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採礦認識實習報告三篇
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需要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其在寫作上有一定的技巧。那麼一般報告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採礦認識實習報告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採礦認識實習報告 篇1
一、實習的目的與任務 :
1、 實習的目的:
本次實習是根據教學計劃的安排,在學生學習了礦山機械、露天採礦工程、爆破工程、地質等有關專業基礎課和露天礦認識實習後,進行的一次露天礦生產實習與現場教學,其目的在於加強實踐環節,使學生對露天礦開採建立感性認識和獲得露天礦生產工藝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知識,為專業課程的進一步學習打下必要的基礎。具體任務如下。
2、 實習的任務:
(1 )掌握露天礦開採的生產工藝流程,建立露天開採的基本概念。
(2 )瞭解礦床開拓系統與開拓方法。
(3 )熟悉露天礦的掘溝方法及其發展程式。
(4 )瞭解礦山的採掘機械和礦山機電裝置概況。
(5 )使學生總結已學過的基礎理論與專業基礎知識,並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實習地點、時間等:
1 、地點:
石門海螺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2 、實習時間(待協調):
1) 整體預計時間十二月份下旬
2) 實習動員及準備工作(0.5 天)
3) 實習路程往返(共1 天)
4) 爆破技術、工藝流程(1天)
5) 地質等其他相關報告(1 天)
6) 採礦工業場地、機械參觀(0.5 天)
7) 露天礦爆破參觀(0.5 天)
8) 編寫實習報告(回校)
3 、參加人員:
曹湘林等相關專業教師及採礦1001 班所有學生。
三、實習內容:
透過全礦參觀,專題報告,現場教學及生產崗位實習。要求學生學習、瞭解及掌握如下內容:
1 、地質部分:
礦床貯存地區概況:礦區的地理位置、交通情況、氣候條件。
區域及礦區地質概況:礦區所屬的大地構造單元、區域地層系統及其分佈,礦區的主要地質構造,各主要岩層在區內的出露情況,礦區的地形特徵,礦產的貯存位置。
礦床地質特徵:礦床的主要地質構造、礦床的成因與圍巖的關係、礦床的數量、規模、形態及其產狀、礦床的勘探型別,勘探程度及工業儲量、礦巖性質及開採技術條件、礦石的型別及品級、平均品位及開採品位、水文地質情況。
2 、採礦部分:
(1 )臺階的組成,露天礦場的構成要素及其尺寸。露天開採步驟及礦山工程發展程式,露天礦生產能力存在年限。
(2 )礦山的總平面佈置概況。
(3 )組織管理系統,主要生產車間及輔助車間的劃分,礦山的工作制度。
(4 )礦山採用的開拓運輸方法,礦巖的運輸系統,所用的運輸裝置型別、數量、列車的用耗時間及實際的生產能力;平均出勤率,每晝夜出動的臺數。
(5 )塹溝掘進的方法及所採用的裝置,掘進速度,瞭解新水平準備的程式方法,新水平準備週期時間。
(6 )礦巖回採採用的穿孔方法和爆破方法,穿孔裝置型別及其效率,使用的穿爆方法,爆破器材的種類及加工方法爆破引數,孔網布置及起爆方法,採掘工作面引數,工作線的推進方式和方向,採裝裝置的型別及其效率,各回採工藝的勞動組織。
(7 )排土場的位置及型別,排土場的修建方法,排土裝置型別及其效率,排土參數。
(8 )收集礦山各方面的先進經驗,發現礦山目前存在的技術問題,並提出改進意見。
四、實習的準備:
1、學生在實習前和實習期間必須學好實習大綱、設計大綱,明確實習的目的、任務與要求;
2、實習前應攜帶必要的參考書和實習所需文具;
3、實習前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和組織紀委教育;
4、實習隊的組織安排;
5、勞動保護用品的準備。
五、注意事項:
1、實習前按要求,做好實習的一切準備工作;
2、必須保證路途及在礦山期間的安全,安全主要由帶隊老師負責;
3、遵守實習礦山的各項規章制度和實習隊的紀律按時赴礦和返校,如有特殊原因,必須向帶隊教師請假。
4、嚴守商業機密,嚴禁資料和圖紙丟失;
5、按實習大綱的要求,按時完成實習任務並提交實習報告。
六、實習報告編寫的內容與要求:
1) 在實習期間學生應根據實習大綱的要求,進行系統的整理並編寫實習報告。以鞏固所獲得的知識。在報告中不應長篇的抄寫現場資料,報告的編寫程式自行決定,報告的內容應根據實習大綱的'內容結合具體內容編寫。對報告的要求如下:
2) 敘述不宜太長,一般不超過10 頁;
3) 報告中的文字簡略,書寫端正,圖表整齊並註明尺寸。
4) 參觀的內容要歸納並進行系統的說明。
5) 對現場生產管理中存的問題提出個人的意見或建議。
七、實習成績的評定:
實習成績由帶隊教師根據學生在實習期間的出勤情況(缺勤三分之一以上者按不及格論處)、實習態度及表現,實習報告的質量,同時參考廠礦的意見及小組鑑定。根據學校實習的有關規定,按優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級分評定。
採礦認識實習報告 篇2
一、實習目的及要求:
對礦山建設及礦山生產的全貌有較系統的瞭解,對礦山的總圖佈置、開拓系統組成及佈置、採礦方法和採礦生產過程有較深刻的認識。同時,透過實習,為以後的採礦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實踐基礎。初步培養學生看礦山工程相關圖紙,查閱技術資料、編寫技術報告及獨立工作的能力。
要求認真閱讀實習指導書,認真記錄報告及參觀內容,做好相關資料的整理,遵守實習紀律,按時提交實習報告。
二、實習內容及時間分配:
序號、專案內容、天數
1、安全教育、礦山概況及礦山地質報告、1
2、礦山開拓報告(露天礦生產系統共體報告)、1
3、開拓系統參觀(露天礦佈置及穿孔爆破參觀)、3
4、採礦方法報告(露天礦穿孔、爆破、採裝、運輸、排土等報告)、1
5、採礦生產過程參觀、2
6、選廠等採礦相關工藝部門介紹參觀、1
7、查閱資料,撰寫實習報告、3
合計
12
⒈礦山概況及礦山地質報告提綱
⑴礦區的基本地質情況、地理位置、行政管轄、交通情況等。
⑵礦區經濟、職工來源、氣候等狀況
⑶礦山歷史沿革、生產能力
⑷礦山主要技術經濟情況等。
⑸區域地質、礦區地質簡介
⑹礦體的地質特徵——礦體特徵、礦石質量、圍巖夾石情況等
⑺礦石開採的技術條件——礦區的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狀況等。
⑻礦石儲量及計算簡介
⒉礦山開拓報告提綱(地採)
⑴礦山的開拓方式及主要開拓井巷簡介。
⑵提升運輸系統。
提升系統:主要工程(井巷、硐室),提升方式,主要裝置的裝置型號、能力、作用等。
運輸系統:主要工程,主要裝置型號、能力、作用,管理和排程方式等。
⑶礦山排水系統
水泵房位置,水泵型號,湧水量大小,水泵數量及平時工作臺數,水倉的位置,容積大小。
⑷通風系統
通風作用,通風方式,風井位置,風量的需求,主扇型號,機站的佈置,巷道區域性通風方式,局扇型別。
⑸供電系統
電源,電壓等級,全礦裝機容量,主變壓器臺數及規格,年耗電量。
⑹壓氣系統
壓風機房的位置,空壓機型別,數量;井下所需風量大小。
⑺井口工業場地的佈置及總圖佈置
⑻選礦廠位置,礦石加工過程等
⒊採礦方法報告(地採)
⑴礦石開採的技術條件
⑵採礦方法型別及選擇
⑶採場(礦塊)構成要素。階段高度,礦房長度,頂柱厚度,底柱高度,間柱寬度,天井間距,漏斗間距(根據不同的採礦方法調整)。礦塊生產能力。
⑷採場主要採準切割巷道及佈置
⑸井巷掘進方法、裝置、能力、爆破方式、出渣方式、裝置等
⑹採場落礦方式
鑿岩機型別,釺頭直徑,炮孔佈置情況,炮孔直徑、深度;炸藥型別、單耗、爆破設計等情況。
⑺出礦
出礦裝置型號、能力、數量,出礦裝置在井下的分佈。
溜井的佈置基礎礦口型別。
⑻礦塊通風和安全簡介
⑼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⒋露天開採報告提綱(露採)
⑴礦區概況
礦區簡史,開採現狀,生產系統及主要採、運、排裝置;
生產剝採比及開採程式,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礦山企業的組織管理系統,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礦山主要存在的問題。
⑵穿孔爆破
①鑽機型別,規格、數量,鑽機效率,簡單介紹鑽機結構及工作原理。
②炸藥型別,起爆其型別,起爆方法,爆破引數爆破方法,爆破效果。
③爆破地震,爆破事故預防及處理措施。
⑶採裝工作
電鏟的型別及主要工作引數(最大挖掘半徑、最大挖掘高度、最大解除安裝半徑、寫在高度等);電鏟的簡單結構與工作原理;
臺階高度、臺階坡面角,採掘頻寬度、採區長度等工作面引數。
電鏟採裝工作面配線示意圖,配車方式,線路移設方法等。
⑷運輸
主要運輸裝置及裝置使用管理,運輸系統的設計,影響運輸能力的因素。
運輸系統草圖
⑸排土
排土場位置、排土線條數與能力,排土臺階引數(段高、坡面角、平盤寬度、工作線長度、移道步距等)
⑹疏幹排水
瞭解疏幹排水工作在露天礦生產的作用及意義,礦山所用的疏幹排水方法及裝置。
⒌礦山開拓系統參觀(地採)
⑴地表主要設施裝置參觀
⑵井筒、井底車廠等井下硐室參觀
⑶石門、階段運輸巷道、主溜井、採場溜井等參觀
⑷各開拓系統的生產執行過程參觀
要求:瞭解礦山各個開拓系統佈置形式、裝置選型、執行情況,蒐集相應圖紙資料。
⒍露天礦佈置及穿孔爆破參觀(露採)
⑴地表主要設施裝置參觀
⑵露天採坑參觀
⑶鑽孔生產過程參觀
⑷爆破參觀
⒎採礦生產過程參觀(地採)
⑴對照某採場設計圖,參觀該採場採準巷道佈置;
⑵參觀採場的掘進、落礦、出礦等工藝過程
⑶充填系統等地壓管理系統參觀
⑷認識井下揭露的礦石和上下盤圍巖,並取得標本。
⒏採礦生產過程參觀(露採)
⑴採裝過程
⑵運輸過程
⑶排土場
⑷其他輔助生產過程
⒐參觀選礦廠及機加工部門等
三、查閱相關資料:
⑴查閱礦山初步設計(和礦山人力資源部協商)
⑵查閱本礦相關的科技論文
⑶收集研究實習礦山的圖紙資料,理解礦山設計的方案。
四、實習日記和實習報告
整理所聽報告及參觀內容,每天撰寫實習日記,記錄當天的實習情況和內容。回校以後同時上交實習日記和實習報告,實習報告提綱附後。實習報告要求A4紙電腦列印,正文文字採用宋體4號字,單倍行間距,並繪製以下插圖:實習礦山交通位置圖,簡化的礦山開拓圖(地採),簡化的採坑佈置圖即最終邊幫設計圖(露採),簡化的某一生產中段巷道佈置圖(地採),某一井筒、某一大巷的斷面佈置圖(地採),簡化的臺階佈置圖(露採),簡化的炮孔佈置圖(露採),簡化的電鏟工作示意圖(露採),某一採場的採礦方法圖(地採)等。
實習報告要文字通順,字跡工整,語言簡練,內容完整準確,圖文並茂。不少於1萬字。
五、考核方式:
實習期間表現、出勤率等佔40%,由礦山考察,在實習報告上以百分制打分;實習日記、實習報告佔60%,由指導教師根據實習報告打分。
採礦認識實習報告 篇3
一、實習的目的與任務 :
1、 實習的目的:
本次實習是根據教學計劃的安排,在學生學習了礦山機械、露天採礦工程、爆破工程、地質等有關專業基礎課和露天礦認識實習後,進行的一次露天礦生產實習與現場教學。其目的在於加強實踐環節,使學生對露天礦開採建立感性認識和獲得露天礦生產工藝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知識。為專業課程的進一步學習打下必要的基礎。具體任務如下。
2、 實習的任務:
(1 )掌握露天礦開採的生產工藝流程,建立露天開採的基本概念。
(2 )瞭解礦床開拓系統與開拓方法。
(3 )熟悉露天礦的掘溝方法及其發展程式。
(4 )瞭解礦山的採掘機械和礦山機電裝置概況。
(5 )使學生總結已學過的基礎理論與專業基礎知識,並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實習地點、時間等:
1 、地點:
石門海螺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2 、實習時間(待協調):
1) 整體預計時間十二月份下旬
2) 實習動員及準備工作?? (0.5 天)
3) 實習路程往返(共1 天)
4) 爆破技術、工藝流程(1天)
5) 地質等其他相關報告(1 天)
6) 採礦工業場地、機械參觀(0.5 天)
7) 露天礦爆破參觀(0.5 天)
8) 編寫實習報告(回校)
3 、參加人員:
三、實習內容:
透過全礦參觀,專題報告,現場教學及生產崗位實習。要求學生學習、瞭解及掌握如下內容:
1 、地質部分:
礦床貯存地區概況:礦區的地理位置、交通情況、氣候條件。
區域及礦區地質概況:礦區所屬的大地構造單元、區域地層系統及其分佈,然後是礦區的主要地質構造,各主要岩層在區內的出露情況,礦區的地形特徵,礦產的貯存位置。
礦床地質特徵:礦床的主要地質構造、礦床的成因與圍巖的關係、礦床的數量、規模、形態及其產狀、礦床的勘探型別,勘探程度及工業儲量、礦巖性質及開採技術條件、礦石的型別及品級、平均品位及開採品位、水文地質情況。
2 、採礦部分:
(1 )臺階的組成,露天礦場的構成要素及其尺寸,露天開採步驟及礦山工程發展程式,露天礦生產能力存在年限。
(2 )礦山的總平面佈置概況。
(3 )組織管理系統,主要生產車間及輔助車間的劃分,礦山的工作制度。
(4 )礦山採用的開拓運輸方法,礦巖的運輸系統,所用的運輸裝置型別、數量、列車的用耗時間及實際的生產能力;平均出勤率,每晝夜出動的臺數。
(5 )塹溝掘進的方法及所採用的裝置,掘進速度,瞭解新水平準備的程式方法,新水平準備週期時間。
(6 )礦巖回採採用的穿孔方法和爆破方法,穿孔裝置型別及其效率,使用的穿爆方法,爆破器材的種類及加工方法爆破引數,孔網布置及起爆方法,採掘工作面引數,然後工作線的推進方式和方向,採裝裝置的型別及其效率,各回採工藝的勞動組織。
(7 )排土場的位置及型別,排土場的修建方法,排土裝置型別及其效率,排土參數。
(8 )收集礦山各方面的先進經驗,發現礦山目前存在的技術問題,然後並提出改進意見。
四、實習的準備:
1、學生在實習前和實習期間必須學好實習大綱、設計大綱,明確實習的目的、任務與要求;
2、實習前應攜帶必要的參考書和實習所需文具;
3、實習前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和組織紀委教育;
4、實習隊的組織安排;
5、勞動保護用品的準備。
五、注意事項:
1、實習前按要求,做好實習的一切準備工作;
2、必須保證路途及在礦山期間的安全,安全主要由帶隊老師負責;
3、遵守實習礦山的各項規章制度和實習隊的紀律按時赴礦和返校,然後如有特殊原因,必須向帶隊教師請假。
4、嚴守商業機密,嚴禁資料和圖紙丟失;
5、按實習大綱的要求,按時完成實習任務並提交實習報告。
六、實習報告編寫的內容與要求:
1) 在實習期間學生應根據實習大綱的要求,然後進行系統的整理並編寫實習報告,以鞏固所獲得的知識。在報告中不應長篇的抄寫現場資料,報告的編寫程式自行決定,報告的內容應根據實習大綱的內容結合具體內容編寫,對報告的要求如下:
2) 敘述不宜太長,一般不超過10 頁;
3) 報告中的文字簡略,書寫端正,圖表整齊並註明尺寸。
4) 參觀的內容要歸納並進行系統的說明。
5) 對現場生產管理中存的問題提出個人人的意見或建議。
七、實習成績的評定:
實習結束後,進行小組鑑定。
實習成績由帶隊教師根據學生在實習期間的出勤情況(缺勤三分之一以上者按不及格論處)、實習態度及表現,實習報告的質量,同時參考廠礦的意見及小組鑑定,根據學校實習的有關規定,按優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級分評定。
年 月 日