很重要的,這點,在我們上課的時候,也是經常強調的一點。一條新聞的出來,不是記者一個人或者是編輯一個人的功勞。它需要全部人都很優秀,如果是在拍攝環節中,攝影師拍得不好,擠不到好位置,那麼無論記者的稿寫得有多好,畫面不好看,這不是一條好新聞。又或者,如果負責開車的司機,不熟悉路段,稍微開錯了幾個路口,或者是錯了幾個紅紅綠燈位,那麼新聞做得再好,被其他電視臺先播出了,那也是輸了。所以,即便是看起來很小的一個環節,如果這個teamwork裡的成員不合作,做得不夠好,那麼都會直接影響到這條新聞的質量,長遠來說,會影響到整個臺的形象。這也是為什麼新聞臺裡面不強調英雄主義的原因。

  在專題部的實習時間只有一週,但是對於我來說,這一週的收穫特別的豐富。專題部對於我來說,像是一個巨大的圖書館,讓我靜下心來吸收他們前人做過的專題片。每天一早上班,我就是抱著一疊有小山高的紀錄片,跑去剪片室看。一天下來,可以看差不多7、8個小時的片,但是自己都不覺得累,反而一邊看,滿心歡喜的寫筆記,抄下他們好的製作方式。一個星期下來,寫滿了一個筆記本。

  有時,在記者們有空的時候,會跟他們交流國內和他們不同的製作方式,看到一些他們做的很棒的專題,例如中國戲曲、sars系列,醫護前線系列,還有一些國內目前還沒有辦法涉及的區域的專題片,都會問他們整個製作的方式,如何採訪,怎麼確定整個片的結構,等等。

  在專題部的實習過程中,實踐的機會很少。但是在看的過程中,吸收了很多新的知識,新的專題片製作方法。少了出去跑的時間,更可以靜下心來回顧實習過程中,自己的不足和把之前來不及消化的東西,重新消化。對於我來說,這一週,也是自己進步最大的一週。

  在整個的實習過程中,我深深的感覺到自己所學知識的膚淺和在實際運用中的專業知識的匱乏,剛開始的一段時間裡,對一些採訪工作感到無從下手,茫然不知所措,這讓我感到非常的難過。在學校總以為自己學的不錯,一旦接觸到實際,才發現自己知道的是多麼少,這時才真正領悟到“學無止境”的含義。

  在實習結束的最後一天,採訪主任請我們幾個實習生聚餐。在餐上,他對我們說了一番話,我到現在還記得很深刻很深刻。他說,記者這個行業就像是參加一個馬拉松比賽,很艱苦,獎品再豐厚也只能到了終點才能拿。起跑的快慢並不重要,在於的是你去跑的這個過程,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不會有人去幫你,是不是能勝利,都是靠你自己。他曾經見過不少人,在剛起跑的時候,跑得比別人快,但是中途因為誘惑太多,而中途退出,或者是被人追上。相反,有很多一開始跑不快的選手,他們一直都在堅持著,跌倒了再爬起來,跌倒了再爬起來,一直跑到終點。

  我想,這段話,不單單是對於一個記者來說,也是對於人生來說的。人生也就是一場馬拉松,怎麼跑,都在於自己。要送給自己一個怎麼樣的人生,完全都是靠自己。

新聞實習報告 篇3

  資訊基本把握,但是要組稿,要結合材料分析,形成一篇完滿的深度報道並非易事。在組稿之前,我找到一位記者,希望她能夠給出一些指導性的意見和建議。她告訴我說,要列好提綱,認真分析材料和採訪得到的資訊,得出自己獨特的見解,特別強調廣度和深度。結合她給出的建議,我花了半天的時間將報道成稿,並交給主任幫忙修改。本以為可以得到肯定,為我的速度和激情。但是在改稿的過程中,發現不僅存在結構的混亂、內容的缺失、報道的深度等問題,更有很多句子和語言的基本性錯誤。

  主任一番語重心長的話,再加上這次的選題經歷讓我明白,作為一名記者,在面對眾多的困難時,不能輕言放棄,要隨機應變應對各種突發性的事件和情況。僅有一番的激情是完全不夠的,要做到沉著冷靜,虛心請教,爭取每天的進步。

  我們的首站是遭洪澇災害嚴重的xxxx鎮。七月十三日,xx鎮陡降暴雨,降雨時間持續十二個多小時,雨量達三百二十六毫米,是湖北京山縣有資料記載以來最高值,為近五十年來最大一次強降雨,導致該鎮二十個村、部分廠礦企業及集鎮受災嚴重。由於xx至京山路途遙遠且多為山路、坑窪不平之路,經過兩三個小時的車程,顛簸到目的地的時候,幾位文字和攝影記者已經頭昏眼花,噁心嘔吐了,但是責任在身,良知在心。面對人民的財產甚至生命受到威脅的情況,幾位記者沒有絲毫猶豫和懈怠,拿起他們手中的筆和照相機,開始了積極的採訪和拍照。

  作為一名文字記者,就要做到眼疾手快,精確、深入而生動的瞭解情況,及時報道。我們先後走訪了幾個居民區、養雞場和災民集中安置點,瞭解基本的受災情況和生產自救情況。由於第一次進行單獨採訪,我在對一養雞農戶進行受災情況採訪時,漏掉了很多細節,例如何時開始養殖、每年收入多少、今年的損失多少、如何進行生產自救等,雖然很多細節在新聞稿中並不會用到,但由此可以認識到,記者這種職業,不僅要求我們具有強大的責任心和悲憫眾生的慈悲胸懷,更要細緻入微,做到嚴謹和敬業。

  在單獨做一則深度報道的題材時,遇到的困難前所未料。首先是選題和切入的問題,針對全國範圍內的物價上漲情況和全國、省的“菜籃子”工作會議的召開,憑兩年的專業學習和一個月的全面實習所培養的新聞敏感,我覺察到關於“菜籃子”價格上漲的問題,必定會在繼洪澇災害後,在xx引起新一輪的議題。於是我把肉類、蔬菜類的上漲作為切入點,集中調查xx市的具體情況和麵對物價上漲,政府以及各相關部門採取的宏觀調控措施。這個題材得到了主任的肯定,並鼓勵我進行積極的專業探索。

  在列好大致的提綱後,我開始了採訪,大量蒐集材料和資料的工作。八月的xx,剛剛告別梅雨季節,受副熱帶高氣壓控制,開始進入炎熱的夏季,這對於出門跑新聞,著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烈日當頭,在相繼走訪幾個大型菜場和超市之後,我已經汗流浹背雙腿痠軟。當時就想放棄採訪任務,直接回到報社胡編亂造幾個例項,再根據市裡釋出的檔案,改寫得成一則深度報道。但是想到當時選擇新聞專業時的堅決和將來工作的道路,強大的心理動力要求我,一定要堅持下來,不論有多遠有多苦。

  在採訪超市負責人的時候,遇到了閉門羹。由於超市新入駐肉類品牌如雙匯、雨潤等,可以有效調節xx市的肉源緊張情況,抑制肉類的物價過高上漲,所以採訪任務格外重要。當時所有的超市人員都在開會,門衛要求我等待,並向我索要記者證。但由於所在的xx日報並沒有給我辦理臨時記者證,我便掏出學生證證明身份,當場遭到拒絕,並丟擲冷言說學生哪有資格採訪。當時就知道等待採訪是不可能了,得想點辦法,死磨硬纏隨機應變。於是在等待的空隙,開始跟門衛聊天,從工作聊到生活,他問及我的大學生涯,於是我趁機把採訪的要求用婉轉的方式提出來,他終於答應將超市相關負責人以及雙匯的經理介紹給我,但同時需要我對重要資訊保密。事實證明,當時的堅持是正確的,在後來的採訪過程中,我獲得了重要的第一手資料,得到了報社主任的充分肯定。後來對物價、工商等單位的採訪還算順利,第一輪採訪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