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實習報告> 有關去工地實習報告集合8篇

去工地實習報告

有關去工地實習報告集合8篇

  我們眼下的社會,報告的適用範圍越來越廣泛,報告中提到的所有資訊應該是準確無誤的。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去工地實習報告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去工地實習報告 篇1

  一、參加實習時間

  為XX年7月7日至XX年8月12日,於深圳金世紀工程實業有限公司報道,安排在惠州市博羅縣保利山水城四期二標實習 ,主要跟施工員下到現場參加施工實踐。

  二、實習工地概況

  該工地總佔地面積358432平方米,規劃總建築面積513626平方米,容積率為1.2,以低層低密度住宅開發為主,主要產品型別涵蓋別墅、洋房和小高層等產品,專案整體打造為頗具特色的德式風情社群。

  其中一至三期已經完工,正在進行四期建設。四期包括一標段和二標段,而我實習的工地是二標段。二標段包括4棟、5棟、6棟、7棟、8棟、9棟、10棟。其中4至8棟為32層的高層商品房,而9棟和10棟為4層的副樓。當我們去工地時,工地剛剛完成全部樁基,4棟開始首層施工,5棟剛剛完成伐板基礎混凝土的澆築,而6棟正在進行土方工程挖基礎並鋸樁接樁等工作,其它7、8、9、10棟尚未開工。

  三、實習目的及任務:

  1、主要的工作是對工地的質量與安全進行監督和一些簡單的測標高工作,其中質量是施工的工藝質量檢查,安全是指施工現場不安全因素的檢查和安全生產的監督。測標高主要是控制樁面標高。

  2、透過參觀實際建築,進一步提高學生對建築文化、建築知識以及建築施工、建築(2) 基槽開挖

  1 、施工工藝執行土方開挖工藝標準。

  2.開挖時,測量人員配合挖土機做好標高

  3 、採用機械開挖時,剩下20cm至30cm厚度,採用人工挖並用機械配合倒土。

  4、開挖時修築10~15 % 坡道,以便挖土及運輸車輛出入。

  5、開挖工作面和放坡係數必須符合施工組織設計的要求,做好邊坡保固和基坑排水措施。因施工現場狹小,土方開挖後外運存放,垃圾土存放垃圾場,淨土待回填時運回做回填土用或直接做為回填土用。

  6、人工開挖基槽(承臺及承臺梁)土方,開挖完成後及時驗槽。

  7、混凝土墊層:採用現場攪拌,澆注前必須透過基槽隱蔽驗收。

  8、砌築磚胎模並抹水泥砂漿:其砌磚厚度應符合施工組織設計的要求,然後抹1:3水泥砂漿。

  2、 地基基礎

  (1)筏板基礎施工流程:

  樁基礎施工—基坑開挖、同時做基坑支護—平整基坑土方-澆基坑防水墊層(如果有磚胎模也要做磚胎模)-做基筏板底防水塗膜-做防水保護層-綁紮筏板鋼筋-澆灌筏板砼-養護砼

  (2) 該工程主樓筏板厚度為1.7m,砼總量約為6300 m3屬大體積砼,為了控制砼兩個溫差以及校驗計算值與實測值的差別,應隨時掌握砼溫差動態,測溫工作至關重要,經研究該工程可採用預埋測溫點(提前預埋消防工程中使用的φ50sc壁厚為1.2焊管內安裝測溫計),現場施工人員應嚴格監控砼內外溫差變化,以便及時採取措施。

  a、測溫儀器:為了快捷直觀準確測量溫度,結合本工程特點,該工程基礎筏反砼測溫採用預埋φ50sc壁厚為1.2焊管內安裝測溫計進行測溫。

  b、測溫線佈設:為了全面反應砼溫度的變化情況,根據該工程的特點,佈設測溫點,每處測溫點的按澆築高度斷面分底、中和表三處為一組,每組三根測溫計。根據測溫點佈置原則,該基礎測溫點佈設位置詳見施工圖《保利山水城四期主樓基礎筏板測溫點佈置圖》。每組分三個測溫點,每一測溫點的測溫計由距離筏板底50mm~100㎜、筏板中部位、距筏板表面50mm~100㎜三個測溫點構成。測溫計用線繩吊掛,並在每根線繩上用口取張標明測溫計的位置(上、中、下),以便讀取溫度時不混亂。預埋時可用φ50sc壁厚為1.2焊管作支承物,焊管長度為高出基礎筏板300㎜,預埋時先將焊管綁紮牢固在基礎筏板鋼筋上,測溫計的測溫點位置不得與焊管內壁有直接接觸,在澆築砼時,將焊管預埋入砼中,留在外面的焊管用塑膠袋罩好避免潮溼,保持清潔。為便於操作,留在外面的焊管長度應大於300mm。在測溫過程中,當發現溫度超過25℃時,應及時加強保溫(如在混凝土表面履蓋保溫毛氈等措施)或減緩拆除保溫材料,從而防止產生砼溫差應力裂縫。

  c、測溫:測溫應由專職人員(專案部選派的專業人員)定時測溫,由專業技術人員進行詳細記錄,並及時進行資料整理。

  (ⅰ) 、測溫點應在平面圖上編號,並在現場分別標示,繪製溫度曲線圖,且溫度變化情況應及時反饋,當各種溫差達到18℃時預警,22℃時報警。

  (ⅱ)、測溫延續時間自砼澆築開始至保保溫措施撤消後為止,同時應不少於14天。測溫時間間隔如下:砼澆築後1-3天為2h,4-7天為4h,其後為8小時。

  (ⅲ)、測溫時,測溫人員依次將測溫計取出並讀取數值,並記錄所測數值。

  (3)、溫差控制:砼硬化期的實測溫度應符合下列規定。

  a.內部溫差(中心與表面下50mm處)不大於25℃。

  b表面溫度(表面下50mm處)與表面外50mm處的溫差在25℃以內。

  c砼降溫速度不大於1.5℃/d。

  d撤除保溫層時,砼表面與大氣溫差不大於25℃。

  e當實測溫度不符合上述規定時,則應及時調整保溫層或採取其它措施使其滿足溫差的規定。

  (4)、其它措施:

  a施工現場應配備溫度計,及時測量大氣環境溫度。

  b及時收集氣象資訊以便及時調整施工措施。

  c充分保證砼養護及控溫的各種材料裝置。

  3、結構形式。

  當今的建築主要採用的是框架結構或者是框架剪力牆結構,磚混結構也採用但用的比較少。我們所參觀的兩個施工工地都採用的是框架---剪力結構。它是框架結構和剪力牆結構兩種體系的結合,吸取了各自的長處,既能為建築平面佈置提供較大的使用空間,又具有良好的抗側力效能。這種結構是在框架結構中佈置一定數量的剪力牆,構成靈活自由的使用空間,滿足不同建築功能的要求,同樣又有足夠的剪力牆,有相當大的剛度,框剪結構的受力特點,是由框架和剪力牆結構兩種不同的抗側力結構組成的新的受力形式,所以它的框架不同於純框架結構中的框架,剪力牆在框剪結構中也不同於剪力牆結構中的剪力牆。

  建築的結構型別有多種形式。有磚混結構,有框架——剪力牆結構,框架——異型柱,框架與磚混結合。框架結構的跨度比較大,適用於公共建築,在財富名門花園主要是用於商場,酒店等。框架——異型柱主要用於住宅,異形柱與牆體相同的厚度,在保證了承重與抗震的同時,有效的提高了房屋空間利用率,因此,在高層住宅中這種形式被廣泛採用。磚混結構一般用於多層住宅,這種結構的抗震效能沒有框架結構的好,因此對房屋高度有限制。像一些建築下面幾層是商場上面幾層是住宅,如果住宅層數不高,就可採用框架與磚混的複合形式。如果上部住宅層數多,則適合採用框架—剪力牆的結構形式。

  3、施工縫、變形縫和後澆帶、。

  施工縫:受到施工工藝的限制,按計劃中斷施工而形成的接縫,被稱為施工縫。混凝土結構由於分層澆築,在本層混凝土與上一層混凝土之間形成的縫隙,就是最常見的施工縫。所以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縫,而應該是一個面。因混凝土先後澆注形成的結合面容易出現各種隱患及質量問題,因此,不同的結構工程對施工縫的處理都需要慎之又慎。

  變形縫包括伸縮縫、沉降縫和防震縫。他們的作用是保證房屋在正常溫度變化、基礎不均勻沉降或地震時有一些自由伸縮,以防止牆體開裂,結構破壞。而後澆帶是在高層建築中來代替變形縫的做法。其做法是每30米到40米留一道縫寬為800毫米到1000毫米的縫隙暫時不澆注混凝土。縫中鋼筋可採用搭接接頭,等荷載差不多穩定時,一般是結構封頂兩個月後再澆注混凝土。後澆帶都是用於建築長度大於50米的建築。而當建築長度小於50米時並且是框架結構,這時為了保證建築物的整體性和一定的剛度,就的設定單元牆來增加建築物的整體性和剛度。

  後澆帶的施工工藝具體是a、由於施工原因需設定後澆帶時,應視工程具體結構形狀而定,留設位置應經設計院認可。

  b、後澆帶的保留時間。應按設計要求確定,當設計無要求時,應不少於40天;在不影響施工進度的情況下,應保留60天。

  c、後澆帶的保護。基礎承臺的後澆帶留設後,應採取保護措施,防止垃圾雜物掉入。保護措施可採用木蓋覆蓋在承臺的上皮鋼筋上,蓋板兩邊應比後澆帶各寬出500毫米以上。地下室外牆豎向後澆帶可採用砌磚保護。樓層面板後澆帶兩側的梁底模及梁板支承架不得拆除。

  4.基礎底板及基礎梁鋼筋

  (1). 按彈出的鋼筋位置線,先鋪底板下層鋼筋。根據底板受力情況,決定下層鋼筋哪個方向鋼筋在下面,一般情況下先鋪短向鋼筋,再鋪長向鋼筋。

  (2). 擺放底板混凝土保護層用砂漿墊塊,墊塊厚度等於保護層厚度,按每1m左右距離可縮小,甚至砂漿墊塊可改用鐵塊代替。

  (3). 底板如有基礎梁,可分段綁紮成型,然後安裝就位,或根據梁位置線就地綁紮成型。

  (4). 底板鋼筋如有綁紮接頭時,鋼筋搭接長度及搭接位置應符合施工 (1). 在底板混凝土上彈出牆身及門窗洞口位置線,再次校正預埋插筋,如有位移時,按洽商規定認真處理。牆模板宜採用“跳間支模”,以利於鋼筋施工。

  (2). 先綁2~4根豎筋,並畫好橫筋分檔標誌,然後在下部及齊胸處綁兩根橫筋定位,並畫好豎筋分檔標誌。一般情況橫筋在外,豎筋在裡,所以先綁豎筋後綁橫筋。橫豎筋的間距及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

  (3). 所有鋼筋交叉點應逐點綁紮,其搭接長度及位置要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範的要求。

  (4). 為保證門窗洞口標高位置正確,在洞口豎筋上劃出標高線。門窗洞口要按設計要求綁紮過樑鋼筋,錨入牆內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

  (5). 各連線點的抗震構造鋼筋及錨固長度,均應按設計要求進行綁紮。如首層柱的縱向受力鋼筋伸入地下室牆體深度;牆端部、內外牆交接處受力鋼筋錨固長度等,綁紮時應注意。

  (6). 配合其他工種安裝預埋管件、預留洞口等,其位置,標高均應符合設計要求。

  6、構造柱鋼筋的綁紮

  (1). 向受力鋼筋的連線方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2). 畫箍筋間距線:在立好的柱子豎向鋼筋上,按圖紙要求用粉筆劃箍筋間距線。

  (3). 套柱箍筋:按圖紙要求間距,計算好每根柱箍筋數量,先箍筋套在下層伸的搭接筋上,然後立柱子鋼筋,在搭接長度內,綁扣不少於3個,綁扣要向柱中心。如果柱子主筋採用光圓鋼筋搭接時,角部彎鉤應與模板成45°,中間鋼筋的彎鉤應與模板成90°角。

  (4). 柱箍筋綁紮

  a. 按已劃好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紮,宜採用纏扣綁紮。

  b. 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紮,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 成梅花交錯綁紮。

  (5). 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佈置,並綁紮牢固。

  7.梁鋼筋

  (1). 在梁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 先穿主樑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梁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梁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紮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梁同時配合進行。

  (3). 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梁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

  (4). 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梁中應交錯綁紮,箍筋彎鉤為135°,平直部分長度為 10 d,如做成封閉箍時,單面焊縫長度為5 d。

  (5). 梁端第一個箍筋應設定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處。梁端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符合設計要求。

  (6). 梁筋的搭接:梁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時,宜採用焊接接頭,小於22㎜時,可採用綁紮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範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ⅰ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

  8、板鋼筋綁紮

  (1). 清理模板上面的雜物,用粉筆在模板上劃好主筋,分佈筋間距。

  (2). 按劃好的間距,先擺放受力主筋、後放分佈筋。預埋件、電線管、預留孔等及時配合安裝。雙向受力板,短方向鋼筋在下,長方向鋼筋在上。

  (3). 在現澆板中有板帶梁時,應先綁板帶梁鋼筋,再擺放板鋼筋。

  (4). 在鋼筋的下面墊好砂漿墊塊,間距1.5m。墊塊的厚度等於保護層厚度,應滿足設計要求,如設計無要求時,板的保護層厚度應為15㎜,鋼筋搭接長度與搭接位置的要求與前面所述梁相同。

  9、牆體的砌築工程

  a 砌築工藝的要求:

  (1)抄平 砌磚牆前先打底層水平並m7。5的水泥砂漿打底抄平,其目的在於能讓底層保持在同一水平。

  (2)放線 主要是為了定出牆的邊線和門窗洞口的位置,為了保證各層樓牆身軸線的重合並與基礎軸線一致。

  (3)擺磚 把磚沿定好的軸線擺放,目的在於擺放完後若發現不整齊的可以將其調整好。

  (4)立皮數杆及掛準線 皮數杆的作用是用它控制每皮磚的水平,控制預埋件、門窗洞、樓板、過樑等的標高。

  (5)砌磚。

  對牆體砌築質量要求:磚縫必須橫平、豎直,錯縫搭接,避免通縫,同時磚縫砂漿必須飽滿,厚薄均勻。

  b牆體施工中應注意的事項:

  (1) 在與剪力牆的交接處,應用預留的拉接筋與砌築的牆體搭接;使用拉接鋼筋的目的在於提高牆體的整體性。

  (2) 對牆體的細部構造,在設有門窗過樑時,當上部荷載過大時須加設鋼筋的應設鋼筋,以提高承載能力。

  10、屋面防水排水工程:

  (1)、施工工藝流程:

  基層處理→塗防水材料→水泥砂漿抄平→鋪隔熱磚

  (2)、選用材料:水泥砂漿、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塗料、隔熱磚、瓷片

  1)、基層處理:對屋面的砂塵、木屑等施工現場的垃圾進行清理,保證防水塗料與基體的粘結。

  2)、塗防水塗料:此層為屋面防水的主要工作,塗刷均勻密實,在女兒牆腳的塗刷高度為100mm,與女兒牆的交接處應注意塗刷,防止出現漏塗縫隙。

  3)、水泥砂漿打底抄平:500mm厚的砂漿找平,該工序的主要作用有兩方面,一方面為其結構的自防水作用,對結構有著一定的防水作用:另一方面對防水塗料的保護作用,避免太陽輻射對防水塗料直射造成老化減短使用壽命和防水效果,即為保護層的作用。

  4)、鋪隔熱磚:該工序在砂漿乾硬後進行,主要是對樓房起到隔熱保溫作用。

  (3)、其它細部構造施工

  1)、女兒牆與屋面之間交角按規範做成圓弧形。

  2)、屋面排氣管、煙道等根部也做成圓弧角,防水層上翻500 mm, 女兒牆壓頂做向內排水坡,坡度≥6% ,並做成有簷口或鷹

  3)、水落口周圍直徑500 mm範圍內坡度不小於5%。水落口與基 層接觸處應 每寬20 mm,深50 mm的凹槽,嵌填密封材料。

  (四)、注意事項:

  為防止防水層過早老化、起皮、脆裂,對防水層採用剛性保護層做法。為解決剛性防水層裂縫造成滲漏水,施工中採用40毫米厚c30細石混凝土,內配6毫米間距為200毫米雙向鋼筋網,並設定分格縫,鋼筋網在分格縫處完全斷開,以增強防水層板塊的剛度和整體性。在塗防水材料時應塗刷均勻。

  五、實習總結:

  這一個星期裡,我們接觸了有關土木工程的很多知識:

  1、瞭解建築物的結構形式、構造特點、建築作法、承重方式、施工方式、抗震等級等;

  2、瞭解建築物的地基及基礎型別、構造形式及施工方法;

  3、瞭解建築物的牆體型別、結構佈置、細部構造及施工特點;

  4、瞭解建築物板、梁、柱等的型別,配筋方式及其與牆、梁的連線構造,還有樓地面、屋面構造及頂蓬構造特點;

  5、瞭解建築的樓梯、陽臺等的詳細構造;

  6、瞭解建築物的建築裝修構造;

  7、瞭解水泥、磚、砂子、鋼筋等主要材料的規格、標號、特性及使用要求;

  8、瞭解混凝土、砂漿的配合比、標號、生產工藝所用裝置以及養護要求;

  9、瞭解各種鋼筋加工情況和磚混結構施工工序,現澆構件的施工工序;

  10、建築工程與安裝工程的施工配合及工序要求,還有土建工程與安裝工程的施工配合及工序要求。

  六、實習體會:

   經過在工地這段兩個月時間的實習 ,最大的收穫就是學會了適應環境。透過這次實習我適應了這種工地生活。雖說以後不一定去工地工作,但有了這段時間的鍛鍊,不論以後做什麼工作心中都有了一種吃苦耐勞的毅力,也學會了適應環境。另外就是在工地上知道了一些與學校不同的問題,就是在工地上知道了作為一名技術人員應該怎樣去和工人交流等。另外我們學生可以在現場施工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到了許多書本中沒有的東西,比如鋼筋的綁紮,底層基礎鋼筋的綁紮首先要放樣,每一跨度裡鋼筋的接頭數只有25%,即4根鋼筋裡只有一個接頭,另外,接頭要儘量放在受壓區內。在砌牆的過程中,如遇到牆要轉角或相交的時候,兩牆要一起砌起來,在留槎的過程中,可以留斜槎,如果要留直槎,則必須留陽槎,且要有拉結筋,不能留陰槎。在進行混凝土施工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混凝土的配合比,在天熱的時候要注意養護等等。還有現場施工的放樣,水平儀、全站儀等儀器的使用,對施工圖紙的認識以及對施工現場的管理(現場安全隱患的處理)等等。

  透過這次實習使我對建築方面的有關知識在實際上有了更深一些的瞭解。應該說在學校學習再多的專業知識也只是理論上的,與實際還是有點差別的。這次實習對我的識圖能力都有一定的幫助,識圖時知道哪些地方該注意、須細心計算。在結構上哪些地方須考慮施工時的安全問題,在放線時哪些地方該考慮實際施工中的問題。達到能施工又符合規範要求,達到設計、施工標準化。沒有這次實習也許只是用書本上的理論知識,不會考慮太多的問題,更不可能想到自己看到的圖紙是否能施工。工地雖苦,但能學的是一些現實東西,鍛鍊的是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大學生活是緊張而又充滿期望的日子,學習的閒暇時總是憧憬著背起行囊,遠離親人朋友以及師長護佑,去走真正屬於自己的路。然而當我們終於可以像剛剛長滿羽毛的雛鷹般離開長者們搭建好的巢穴,獨自一人走上社會工作這個大舞臺時,卻發現人生的道路原來是如此的坎坷不平,任何人的成功都是經歷一番狂風暴雨的。短短一月的實習生活中,讓我學會了不少東西,會對我以後工作有很大幫助的,這是我人生的第一次走入社會,第一次走向工作,感覺生活真的很不容易。

  與此同時,我也深深的體會到一份責任,希望能夠透過自己的努力,為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添磚增瓦,實現自身的價值。在這次實習中,我們的各個方面都有了進步,相信這次實習給我們將來的學習和生活提供很大的幫助。

去工地實習報告 篇2

  轉眼間,實習就結束了,在實習過程中我發現我們這個專業很有探索發展的餘地,並寫下了這篇實習報告。在實習中我看到了建築材料的不必要浪費,另外,施工現場內外堆放著一些建築垃圾,能否將這些建築垃圾回收利用,變廢為寶也是我們可研究的一個問題。希望這篇工地實習報告可以供大家作為參考的範例。

  一、樁基礎

  樁是靠摩阻力和端阻力來承擔樁頂荷載的.摩阻力就是樁在承受樁頂荷載後,樁身產生彈性壓縮向下位移,這時在樁身和樁周的岩土之間所產生的摩檫阻力;端阻力就是樁底放在強度比較高的地基持力層上,當樁頂荷載傳到樁底以後,由樁底下的岩土層來承擔荷載. 我們來到工地看到了許多分佈在不同地方的樁!以下透過學習和查詢的與樁相關的資料:

  A.樁分類

  1.摩擦樁:樁頂荷載全部由摩阻力承擔;

  2.端承摩擦樁:樁頂荷載主要由摩阻力承擔,少部分由端阻力承擔:

  3.摩擦端承樁:樁頂荷載主要由端阻力承擔,少部分由摩阻力承擔;

  4.端承樁:樁頂荷載全部由端阻力承擔.

  B.打樁的方式

  落錘打樁:樁錘是一鋼質重塊,由捲揚機用吊鉤提升,脫鉤後沿導向架自由下落而打樁。

  柴油錘打樁:主體也是由汽缸和柱塞組成,其工作原理和單缸二衝程柴油機相似,利用噴入汽缸燃燒室內的霧化柴油受高壓高溫後燃爆所產生的強大壓力驅動錘頭工作。柴油錘按其構造形式分導杆式和筒式。導杆式柴油錘以柱塞為錘座壓在樁帽上,以汽缸為錘頭沿兩根導杆升降。打樁時,先將樁吊到樁架龍門中就位,再將柴油錘擱在樁頂,降下吊鉤將汽缸吊起,又脫開弔鉤讓汽缸下落套入柱塞,將封閉在汽缸內的空氣進行壓縮,汽缸繼續下落,直到缸體外的壓銷推壓錘座上燃油泵的搖桿時,燃油泵就將油霧噴入缸內,油霧遇到燃點以上的高溫氣體,當即發生燃爆,爆發力向下衝擊使樁下沉,向上頂推,使汽缸回升,待汽缸重新沿導杆墜落時,又開始第二次衝擊迴圈。筒式柴油錘以汽缸作為錘座,並直接用加長了的缸筒內壁導向,省去了兩根導杆,柱塞是錘頭,可在汽缸中上下運動。打樁時,將錘座下部的樁帽壓在樁頂上,用吊鉤提升柱塞,然後脫鉤往下衝擊,壓縮封閉在汽缸中的空氣。並進行噴油、爆發、衝擊、換氣等工作過程。柴油錘的工作是靠壓燃柴油來啟動的,因此必須保證汽缸內的封閉氣體達到一定的壓縮比,有時在軟土地層上打樁時,往往由於反作用力過小,壓縮量不夠而無法引燃起爆,就需要用吊鉤多次吊起錘頭脫鉤衝擊,才能起動。柴油錘的錘座上附有燃油噴射泵、油箱、冷卻水箱及樁帽。柱塞和缸筒之間的活動間隙用彈性柱塞環密封。

  汽錘打樁:樁錘由錘頭和錘座組成,以蒸汽或壓縮空氣為動力,有單動汽錘和雙動汽錘兩種。單動汽錘以柱塞或汽缸作為錘頭,蒸汽驅動錘頭上升,而後任其沿錘座的導杆下落而打樁。雙動汽錘一般是由加重的柱塞作為錘頭,以汽缸作為錘座,蒸汽驅動錘頭上升,再驅動錘頭向下衝擊打樁。上下往復的速度快,頻率高,使樁貫入地層時發生振動,可以減少摩擦阻力,打樁效果好。雙向不等作用力的差動汽錘,其錘座重量輕,有效衝擊重量可相對增大,效能更好。汽錘的進排汽旋閥的換向可由人工控制,也可由裝在錘頭一側並隨錘頭升降的凸緣操縱桿自動控制,兩種方式都可以調節汽錘的衝擊行程。

  液壓錘打樁:以油液壓力為動力,可按地層土質不同調整液壓,以達到適當的衝擊力進行打樁,是一種新型打樁機。

  二、.基礎的設計與防水、防潮

  踏進工地的第一眼就發現一塊公告牌,上面說:進入工地一律佩戴安全帽!接著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些像汙水處理的池,後來經老師的細心講述,我們知道到了那是基礎,因為土壤不一樣的原因所以基礎也有高低不一樣的現象,這樣既能合理利用土壤的自身的承受能力,也能節約總的造價!在基礎的表面都有一層黑色的東西,老師說那是防水防潮用的卷材,大部分其實就是瀝青,透過高溫融化後直接貼上就行,既方便,又能達到預期效果。以下是我查詢的一些相關資料:

  1. 防水材料的用途:防水卷材主要是用於建築牆體、屋面、以及隧道、公路、垃圾填埋場等處,起到抵禦外界雨水、地下水滲漏的一種可捲曲成卷狀的柔性建材產品,作為工程基礎與建築物之間無滲漏連線,是整個工程防水的第一道屏障,對整個工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產品主要有瀝青防水卷材和高分子防水卷材。

  2. 防水材料的分類:

  1)瀝青的:比如彈性體改性瀝青SBS,塑性體改性瀝青APP,其使用溫度區間大為擴充套件,製成的卷材光潔柔軟,可製成3--5mm厚度,可以單層使用, 具有15--20年可靠的防水效果。

  2)氯化聚乙烯:比如LYX-603

  3)塑膠材質的:PVC,EVA,PET等

  4)三元乙丙橡膠

  三、鋼筋的分佈與連線

  初次踏入工地對一切的東西都覺得很新鮮,結構課上老師在不斷地解釋在工程上怎麼佈置鋼筋,那些地方要加密等等,終於我們現場看到了鋼筋的佈置與安扎,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老師給我們解釋的那加密佈置的鋼筋。

去工地實習報告 篇3

  一、前 言

  認識實習是我們專業教學計劃中重要的教學環節,是我們在學習期間理論聯絡實際、增長實踐知識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之一。認識實習主要對工地進行參觀,瞭解工程施工的主要流程。為了讓我們對這門自己即將從事的專業獲得一個感性的認識,為今後專業課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們老師帶領我們進行了為期兩天的認識實習。在實習過程中,我們以老師和老師幫我們找的建築工地及施工人員講解為主,我們對工地進行了參觀,瞭解了工程施工的主要流程,認識建築材料,瞭解施工技術,為將來從事工程施工和材料檢測打下實踐基礎。透過這次認識實習讓我瞭解了施工現場並且進一步知道理論與實際的差別。雖然接觸的專業知識不多,但是透過這次實習我覺得自己還是有許多收穫的。

  二、實習目的和任務

  1.瞭解建築構造、結構體系及特點,增強對建築材料、結構構件、成品、半成品等的認識。

  2.瞭解建築產品的生產特點,對工程專案的建設全過程有一概略的認識,熟悉建築施工的條件、依據、程式以及施工作業管理的主要內容。

  3.增強學生對本專業課程的感性認識,加深對已學專業基礎課的理解,鞏固課堂所學內容,為進一步學習專業課打下基礎。初步鍛鍊和培養學生的社會工作能力和專業技術能力。

  4.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問題的能力,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學習企業工人的優秀品質,提高學生的管理意識和管理能力,為日後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基礎。

  三、實習性質

  認識實習,由馮老師帶隊去工地。

  四、實習時間及地點

  6月8日(校區附近教職工住宅樓、學生宿舍樓、學校體育館、綜合教學樓等)

  6月9日(石河子市、石河子大學、軍墾博物館等)

  五、實習指導教師

  馮勇、鄭文英、劉健、羅立權

  六、實習內容

  實習一開始馮勇老師為我們作了實習動員報告,強調了實習紀律。主要為同學們講解了安全施工的重要性,並要求同學們在進入施工現場後要有較強的自我保護意識,必須佩戴安全帽等。並對實習時間和實習地點作了說明。

  接下來就是緊張的兩天的實習生活。實習的第一天我們去的是位於學校門口的教職工小高層住宅小區。該在建住宅是18層,施工場地工人在進行緊張有序的施工,我們受到負責人的熱情接待。在相關負責人的帶領下,我們參觀了具有地下停車庫功能的基坑,透過問答講解的形式負責人為我們解答疑問。實習的當天上午我們參觀了教職工在建住宅的兩個比較複雜的基坑。

  在基坑中已經有成型的塔吊及塔吊基礎,由於是高層建築,材料的運輸不是很方便,所以,塔吊的出現便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塔吊,又名塔式起重機,用來吊公用的鋼筋,木,腳手架等施工原材料。並且塔吊原則上是不得吊人的,只能吊材料。但現實生活中,許多工地都沒能遵守這一原則,導致經常出現由於荷載過大發生的施工人員安全事故,造成了極大的損失。

  基坑開挖

  (1)分類:淺基礎的開挖、深基礎的開挖。其中,淺基礎施工包括:砌石基礎施工、磚基礎施工混凝土及毛石混凝土施工和鋼筋混凝土基礎施工。由於該施工地前期工程基礎在開挖中地基土質比較複雜,所以我們參觀的地基開挖前採用的是分層分段的施工方法,以確保基坑的整體穩定性。

  (2)基坑開挖時應採取的支護的情況:a、深度較大不具備自然放坡條件;b、地基土質鬆軟,並有地下水或豐盛上層滯水;c、基坑開挖危及鄰近建築、構築物、道路及地下管線的安全與使用。

  (3)為了防止塌方,保證施工安全,當挖方深度(或填方高度)超過一定限度時,則其邊沿應放坡。或者設定臨時支撐以保證土壁的穩定。常見的基坑支護型式有:排樁支護,樁撐、樁錨、排樁懸臂;地下連續牆支護,地連牆+支撐;水泥土擋牆;型鋼樁橫擋板支護,鋼板樁支護;噴錨支護;逆作拱牆;原狀土放坡;基坑內支撐;樁、牆加支撐系統;簡單水平支撐;鋼筋混凝土排樁。

  (4)基坑開挖過程採用的排水方法:明排水法和井點降水法,

  該工程主要採用的是井點降水法。

  (5)基坑開挖應遵循的原則:在無內支撐的基坑中,土方開挖中應遵循“土方分層開挖、墊層隨挖隨澆”的原則;在有支撐的基坑中,應遵循“開槽支撐、先撐後挖、分層開挖、嚴禁超挖”的原則,墊層也應隨挖隨澆。此外,土方開挖的順序、方法必須與設計工況相一致。基坑 土方開挖時應對支護結構、周圍環境進行觀察和監測,如出現異常情況應及時處理,待恢復正常後方可繼續施工。

  該實習工地採用的是噴錨支護,他是利用機械將鋼管打入土壤中,再強行注漿,最後在基坑周圍進行噴漿,以此來硬化固化周圍土層。

  實習當天下午,我們還參觀了兩個建築都採用的是高強混凝土框架結構的建築物。對不同的結構我們要了解的知識不同,學到的東西自然不一樣,如高強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的澆築和後張法的工藝流程等,這些書本上的知識如果不經過現場驗證只能是腦子裡的想象。主要看的是學校宿舍和體育館的建築構造形式,按老師要求,我們在學校附近自己觀察裝飾材料在工程上的應用情況,還可以查閱相關資料加深對建築裝飾材料的瞭解。

【有關去工地實習報告集合8篇】相關文章:

03-07

03-01

02-24

02-22

02-21

02-20

02-18

03-10

03-04

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