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認識實習報告彙編8篇
在當下社會,大家逐漸認識到報告的重要性,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後撰寫的。那麼一般報告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通訊認識實習報告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通訊認識實習報告 篇1
實習目的:為了瞭解通訊工程專業的主業知識,提高對實驗器材的認識和加強對通訊相關知識的瞭解,為以後對本專業課的學習有更好的幫助。前言:透過近一週的實習,我學到了許多的東西,接觸了很多新鮮的事物,也對我將來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透過這次的認識實習,豐富本人專業方面的知識,增強了本人的觀察能力,開闊了視野,並使我對以後的工作有了定性的認識,真是讓我收穫頗多。現將認識實習的內容、實習收穫以及感想和建議方面做以總結。
一、認識實習的內容:
準備工作:實習的第一天,我們聽了黃飛江老師的講座,黃老師詳細的說明了實習時的注意事項和這幾天實習的統一安排,以及給我們放映了一段關於通訊發展的視屏,希望透過這次實習使我們對本專業有一個基本的瞭解。
1、長沙大學通訊基礎實驗室:實習期間,我們參觀了通訊的各種實驗室,有通訊原理實驗室、DSP實驗室、計算機網路實驗室等等。在參觀這些實驗室的過程中,我們接觸了許多的實驗器材,雖然我對這些東西並沒有多大的認識但對以後的專業學習中的實驗還是有一定的幫助的。我相信在以後的學習中,這些實驗室將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它們將成為我們學好這門專業的最有力的助手,也是提高我們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最好幫手。在實驗室的參觀中,我認識許多高科技的產品,這是除了實驗器材之外的。映像最深的是IP電話,它在我國出現得很少,以前也只有在美國大片上才看得到,現在確確實實看到實物是一件很興奮的事情。其次我也看到了交換機、路由器等較貴重的通訊機器。這些實驗室的物品大多是斯路科和華為提供的,最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專業是有斯科認證的網路學院,實驗室都是非常新的,這些實驗室可同時容納30多人上機操作。學院提供華為、斯科的認證服務,透過認證考試者,可獲得相應級別的網路工程師證書。這可以說是我們學院的一大優勢吧!
2、優秀學長的學習體會介紹:實習期間我也聽了學長們的學習體會,對自己的幫助很大。學長們的演說非常的精彩,讓我對大學學習和生活有了更深一步的瞭解,對專業有了更多的興趣。對我如何去過好大學的四年有很大的幫助,。他們是我們學院的優秀學生,他們在學習和生活方面都有很強的能力,在他們的介紹中我知道了英語和數學對於我們專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他們也告訴我們大學的學習靠積極主動,靠腳踏實地,堅持不掛科,不掉隊是不行的,自己的目標要高一點,這樣才會有更多的進步。也告訴我們生活中要樂於助人,在別人需要幫助時伸出援助之手,做事上要有取捨,但也要把握機會,因為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一件事。
3、通訊知識的講座
關於通訊這一方面的內容,我們瞭解了它的歷史,深空探測,航空航天,計算機網路,通訊行業的發展需求和我們就業的方向及有關考研方面的內容。它的歷史由古代最原始的傳訊說起到現在數字化的網路通訊。在光傳輸的的介紹中我記住了光導纖維之父——華人科學家高錕,他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是為數不多的華人中獲得諾貝爾獎的一個。深空探測中我瞭解我國的航空史,我國是一個起步晚發展快的國家。值得我們自豪的是我國當前的航空技術領先世界,排名前四。除了我國,我也瞭解了前蘇聯和美國的航空發展歷史。
計算機網路方面講了它的安全,無線網路等方面以及整個網路的連結流程。講到了三網融合,說道將來是一個NGN的時代,某化的網際網路將成為未來世界的主流。通訊也將朝五化發展,成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講到就業的問題,我也許還體會不到其中的艱難,就業怎樣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這都是我們現在就要考慮到的,那麼它將迫使我們從現在開始就要做好準備,學好專業知識。用知識來武裝自己。成為有用之才。
二、實習的收穫和感想
透過這次的認識實習,讓我對專業有了基本的瞭解對專業方面的學習有了更濃厚的興趣對我以後的人生規劃有了新的借鑑,知道了學好專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其次,我認識了許多的實驗器材,開闊了我的視野,認識了許多新事物。知識方面,增加了我的課外知識,認識了更多的世界名人,也結識了新的老師。
透過本次的實習,開闊眼界,增加了見聞,瞭解了一些通訊裝置,也見識了該行業的最新動態。同時得到了許多的的知識財富。透過實習我知道了通訊在國民經濟房展中所處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增強了我對本專業的喜愛。
此次實習,我感受到了通訊的重要性,瞭解了它的發展現狀和美好的前景,感受到了資訊科技給今天帶來的美好生活。當然自己也要立志在本專業有一番大的作為。以後自己要多瞭解通訊方面的最新科技多參加這方面的實踐活動,讓自己儘快成長起來,為祖國做貢獻。
三、實習的不足和建議
這次實習只粗略的認識了一些通訊的實驗器材和通訊工具,並沒有進行一些實際的操作,並且我們在實習之前並沒有學習有關通訊方面的知識。在參觀實驗室時我們也不知道怎樣去操作這些實驗器材。對我們對通訊的瞭解應該沒有多大的幫助,再加上我們只是走眼觀花的看一下,效果可想而知。建議實習應該建立在有相應的理論知識上,在開了通訊專業課以後進行實習,我想這樣的效果會有很大的提高。
其次,認識實習應該進一些通訊公司參觀,這樣能更全面的瞭解我們的通訊專業。也能體會到我們專業以後的就業方向。更能提高我們學習這門專業的積極性。提高我們的社會實際能力需要好的實踐體驗。
通訊認識實習報告 篇2
人類自存在以來就總是要進行思想交流和資訊傳遞的,也因此,從古至今,人們從未停歇過對“實現將攜帶有某種訊息的訊號快速、高效地傳輸”,即我們現今所說的“通訊”的探索。而今二十一世紀的全球通訊技術已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從古老的飛鴿傳書、烽火通訊到從19世紀電報、電話問世與電磁波的發現,從簡單的電通訊階段到實現電子資訊通訊,從60年代通訊的計算機化到如今通訊的智慧化、個人化、數字化......我作為北郵——中國在通訊資訊科技領域的最高學府——的一名學子,自然也少不了對通訊相關知識的學習,在大二第一個學期中我們進行了通訊認識實習。下面我將主要從通訊概論、無線通訊基礎、移動無線接入網三個方面來介紹這一階段通訊認識實習的學習內容。
一、實習目的
通訊認識實習是北郵本科教學總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之一,透過實驗室的參觀考察,使學生對通訊網建立一定的感性認識,瞭解所學專業的概況,為學生的後續學習打下一定的基礎。
二、實習時間
大二第一學期教學周每週二
三、實習地點
北京郵電大學
四、實習內容
根據課程安排,在此實習中的學習內容我將從通訊網概論、無線通訊基礎及移動無線接入網三個方面來進行介紹。
(一)通訊網概論
第一節的通訊網概論課主要學習了通訊網相關概念與定義,主要分為五個部分:
1、通訊基本概念
我們先對至今通訊的發展進行回顧與展望。接著便開始學習通訊的相關概念,通訊是資訊的傳輸與交換;通訊系統主要由信源、通道及信宿構成,根據其傳輸訊號的形式,分為模擬通訊系統與數字通訊系統兩類,其基本技術包括模擬訊號的數字化、調製技術以及複用技術。在實驗室裡,我們還對訊號、通道、數字通訊系統的特點以及同性系統的主要效能指標進行分析與學習。
2、通訊網基礎
將眾多通訊系統透過交換系統按照一定的拓撲結構組合在一起稱為通訊網。網路拓撲結構是通訊網路節點和通訊鏈路所組成的幾何形狀,常見的有匯流排結構、形形結構、樹形結構、環形結構、網狀結構和混合型結構。通訊網的構成分硬體和軟體,硬體包括使用者終端裝置、傳輸線路及交換系統,軟體構成為協議。其中我們對協議進行了詳細討論。
3、通訊網的分類
電信網具有各種不同的型別,可以分為業務網、傳送網和支撐網這三種網之間具有相輔相成的關係。在實踐課中,我們還學習了這三種網的具體分類、功能及在通訊中發揮的作用,如業務網中的電話網、行動通訊網及資料通訊網的結構及特點。
4、通訊網中的傳輸技術
通訊網中的傳輸媒介主要分為雙絞線、同軸線、光纖及無線傳輸。其中我對光纖的印象及深,因為在實驗室中老師拿出了一根光纖讓我們好好觀摩了一番,大大地滿足了我的好奇心。無線通訊中的衛星通訊原理更是讓我對人類的智慧歎為觀止,收穫頗豐。
5、通訊網中交換技術
可以說交換技術的成熟時各種通訊網路迅速發展的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如今交換方式大致可分為以下各類:電路交換、報文交換、分組交換、軟交換、ATM交換、----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非同步傳遞模式、MPLS標籤交換、光交換。每一種交換方式都有其優
點與不足,如今的通訊技術便要對其揚長避短。
(二)無線通訊基礎
近些年資訊通訊領域中,發展最快、應用最廣的就是無線通訊,這次實習課程中,我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學習:
1、無線電波與其波段
無線電通訊是指利用無線電波傳遞人為的或自然的資訊,其中無線電波是依靠自由空間傳播的頻率從幾赫茲到3000GHz範圍內的電磁波。由於無線電通訊是利用無線電波的傳播特性實現的,故研究無線電波的春波特性和模式是提高無線電通訊質量的重大課題。無線電波可劃分為各種不同的波段,不同波段的電波波長不同,傳播特性也往往不同,應用於通訊的範圍也不相同。在實驗課中老師向我們展現了不同波段的具體劃分。
2、無線電傳播方式
無線電的傳播方式主要有地面波傳播:無線電波沿地球表面的傳播方式。又稱繞射傳播或地表面波傳播。因地面的電特性受天氣、氣象的影響較小,故傳播的訊號較穩定。地(水)下電波傳播:無線電波在地(水)下傳播的方式。傳播損耗隨電磁波頻率的升高而急劇增大。對流層電波傳播:無線電波在對流層中傳播的方式。 還有電離層電波傳播、地面—電離層波導電波傳播、磁層電波傳播、星際空間電波傳播等。
3、無線電通訊的通道
通道指傳輸資訊的媒介或通道。無線通道可按不同的角度進行分類,如分為固定無線通道與移動無線通道。無線通道的評價指標有傳播衰減、時延擴充套件、傳播時延、多普勒擴充套件以及干擾。課程中老師藉助圖形詳細講解無線電訊號在通道中的傳播過程,讓我印象極深。
4、無線通道的傳輸特性
無線通訊中訊號傳輸時不僅存在自由空間固有的傳輸損耗,還會受到通道環境的制約進而導致衰減,這是無線通道的傳輸特性,一般可將其分為大尺度衰落與小尺度衰落。這兩種特性有各自不同的產生原因與計算方法。同時在這一小節中,老師還為我們介紹了其他無線通訊網路,例如IEEE無線網路標準、802.11無線區域網、802.15無線個域網等,讓我們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瞭解更多課外知識,對無線通訊世界也有了更多的認識。
(三)移動無線接入網
近十年來,移動無線通訊技術得到了飛速發展。無論是在世界範圍還是在我國的資料統計當中,也因此移動無線接入網一直都是通訊行業的研究重點。在最後的一堂實習課上,老師向我們從三個方面介紹了移動無線通訊網。
1、 移動網的基本概念
從老師的展示中,我發現無線行動通訊的發展是及其迅速的,從1897年馬可尼的無線通訊實驗所標誌的無線通訊的開始到上世紀八十年代第一代模擬蜂窩移動通訊系統的建立到如今第三代移動通訊系統的興盛再到下一代無線通訊標準LTE的發展趨勢,無線移動通訊技術一直在向更好的覆蓋率、更高的頻譜效率、更好的頻譜靈活性等目標前進著。在課中,老師藉助許多概念圖與技術分析圖重點介紹了下一代無線通訊標準LTE的關鍵技術與特性,同時提到移動無線通訊中的多址技術,具體有分頻多重進接、分時多重進接、分碼多重進接以及正交分頻多重進接四類,每一種多址技術都有其不同的原理及特點。
2、 蜂窩移動網組成、技術及特點
蜂窩移動網主要由各個“小區”組成。是指將無線移動網所有要覆蓋的地區劃分為若干個小區,每個小區的半徑可視使用者的分佈密度在1~10km左右。每個小區在中心設立一個基站或在六邊形的三個頂點上設立三個基站為本小區範圍內的使用者服務。課上的小區圖片展示讓我們對這一概念有了更詳細具體的瞭解,給我深刻的印象。其中基本小區型別包括“超小區、宏小區、微小區、微微小區”四種。移動蜂窩網的使用到的關鍵技術有頻率複用技術、多通道技術、越區切換技術等,多種技術的使用使得蜂窩移動網能夠最大限度滿足人們對無線通訊的各種要求,獲得迅速發展,除以上所述,這一小節內我們還重點學習了GSM體系結構概念與結構組成。
3、 基站裝置介紹
在這一小節中,我們學習的基站裝置主要是DBS3900。KBS3900基站採用分散式結構,由兩種基本功能模組——基帶控制單元BBU3900和射頻拉遠單元RRU——組成。課堂上老師對這兩個模組進行了詳盡的講解與分析。
五、實習小結
在連續幾個星期的通訊認識實習中,我更加系統全面地認識了通訊這個神奇而又美麗的世界,從通訊概論到無線通訊基礎,從程控交換到軟交換技術再到行動通訊等各種豐富有趣的知識。課堂中實驗室的各種器材的展示讓我們所學的知識不再像往常一樣鼓譟而乏味,而是更形象更趣味,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我們能夠比平時更好更詳細地掌握各種通訊概念。這次實習也讓我深刻體會到“紙上得來終覺淺”這句話說的著實沒錯,實習過程中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仔細探究了各種通訊裝置如雙絞線、光纖、交換機、路由器、物聯網設施等器材後,我發現曾經在書本上所學到的東西都太過抽象淺薄了,這次的通訊認識實習課的所見所聞所學就彷彿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通向通訊世界的大門,讓我能夠更深入地學習瞭解到通訊領域的相關知識,而不再僅僅是簡單的概念學習。所以我很感謝能有這樣一次通訊認識實習的機會,讓我在通訊學習方面取得更大的進步,實踐觀察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通訊認識實習報告 篇3
作為學習通訊工程專業的學生,作為以後即將成為一名通訊人的學生來說,瞭解通訊基礎知識,掌握通訊專業的學習方法,明白通訊行業最前沿的科技知識,是關係到自己前途,關係到自己人生價值能否實現的人生大事。
透過近一週的學習,我們從感性上學到了很多東西,也對我們將來的學習和研究方向的確定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透過這次參觀實習豐富了本人的理論知識,增強了本人觀察能力,開闊了視野,並使我對以後的工作有了定性的認識,真是讓我收穫頗多。現將本次實習就參觀實習內容、實習收穫、以及未來自己努力的方向等作以總結。
1.實習單位及心得體會
xx移動(xx分公司)
一、公司概況
中國行動通訊企業文化的核心內涵是“責任”和“卓越”,即要以“正身之德”而“厚民之生”,做兼濟天下、善盡責任、不斷進步的優秀企業公民。
根據國家電信體制改革的要求,xx行動通訊有限責任公司xx分公司(簡稱“xx移動”)於1999年7月19日正式成立,負責中國行動通訊網在xx地區的網路建設、維護、發展與運營管理,經營範圍為行動電話業務、移動資料業務以及移動話音、資料、ip電話和多媒體業務,除提供基本話音業務外,還推出了多種話音增值業務和無線資料業務。目前,公司擁有“全球通”、“神州行”、“動感地帶”三大客戶品牌,客戶號碼段包括“139、138、137、136、135、134(0至8號段)”、“150”、“158”和“159”。公司下轄10個職能部門、11個生產部門、4個縣市營業部,共有移動員工457人,平均年齡35歲。XX年7月,公司完成注資重組、改制上市,成為中國移動(香港)有限公司全資擁有的外商獨資企業。
xx行動通訊始於1992年,至今已建成功能完善、質量優良、覆蓋全區的gsm數字行動通訊網。到XX年4月27日,全市行動通訊網上通話客戶總數已達159萬戶。除提供行動電話話音通訊業務外,先後推出了點對點短訊息、移動手機支付、移動交費卡、移動彩鈴、企信通等新業務,開闢了行動通訊服務新領域,更大範圍、更高程度地方便了廣大客戶使用行動電話業務。
公司成立以來,緊緊圍繞爭做世界一流通訊企業的戰略目標,始終追求高水平的運營和管理,著力推進企業可持續發展。目前,已建成一個覆蓋範圍廣、通訊質量高、業務品種豐富、服務水平一流的行動通訊網路,網路訊號覆蓋到了全省所有鄉鎮,主要交通幹線實現了連續覆蓋,城市內重點地區、小區和主要酒店、賓館等實現了室內覆蓋;網路已漫遊通達216個國家和地區。陸續推出了短訊息、移動夢網、飛信、手機郵箱、移動秘書、移動全球呼、gprs、隨e行、彩信、無線區域網、手機支付等多種移動新業務、新功能。公司向廣大客戶提供10086服務熱線24小時服務,增加了營業網點數量和服務功能,推出了多種交費方式,推行全球通大客戶經理服務,實施客戶積分獎勵計劃,開展“收費誤差雙倍返還”服務承諾活動,推廣集團客戶資訊化解決方案,為廣大中國移動客戶提供專家級的行動通訊服務,促進了社會和企業自身的可持續發展,並較好的維護了客戶的合法權益。xx移動的客戶數量以每年超過100萬戶的.速度增長,目前已超過1000萬戶。面向未來,xx移動xx分公司將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時刻秉承“追求客戶滿意服務”的經營理念,全面提升公司在通訊行業的領先優勢,推進企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通訊基礎知識
1數字行動通訊
數字通訊包括gsm、cdma等。第三代行動通訊(3g)目前主要有兩種主流的技術方向。其中一種是從第二代cdmaone演進而來的cdmaXX技術,cdmaone移動通訊網路在北美、南韓和香港等地區得到了廣泛的應用。XX年5月中國聯通採用了增強型的cdmaone的技術在中國全面建設行動通訊網。cdmaXX與cdmaone的空中通道具有相同的碼片速率,向後相容cdmaone的系統,可以由cdmaone平滑升級而來。其演進的路線是cdmaone--cdmaXX1x--cdmaXX1xev。另一種主流的第三代通訊技術是由第二代gsm標準發展而來的wcdma技術,由於gsm採用的是tdma(分時多重進接)調製方式,而wcdma採用了cdma(分碼多重進接)的調製方式,其空中通道無法相容,採用機站積疊和使用多模手機的方式向後相容gsm系統,其演進的路線是gsm--gprs--edge--wcdma。在制式上則有分時多重進接(tdma)(如歐洲的gsm系統)和分碼多重進接(cdma)兩種。二者均能夠實現高速分組的3g資料業務,但從空中通道調製、核心接入網路和終端使用者等多個方面比較,兩者之間存在著根本的區別。
通訊認識實習報告 篇4
學院:資訊科學與工程學院
姓名:
班級:通訊1003
學號:
作為學習通訊工程專業的學生,瞭解通訊基礎知識,掌握通訊專業的學習方法,明白通訊行業最前沿的科技知識,是關係到自己前途,關係到自己人生價值能否實現的人生大事。透過這兩天的認識實習,我們從感性上學到了很多東西,也對我們將來的學習和研究方向的確定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透過這次參觀實習豐富了本人的理論知識,增強了本人觀察能力,開闊了視野,並使我對以後的工作有了定性的認識,真是讓我收穫頗多。現將本次實習就參觀實習內容、實習收穫、以及未來自己努力的方向等作以總結。
1數字行動通訊
數字通訊包括gsm、cdma等。
gsm--gprs--edge--wcdma。在制式上則有分時多重進接(tdma)(如歐洲的gsm系統)和分碼多重進接(cdma)兩種。二者均能夠實現高速分組的3g資料業務,但從空中通道調製、核心接入網路和終端使用者等多個方面比較,兩者之間存在著根本的區別。
gsm是世界上
標再定規範然後研製裝置。這樣就可以按最完善的方式設定未來通訊網要求的系統和裝置。sdh是國際電信聯盟ccitt於1988年正式推薦的,並稱為同步數字體系。sdh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標準,它不僅適用於光纖通訊,原則上也適用於微波和衛星通訊。被譽為”光纖通訊之父“的高錕(英籍華人),在光電話的研究中作出了重大貢獻,在減少介質雜質方面,馬瑞,卡譜隆,凱克在1070年將噪音減少到20分貝/千米,更令人興奮的是在解決光電話產生的2個根本問題上發明了能夠產生理想光源的半導體鐳射器。1974年光雜質噪音減至1分貝/千米。1979年降低到0。2分貝/千米。1977年美國芝加哥和聖塔磨尼卡之間首次建成商用光纖通訊系統,頭髮絲粗細的玻璃絲能同時開通8000路電話。到1990年光纖通訊的發展取得重大進展:1由多模光纖過度到單模(只傳一種模式,沒有色散,傳輸的頻頻寬,能載送的資訊量比多模光纖大的多)2由短波長(0。85微米)過度到長波長(1。31微米)。90年代光纖傳輸的的速率達10000兆位元/秒。相當於1/10的頭髮絲的光纖裡可以同時開通1250000部電話。光通訊每隔幾十千米,增設一個“再生中繼器”(光——電——光)以增大傳輸的訊號,1985年“摻洱光纖放大器”誕生。光瓠子通訊:使光脈衝變寬,變窄的兩種效應相互抵消,就成了一個保持不變的光瓠子。我國光纖的發展:1977年
津建立多模光纖通訊。1986年動態單縱模鐳射器誕生。
光纖通訊的原理是:在傳送端首先要把傳送的資訊(如話音)變成電訊號,然後調製到鐳射器發出的鐳射束上,使光的強度隨電訊號的幅度(頻率)變化而變化,並透過光纖傳送出去;在接收端,檢測器收到光訊號後把它變換成電訊號,經解調後恢復原資訊. 光纖通訊是現代通訊網的主要傳輸手段,它的發展歷史只有一二十年,已經歷三代:短波長多模光纖、長波長多模光纖和長波長單模光纖.採用光纖通訊是通訊史上的重大變革,美、日、英、法等20多個國家已宣佈不再建設電纜通訊線路,而致力於發展光纖通訊.中國光纖通訊已進入實用階段.
光纖通訊就是利用光波作為載波來傳送資訊,而以光纖作為傳輸介質實現資訊傳輸,達到通訊目的的一種最新通訊技術。
通訊的發展過程是以不斷提高載波頻率來擴大通訊容量的過程,光頻作為載頻已達通訊載波的上限,因為光是一種頻率極高的電磁波 ,因此用光作為載波進行通訊容量極大,是過去通訊方式的千百倍,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光通訊是人們早就追求的目標,也是通訊發展的必然方向。
光纖通訊與以往的電氣通訊相比,主要區別在於有很多優點:它傳輸頻頻寬、通訊容量大;傳輸損耗低、中繼距離長;線徑細、重量輕,原料為石英,節省金屬材料,有利於資源合理使用;絕緣、抗電磁干擾效能強;還具有抗腐蝕能力強、抗輻射能力強、可繞性好、無電火花、洩露小、保密性強等優點。
通訊認識實習報告 篇5
一、實習目的:
為了瞭解通訊工程專業的主業知識,提高對實驗器材的認識和加強對通訊相關知識的瞭解,為以後對本專業課的學習有更好的幫忙。前言:經過近一週的實習,我學到了許多的東西,接觸了很多新鮮的事物,也對我將來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忙。經過這次的認識實習,豐富本人專業方面的知識,增強了本人的觀察本事,開闊了視野,並使我對以後的工作有了定性的認識,真是讓我收穫頗多。現將認識實習的資料、實習收穫以及感想和提議方面做以總結。
二、認識實習的資料
準備工作:實習的第一天,我們聽了黃飛江教師的講座,黃教師詳細的說明了實習時的注意事項和這幾天實習的統一安排,以及給我們放映了一段關於通訊發展的視屏,期望經過這次實習使我們對本專業有一個基本的瞭解。
1、長沙大學通訊基礎實驗室:實習期間,我們參觀了通訊的各種實驗室,有通訊原理實驗室、DSP實驗室、計算機網路實驗室等等。在參觀這些實驗室的過程中,我們接觸了許多的實驗器材,雖然我對這些東西並沒有多大的認識但對以後的專業學習中的實驗還是有必須的幫忙的。我相信在以後的學習中,這些實驗室將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忙,它們將成為我們學好這門專業的最有力的助手,也是提高我們動手本事和實踐本事的幫手。在實驗室的參觀中,我認識許多高科技的產品,這是除了實驗器材之外的。映像最深的是IP電話,它在我國出現得很少,以前也僅有在美國大片上才看得到,此刻確確實實看到實物是一件很興奮的事情。其次我也看到了交換機、路由器等較貴重的通訊機器。這些實驗室的物品大多是斯路科和華為供給的,最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專業是有斯科認證的網路學院,實驗室都是十分新的,這些實驗室可同時容納30多人上機操作。學院供給華為、斯科的認證服務,經過認證考試者,可獲得相應級別的網路工程師證書。這能夠說是我們學院的一大優勢吧!
2、優秀學長的學習體會介紹:實習期間我也聽了學長們的學習體會,對自我的幫忙很大。學長們的演說十分的精彩,讓我對大學學習和生活有了更深一步的瞭解,對專業有了更多的興趣。對我如何去過好大學的四年有很大的幫忙。他們是我們學院的優秀學生,他們在學習和生活方面都有很強的本事,在他們的介紹中我明白了英語和數學對於我們專業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他們也告訴我們大學的學習靠進取主動,靠腳踏實地,堅持不掛科,不掉隊是不行的,自我的目標要高一點,這樣才會有更多的提高。也告訴我們生活中要樂於助人,在別人需要幫忙時伸出援助之手,做事上要有取捨,但也要把握機會,因為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要儘自我的努力去做好一件事。3、通訊知識的講座關於通訊這一方面的資料,我們瞭解了它的歷史,深空探測,航空航天,計算機網路,通訊行業的發展需求和我們就業的方向及有關考研方面的資料。它的歷史由古代最原始的傳訊說起到此刻數字化的網路通訊。在光傳輸的的介紹中我記住了光導纖維之父――華人科學家高錕,他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是為數不多的華人中獲得諾貝爾獎的一個。深空探測中我瞭解我國的航空史,我國是一個起步晚發展快的國家。值得我們自豪的是我國當前的航空技術世界,排行前四。除了我國,我也瞭解了前蘇聯和美國的航空發展歷史。
計算機網路方面講了它的安全,無線網路等方面以及整個網路的連結流程。講到了三網融合,說道將來是一個NGN的時代,移動化的網際網路將成為未來世界的主流。通訊也將朝五化發展,成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講到就業的問題,我也許還體會不到其中的艱難,就業怎樣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這都是我們此刻就要研究到的,那麼它將迫使我們從此刻開始就要做好準備,學好專業知識。用知識來武裝自我。成為有用之才。
三、實習的收穫和感想
經過這次的認識實習,讓我對專業有了基本的瞭解對專業方面的學習有了更濃厚的興趣對我以後的人生規劃有了新的借鑑,明白了學好專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其次,我認識了許多的實驗器材,開闊了我的視野,認識了許多新事物。知識方面,增加了我的課外知識,認識了更多的世界名人,也結識了新的教師。
經過本次的實習,開闊眼界,增加了見聞,瞭解了一些通訊裝置,也見識了該行業的最新動態。同時得到了許多的的知識財富。經過實習我明白了通訊在國民經濟房展中所處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增強了我對本專業的喜愛。
此次實習,我感受到了通訊的重要性,瞭解了它的發展現狀和完美的前景,感受到了資訊科技給今日帶來的完美生活。當然自我也要立志在本專業有一番大的作為。以後自我要多瞭解通訊方面的最新科技多參加這方面的實踐活動,讓自我儘快成長起來,為祖國做貢獻。
四、實習的不足和提議
這次實習只粗略的認識了一些通訊的實驗器材和通訊工具,並沒有進行一些實際的操作,並且我們在實習之前並沒有學習有關通訊方面的知識。在參觀實驗室時我們也不明白怎樣去操作這些實驗器材。對我們對通訊的瞭解應當沒有多大的幫忙,再加上我們只是走眼觀花的看一下,效果可想而知。提議實習應當建立在有相應的理論知識上,在開了通訊專業課以後進行實習,我想這樣的效果會有很大的提高。
其次,認識實習應當進一些通訊公司參觀,這樣能更全面的瞭解我們的通訊專業。也能體會到我們專業以後的就業方向。更能提高我們學習這門專業的進取性。提高我們的社會實際本事需要好的實踐體驗。
通訊認識實習報告 篇6
新學期開始的第一週,已經升入大三的我們,校方為我們安排了本專業的認識實習,雖然內容不算太多,形式也較簡單,但是校方的心意和態度很明顯也很坦誠,就是讓我們提前接觸一下我們所學專業和就業的實質性的一些東西,以更好地促進學習和就業。身為學生的我們,站在大三這個即將走向社會的位置,深有感觸,順利的配合老師以及為我們演講的校友,完成了此次認識實習。
一、實習內容
本次實習學校首先請我們專業的教研主任及老師為我們介紹了我們這批學生的培養計劃以及本專業各位老師,並就我們的一些相關考試選課等內容做出了一些指示和點播,要求我們認真完成所學基礎專業課程,並儘量多學限選的一些課程。
接著,校方請了一位畢了業的校友為我們做了一場關於本專業畢業就業的報告。報告中,校友指出多數我們鐵路訊號專業的學生就業是比較容易的,而且很有可能就是做鐵路相關的工作。他向我們介紹了關於鐵路在運營過程中的一系列的訊號運作、接收、控制等的原理,還介紹了有關訊號收發,控制的機器。他告訴我們鐵路通訊一定要講究穩定和安全,這一點我深有感觸。
然後是我們參觀了我們通訊的實驗室。導師讓兩位助理為我們演示了兩個所學知識應用的實驗,訊號的取樣和簡單的光纖通訊應用。
最後的一天,校方有又排了另外的一場講座,主講人是又一位大連阿爾派公司的校友。演講中,他提到了很多關於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事情,責任心是一個很重要的東西,他說。他還提到了很多我們現在正在學以及今後要學習的專業基礎課程,他說這些課程一定要學紮實,對以後就業面試都是有極大幫助的。
二、實習心得、收穫
本次實習,我覺得還是收到了一定的預期效果,因為,在老師和演講校友的教誨之下,我們對本專業的一些情況變得清晰了一些。第一要說的是,第一天在馮老師再次為我們介紹本專業的總體概況時(第一次是大學剛入學時),我竟然壓根兒沒有記起來是馮老師。大學兩年了,我覺得我過得很模糊,暈暈的,老師沒記得幾個,記住了的又不再教我們了,有些感慨。以後我覺得我需要多專心在學習的事上面,不能再那麼的嬉戲玩樂了。我該多和專業課老師接觸,多虛心學習。
第二,那天關於鐵路訊號執行的一段短片看完以後,我似乎瞭解了我將來可能就業的具體工作是什麼了。又聽到校友講到鐵路訊號工作的辛苦,要經常到偏遠地區工作等等,我覺得我還是吃得了這苦的,畢竟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嘛。但更重要的是,我覺得他談到的關於責任的重要性的問題,現在社會,很多工程都需要這個詞來擔當,我們不能因為個人私利而忽視了責任的重大和國家社會人民的生命安全。
第三,觀看老師做實驗的同時,我特別認真,並一邊聯想著我們所學過的知識。很多東西,我以前的認識就是了解就好,等到用的時候知道上哪兒去找就行。但是,真到實踐的時候,臨時找是來不及的,需要的是牢記於心,需要的是順手就能操作,這才是需要的。
第四,基礎專業知識的重要性。聽了最後的那位校友的講座後,對比著他提到的專業基礎知識,我意識到很多我已經忘得差不多了,很多還根本不瞭解。我在思考著我下的學習的功夫還是不夠,知識學了就忘,多數時候也只是就會做題,實踐的時候就不知所措了。下一步,步入大三,我應該調整計劃,改變方法的去學習,爭取紮實掌握專業知識,能學以致用。
三、實習改進建議
這次實習的內容可能相對少了點,沒有想象的那種實踐的感覺,但還是有一定的效果的,我的建議是:
1、可能的話安排實地認識實習,加入動手環節
2、加大教學改革力度,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在教學內容選擇和教學環節設計上及時並適當調整,進而加強各種實習實踐的效果,在有限時間裡鍛鍊學生的實踐能力。
通訊認識實習報告 篇7
三週的通訊認識實習已經結束,經老師的講解和自己在課後對資料的查詢,我對需要掌握的知識進行整理,以便以後的學習、工作中更好地利用這些資源。
資料通訊
數字資料網(DDN,Digital Data Network)是利用數位電路提供永久或半永久性電路連線,以透明方式傳輸的資料業務網。由於使用者對高速度、高質量、多種專線業務的需求日益增長;分組交換網受到自身技術特點的制約,處理速度慢、網路延時大、延時變換不確定、大業務量建立一次次的連線不經濟,使高速實時業務受限;大規模積體電路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以及光纖通訊技術的迅速普及應用,使得數字資料網應運而生。
DDN的用途主要有:向用戶提供專用的數字資料傳輸通道。提供將使用者接入公用資料交換網的接入通道。為公用資料交換網提供交換節點間的資料傳輸中繼通道。DDN是利用數字傳輸技術提供介於永久連線和交換式連線之間的半永久連線方式的資料傳輸網。
DDN由四部分組成:複用及交叉連繫統 ,局間傳輸系統, 本地傳輸系統 和網管控制管理中心 。複用及交叉連繫統為 DDN節點。局間傳輸系統為局間中繼線。本地傳輸系統是使用者環路、使用者裝置。網管控制管理中心能保證網路的正常執行。
DDN的主要裝置是智慧化的數字交叉連線裝置,簡稱DXC,起到通訊線路的交接、排程和管理的作用。是現代通訊網路中最重要的裝置之一,它是一種具有一個或多個PDH或SDH訊號埠,並至少可以對任何埠之間介面速率訊號進行可控連線和再連線的裝置。 數字交叉連線裝置常用DXC m/n表示,m,n為自然數,表示資料速率等級。m表示埠速率的最高等級;n表示交叉連線矩陣中進行交叉連線和資料流資料的最低等級;數字0表示 64Kbps;數字1,2,3,4分別表示PDH中1-4次群的速率;數字4還表示SDH中STM-1等級,數字5表示STM-4,數字6表示STM- 16。關於PDH和SDH,分別是準同步數字系列 和同步數字系列 。PDH有歐洲、美國和日本三個標準,而我國使用的是歐洲標準E系列。歐洲標準一次群簡稱E-1,速率為2.048Mbit/s,E-2、E-3、E-4、E-5分別為8.448 、34.368 、
139.264 、564.992Mbit/s。 SDH是在PDH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標準。STM-1、STM-4、STM-16、STM-64的速率分別為155M、622M、2.5G和 10G 。此外還需要有複用器,將來自若干單獨分通道的獨立訊號複合起來,在一公共通道的同一方向上進行傳輸。這樣做是因為一條傳輸線路的傳輸能力可以承載超過一個使用者的訊號,讓多個訊號同時使用一條線路,可以提高線路的利用率。目前的複用技術有頻分複用(FDM)、時分複用(TDM)、碼分複用(CDM)和波分複用(WDM)。
DDN的網路結構可分為三級:一級幹線網,二級幹線網和本地網。一級幹線網設定再省市和自治區,提供省間的長途業務。二級幹線網設定再省內,提供省內業務和出省業務。本地網是省市範圍內的網路,提供本地和長途業務。
DDN的網路業務有:專用電路;幀中繼和壓縮話音/G3傳真。專用電路是想使用者提供中高速率和高質量的專用線路。幀中繼是透過引入幀中繼服務模組提供永久性虛電路連線方式。壓縮話音/G3傳真是透過設定話音模組來提供相關服務。幀中繼是老師授課的重點。幀中繼一種用於統計複用分組交換資料通訊的介面協議。主要特點有傳輸資料業務的速率高,資訊傳輸的突發性大,各類LAN通訊規程的包容性好。由於採用虛電路技術,可以有效地節約資源。
光纖通訊
光纖通訊是指以光纖作為光訊號傳輸媒介的通訊,屬於有線通訊的一種,光經過調製後便能攜帶資訊。光纖通訊已經恆威當今最主要的有線通訊方式。光纖通訊需經過發射器產生光訊號,以光線傳遞光訊號,同時要確保光訊號在光線中不會衰減或變形,最後接收器接收光訊號,並且變換成電訊號。光纖通訊的特點有:頻頻寬,通訊容量大;損耗低,中繼距離長;具有抗電磁干擾能力;無串話,保密性好;線徑細,重量輕,柔軟;節約有色金屬,原材料豐富。但它也有一定的缺點:質地脆,機械強度低;光纖切斷和接續需要一定的工具,裝置和技術;分路,耦合不靈活;光纖,光纜彎曲半徑不能過小;在偏僻地區存在有供電困難問題。
光纖通訊採用波分複用技術。波分複用的實際做法就是將光纖的工作波長分割槽成多個通道,使能在同一條光纖內傳輸更大量的資料。一個完整的波分複用系統分為發射端的波分複用器以及在接收端的波長分波解多工器。
在實驗室,老師根據實驗室的架構為我們講解了無源光網路(PON)。無源光網路是指光配線網(ODN)不含有任何電子器件及電子電源,分支器全部由光分路器等無源器件組成,不需要貴重的有源電子裝置。接入網網路由主幹層,配線層以及引入層組成。一個PON裝置包含一箇中央辦公節點,稱為光連結終端(OLT),一個或多個使用者節
通訊認識實習報告 篇8
20xx年12月,學校組織的實習學習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個多月時間,但是我以100%的工作態度來對待,同時由於學習的心態來面對,而經歷了這次過程,我們感性上學到了很多東西,也對我將來的學習和研究方向的確定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透過這次實習豐富了理論知識,增強了操作能力,開闊了視野,並使我對以後的工作有了定性的認識,真是讓我收穫頗多。現將本次實習就實習內容以及未來自己努力的方向兩方面作報告。
在實習的1個月時間裡,我擔任工程部裡面的巡檢工作,學習最基本的CDMA網路知識、GSM網路知識、室內分佈系統知識。NOKIA手機工程模式和三星常用工程模式的認識跟應用。NOKIA測試手機使用的BCCH、CID、RX、RQ跟TX測試G網的網路訊號,三星手機使用的PN、EC/IO、RX和TX測試C網的網路訊號。巡檢組員關於測試的方法和要求,室內分佈代維服務內容和要求,使用者感受要求,網路指標要求,工藝要求等。室內分佈系統總檯賬中巡檢站點資訊查詢。分析C/G網路訊號系統設計方案,繪畫系統原理圖跟裝置安裝圖,從而弄懂網路的覆蓋區域,饋線的走向,裝置器件的引數等設計方案的要求。學習常用測量儀器的使用方法應用於室內分佈系統整改、最佳化工程:結合更高的網路質量要求和大網變化、有必要對已建的室內分佈系統進行全面的測試評估、系統指標調測、整改方案實施、系統最佳化網路最佳化。使用者投訴分析處理、室內日常通訊保障獲得更大的投資效益和社會效益。
實際巡檢操作要掌握的要領:GSM的通訊測試用NOKIA行動電話的工程模式名稱為“Net monitor"分組畫面為改錐、鐵錘和手機,諾基亞的工程模式啟動後可以透過命令開啟或關閉。工能選擇-Net monitor-01進入畫面00退出的程式一樣,只不過後面的01該成了00。記錄BCCH、CI、RXLev、RQ、TX-PWR(等級)最強鄰居小區1跟最強鄰小區2的資料,以及切換測試。打通10010電話,對資料變化進行記錄。主要記錄資料為選單1、3和9。CDMA用三星行動電話第三行的PN數值是代表者手機訊號接收基站的程式碼。在建築物內&室外大家可以嘗試著播打。看看PN值的變化。後面的D0XX數值就是下行RX接收電平值。也就是手機訊號接收功率的強弱數值。數值越小,代表功率越大,訊號也就越強。反之也亦然。正常範圍應該是50~90之間。後面的-0X數值代表者EC/IO值,通俗的說就是擾頻值。數值越大說明手機受到外界干擾越大。超過+10幾乎無法正常通話了。第四行的數值T-XX代表了手機上行也就是手機發射功率數字。數字越大代表發射訊號的功率越強。關鍵就是第一頁的CDMA Monitor,是工程測試人員必看的一頁。如果要判斷訊號問題還是手機故障,依據都來自與此。完成了這些的資料記錄後,還要對電錶位置/讀數以及主機裝置的具體位置進行記錄。
實習雖短,但收穫豐富,只要付出,就有回報,而經過自己的努力,我有了機會去面對著專業性人員,聽著他們對專業性的講解以及親自看到了許多的大型通訊裝置,這些都很有助於我們對知識的理解以及與實際相聯絡,很益於我在以後的工作。
實習讓我體會
通訊在國民經濟發展中所處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加深對通訊工程在生產生活中的感性認識,瞭解這些企業生產和運營的規律,學習這些企業組織和管理知識,鞏固了所學理論,培養了初步的實際工作能力和專業技術能力。 此次實習透過各種形式我瞭解當前通訊產業的發展現狀以及美好的前景。感受到了資訊科技給今天帶來的美好生活,當然以後自己也要立志獻身於通訊事業,重點研究行動通訊新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